长沙1949——和平解放地理
中华名人在线 2019-08-07 13:36:46 作者:zhhmrzx 来源:

长沙1949——和平解放地理

 伍婷婷 湖湘地理 


1949年8月5日,长沙万人空巷,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长沙。就在前一天,国民党长沙绥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陈明仁,率领所部宣告和平起义。
长沙,这个数次被战争侵扰的城市,也有了新的想象空间。
我们将与长沙和平解放相关的地名写在纸上,想找到它们的规律性。我们惊喜地发现,这些地名是有规律可循的。

▷白果园前的和平解放雕刻
江河渡口周边多大事件
▲▲▲


一座城,往往沿着交通脉络蔓延。
70年前,长沙公路少,路况差,交通工具非常单一,长沙人出行主要依靠湘江、浏阳河、捞刀河等内河航运。因此,很多大型集市、集镇都沿着渡口展开。
长沙和平解放时,当初不以为意,现在看来却颇为重要的大事件也发生在江河渡口周边。
1948年11月19日,一场“特殊家宴”在桃子湖2号方叔章公馆内举行。赴宴的有负责策反程潜的余志宏,湖南大学教授李达、伍薏农,民盟湖南地下组织负责人肖敏颂,负责接近程潜的湖南省保安副司令萧作霖,省政府秘书长邓介松和程星龄等人。“湖南往何处去,程潜往何处去?”成为议论的中心。


▷解放军在湖南国货陈列馆前的场景(资料图)


这次家宴是动员程潜和平起义的转折点。
桃子湖背靠凤凰山,紧邻湘江,它的特殊地理位置,保证了整个事件秘密进行。而春华老街恒丰楼,作为长沙和平起义条文的签署地,是长沙县唯一拥有“一河两岸”的集镇。它北与西紧邻胭脂港,南障捞刀河,长数百米,是非常繁华的渡码头。1949年8月5日,解放军从东屯渡进入长沙城。东屯渡作为浏阳河上非常重要的老渡口,也曾是长沙通往东乡的主要连接点。
历史的重要节点都发生在江河渡口周边并非巧合。而这些地点,也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并有幸成为历史的参与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公路、桥梁的架设,内河航运逐渐被公路交通取代,这些渡口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以这些渡口为中心发展起来的集镇、闹市也渐渐转移,渡口周边归于平静。
在春华老街,在春龙公路和S207公路拉通后,新街沿公路蜿蜒,老街的繁华不再,只剩下落寞的石板路。东屯渡也有相似命运,1958年,在渡口上方建起的东屯渡大桥通车后,周边市场和高楼大厦崛起,东屯渡也从渡口慢慢淡化成一个地名。相较于东屯渡和春华老街,桃子湖2号则像个隐士,静默注视着湘江大桥、潇湘中路拉通,建起了美丽的湘江风光带,成为市民休闲的场所。来来往往的人们,根本无法想象,70年前,对面的一个地方,曾经因为它的隐蔽性,而成为决定湖南命运的重要场所。

解放军进城线路是老城基础轮廓
▲▲▲
1949年8月4日,程潜、陈明仁接受和平协定率部起义,迎接解放军入城。8月5日解放军从东屯渡上岸后,进入小吴门,经中山路、蔡锷路、黄兴路、南大路,再出城。这条慎重选择的进城路线,绘出了长沙老城的基础轮廓。密集的欢迎人群,是对解放军掌握城市权力的最有力的确认。


▷原湖南国货陈列馆

长沙老城两千多年城址不变,一直处在“老九门”的范围内。解放军队伍从东屯渡,到达二里牌,再从小吴门进城,小吴门就是老城的东门。再经由当时较为繁华的中山路,沿途可看到旧长沙的标志性建筑——湖南省国货陈列馆,这栋钢筋水泥结构的建筑,门廊并列16根罗马圆柱,也是长沙商业繁荣的象征。过了老城的繁华闹市,一路经过蔡锷路、黄兴路,再由南大路出城。虽然只是寥寥几条大路,但对当时的长沙城来说,这些东南相连的道路就是城中较为体面的部分了。
如今,这条进城线路仍在,它们仍然位于老城区较为中心的位置。当年经过的中山路、蔡锷路、黄兴路还在发挥老城主干道的职能。唯一不同的是,它们变得更宽阔,也更加现代。而当年以老城区为唯一中心的时代早已过去,现在它作为城市基底,已经辐射出城市多中心的格局了。

秘密电台所在地宝南街后来成为通信街
▲▲▲
历史就是这么充满巧合。
长沙和平解放前夕,一个秘密电台在宝南街和局关祠悄然设立,它是专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和湖南方面取得联系用的。当时电台的发讯机设在宝南街,而发报电键及收讯机设在局关祠。秘密电台从1949年6月2日架通遥控线后,一直到同年的8月14日才关停。这个为长沙和平解放作出重大贡献的电台撤走后,宝南街竟发展成长沙最著名的“通信街”。

在宝南街内,秘密电台所在的民房已改为新华印刷厂职工宿舍区,它周边一个个通讯市场比肩而建,就连小巷口都有人吆喝着“收手机“”卖手机”。两年前,宝南街通讯市场主体搬迁至对面的黄泥街通讯市场,它才从通讯“江湖”隐退。新旧通讯市场就位于蔡锷路的东西两厢,这条当年解放军进城走过的街道。
距离宝南街不远的局关祠,是当年藏匿收讯机及发报电键的地方,现在成为“东梧桐巷”里的两栋住宅楼。这条巷子正对面,曾经是曾国藩曾孙女曾宝荪创办的百年学校艺芳女校。
当年解放军进城后稍作休息的地方,后来无一例外都与教育有关。1949年8月5日,解放军渡过浏阳河从小吴门入城,在留存的老照片中,可以看到他们整齐地坐在中山公园里稍作休息。这里原为“又一村”旧址,后辟为中山公园。1958年,这里改建成长沙市青少年宫。那个时代,学生们常选择这里春游。另一处解放军休憩地是当年的湖南私立衡湘中学,如今在它的旧址上又更名为另一所新的中学:湘一芙蓉中学。
70年,这些地名,虽然有的已经更名,但是它们却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城市的记忆。


▷白果园前的和平解放雕刻


70年前,为何是这些地方见证了长沙和平解放进程?
1949年的长沙地理,是我们思考70年前历史的向度。我们循着长沙和平解放的痕迹,奔波于长沙的郊野和城市。我们想在冰冷的地名和逝去的历史中,寻到更多细节,触摸那个时代的温度。那段历史,仍然存在于一些长沙人的记忆中,而我们,虽然生活在同一片土地,却有了截然不同的生活感知。
我们庆幸,1949年,一个和平的选择,和一段新生活的启程。但愿生活中能多一些历史的向度,让我们活得更有重量,更知来路。

白果园程潜公馆
▲▲▲
程潜与中国共产 党地下党协商起义的联络点


在探访跟长沙和平解放有关的地名时,我们最先找到白果园23号程潜公馆。程潜作为领衔长沙和平起义的主角,战与和之间的故事大多围绕他展开。
从长沙黄兴广场地铁站2号口出来,向丰泉古井社区白果园方向走约二百米,遇见“白果园”牌坊,沿石板路往里走,就能看到这栋红砖青瓦顶的复式民国风建筑。它隐于五一商圈的闹市区。


▷原程潜公馆,现是湖南和平解放史事陈列馆

1948年7月,程潜任长沙绥靖公署主任兼省政府主席,掌湖南军政大权。他曾与家人居住于白果园程潜公馆。这里也是他与中国共产 党地下组织人员协商起义的联络点之一。程潜回湘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实行“二五减租”为农民减负的政策。
1949年8月4日,他和第一兵团司令陈明仁毅然响应中国共产 党号召,领衔在长沙通电全国宣布起义,第二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六军一三八师,在长沙小吴门举行了入城式,长沙和平解放。
湖南和平解放后,程潜一家搬离白果园,这栋公馆被湖南粮食局作为住宅安排职工租住。多年后,房子的红砖墙体被构树包围,房屋变得破烂不堪。直到2005年,程潜公馆才被长沙列入第一批23处历史旧宅保护维修改造名录。6年后,它被认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长沙市政府和芙蓉区政府启动对程潜公馆的修复工作。
如今这栋公馆的外观、结构、内饰基本保留或仿照了老公馆原有设计,作为湖南和平解放历史陈列馆,免费对外开放。公馆的一二楼14间房屋分别陈列了湖南和平起义的历史资料和程潜的生平业绩,偶有人来参观。


▷原程潜公馆,现是湖南和平解放史事陈列馆

出白果园往右,距程潜公馆不过百米的耕耘圃2号是陈明仁公馆旧址。它如今已被拆除,重建为商品房,只留下少许围墙遗址。
“陈明仁公馆的模样跟耕耘圃1号很像,不过面积更大些”,84岁的袁兴旺指着旁边的老公馆介绍,他就住在陈明仁公馆旧址上。
同样作为湖南和平起义的重要人物,陈明仁于1949年2月,任第一兵团司令兼长沙绥靖公署副主任,并率军从武汉移师湖南。在这场和平起义里,他明面上一直以“白脸”示人。但他在《湖南义举》中说道:“我把部队移长沙后,一方面表示要与长沙共存亡,并坚决执行白崇禧的指示;一方面密与程潜商定,尽力保护湖南和平运动的开展。虽然我对共产 党没有深刻的认识,相对起义心中还是有畏惧的。但我认为只要能够救人民、救湖南,愿意牺牲小我而成全大我,决心是下定了。
也许他下定决心时就在这栋消失的公馆里。

桃子湖2号方叔章公馆
▲▲▲
“桃子湖便宴”探讨“湖南往何处去,程潜往何处去?


很长一段时间,见证湖南和平解放的桃子湖2号方叔章公馆,都淹没在岳麓山下大学城“堕落街”的喧嚣里。
这栋粉墙黛瓦的小楼房始建于1947年,它是本土夯土结构的建筑,最有特色之处莫过于四面坡青瓦歇山顶。它建成不久,即有了一次轰动的“桃子湖便宴”。


▷桃子湖2号方叔章公馆

那是1948年11月19日,方叔章公馆内举行了一次特殊家宴,应邀赴宴的有负责策反程潜的余志宏,湖南大学教授李达、伍薏农,民盟湖南地下组织负责人肖敏颂,负责接近程潜的湖南省保安副司令萧作霖,省政府秘书长邓介松和程星龄等人。这次家宴上,他们漫谈当前形势,其中“湖南往何处去,程潜往何处去”成为议论的中心“。桃子湖便宴”的话题很快传到程潜耳中。当时作为湖南省政府顾问的方叔章也去找程潜,开门见山地跟他分析局势,程潜颇为感动。
1948年最后一天,程潜下定决心,让程星龄代表他和中共地下党联系。第二年4月,程潜又委托李达向毛 泽东转达他的起义决心。7月29日,程潜自邵阳潜回长沙准备起义相关事宜,方叔章参与了起义通电和《告全体将士书》、《告湖南民众书》等文稿起草。方叔章公馆内保存的那张旧书桌,经文物部门考证为起草文稿所用的书桌。“桃子湖便宴”也因此成为美谈。长沙和平解放后,方叔章公馆又归于平静。


▷程潜为湖南和平起义事宜致307师全体官兵书信手稿

直到牌楼口“堕落街”的出现。这里成了小吃餐馆、各种旧书店,以及杂货小店、网吧、KTV等的集散地。它被烟火气笼罩,成为大学城学子们的打卡地。数年前,这里“两山一湖”改造,桃子湖周边再次回归平静。如今,它处在湖南师范大学桃子湖文化创意产业园里,紧邻湖南大学机器人学院。

三角塘中共湖南省工委会旧址
▲▲▲
“妇女缝纫合作社”原来是“秘密基地”


“滴滴……”三角塘小巷里的寂静被汽车的鸣笛声划破。随之而来的是收二手电器的叫喊声,三角塘小学里的读书声。守着中共湖南省工委会旧址的袁兰军出门看了一眼,又回去坐下“,很久没这么热闹了”。
中共湖南省工委会旧址就藏在长沙市开福区熙宁街三角塘28号,它正对面是三角塘小学。这栋漆黑的板壁木楼现在正在维修,暂未开放。可谁曾想,其貌不扬的它是长沙和平解放时的“秘密基地”。它长期以“妇女缝纫合作社”的招牌示人,毫不违和地混在对街的油铺街和周边的小店里。


▷三角塘湖南省工委会旧址

1946年冬,地下党员凑集经费,以周里夫人常杏云的名义和她四姑合伙,修建了这栋带铺面的二层木楼,并在这里办了“妇女缝纫合作社”,作为省工委的秘密机关,建立党的秘密外围组织网络,开展地下斗争。在这里,他们为争取程潜走和平道路做了大量工作。
这个“缝纫铺”有两层楼,楼上东向是木栏走廊,楼下是内防和厨房,登楼有板梯。它的旧址与邻居29号之间,楼上地下都有侧门相通。当时他们一般不从28号前门出入,而走29号侧门,并设有暗号。现在走进屋内,其陈设跟普通人家并没区别。
但在当时,这些老物件却“掩护”过长沙和平解放的行动和策略。余志宏策反程潜的安排,方叔章、程星龄与程潜共商起草起义“备忘录”的指示等都从这里发出。周里和夫人常杏云也一直居住到长沙和平解放才从这里离开。

桥驿镇秘密电台旧址
▲▲▲
黑麋峰下的秘密电台
从芙蓉北路一路向北,到达长沙望城区桥驿镇洪家村。一路问询,我们找到富家冲组丰毛圫下一栋无人居住的老房子。
“这就是秘密电台旧址,房子在维修。”住在隔壁的刘明亮见有外人前来,连忙过来介绍。
老房子被周边漂亮的农家别墅包围,略显倾颓。但凑近一看才发现,这是栋很考究的砖木结构民居。它的布局很大气,麻石墙脚、西式大木窗,堂屋宽敞明亮,就连走廊上都有木柱回廊。无人机视角下,这栋房子的青砖屋脊中部有莲花形装饰,正屋和偏房围成一个小的四合院,煞是好看。
194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外联络部负责人周竹安领导的秘密电台,负责程潜起义与中共中央的联系。几经辗转,周竹安将秘密电台设在望城境内九福乡洪家冲石壁脚下(今桥驿镇洪家村)周商农家。


▷长沙望城区桥驿镇洪家村,
当年湖南和平解放秘密电台藏在这个后山上

1949年7月初,***收到程潜呈交的起义《备忘录》,阅后十分重视。7月4日,他直接发给程潜的那封电报——“先生决定采取反蒋反桂及和平解决湖南问题之方针,极为佩慰……”就在这里被接收,并火速送交程潜。这对程潜、陈明仁起义起到了极关键的作用。一个月后,程潜、陈明仁领衔发出起义通电,宣布湖南和平解放,这个秘密电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房子正在维修,那块写了“湖南省和平解放秘密电台工作站旧址”的蓝色标牌放在土墙边上。“这是我舅外公周商农的房子,以前堂上还刻着‘万家庄’。”刘明亮进屋找了几次,没找到这几个字便领着我们去往后山。
“真正的秘密电台旧址在后山,那时可不敢放屋里的。
秘密电台旧址当时由周商农家和后山用以防范突发事件而建的多处防空洞组成。这个防空洞原是为了躲避日军入侵而建,当时洞口直立有一人高,洞长有三米,周围树木茂密,位置非常隐蔽。这个秘密电台在紧急情况下就会藏匿于此。

春华恒丰楼
▲▲▲
长沙和平起义条文签署地


在不足五百米的长沙县春华镇老街,所有的楼房改造一新,唯独这栋靠着渡口不远处的楼房岌岌可危。这是长沙和平起义条文的签署地。70年后,它的样子很难让人想象出当时的荣光。
1949年7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四十六军一三八师进驻春华山。8月3日,陈明仁派长沙警备司令部参谋处长和国民党232师参谋主任携带长沙附近驻军地图,前往春华山人民解放军138师驻地,洽商和平接管长沙的具体事宜。下午3时左右,春华街中心的曹华中药号(恒丰楼)门口搭起了一座戏台。这天晚上,恒丰楼前灯火通明,长沙和平解放条文签字仪式在围观村民的掌声中举行。



▷春华恒丰楼

“这条老街以前都是前店后屋结构,我家的恒丰楼并不是最大的楼,但它位置好,处在老街中心。”68岁的张焕发说这栋两层的木楼房是他爷爷和父亲的心血。他记得母亲提过,当时解放军驻扎春华,他家人口不多,有些空房,就腾出来作为公用。“解放军很有规律的,他们不打扰我们,我母亲说他们背着搭袋,唯一一次交流是用小米换我们的大米。
春华是长沙县唯一拥有“一河两岸”的集镇,长沙和平解放时,以集镇带来的商业繁荣闻名。“我们这里是个承接平江、浏阳和长沙的中转站,在公路未修通之前,非常繁华。”当年这里的店铺除了恒丰楼,还有伞铺、旅社、文具铺、笔铺等。
1956年,恒丰楼改成春华镇供销社,张焕发的爷爷和父亲成了供销社员工。随后,老街上的关帝庙和戏台也陆续拆除,但老街的繁华仍在延续。直到2000年,供销社改制,他们才买回属于自家的老房子。
老街的没落从捞刀河上建春龙公路和S207公路开始。公路拉通,渡口废弃,新街沿着公路排开,春华镇的中心也转移到新街。老街虽然沉寂下来,但不久前,春华镇政府实施沿捞刀河环道建设,以老街为中心,再现明清风格的水乡旅游小镇。

原湖南省政府门楼
▲▲▲
程潜、陈明仁宣布湖南和平起义

从蔡锷路水风井西拐就是教育街。相较于外面宽阔的马路,这条街道显得破旧狭窄。但在这里还保留了原湖南省政府的大门旧址,现在是湖南省农业厅办公地。
在高楼林立的教育街,这个大门旧址是仅存的低洼处。它是一座古香古色的门楼,如今还保留着绿色琉璃筒瓦,红色花岗石墙面,庑殿式屋顶,是难得一见的传统中式建筑。大门右边围墙上挂着“原省政府大门——近现代保护建筑”的牌匾,东面围墙是有着近三百年历史的贡院外墙。



▷原湖南省政府门楼

1949年8月4日,程潜、陈明仁在这里发布有37名国民党军政要员联名签署的“起义通电”,宣布湖南和平起义,成立“湖南临时省政府”。次日,解放军经小吴门进驻长沙,先头部队率先到达教育街。第二天,国民党派飞机轰炸临时省政府,在起义军和解放军的奋力反击下,轰炸机夹尾窜逃。
这个门楼是湖南和平起义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成立的见证者。1951年在徐特立指示下改建头门,即现在我们能看见的模样。中山纪念堂也一度作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大礼堂。遗憾的是,1995年,它被拆除,只留下这个门楼。现在,这个门楼已列为长沙市近现代保护建筑。
70年来,蜿蜒近千米的教育街两旁曾经有省民政厅、省检察院、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等多个机关单位,但它们陆续搬出,唯有省农业厅隅居于此。
这些单位迁出后,这条街变成花鸟虫鱼市场,还一度成为字画裱糊制作、文房墨宝的大市场。教育街西头连着长沙市青少年宫,有花鸟虫鱼时,这里也是他们补习之余的休闲地。如今,花鸟虫鱼市场早已取缔,只零散着几家字画店。再次走进这条街道,只感觉安静异常。

东屯渡
▲▲▲
70年前,解放军从这里上岸进入长沙城

夏日午后,东屯渡淹没在一片聒噪的蝉鸣声中。这个昔日繁华的浏阳河老渡口,在明清时期的地图上也占有一隅。如今,它隐退成街道、桥梁的名字。
1949年8月5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六军一三八师渡过浏阳河从这里上岸,经长浏公路进入长沙城。彼时,东屯渡一带属于城郊,住在渡口旁边的居民为了方便解放军过河,家家户户都拆下门板垫筏子、搭浮桥。此刻,当年的光景不再,渡口被横亘在浏阳河上的几座大桥取代,唯一留存的只有那棵屹立在浏阳河风光带上的百年樟树。当地人称它为“迎解树”。



▷东屯渡的“迎解樟”

曾经的东屯渡渡口处现在是长沙市芙蓉区东屯渡街道金科社区的“解放广场”。市民们乘凉、练乐器、跳舞都选择来这儿。从这里去往浏阳河边不过几步路,仿佛另一个世界。靠广场的人们过着慢节奏的惬意生活,而过浏阳河大桥去往对岸的人们则加快节奏。但不管生活节奏是快还是慢,人来车往,谁都不曾留意到这边的变化。
但家住农科家园10栋的曾干农注意到了周边的变化。
91岁的他仍清晰记得解放军从这里进城时,他们搭浮桥的情景。那时,他二十岁,刚结婚。曾干农原本作为文艺队成员,只需要迎接解放军进城,但他作为地下党黎圫支部的外围组织“财神会”的一员,为了完成搭浮桥的任务,放弃了文艺队。在得知解放军8月5日要从东屯渡进城时,他们提前三天就开始抢搭浮桥了。
“当时东屯渡只有9个筏子、一艘渡船,怎么渡河?
他记得那时东屯渡周边是村庄,人也不多,但是一听说要搭浮桥迎接解放军进城,一百多号深谙水性的村民和地下党组织成员自发加入。“我们用木头、铆钉将筏子固定连接起来,上面再铺门板。”曾干农记得那时候搭浮桥要很多门板,附近村民就各自从家中拆门板,他家也拆下六扇大门“。我那时结婚没多久,大家让我留着我们小两口住的那间门板,我当时拒绝了。”最后搭好这座三百米长的浮桥时,还剩下很多门板,而那几天村里老百姓的房子几乎都是大门敞开的。


▷70年前,91岁的曾干农老人用肩扛起浮桥,
让解放军战士渡过东屯渡

解放军渡河是在8月5日凌晨,因为浮桥搭在筏子上,官兵过桥时桥很晃,难以行走。参与搭桥的这些人又跳进水里,立在浮桥两侧用肩膀支撑浮桥。“我水性好又年轻,当时在桥中间位置,我们用肩膀扛着桥,一直到解放军都过河。”曾干农还记得当时水很深,到他脖子了,他不敢动,所以一直歪着肩膀。解放军渡河全程都十分安静,以至于天亮后,好些居民不知道他们已经进城了。
70年过去,曾干农时常看着浏阳河上的几座大桥感慨,“以前搭浮桥,现在都是跨河的大桥,我们这里原来都是农田村庄,现在到处都是高楼和市场。”他说,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第一座桥开始,陆续修了人民路桥、红旗路桥、营盘桥等。现在,浏阳河大桥不远处又新建了长沙首座跨河人行景观桥——汉桥。

小吴门
▲▲▲
解放军在此举行入城仪式

提起小吴门,大概很多人会提起1949年8月5日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六军一三八师,在小吴门举行盛大的入城式。那时,彩旗飘摇,长沙十余万市民夹道欢迎。



▷长沙小吴门,这里是解放军入城处,
还有一块石碑记录这段历史

7月4日,再次去小吴门寻找当年长沙和平解放的痕迹,可到达此处时,一片茫然。“解放军进长沙——小吴门故址”的纪念碑被店铺的围挡遮住,若不是附近居民告知,再难寻觅。这是2006年设立的一块石碑,纪念碑被设计成一本厚重的打开的书,上面记载了小吴门的由来和解放军进入长沙的历史。那两张浮雕照片,真实地记录了当时解放军入城的盛况。但遗憾的是,这一米多高的石碑底部已经破损,字迹很难看清。
站在纪念碑处望过去,八一桥上车水马龙,小吴门周边高楼林立,它被餐馆、商铺、变电房、停车坪包围。只有旁边的小吴门邮局还是老样子,像个老朋友一样一直陪伴着小吴门变迁。


湖南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
湖湘地理栏目
联合推出








END
文字|伍婷婷 韩昱瑞
图片|李林冬
微信编辑|韩昱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