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州零陵自上古时期以来,一直有一种特殊的土壤被称为息壤。息壤在尧帝以前就存在,是上古时期帝王特别给予保护的祭祀场所。息壤之地非帝王许可,不得擅自入内和动用。
据郭璞注《山海经》海内经:“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一统志》记载:“息壤在县治西南。”《方舆胜览》记载:“在县南龙兴寺中。状若鸮吻,色若青石,自地出尺余。”此处县均指永州零陵县。鸮属于猫头鹰类鸟,其喙和爪弯曲呈钩状,锐利,嘴基具蜡膜。息壤是一种类似石笋或者钟乳石的奇石。生长不高,但是生长的速度快。如果被铲除,很快就会长出来。息壤属于能够自己快速生长的特殊土壤。
息壤未经帝王许可,擅自动用者会有杀头之罪。尧帝在位百年,洪水多次为灾。尧帝在位六十一年时任命禹王的父亲崇伯鲧治水。《皇极经世》记载:“甲辰六十一,洪水方割命鲧治之。”《今本竹书纪年疏证》记载:“六十一年,命崇伯鲧治河。”《纲鉴合编》记载:帝尧“六十有一载,是岁洪水为灾。”《纲鉴望知录》记载:“(尧)六十一载,封鲧为崇伯,使之治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记载:“六十一年,命崇伯鲧治河。”《开辟衍绎》四十一记载:“尧帝治天下,六十有二载,是岁洪水为灾。”鲧治水九年不成,还违法动用息壤,结果被治死罪。
起先尧帝不想任用崇伯鲧。尧帝在后期任命崇伯鲧治水,也是迫不得已,属于民主选举制度导致的结果。尧帝并不看好崇伯鲧。然而群臣皆曰:“惟鲧堪能治之”。尧帝又疑怪地说:“吁!其人心很戾哉!好此方直之名,命而行事,辄毁败善类。”就是说不可任用鲧治水,其人心不正,言行毁败善类。除了朝臣共同荐举鲧以外,四岳也表态赞成任用鲧。四岳说:“帝若谓鲧为不可,馀人悉皆已哉。”意思是其他人都不如鲧有能力。洪水当前,必须速治,馀人不及鲧,因此大家劝尧帝用之。尧帝以群臣固请,不得已而任用鲧。
尧帝任用崇伯鲧时,特意提醒他要注意诚心敬意治水。尧帝告敕鲧曰:“汝往治水,当敬其事哉!”鲧治水九载,已经三考而功用不成。鲧案表明,尧帝实际上是知人的。然而朝无贤臣,致使水害未除,只好勉强用鲧。结果崇伯鲧也犯了与共工氏同样的错误。《国语》记载,“其在有虞,有崇伯鲧,播其淫心,称遂共工之过,尧用殛之于羽山。”崇伯鲧出于有虞国,被封在崇国,最后被流放到羽山。《祭法》以鲧障洪水,故列诸祀典,功虽不就,为罪最轻。
鲧治水九年不成,还违法动用息壤。最后导致尧帝将崇伯鲧流放到羽山。至于崇伯鲧被废黜的年份,史书记载是尧帝六十九年。《竹书纪年》曰:“六十九年,黜崇伯鲧。”《尚书·尧典》:“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佥曰:‘于,鲧哉。’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成。”鲧治水凡九载不成,因此按照尧舜时期宪法关于三年一大考绩,三大考绩不成者必须废黜受罚的规定,将崇伯鲧流放羽山。禹王的父亲崇伯鲧离开崇山国后,禹王成为亡王之后。
舜帝时期,任用垂担任共工官职治水。垂以共工为戒,治水行为严格遵守法律规定,“所为皆中法,故亦传宝之。”《舜典》传称禹、益六人新命有职,与四岳十二牧凡为二十二人。新命六人中,禹命为百揆,契作司徒,伯夷为秩宗,皋陶为士,垂作共工。垂与禹、契并列,即是卿官。卿官之外别有四岳。
舜帝后期众人推举禹领导治水。禹为崇伯鲧之子,也称伯禹。禹念其父前非,决定厘改制量,象物天地,比类百则,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一切为群生着想。舜帝时期的四岳都是共工氏的后裔。共工氏家族是治水专业户,有共工氏后裔四岳辅佐禹治水,可以得到专业指导。史书说禹王疏川导滞,封崇九山,决汨九川,陂鄣九泽,丰殖九薮,汨越九原,宅居九隩,合通四海。禹王治水得到人神拥戴。
由于禹王治水得民心,最后舜帝禅让禹王,祚以天下,赐姓曰‘姒’、氏曰‘有夏’。祚四岳国,命以侯伯,赐姓曰‘姜’、氏曰‘有吕’,谓其能为禹股肱心膂。历史上所谓“一王四伯”制度所表彰的都是“亡王之后”。禹王是被流放的崇伯鲧的后裔。四岳国君是被流放的共工氏的后裔。作为亡王之后,禹王与共工氏的后裔四岳同心戮力,亲密合作,终于赢得天下。禹王时期共工氏后裔四岳被赐姓氏姜、吕。共工氏后裔的姜、吕氏族对于禹王开启夏朝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伏羲、神农、黄帝、帝颛顼、帝喾、到尧舜禹时期,一直是由共工氏负责世界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后来,共工氏为争地位,被祝融氏打败,破坏堤坝,决堤放水,形成洪灾,即西方圣经所传上帝洪水灭世事件。
根据《山海经》记载,禹王也以息壤堙洪水。《山海经·海内经》记载:“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晋·郭璞《山海经注》:“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 西汉刘安《淮南子·地形训》记载:“禹乃以息土填洪水”。方氏《通雅》记载:“息壤,坌土也。”汉代高诱注:“息土不耗减,掘之益多,故以填洪水。” 息壤有助于禹王治理洪水。关于息壤的神奇功能可谓代有记载。
鲧未经尧帝许可,自己偷窃帝尧的息壤用来堵塞洪水。帝尧便让祝融在羽郊处死鲧。鲧的遗腹子大禹**后,帝尧让禹布土定九州。禹治洪水也使用了息壤,前提是经过批准进行布土的。《玉堂闲话》记载:“禹镌石造龙宫填于空中,以塞水眼。”一种理解认为大禹用息壤石头凿出龙宫模型,塞住水眼。禹镌石造龙宫塞水眼表明洪水泛滥与龙有关。
息壤之土确实是神土。对此,柳宗元在永州任官时专门撰写《永州龙兴寺息壤记》,以便后人能够记住息壤之事。 柳宗元记述:“永州龙兴寺东北陬有堂,堂之地隆然负砖甓而起者,广四步,高一尺五寸。始之为堂也,夷之而又高,凡持锸者尽死。永州居楚越间,其人鬼且。由是寺之人皆神之,人莫敢夷。”息壤自动生长,令地上砖甓隆起。夷平之后又生。而所有持锸夷平息壤的人都死了。从此无人敢于夷平息壤。
息壤在尧舜禹时期存在,一直到战国时期还存在。周显王之子周慎靓王(前399-前315年)时期,秦国和魏国会于零陵应阳。应地在应水即今芦洪江流域。根据《战国策·秦策》和《史记·甘茂传》的记载,秦武王命丞相甘茂攻打韩国的宜阳,甘茂怕武王半途而废,便在零陵息壤处与秦武王订立盟约。秦武王使甘茂约魏以伐韩,而令向寿辅行。甘茂至魏,令向寿还,谓王曰:“魏听臣矣,然愿王勿伐!”秦王迎接甘茂于息壤而问其故。后来双方盟于息壤。对此盟于息壤的历史事件,柳宗元也特意提及。柳宗元说:“甘茂盟息壤,盖其地有是类也。”
对于《山海经》有关息壤的记载,柳宗元也很重视。只是柳宗元将《山海经》视为异书。异书“有记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帝乃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其言不经见。”柳宗元认为《山海经》关于息壤的记载在儒家正统经文没有。于是柳宗元提出疑问:“今是土也,夷之者不幸而死,岂帝之所爱耶?南方多疫,劳者先死,则彼持锸者,其死于劳且疫也,土乌能神? 余恐学者之至于斯,征是言,而唯异书之信,故记于堂上。”柳宗元的基本态度不认为息壤是神土。但是柳宗元似乎在暗示,可能息壤具有致病的信息或者病毒。他的推论是持锸者死于劳且疫。总之,柳宗元否认息壤的神秘性和神圣性。
前几年,我曾经朋友们专门赴零陵寻求息壤所在地。当地老专家带领我们到一处学校旁边,说息壤后来被毁灭,其上已经盖楼房。目睹几千年神土地,遥思尧舜禹时期息壤的神圣和神秘,回顾柳宗元的息壤记,感慨万千,一言难尽。
编辑: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