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共产 党人的初心本色
——追记湖南省张家界市乡村校长覃东荣
当前,举国上下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湖南张家界市乡村校长覃东荣的先进事迹正是这次主题教育学习活动的真实写照,具有深刻感染力与教育意义的生动教材。寻找乡村教师,走进乡村校长覃东荣平凡而高尚的人生故事,他不朽的师德弥漫在三湘四水,他不灭的精神传递在中华大地,他崇高的初心本色闪耀在祖国蓝天!
死不瞑目的惦念
共产 党员覃东荣到死都还割舍不下的,到底是什么呢?
1996年6月1日下午5时许,58岁的覃东荣弥留之际,躺在医院病塌上吃力地对妻子说:“友妹,感谢你三年来一直护理我,遇到你是我这辈子修来的福。我们陆续收养了六个失学儿童,供他们吃住、上学,虽欠了两万元的债务,但值得。这些账我还不了了,只有靠你了。我走后,告诉师生和乡亲们,不要为我开追悼会,不要为我立碑,寿衣就穿我的旧衣服,节省下来的钱要多扶助那些失学儿童,不然我死不瞑目!”
几个乡亲在他家一张破床上翻了许久,找不到一件像样的衣服,最后只好含泪将两件破烂不堪的运动衫作为寿衣穿在覃东荣的遗体上。盖棺时,家里人遵照遗嘱料理完覃东荣的后事,可他还是不瞑目。他在惦念什么呢?师生、亲友都来跟他说话,问他到底还有什么割舍不下的?
悲痛欲绝的长子覃梅元贴近父亲枯瘦如柴的脸,痛哭流涕地说:“爹,您安心上路吧,爹,您放心,我和弟妹会像您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知道您想让我传承您的梦想,我会想尽一切办法,成立一个扶贫助学教育基金会,让我们这里的贫困生都上得起学。爹,您就放心地去吧!”话音刚一落,覃东荣就紧紧地闭上了双眼。
为了继承父亲的遗志,覃梅元把不朽的师魂融入血液,把父亲的惦念
变成自己一生的梦想——成立一个教育基金会;
为了继承丈夫的遗志,2007年伍友妹赢得了张家界市首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称号;
为了继承老师的遗志,学生李富实,一生坚守乡村小学教育38年,在2014年湖南公共频道的“运达杯”最美乡村教师的评选中,名列榜首;
为了继承同事的遗志,曾从事乡村小学教育11年的民办教师、“平民英雄”赵如秋,入选2016年10月、12月湖南“见义勇为”好人和2017年张家界市十大旅游新闻人物;
为了继承乡村校长覃东荣的遗志,2012年1月28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长篇通讯《岁月带不走最美师魂》,《新华每日电讯》于2015年6月14日刊发长篇通讯《岁月深处的“一个人也不能少”》 ……于是,楚天内外,众人发声,掀起了学习优秀共产 党员、乡村校长覃东荣的热潮。
舍身救学生的美德
1938年农历三月十一,覃东荣出生于张家界市教字垭镇七家坪土山寨。他经历过新旧社会两重天。饱受家乡的穷,又深受共产 党 的恩,15岁时,终于在共产 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走进学堂发蒙读书。他在日记中写下了一生的初心誓言:“穷苦人在旧社会连猪狗都不如,更不用说读书识字了。是共产 党让穷苦人翻身做主,我才有机会进学校。我要以学到的知识报答党的恩情,报效祖国,我立志献身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要让读不起书的穷人子弟都能读书。”
覃东荣从小志存高远,刻苦用功,学业优异。但一贫如冼的家庭,东借西凑送他高中毕业,就再也无法圆他的大学梦了。
1962年9月,24岁的覃东荣当上了民办教师。走马上任的他,第一站就筹建大庸县枫香岗公社青鱼潭小学,那是一所借用民房当教室的复式教育小学。当时学校只有他一个老师,一间教室,两个班,共三十几个学生。万丈高楼平地起,覃东荣经受住了各种考验,从建校到管理,从招生到教学,从务实到创新,他样样超前,行行争先,门门创优。覃东荣勤奋耕耘,初战告捷,青鱼潭小学被大庸县教育科评为“先进工作单位”。他本人也因成绩突出,被评为“大庸县五好青年”、“湘西州最受尊敬的人”。
此后,覃东荣辗转七家坪、宋柳、甘溪峪、罗家岗、中坪、教字垭六所小学,无不秉承刻苦耐劳,务实创新,开荒拓土的精神,而让百姓称赞,让领导放心,让家长感动,让学生敬佩。
在本大队七家坪小学任校长时,教室是由四户人家凑的,教师没有办公室。覃东荣就把教科书、备课本、学生作业本装在一个大布袋里,背回家办公。就这样,他七年如一日,风雨无阻。时间长了,他的肩上被布袋绳子勒出了一道深深的痕迹,背偏向一侧,变了形。学生及家长亲切称他为“包袱校长”。那时条件艰苦,他长时间熬在煤油灯或枞蒿油亮下,眼睛已发黑发肿;他的胃也因饥一餐饱一餐或长期营养不良而备受摧残。但是他丝毫没有放松学生的学业与学校的建设。
1971年1月,他被正式录用为国家公办教师。同年3月,组织上将他调到兴隆公社宋柳小学任校长,他把该校办得红红火火。
1972年8月,覃东荣毛遂自荐到条件更加艰苦的兴隆公社甘溪峪小学任负责人。面对破烂不堪的校园,他一时无语,泪湿衣衫。他下决心要改变这一面貌。他带领师生,硬是一担沙、一担石地挑来了一座新学校。
就在覃东荣稍缓一口气的时候,命运却把他推向了另一重天地。
1973年5月10日晌午,电闪雷鸣,天降暴雨,不到4个小时,山洪暴发,溪河暴涨。甘溪峪小学前面的小河,似蛟龙出海。震怒,咆哮。学校临机决定,提前放学,以免学生被困学校。
学生离校,必须经过土门潭岩槽的独木桥,此桥一尺五寸宽,三丈多高,桥下乱石嶙峋,惊涛拍岸,桥面露出一层薄薄的青苔。全校学生在七名老师小心翼翼地护送下,即将全部跨过独木桥。
突然,六年级学生杨贤金一个踉跄,从独木桥上滑下去了。同行的同学被这一幕情景吓得呆若木鸡,有的吓哭了。在前面带路的赵如秋老师更是急得团团转,他就一个劲地大声疾呼:“救命哪!救命哪!有学生掉到潭里去了,快来人呀!”
断后的覃东荣听到呼救声,飞速跑到桥边。只见跌落在潭水中的学生正在汹涌的漩涡中挣扎,渐渐下沉。救人紧急,只听“咚”的一声,覃东荣就跳进了滚滚洪流之中,与洪水搏斗,同漩涡周旋,和浪花共舞,托生命沉浮。覃东荣的体力在一点点耗尽,死亡在一步步逼来。
岸上不时传来惊呼:“快来人啊!覃校长与杨贤金被洪水冲走了!”在桥下游的百米处,闻讯赶来的几位村民迅速跳下河,把两人打救上岸。此时,覃东荣躺在地上,一只脚穿着凉鞋,另一只脚光着,因左腿伤势过重,面呈土色,但他的左手仍然死死地抓着杨贤金的右手不放。
杨贤金经过人工呼吸渐渐苏醒,脱离了危险。覃东荣却因左腿骨折,当年35岁的他,沦为终身残疾,以拐杖为伴,人们亲切地称他为“拐杖校长”。
收养失学儿童的情操
入学率与巩固率是贫困山区教育的拦路虎。覃东荣在31年的教学与管理中,却让“两率”均达百分百,这是一种怎样的教育情怀的释放呢?
覃东荣每到一所学校,首先给老师们要交底的一件事,就是不让一个孩子失学。乡村学生流失的理由千条万条,在他看来,最主要的是“贫穷”二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多次告戒老师们:“对于交不起学费的家庭,学校要想尽一切办法,让贫困生先入学,书杂费的问题可以先缓一缓,以后再交;对于家庭实在困难的学生,由学校校委会集体研究,当减免的要减免。再穷再苦,绝不允许有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覃东荣拄着拐杖劝学,风雨无阻劝学,手脚并用地爬行在高山峻岭上劝学,感动了无数家长、老师与学生。在他的感召下,能克服困难的家庭,牙一咬又继续送孩子上学来了。至于那些实在没有办法上学的孩子们,他使出了最后的刹手锏:收养。
1981年覃东荣被任命为教字垭镇中心完小校长。1985年秋季开学,覃东荣闻知全校只差五年级学生伍良平和三年级学生伍凤华两兄妹因家庭贫困无法入学。
覃东荣决定亲自去劝学,拄着拐杖,他一路翻山越岭不知摔了多少跤,拐杖甩出老远,同行的老师捡来拐杖递给他。实在不忍心,劝他回镇上住院,他却强忍疼痛,也要去看看那两个学生。
伍良平的家住在层峦叠嶂、白云漂浮的军家垭村沙母界组。母亲病重
伍良平一家人,谁也不会想到覃校长会摔得遍体鳞伤地来看望他们。他们惊呆了,一时间,泪流满面,内心隐痛。
覃东荣一边安慰伍家兄妹,一边果断告诉其父:“你当爹的也不要哭了,困难是暂时的。我们的国家虽然现在还很穷,但我相信,等不了多久,国家富裕了,到时学生上学不用交书杂费,由国家负担!眼下得让孩子先入学,再苦再穷,也不能苦了孩子。两兄妹已缺课几天了,不能再耽误了,后天都来上学!良平该读五年级了。这样吧,两兄妹的书杂费
伍良平的父亲自责道:“那怎么行?您三个儿女也在上学,这万万使不得。”“不管使得使不得,反正孩子不能失学,孩子不能没有文化”。覃东荣说。
此时,躺在病床上呻吟的伍良平的母亲,再也控制不住情感,呜呜哭起来。伍良平见状也大哭起来,情不自禁地跪在覃校长的面前。覃东荣忙把伍良平拉在椅子上坐下,边抚摸良平的肩膀,边喃喃地说:“孩子,莫哭,擦干眼泪,坚强些,走,跟我到我家去!”
就这样,伍良平和伍凤华兄妹俩又能上学了,有了一个新家。然而,覃东荣一家的日子却更艰难了。
1986年秋季开学后几天,覃东荣回到家满脸愁容,闷闷不乐。其妻与之唠叨不休,几经口舌,丈夫最终道出了实情,想要收养两个失学孩子。
妻子明知自家难保,哪有能力再收养贫困学生?心里打着退堂鼓。可丈夫的决心,还是软化了妻子,夫妇俩一同前往童家峪村,把吕飞跃、吕启银两兄弟接到了家里。
覃东荣一家6口,本来只有一间20平方米的木板房,没有地方做饭,只好三弟四弟土砖屋山尖砌一个低婑的土砖房当作厨房。一下子增添6名新成员,吃、穿、住等生活问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收养的孩子们要读完初中,最短的也要六年时间。覃东荣是半边户,他却以校为家,一年365天有350天活动在学校里。自他任教字垭镇中心完小校长来,节假日义务守校、不计报酬地加班加点折算成标准工作日2500多天,家里的一摊子事,就全部落在了其妻身上。那些年伍友妹既要种自家的责任田地,又要当这个特殊大家庭的全职保姆,真是苦不堪言。
被收养的孩子,如今一说起覃东荣夫妇就潸然泪下。有吃肉吃时,覃东荣让收养的孩子先吃,自己的孩子后吃;睡仓铺时,让收养的孩子睡内铺,自家年龄小的孩子睡外铺。
就是再穷再苦,覃东荣也末向学校借过一分钱,要借只向亲戚朋友借。就是再饥再饿,他也叮嘱妻子、儿女不要欠别人的账。别人如果给家里帮了工,也要给人家开报酬,这样自己心里才心安。
1986年覃东荣涨了工资,每月186元。为了6个孩子的学习,他只能一分一厘地节省自家开支。当时长子覃梅元考大学,想买一支新钢笔,可是未如愿,结果长子在考场上因笔尖断断续续的下水,而耽误了作题时间,
名落孙山。但他没有后悔,因为他爹的钱用在了更重要的地方。
覃东荣上有老下有小,家境十分贫困。尽管如此,他却累计为贫困学生垫付书杂费、生活费3万多元。为了不让一个孩子失学,他平均每年到贫困生家里家访劝学近400人。特别是,他与妻子伍友妹共同收养了6名曾经绝望的贫困学生。如果不是这样,他的“两率”就不是百分百,他的初心就不会实现,他的良心会不安,他的梦想会打折扣。
覃东荣在这种两难选择上没有徘徊,没有犹豫,他始终怀揣着教育梦
想。覃东荣的人格力量,如青天一鹤,鸣响清远。乡亲们亲切称他为“爱心校长”。
灯泡打封条的规矩
覃东荣管过的小学,几乎都是经他筹建或临危受命搞起来的,所以他养成了勤俭节约,艰苦办学,精打细算,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的习惯。他甚至把学校看得比自家还重。
为了节约用电,学校规定教职工晚上12点必须关灯,否则罚款1元。灯头与灯泡的接合处用胶布贴上,盖上学校公章,防止撕毁,以免损失。灯泡坏后,要让学校主管财务的会计查看型号,看坏灯泡的型号和学校登记的型号是否一致,然后将新灯泡上的型号登记下来,换灯泡的老师确认签字后,才能以坏换新。一个月换灯泡的次数一般不超过两次,超过两次的,自己掏腰包负责更换。
学校还规定损坏公物照价赔偿;学校的办公用具等发到个人后,调离时要如数退还给学校;教室里的课桌椅谁坐谁保管,损坏后要照价赔偿;教室里的桌椅、黑板擦、扫帚、铁撮、桶子都作了登记,每学期结束时总务处要一一清查;教科书、备课资料、挂图、小黑板、幻灯机、课件、图书等都作了登记,谁损坏或遗失要照价赔偿,班主任还要负责追查到人。
覃东荣执行制度,公正严明,人人平等。有一次,一位刚参加工作的教师,中午在办公室吃饭时,不慎将书桌上的玻璃板损坏了。覃东荣知道后,来到办公室查看损坏情况。按照制度要赔7元成本费,这位老师当时想不通,认为不是故意的。覃东荣走到这位老师的房间,看到他眼眶湿润,就深情地说:“制度不是针对某个人的,而是经过大家讨论共同制定的。没有规矩,就不能成方圆,你不执行,他不执行,定的制度还有什么用?我们知道,你每月工资不多,家庭负担也很重,学校不忍心要你赔钱,可是制度就是制度,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能有半点私心啊!对这件事你要想开些。”覃东荣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心换心,那位老师自愿交了赔偿金。
覃东荣在例会上规定,上级领导来校检查工作,学校出纳装烟只装根根烟,不装包包烟;住宿不进旅社,一律住在学校;就餐不进馆子,一律在学校食堂就餐。招待领导的标准时每人每餐5元,食堂管理人员要划算好,只有那么点钱,买点肉,炒几盘可口的菜,凡是超出这个标准的,超出的部分学校不报销,由食堂管理人员自己掏腰包。招待上级领导时他要学校其他分管领导陪同(仅限1人),他始终同老师们一起蹲在地上吃大锅菜。他从不因取悦领导搞特殊招待。
一次,覃东荣同联校几名领导去一所小学检查工作。中午,覃东荣看见餐桌上为检查人员摆上了几道比较丰盛的菜,便严肃地对该小学校长说:“你们学校财力本来就紧张,不要认为我们是领导,就搞特殊。平时大家吃什么,就应和老师们一样吃什么菜。我身为联校纪检组长,今天要批评你。我们不饿,你们自己吃吧!”说完,覃东荣气冲冲地拄着拐杖回到办公室工作去了。
有一年年底,省市领导来到教字垭镇中心完小检查教育目标管理。出于礼节,镇党委政府在镇上一家馆子订了两桌招待检查团领导,镇党委书记要镇联校校长通知覃东荣陪同领导吃饭。
覃东荣对镇联校校长说:“我覃东荣从不到馆子里吃饭,学校有规定,就餐一律在学校食堂,为何要到馆子里招待!你们不会让我违反制度吧?”
学校规定,教职工调离时,学校分发的东西如数归还。有一位年轻的教师,是覃东荣的一个远房亲戚,工作调离时,带走了学校发给他的分火开关、台式日光灯。覃东荣得知后,要学校主管财务的主任到该老师新调单位把东西追回来。这件事,对管理者、执行者和被管理者的触动都很大,教育很深。
管理要民主、阳光,师生要懂规矩、守规矩!这是覃东荣在财务管理上的一大法宝。
“严”“实”字落地的模式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恰好正是覃东荣当年当好校长的模式,也是他人格、师德、信仰得到升华的基石。
覃东荣反对请客送礼。他一生从未给领导拜过年,送过礼。他也从不收受别人的一针一线。他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反腐倡廉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旗帜鲜明地同各种腐败分子作斗争。做人要清正廉洁,中央三令五申,不拿公款大吃大喝;不拿公款给上级领导拜年送礼;不拿公款打着考察学习的幌子在外面旅游。为什么有些人把中央的指示当做耳边风?我看主要还是思想问题。今后我们党要想从根本上根治请客送礼劣习,就要从整顿思想上下功夫。”
有人对他说一个小学,无权无势,有什么腐败?但他却认为只要有“三不严三不实”的地方,就会产生腐败。因此,他从未松过反腐败这根弦。他在每期开学的典礼会上都会约法三章:“礼尚往来固然也要,为什么不多走走长辈,孝敬父母?我丑话讲在前,我覃东荣最不喜欢提东西搞来搞去。平时或节假日,有老师想到我家来玩,只管空手来,我欢迎,有饭吃。谁要是提着礼物来,莫讲我翻脸不认人,叫你不好看!”
覃东荣坚拒请客送礼,铁面无私,在当地传为佳话;
曾几何时,有老师想调进调出,只要合情合理,他会妥善办理;
几多春秋,有学生想转来转去,只要理所当然,他会默默兑现。
心有所忧,只为教育梦想。在荣誉面前,他让了。他说,自己离省劳模的标准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其实他是过谦了;在升迁上面,根据他的业绩,应担当更高的职务,可他不愿离开自己熟悉的讲台与心爱的学生;在制度面前,他首先检查自己,比如开会每迟到一分钟就罚款一块钱,他曾因公事开会迟到2分钟自罚2元,赢得了所有师生的敬仰。
迎来送往,坚守自己的原则,从不请吃与吃请,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曾感动了多少同事、领导……,因此,这位说一是一,说二是二,从不转弯抹角,“搬起碓码不换肩”的校长又被老师们亲切地称为“碓码校长”。
1985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 党,此后他更是把党的宗旨放在心上,融进血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亻,他真正做到了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管理无小事。严字当头,实字落地,这是覃东荣的口头禅。他在德智体美劳每一个环节上都出了实招,下了功夫,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尤其是他在教学管理上更是严上加严,实中务实。他说:“我们在管理上所做的这一切,无非是要提高教学质量,否则,还办什么学校?教书育人,多为国家和人民培养有用的人才,是学校的第一责任,是学校的生命线。”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覃东荣每次在教师会上严肃地说:“是牛就不要误春,要发扬老黄牛精神,默默奉献。既然当了老师,就要当一名老百姓放得心的老师。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就有责任认真地把孩子教育好,使他们成才。我们吃的是国家的俸禄,拿的是人民的血汗钱,要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孩子!”
就这样,他推行的“立体式德育网络教育”,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表彰。他倡导的由家长委员会综合评价老师的业务能力的办法,受到了社会好评。他规定的老师坐班制,实现了师资综合素质的大幅度提升。他不打招呼监听老师讲课,并当场检查该老师的教案与学生的作业这一招,叫每一位老师收获颇丰,终生受益。
覃东荣一边严管队伍,一边深化教学改革。他先后开办了语文“注·提”“电教听说训练”,数学“三算”“尝试法”,思品“立体式德育网络教育”等各学科课题实验班。逐步确立了“学生是根本,教育是核心”的育人方针;制定了“教师要创造一切可能让学生成才”的目标;创新了“自学辅导教学”“合作讨论式教学”“课题研究式教学”“分层学习式教学”和“开放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从而探索出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负责,学会交往的“立体式德育网络教育”。
学校管理千头万绪,大小会议,安全卫生,学生就寝,各项检查,覃校长亲历亲为、样样务实。老师们见他残疾在身,实在忙不过来,都纷纷主动提出要分担他的教学任务。可是,他认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第一是教师,第二才是校长。如果脱离了教学实践,就成了水上浮萍,也就当不好校长。
覃东荣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与管理工作中,劳累过度,学生经常看到他把腹部紧抵着讲台,疼得大汗淋漓,豆大的汗珠滚落下来。曾多次,胃病、结肠炎、胆囊炎发作,晕倒在讲台上,苏醒后,他仍然吃力地把课上完。下课后,实在疼得很,他就在不影响别人情绪的情况下,找到学校柴房的一个角落,安静的躺一会儿。乡亲们、师生们都知道他舍不得牺牲教学时间,离不开学生,但也深知更大的隐情,那是他舍得花钱住院,因为还有6个收养着失学的儿童等着钱用。
乡村校长覃东荣有口皆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每年组织的教学评估检查,在不打招呼的情况下,走进该校的课堂,翻开了老师的教案,打开了学生的作业本……还有政治笔记、心得体会、业务笔记、优差生辅导记录、家访记录、创新活动记载、评教记录、家长会记录……这一切的一切,回应的总是一片赞叹之声。
1992年11月,市、区教委两级检查团在教字垭镇中心完小进行教育
目标管理初检,高分优秀。一个月后,省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专家组,又对其突然复检。其结果是,名符其实的成为湖南省教育目标管理先进单
位,堪称贫困山区教学的一面旗帜。
那次省检成员个个惊讶,一位年老的督导感慨地说:“同样是老少边穷地区,同样是贫困山区,为什么这个学校的入学率,巩固率都能达到双百,手写的教育目标管理资料这么齐全、工整,能够成为湖南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创优集体及教育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真是不可思议。由此可见,他们是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勤努力。”
当地教委领导称他为“山区教育战线一条默默耕耘的孺子牛”,当地群众称他是“焦裕禄式的共产 党员”。
覃东荣同志用自己的言行证明了,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容。他从教34年,身残志坚、爱岗敬业、艰苦创业、严谨治校、爱生如子、以校为家、无私奉献,先后担任7所乡村小学校长,功绩卓著,默默兑现了当初自己的初心。。
在覃东荣去世多年后,当地群众仍对他念念不忘,千人联名为他请功,并受到各级领导及媒体的高度关注。
他的事迹、师德、信仰、初心必将成为后人楷模!
《一位共产 党员的初心本色》
第一作者:李文锋
第二作者:覃盟
李文锋,张家界市电视台副台长。
编辑: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