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华夏酒报记者 夏靖尧
在本次疫情发生之后,网上辟谣的内容之一就包括“饮酒可以杀死病毒”之说。科学无容置疑。但是,本次防疫普遍采用75%的酒精外用消毒防疫也是消杀规程之一。喝酒消毒杀菌这种说法到底从何而来?华夏酒报记者独家采访了中医学者、烟台大学硕士生导师孙波教授。而千年前,药王孙思邈对酒“一人饮,全家无疫;一家饮,一里无疫”的评价亦被孙波教授重新提及。
“喝酒杀病毒”?科学规范防疫才对
喝酒能不能灭病毒、喝多少度的酒、喝什么样的酒、喝多少量可以在体内灭菌杀毒?华夏酒报记者就此问题与孙波教授沟通时,他表示,现在还没有人做这样的临床试验,拿不出一个科学的数据,所以,在疫情时期,辟了“喝酒杀病毒”这个谣,科学规范地防疫是对的。
但是饮酒避疫是人类的生活经验之一,却是不争的事实。
在中外历史上,关于饮酒避疫,有史可证。
孙波教授随手在本子上写下两个字,一个是简体的“医”字,一个繁体的“醫”。
在解释这个“医”字时,孙波教授直截了当地说,汉字“医”(繁体字写作“醫”),“医”本作“醫”,从“医”,从“殳”,从“酉”。其中的酉,本义就是酒。可见,古人关于“医”的认识与“酒”是一体共生的。
喝酒避疫是中国人人体实验的结果
孙波教授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喝酒避疫是中国人人体实验的结果,并传承为族群的生活经验乃至形成文化习俗。《诗经》中有“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之说。在传说成书于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便有关于酒用于医疗的记载,书中指出,作“汤液醪醴”(酒),其医疗作用是“邪气时至服之万全”。
显然,酒的作用不言而喻。孙波教授进一步向华夏酒报记者举例佐证。他说,古人过春节有喝“屠苏酒”(在一种称作屠苏的房子里酿造的药酒)的风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至今延续了近千年仍被中国人用作新春对联的、宋代政治家王安石的《元日》诗,记录下中国人的这种传统习俗。而据现代学者研究,这种药酒有“避除疫疠”的功效。
此外,中国古人还有在端午节饮艾叶酒、重阳节饮菊花酒以避瘟疫的习俗。
孙思邈的“一人饮,全家无疫”论
古往今来,酒在中国人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医结缘,以酒避疫,无可争论。
孙波教授向华夏酒报记者提到一个人,他就是被后世誉为“药王”的唐代伟大医药学家孙思邈。
从书柜上取下《备急千金要方》,孙波教授说,这本孙思邈的著作中,就有以酒避疫的重要作用。
值得引起酒界再度关注的是,早在千年前,孙思邈就将酒评价为:“一人饮,全家无疫;一家饮,一里无疫。”
历代中医认为,“酒为百药之长”,对其本身的药用价值、以及以其制备药酒而使药力大增的作用倍加推崇。
中国古人在酿酒的过程中即使单用粮食酿酒,也充分考虑到营养价值的丰富均衡。孙波教授以茅台和五粮液为例,他说,比如,茅台酒以特殊水质、微生物、特殊的酒窖菌群而酿出独一无二的对人体有综合营养的佳酿;五粮液对五谷杂粮中的营养成分科学量化配比,酿造出的酒是五粮黄金比例所带来的营养丰富的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而据史书记载,古代欧洲人在瘟疫肆虐的时候,直接用饮酒来取代饮水。鲜为人知的是,现代科学证明,75%的酒精与细菌的渗透压相近,可以在细菌表面蛋白未变性前逐渐不断地向菌体内部渗入,使细菌所有蛋白脱水、变性凝固,最终杀死细菌。这是指外用。
喝酒到底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爱喝酒的人士比比皆是,但能说出酒有何作用的人却少之又少。那么,喝酒到底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孙波教授的看法是,饮酒量是界定酒对人体有益还是有害的关键,是分水岭。多则有害,古今无数事实也早已验证。
但适量饮酒有益人体,也是数千年人体实验证明了的生活经验。至于其用于医疗领域的价值,孙波教授认为,不能离开饮酒“量”和酒的成分、单独拿乙醇来“说事”。而且,对酒的药用评价应该从中医哲学的视角即人体的整体性、系统性与酒的互动来思考,来研究,而不是紧盯住一点,作出非此即彼的结论。
当然,如果能以实验数据得出完整的科学结论是最理想的结果。孙波教授向华夏酒报记者建议,中国的酒业界应该共同发起一个专项基金,委托各科研机构对“酒与人体健康”展开系统化研究,毕竟酒产业是一项传统的大产业。在科技发达的时代,也应该给曾承载着人类健康保健使命的“酒”一个公正、科学的“名分”,而不仅仅是助兴的“酒精饮料”。
“一旦有了‘名分’”,对中国酒产业的意义将是巨大的!”孙波教授表示。
作者:夏清尧 供稿:蒲振华 编辑: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