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智库联盟专家、
(一)大国崛起离不开金融。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崛起了九个世界性的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它们崛起的原因和背景虽然各有不同,但金融在崛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美国为例,南北战争期间,华尔街革命性地向公众发售战争国债,帮助北方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战略融资,使之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建国初期,通过债务证券化解决了历史遗留债务问题,避免了亡国的危险;在史无前例的工业化进程中,华尔街为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实体筹集了巨额资金,有利地推动了美国工业化进程;随后的新兴技术产业发展,美国的高科技产业的兴起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金融之所以能够发挥巨大作用:一是金融的资源积聚功能能够增强一国的国家力量。大国的崛起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竞争的结果。在国家之间的竞争中,谁能够更好地集中国内的各种能量,谁获得胜利的可能性就更大。经济力量是国家力量的基础,金融手段通过积聚国内经济力量大大稳固和提升了国家力量。二是金融资源配置功能能够合理有效地配置一国的资源,促进经济的加速发展。如果没有现代化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整个社会的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耗资巨大的大型公共工程和基础设置将因没有足够资金而无法建设,严重阻碍经济发展,现代化建设也就无从谈起。三是金融的风险管理功能能够确保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金融业务的风险敏感性很高,如果配置资源过程中出现较大差错,就会出现金融风险信号,对地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影响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二)金融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一是政策更加聚焦金融。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金融改革作了战略安排: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
二是金融助推经济转型。近两年,中央更加重视发挥金融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支持作用、对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注重发挥金融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同作用,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持续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一方面,加大对有市场发展前景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消费、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及绿色环保等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保证重点在建续建工程和项目的合理资金需求,积极支持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工程建设,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另一方面,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要求,对产能过剩行业区分不同情况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对产品有竞争力、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继续给予资金支持;对合理向境外转移产能的企业,通过内保外贷、外汇及人民币贷款、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等方式,积极支持增强跨境投资经营能力;对实施产能整合的企业,通过探索发行优先股、定向开展并购贷款、适当延长贷款期限等方式,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对属于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通过保全资产和不良贷款转让、贷款损失核销等方式支持压产退市。
三是经济走出去与金融走出去同步推进。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金融就是经济这匹马的粮草。中国经济和企业的走出去,离不开中国金融的走出去。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积极响应。与此同时,中国政府提出成立亚投行,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与“一路一带”战略相呼应。基础设施建设是亚投行和“一带一路”最大的交汇点。“一带一路”是世界上最大的基础设施投资区域,目前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落后,急需投资建设涵盖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的立体式交通走廊,打通包括油气、水电、煤电、太阳能、风能等能源大动脉,构建涉及电信、宽带、互联网等的信息一体化网络。亚投行作为多边开放性金融机构,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因此“一带一路”沿线必然成为其重点投资区域。
(三)湖南发展金融面临历史机遇。
一是湖南对接“一带一路”带来金融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向西开放,将给湖南带来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叠加的“红利”。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向东对接长三角;加快大湘南融入珠三角的步伐,向南对接“海上丝绸之路”;推进大湘西融入亚欧大陆桥,向西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在湖南省“一带一路”战略的带动下,省内企业向周边国家“走出去”、外国企业“走进来”的步伐将加快,企业的投资与合作必然带来大量信贷需求,同时,融资方式更加多元化,公司债券承销、上市指导等投行业务进入快速发展期。“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区域化的进程,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支点,为省内银行带来大量外汇存款、国际结算、信用证、结售汇、贸易融资等业务。省内企业“走出去”,需要银行渠道 “布出去”、服务“跟出去”。银行可借机在“一带一路”沿海国家进行布局,设置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并加快推进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互联网金融的国际化。
二是湖南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带来金融发展机遇。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注重“五化融合”和“五化联动”,以产业政策创新为重点,保持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朝着更高发展质量、更强创新能力的目标加速迈进。加快传统产业的提质升级,把“腾笼换鸟”与“凤凰涅槃”结合起来,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加大机械、石化、食品、有色、轻工、冶金、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技术改造力度,促进初级产品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变,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低技术含量产品向高技术含量产品转变;加速培育产业新增长点,以智能制造为重点,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加快发展集成电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工业机器人、3D打印、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前沿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生物医药、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移动终端、智能家居、可穿戴、运动健康等信息消费产品以及生物医药等健康产业;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健康服务、文化旅游、现代金融、研发设计、商务服务、节能环保服务、养老服务等生产性和生活***产业。着力打造全国商贸物流中心,建设一批枢纽型的现代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完善科技开发、产品设计、工程设计、环境监测等科技服务,建设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和外包人才培训基地。随着全省新型工业化的持续深入推进,经济社会必将迎来新的一轮快速发展,同时新兴经济催生新的金融机遇,为金融业推进业务转型、实现又好又快奠定良好经济社会环境。
三是湖南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带来金融发展机遇。湖南省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建立层次分明、功能明晰的城镇规划体系,积极推进“多规合一”,促进城镇规划与主体功能区、全面小康等重大规划统筹衔接。在2016年5月8日全省城市工作会议上,家毫书记强调,湖南省城镇化和城市化工作,要以大运量公共交通的先发展优化城市路网结构,以地下综合管廊的完善解决地面反复“开膛破肚”现象,以城市排水防洪设施对接“海绵城市”建设,以公共服务设施的均衡配置解决学校、医疗、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设施数量不足、分布失衡等问题。扎实推进“两房两棚”、“两供两治”建设,今明两年要建成204年两供两治项目,完成投资244.2亿元,;要围绕提高户籍人品城镇化率,全面取消城镇落户限制和前置条件,2017年底前实现农民工随迁子女以流入地公办学校为主接受义务教育,允许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加快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城市化建设要在加大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同时,积极探索投融资模式,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扩大债券、信贷融资,完善基础设施服务费价政策,引导社会资本通过PPP、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设施投资运营。这些都为湖南金融业加快发展创造了历史性机遇。
四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金融业发展。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进一步融合,金融业可以按照国民待遇原则进入缔约国金融市场发展业务,拓展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空间;外资金融企业也会加速进入我省金融市场,推动我省金融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以及资本市场对内对外开放为金融改革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重点探索发展全国特色金融中心,打造金融创新集聚区、产业基金集聚区、融资租赁集聚区、金融服务后台集聚区和互联网金融集聚区。在2016年全省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补短板要对症下药,加快补齐非公经济、开放型经济、县域经济和金融经济四块短板。为了补齐金融经济短板,省委与中国银监会等中央金融单位合作,引进18位优秀人才到我省挂职,促进金融业发展。
(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一是对金融的认识仍不足。金融业务发展近两年才逐步得到各级政府重视,但部分地方政府领导干部对金融业务仍是一知半解、重视不够,对于如何用好金融、保护金融、促进金融业发展上,存在认识不足、手段不多、措施不力的情况。二是民间融资发展欠规范。湖南省民间融资较为活跃,但由于缺乏规范监管,加之民间融资极易演变为非法集资,近年来民间借贷纠纷频发,对区域金融稳定带来较大压力。三是城信建设有待加强。近年来,湖南省部分企业恶意逃废债务现象仍时有发生,尤其是近两年企业经营形势总体较为困难,部分企业恶意拖欠银行贷款,甚至逃废银行债务,对社会信用环境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四是金融案件结案率和执结率仍有提升空间。近年来,湖南省金融案件结案率和执结率均出现下滑,2014年全省金融案件结案率和执结率分别为87.34%和78.81%,比上年分别下滑1.21和4.10个百分点,已连续两年下滑。
(二)融资渠道较为单一,直接融资发展力度相对偏弱。近年来,湖南省融资总量扩大一直依赖于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发展力度相对偏弱。一方面,直接融资占比低于全国,且波动性较大。2015年,湖南省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的23.1%,低于全国0.3个百分点,过去10年中,湖南省直接融资占比有6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经济下行压力表现较为突出的2008、2009和2011年,直接融资占比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6、3.6和6.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直接融资主体培育不足。上市公司融资能力总体较强,2015年湖南省上市公司通过股票、公司债等新增融资350.6亿元,同比多增235.2亿元,但工、商业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等渠道融资的力度较弱,债券融资主体以融资平台为主。如2015年湖南省新发行债券融资额中,60%的为城投平台所募集。新一轮经济的转型升级应当伴随着金融资源从重资产产业向轻资产的新兴产业重新配置,即落后产能产业应当“去杠杆”,科技创新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应当“加杠杆”,而间接融资主导的金融结构不仅导致系统性风险主要在银行体系内部积累,同时银行的低风险偏好决定了其难以将信贷资源向科技型和轻资产企业倾斜,对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金融支持十分有限,迫切需要金融市场提供包括权益性资金、市政债、民间资本等多元化融资方式,以及养老金等长期资金提供者。
(三)金融体系发展较慢,地方法人机构实力总体不强。近年来,湖南省金融体系不断发展,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网点数量以及从业人员数虽有增长,但是同中部六省相比,湖南省金融体系规模、完备程度均相对靠后,且地方法人机构实力不强。一是银行业整体实力处在中部中游水平。2014年末,全省银行业资产总额排中部第4位,低于湖北近7000万亿元,仅相当于河南的72.6%。同时,地方法人机构实力总体不佳,湖南省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机构资产总额仅占全省的7.25%,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完成率仅60%,相比湖北100%的改制率存在较大差距。村镇银行全年新增贷款35亿元,居中部第3,仅相当于河南的40%。二是部分类型金融机构存在缺失。目前,湖南省尚未成立金融租赁公司,而中部其余5省均成立了租赁公司,部分省份还成立了金融消费公司,有效带动当地贷款总量的扩大。如安徽、湖北2015年金融租赁公司新增贷款都在150亿元以上。三是小贷公司等准金融机构规模相对较小。截至2015年末,湖南省共有小贷公司216家,从业人员3100人,贷款余额不到180亿元,机构数量、从业人员数、贷款余额均在中部六省中排名末位。
(四)不良贷款反弹压力较大,潜在金融风险隐患突出。2015年,全省不良贷款持续“双升”,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调查的4季度银行家贷款质量指数为43.5%,比上年同期回落10.7个百分点。不良贷款在机构间、地区间和行业间蔓延态势较为明显,八成机构、七成地区、半数行业的不良贷款均出现上升。一是部分不良贷款风险暴露呈集中化、大额化的特点。行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同时一些国有企业、民营大型企业出现大额不良贷款,给银行经营带来较大冲击。二是民间融资风险向正规金融传染压力增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资金需求量增加,涉及民间借贷的情况增多,但负债规模及财务成本的增加引发资金链断裂等,进而影响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三是不良贷款处置难度较大。金融机构在不良贷款清收处置中面临抵押物处置难、诉讼耗时长和信用环境变差等诸多困难,清收处置方式以核销和转让为主,现金清收占比下降。四是潜在不良显性化压力较大。关注类贷款新增额是不良新增额的2倍以上,贷款质量向下迁徙压力加大,多家银行预计不良率在2016年底甚至2017年中会进一步上升。
(五)有效信贷需求不足,项目和客户储备双双短缺。一方面,实体经济相关信贷需求减弱。受市场需求持续下滑,加之湖南省支柱产业去产能、去库存压力较大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对后阶段预期较为谨慎,项目投资需求明显减弱。据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4季度企业家、银行家问卷调查显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为49.4%,为2009年三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全省贷款总需求指数为61.6%,比上年同期下降7.6个百分点,尤其是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为48.7%,比上年同期下降11.2个百分点,创调查以来新低。另一方面,部分企业贷款需求难以形成有效信贷投放。受当前不良反弹压力较大、民间借贷和关联企业风险传导等因素影响,银行信贷投放更加谨慎,严格控制产能过剩相关行业贷款,部分企业贷款需求难以形成有效信贷投放。
(六)金融监管方法有待调整,零风险监管导向抑制金融市场创新。目前,金融监管在事实上强调零风险容忍,监管手段行政化色彩浓重,监管行为常常容易渗入到金融机构的日常经营,使得金融机构的市场化、商业化经营行为难以充分开展,抑制了金融创新发展。现有的一些创新更多的是由表内到表外的规避信贷额度、资本要求等监管型创新,而不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型创新,反而可能形成新的风险。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液,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十三五时期,我省启动实施“一带一部”发展战略,促进“三量齐升”,推进“五化同步”,全面建设富饶美丽幸福的新湖南。为抢抓发展机遇,推动湖南金融产业发展,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努力把我省建设成金融改革的先行区、金融发展的繁荣区、金融生态的优质区、金融运行的安全区,提出如下建议。
进一步提高金融认识程度、重视力度、地位高度
1、加强思想认识。一是经济决定金融,金融业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地方经济发展的程度、速度决定了金融业务的发展程度和速度。二是金融助推经济,一个地方金融创新越活跃,金融业发展程度越高,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大。三是金融会反作用于经济,如何不能善用金融、保护金融,金融业务一旦遭到破坏,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因此,各级党政应进一步提高对金融业的认识程度、重视力度、地位高度,将金融作为核心产业进行精心规划,优化布局,转变观念,调整方式,大力推进。
2、加强金融工作的组织领导。政府要高度重视金融工作,省市县三级政府均应成立金融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金融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负责全面协调推进金融改革各项工作。要尽快出台湖南“十三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和加快金融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全省金融改革发展的目标、思路、任务和措施,为湖南金融业的振兴发展提供政策指引和保障。要建立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金融融资规模、金融机构引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考核评价,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学金融、懂金融、重视金融,切实加大对金融行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3、加强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以湖南湘江新区滨江金融中心建设为平台,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推动,吸引国内国际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产业入驻,将湖南打造成立足中部,辐射西部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和组织的交流,举办“外资入湘”境外推介等系列活动,尽快与纽约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韩国证券交易所、香港证券交易所等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加快省政府与中央金融监管部门和各金融机构总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实施高层战略合作,推动金融产业发展。争取举办全国性和国际性的金融博览会、金融发展论坛会和创业投资大会,提升湖南金融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1、做大做强地方性金融机构。一方面要深化推进农信社改革。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要增资扩股工作,建立股权流转机制,加快完成农村商业银行改组工作,要改革现有的管理考核体制,把服务三农效果和不良资产管控与农村信用社高管的任免直接挂钩,使其商业可持续地发挥服务三农主阵地作用。另一方面要发展壮大地方金融机构。推动长沙银行、华融湘江银行、财富证券、吉祥人寿、湖南信托等机构增资扩股,通过吸引战略投资者,增加核心资本,并逐步在省内、外设立分行和分支机构,力争三至五年发展成上市公司。
2、吸引全国性和外资金融机构设立机构。通过设立金融机构迁入和新设奖励基金、金融机构税收优惠和减免政策、金融机构置地购房优惠政策等措施,吸引全国性银行、证券、保险、投资机构到湖南设立区域总部和后台服务中心、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财富管理中心、营运总部、研发中心、大数据中心等功能性总部中心。吸引外资金融机构到湖南设立分支机构,或联合地方金融机构发起设立新的金融机构。鼓励国内外金融交易硬、软件制造商和服务商在湖南设立制造基地、研发中心、售后响应中心和物流中心等。
3、扩大社会资本进入金融业。进一步发挥民间、外资等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通过改善和优化监管环境、简化和降低准入门槛、营造公平公正竞争的法律体制等措施,鼓励社会资本等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金融行业,在湖南发起设立中小型股份制银行、证券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互助保险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有利于增强市场功能的新型金融业态,构建产权协调、混合所有、有效竞争的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法人金融机构。鼓励股份制银行到市州及县域设立分支机构,引导金融机构向农村和偏远地区延伸机构,全面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渗透率。同时按照“本土化、专业化、民营化”的方向发展,大力推行“一县两行”,在每个县改制组建一家农村商业银行、设立一家村镇银行,既充分发挥农商行县域金融主力军作用,又高度重视村镇银行的补充和激活作用,着力把村镇银行培育成专注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社区性银行,全面搞活县域金融。
4、规范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引进和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投资咨询机构、信用评级机构等中介机构,规范发展证券、期货等投资咨询服务机构和金融资讯信息服务机构。引进大型信用评级机构在我省设立业务总部,支持合格主体新设专业性信用评级机构,探索互联网金融信用评级业务。支持省再担保集团、省担保集团壮大资本实力,提升服务功能,完善全省融资性担保体系。
十三五时期,中央全面实施长江经济带建设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并提出了“五个发展”新理念。湖南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具有“一带一部”的区位优势,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湖南金融业应立足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导向,立足湖南十三五规划,大力支持本土企业“走出去”、大力支持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绿色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湖南经济发展,促推国家战略实施。
1、重点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随着湖南“开放崛起”战略的实施和“破零倍增”、“千亿海外”等工作推进,我省在轨道交通、工程机械、基础建设、能源开发、特色农业等领域形成了一大批具备较强走出去能力的优势产业和优质企业。一是积极支持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为代表的轨道交通、以泰富重工和三一重工为代表的港口设备、以湖南建工和湖南路桥为代表的路桥建设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势产业。二是积极支持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等工程机械制造产业,积极支持特变电工、湘电集团、威盛集团等输变电设备制造产业;积极支持电力院、云箭集团、汉龙水电等电站成套设备制造产业,努力将湖南打造成全球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创新中心和工程机械制造中心。三是积极支持特色农业产业“走出去”。我省是农业大省,水稻、油茶、茶叶、生猪、烟叶、水产等产业优势明显。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以隆平高科为龙头的湖南农业产业联盟成员,帮助本土涉农企业“结船出海”,同时要大力扶持粮食生产、水产养殖、草食动物养殖和特色种植业发展,积极推进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和高附加值加工,将我省打造成全国粮食高产示范区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四是积极支持能源资源企业开展国际合作。能源资源合作是实现我国优势产能转移,解决我国油气、矿产资源对国外依存度高等问题的重要途径。金融机构要重点支持中南院、水电八局、五菱电力等电力企业走出去,重点支持中冶长天、二十三冶、湖南有色等企业在国外矿产资源勘探和合作开发。
2、大力推动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为充分发挥我省“一带一部”区域优势,金融机构应大力推动我省水、路、空、铁四网联动,积极对接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港澳台,建设高铁沿线地区经济增长带,发展临港、临空经济,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一是支持“一纵五横”为重点的水路运输网。支持“一纵五横”航道建设,形成通达便利的内河运输网;支持长江航道治理和洞庭湖岳阳综合枢纽工程,实现湖南段常年5000吨级通航标准;支持港口建设,将岳阳城陵矶新港打造成长江中游重要航运物流中心,将长沙霞凝港打造成专业化运输核心港区。二是支持“六纵六横”为主干的铁路运输网。大力支持沪昆、怀邵衡等快速铁路,蒙华、黔张常等铁路新线,渝怀、焦柳等既有线扩能改造项目建设;支持西安至长沙快速铁路、兴永郴赣、常德-桂林-海口等铁路建设;支持长沙、株洲、怀化、衡阳铁路综合枢纽建设,加快形成我省“六纵六横”为主的铁路运输网。三是大力支持“七纵七横”为骨架的公路运输网。支持国家新增高速公路网项目、繁忙路段扩容项目、出省通道和断头路建设;支持国省公路提高技术等级,实现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达到90%;支持干线公路省际通道和连接重点景区、资源基地、物流中心的公路建设;支持环洞庭湖公路建设和沿江高等级公路建设。四是支持“一枢纽一干多枝”为支撑的航空运输体系。支持长沙黄花机场扩建工程和空港配套工程,将长沙空港打造成长江中游重要的航空枢纽;支持张家界、常德、怀化机场改扩建及衡阳、武冈、岳阳、郴州等机场新建等项目,加快形成我省“一枢纽一干多枝”为支撑的航空运输体系。
3、积极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绿色是社会和经济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一是结合新型城镇化发展,加大对供水、供电、污水和垃圾防治(两供两治)项目的支持;二是要结合供给侧改革,加大对钢铁、水泥、煤炭、有色、电力等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防治、污染物排放治理项目支持;三是结合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大力支持湘江保护治理工程、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河湖联通工程、血防工程和河道保洁工程项目;四是结合美丽乡村和旅游产业发展政策,大力支持城市森林、城市绿地、国土绿化、天然林保护等城乡生态基础设施项目;大力支持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提质升级及公共休闲、旅游观光等项目。五是建立完善绿色金融机制。一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出台绿色信贷政策,将相关绿色产业纳入信贷支持重点,加大资源配置,出台扶持政策,将排污权、用能权、碳收益权等权益作为抵质押物加快绿色信贷的投放,同时要积极创新发行绿色债券、开展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绿色股票指数和绿色投资产品。另一方面政府先关职能部门要对绿色贷款实行贴息和担保,要发展和完善排污、碳排放等相关绿色权益的评估、登记和交易平台,为金融机构绿色信贷投放营造发展环境。
4、创建信息对接平台和激励分配机制。发挥政府金融办桥梁纽带功能,创建政银企对接合作平台,完善重大产业、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的金融对接机制。可由金融办定期召集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企业和银行开展三方对接会,发改委等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向金融机构发布产业政策和行业动态,及时推荐优质的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金融机构及时向政府和企业介绍金融产品和信贷政策,为重点项目融资做好服务。同时,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对金融机构的贡献考核和激励机制建设,按照银行对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信贷投放和金融服务进行量化考核,对贡献突出的给予奖励,并建立政府财政资金和项目配套资金与考核挂钩的分配机制,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实施。
农村金融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支持“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省要积极顺应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等新趋势和新要求,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实现农村金融与“三农”县域经济的共赢发展。
1、明确金融支持三农的重点领域。一是支持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根据农业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的试点,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利率、期限、额度、流程等方面创新,积极支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二是支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对耕地整理、农田水利、粮棉油高产创建、畜禽水产标准化养殖等经营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大力支持科技农业、现代种业、设施农业和农机装备制造等农业项目。三是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发展。支持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零售市场、仓储物流设施、连锁零售等服务设施建设。四是支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积极支持节水农业、循环农业和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五是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有效方式。加大对城镇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项目、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民生项目的支持力度,并着力做好农业转移人口购房、创业、消费、养老等综合金融服务。
2、推动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涉农代理项目倾斜等政策,鼓励国有银行和大中型商业银行在偏远乡镇和行政村开展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惠农村村通”工程,借助电子机具和现代网络,让农民足不出村就能办理查询、取款、转账、缴费等金融业务,增加农民办理金融业务的便利性。鼓励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在县域增设机构和网点,并不断优化网点布局,增强网点服务功能,让广大农民能与城市居民一样能平等享受现代金融服务的机会和权利。同时要注重保护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畅通农村金融消费者诉求渠道,妥善处理金融消费纠纷,继续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进村等活动,提高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增强广大农民金融风险识别、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3、解决“抵押难、贷款难”问题。由于县域中小企业和农民普片缺少抵押财产,“抵押难”成为县域金融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一是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快推进农村产权改革,针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房产权、宅基地用益物权、林权等权益,加快产权颁证进度,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大力培育土地评估、资产评估等中介组织,并建立健全相关配套的制度和法律,为银行创新贷款担保方式创造条件;二是各级财政要加快银行信贷政府增信模式的推动,鼓励各级政府针对当地支柱产业设立信贷风险补偿基金,鼓励财政出资成立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鼓励政策性保险公司为涉农贷款提供履约保证保险,鼓励各级财政涉农补贴资金用于银行贷款质押,通过政府增信模式,解决抵押难题;三是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加快服务“三农”产品和模式的创新,向总行争取信贷政策,创新贷款担保方式,积极投身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和服务力度。
4、加大金融精准扶贫力度。湖南是农业大省,2015年末有51个贫困县,8000个贫困村、59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人口数在全国排名第五,贫困发生率10.4%,高于全国3个百分点,攻坚脱贫任务重、压力大。金融精准扶贫需要进一步加强银政联动合作,切实改进对建档立卡贫困群体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扶持。一是实现信息对接,确保金融扶贫的精准性。目前政府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与银行金融扶贫信息尚未有效对接,银行无法精准识别信贷支持对象是否为贫困户,银行的金融扶贫工作也得不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认可。政府应联合人行和相关部门,出台全省金融精准扶贫方案,明确各金融机构的职责分工,并尽快开发金融扶贫信息系统,实现银政扶贫信息联网对接。二是加大产业扶贫信贷投放,带动贫困户脱贫。以贫困地区茶叶、烤烟、油茶、生猪等特色农业和旅游、水电等资源开发作为扶贫贷款投放切入点,以特色产业贷款和农户贷款为主打产品,重点支持纳入扶贫产业项目的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发展产业、安排就业、定价收购等方式辐射和带动一批贫困户脱贫。三是加强金融机构协同作战。当前信用社、农行、邮储、农发行等众多金融机构均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加快在贫困县建立扶贫惠农服务站,重复建设将带来资源浪费和无序竞争,可由人行牵头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合作,充分利用各行在贫困地区已布放的惠农服务点,合作共建金融扶贫站。同时在重大扶贫项目建设、移民搬迁、光伏扶贫等领域,加强银团贷款、公司和个人贷款等业务合作,形成合力确保金融扶贫取得实效。四是加大金融扶贫政策支持。政府和人民银行应在扶贫贷款贴息、扶贫贷款风险补偿、扶贫再贷款、再融资以及税收优惠等方面出台倾斜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切实做好金融精准扶贫工作。
互联网金融指的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通过或依托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目前主要包括传统金融业务网络化、第三方支付、P2P网络贷款、大数据金融、众筹融资和第三方金融服务平台等六种模式。为促进互联网金融高效发展,更好的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小微企业以及中低收入阶层的投融资需求,政府应加大政策引导。
1、支持互联网金融企业设立和发展。对互联网金融企业支持其在名称中使用“金融信息服务”等字样,对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分级持牌管理,根据其经营规模、创新能力、风险控制水平、人力资源储备等情况,按分级准予其在经营范围中使用“基于互联网的金融信息服务”、“金融产品交易服务”、“资产投资管理”等字样;对优秀的互联网金融项目和相关企业,在“著名商标”认定或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给予支持;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机构依法发起设立网络借贷、网络证券、网络保险和网络基金销售等创新型机构。
2、鼓励从业机构相互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支持金融机构和小微金融服务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开展业务合作,创新商业模式,建立良好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和产业链。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创新,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和网络贷款平台等提供资金存管、支付清算等配套服务。支持小微金融服务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开展业务合作,实现商业模式创新。支持证券、保险、基金、信托、消费金融、期货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拓宽金融产品销售渠道,创新财富管理模式。
3、推动互联网金融配套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各类金融机构大数据平台建设,建立大数据标准体系和管理规范,并推动符合条件的相关从业机构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支持大数据存储、网络与信息安全维护等技术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将相关项目纳入省发改委重点工程,加大配套资金支持;鼓励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依法申请征信业务许可,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市场化征信服务,支持具备资质的信用中介组织开展互联网企业信用评级,增强市场信息透明度;鼓励会计、审计、法律、咨询等中介机构为互联网企业提供相关专业服务,并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技术研发力度,切实提升防火墙和数据加密等关键技术水平,防护网络安全。
4、实施财税和融资支持政策。对处于初创期、业务规模较小的从业机构,可按现行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税收政策规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结合金融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统筹完善互联网金融税收政策,落实从业机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并可按其对地方税收贡献提供金融创新资金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在主板、创业板等境内资本市场上市融资;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按照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金融政策,加大对初创期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的信贷支持;同时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互联网金融的政策支持,相关政府部门要坚持简政放权,提供优质服务,营造有利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
5、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充分发挥行业自律机制在规范从业机构市场行为和保护行业合法权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政府相关部门要会同人民银行,组建湖南互联网金融协会,制订经营管理规则和行业标准,推动机构之间的业务交流和信息共享;要明确自律惩戒机制,提高行业规则和标准的约束力,通过强化守法、诚信、自律意识,树立从业机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正面形象;相关部门要建立和完善互联网金融数据统计监测体系,实现统计数据和信息共享,共同营造互联网金融诚信规范发展的良好氛围。
改革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省要积极整合区域金融资源,设立金融新专项奖励资金,对金融产品、服务、技术、管理创新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人才给予奖励,激发市场活力,大力探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产品、新途径、新模式。
1、加快推动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按照国家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指导意见,制定全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积极推进沅陵县全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试点和浏阳市农房抵押融资改革试点工作,形成经验和模板,在此基础上稳步推动常德市、益阳市、郴州市、怀化市、衡阳市和株洲市荷塘区等地区开展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并积极推动长株潭地区、武陵山扶贫开发地区农村金融改革,激活农村金融市场。
2、深化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促进财政资源和金融资源的结合,鼓励银行机构与财政、保险等机构合作,积极推广“助保贷”、“政银集合贷”、“助小贷”、贷款保证保险、风险补偿基金等金融创新服务模式;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机制,综合运用引导基金、专项补贴、贷款贴息、增信补助等方式,激励和引导金融机构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大力开展科技金融业务;增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性,改革政府预算体制和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减少财政库款波动对流动性的冲击。
3、加大金融融资产品创新力度。支持银行加大金融服务PPP模式创新力度,优化信贷评审方式,积极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创新发展金融物流仓储,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链金融、仓单质押转让、保理等金融创新业务;支持银行开展跨业跨区合作,综合运用信托、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产品,吸引省内外资金增强贷款投放能力;支持大中型银行机构发起或参与设立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城市投资基金,共同服务地方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发展。
4、鼓励创新直接融资方式。完善本土企业上市、挂牌、培育过程中相关审批事项的“绿色通道”,鼓励支持企业在国内和境外证券市场挂牌上市,并支持已上市或挂牌企业进行再融资;建立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推动中小微企业发行公司债、企业债、中短期融资券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并开展股权融资、金融资产交易;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支持国有企业利用债务融资工具,引进保险资金,通过债权或股权投资形式探索推进资产证券化;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主体发行城投债、市政债、永续债、项目收益债、信托计划等进行融资。
5、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支持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化,积极探索银行、证券、保险、融资担保、小额贷款等金融机构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提升传统金融的服务深度和广度;支持互联网企业依法设立互联网支付平台、网络借贷平台、股权众筹融资平台、网络金融产品销售平台;鼓励电子商务企业依法自建和完善线上金融服务体系,有效拓展电商供应链业务。
6、推动保险业改革与发展。推动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服务及各类补充医疗保险业务,鼓励开展与社保有关的业务创新试点。大力推进校园安全、医疗责任、医疗意外、旅游安全、环境污染、安全生产、火灾公众等责任保险发展,稳妥推进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试点。完善农业保险经办机构准入退出机制,落实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制度,加快形成农业保险信息共享机制。
1、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认真落实《湖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要求,建立健全全社会征信系统,全面提升社会信用意识和信用水平;升级完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推动村镇银行、小贷公司、担保公司、金融要素市场对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全面提升征信服务的覆盖面;严厉打击金融诈骗犯罪案件、骗保骗赔案件,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案件和针对金融机构的盗窃、抢劫等犯罪案件,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深入推进信用乡镇、信用企业、信用社区、信用区域创建工作,打造诚信湖南金融安全区。
2、强化金融债权维护和执行效率。搭建银政企互助平台,建立金融案件诉讼“绿色通道”制度,设立金融执行组,提升金融司法案件的执行效率和质量,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全面落实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置责任,各县市区政府要帮助企业制定不良债务化解方案,切实防范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及“四类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典当行、投资公司)的潜在风险。加强对企业资金链的风险监测,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置民间融资风险,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保险诈骗等金融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3、加强金融人才引进和培养。强化人力资源是金融业第一资源的理念。一是完善金融人才扶持政策,吸引高端金融人才**湖南,着力引进境内外金融创新领军人才、拔尖人才、紧缺人才和创新团队,重点解决高端金融人才家属入户、子女教育、社会保险、住房保障等问题。同时争取中央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总部支持,选派金融管理人才到我省挂职。二是优化金融人才的管理使用,畅通金融机构与党政机关的人才双向交流机制和“结对联智”机制,完善引进高层次金融人才的中介服务体系,规范金融人才流动市场。同时加快金融人才评价体系、考核激励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的建立,由政府金融办和财政等有关部门,对其经营业绩、金融创新情况、税收贡献等进行综合考核,对贡献突出的给予专项奖励。二是强化金融人才队伍的培训,加快建设中高级金融管理人才的培训平台,推进金融机构与高等学校和专业培训机构深度合作,开展金融产业高端人才培训,共建研究基地和重点实验室,打造金融产学研一体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