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钢建:怀化古濮国文化及其对西方的影响
中华名人在线 2020-03-25 00:25:26 作者:zhhmrzx 来源:

怀化古濮国文化及其对西方的影响

杜钢建




怀化古濮国是濮人早期的国度。濮人文化不仅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西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根据《逸周书》王会解的记载,濮,熊姓。濮乃濮人国的国王。濮人是黄帝朝时期的有熊氏黄帝的后裔。濮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9000年前。根据《路史》的记载,濮是高阳氏的后裔。此高阳氏应该属于帝颛顼之前的高阳氏。黄帝朝时期就有高阳氏。颛顼朝的第一个国都是濮人国。《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帝颛顼高阳氏元年,帝即位于濮。”帝颛顼与濮人的关系非同寻常。怀化古濮国也是帝颛顼的第一个国都。

 

帝颛顼从小在湘西濮人地区长大。我在《文明源头与大同世界》一书中讲过,轩辕黄帝有三个儿子封在湖湘地区。昌意居怀化若水乡,主湘西。玄嚣青阳居长沙,主湘东。蛮龙苗居邵阳,主湘中。《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濮,生高阳。颛顼的母亲名叫昌濮,可见也是濮人。昌意居住在濮人地区,娶濮人生颛顼,颛顼也是濮人。

 

濮人是黄帝时期高阳氏的后裔。颛顼作为濮人又从小在濮人地区长大。颛顼是濮人的后裔,也是高阳氏的后裔,因此颛顼为高阳氏应该源于母系。颛顼继承帝位以后,濮国成为颛顼的第一国都。颛顼帝也堪称濮国历史上的帝王级国王。濮人的历史虽然早于颛顼,但是,濮王的历史应该从颛顼写起。颛顼是濮国历史上的首位濮王。

 

濮字在古彝文和甲骨文的文字中都具有十字符号,并且十字符号居于濮字的中心位置。濮人族群属于夏文化即十字文化的族群。濮人、卜人、僰人等在先夏时期都是十字架文化的信仰者。濮王帝颛顼的王朝是典型的十字王朝。十字文化王朝是颛顼之前的上古时期一直存在的王朝。黄帝时期高阳氏是十字王朝文化的传承者。濮王帝颛顼**也是十字王朝文化的传承者。

 

从目前的考古发现看,十字符号最早出现在8000年前怀化高庙文化遗址中。在怀化古濮国的文化中,十字架和上帝崇拜成为官方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共同文化符号。6000年前怀化古濮人国的十字架和上帝崇拜的原始**文化后来传播到四川广汉三星堆地区,形成后来的三星堆十字文化和上帝信仰的原始**。

 

颛顼死后复活的历史事件在颛顼的转世人即《圣经》人物**身上得到重演。濮王颛顼是先夏时期的**。颛顼作为十字架文化和上帝信仰的提倡者和奉献者,将十字架文化传播到西方。《圣经》人物**是颛顼**的转世人,他将十字架文化和上帝信仰传播到世界各地。后来英国的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十字国旗也都是十字文化的传承表现。

 

濮人在历史上也称卜人。濮人、僰人、卜人、蒲人等都是上古同一汉字的不同音译,也即不同方言的发音。《逸周书》王会解记载:“卜人以丹沙。”在先夏时期,卜人即濮人的丹沙最出名。当时只要提及丹沙,就会想起卜人即濮人。丹沙成为濮人卜人的著名品牌。《尚书》禹贡记载荆贡丹沙。《通典》记载,辰州贡光明沙。《逸周书》王会解卜人,以《丹砂注》云:西南之蛮,盖濮人也。诸濮地与哀牢相接。哀牢人也是永昌濮人。大湘西地区的顺宁等地蒲蛮也是与哀牢濮人同类。

 

丹沙不仅为上古道教即原始佛 教修炼外丹所需要,也是古代帝王祭祀上帝和祭司傩师举行各种仪式和驱傩画符等活动所需要。丹沙还是濮人、僰人、卜人和蒲人等族群民众日常生活中涂面涂身进行美饰的重要材料。先夏时期著名的丹沙产地在湘西濮人地区。清朝王盛云今辰州府实古濮地也。古辰州位于今怀化地区,以辰溪流域为中心。后来辰州府治迁移沅陵。


濮人族群在不同时期的史籍记载中有不同的称呼。在先秦史籍中,一般称为卜人、濮或濮人。在汉晋史籍中称呼变多,有濮人、濮、濮夷、哀牢、闽濮、裸(踝)濮、蛮濮、尾濮等。在唐宋史籍中称为扑子蛮、越扑子、茫蛮、茫施、金齿、黑齿、漆齿、文面濮、赤口濮、望蛮等称呼。在元明史籍中称为金齿、金齿夷、金齿蛮、漆头金齿、濮蛮、濮人、扑子蛮、哈杜、卡瓦、哈瓦、黑蒲、不农、蒲龙、波龙、养子、崩龙等。其中茫蛮和金齿等可能与濮人有一些共同处,都属于南蛮,但不能等同于濮人。


怀化古濮国与邵阳古蛮国的族群在历史上有许多相同处。濮人也属于南蛮的一支。濮人族群中,有许多人都是有尾巴的。在各种濮人族群中,尾巴最长的濮人是尾濮人。根据《通典·卷一八七》记载,汉魏以后尾濮人在兴古郡西南千五百里徼外。其人有尾。尾濮人“欲坐,辄先穿地为穴,以安其尾。尾折便死。”濮人中尾濮人等也属于犬戎族的一支。泰国和印度的尾濮人的尾巴曾经达2尺长。汉代罗马犬戎人的尾巴也有达2尺长。希腊和罗马犬戎人的尾巴有两种。一种是在尾骨处长出尾巴;另外一种是在后腰部位长出尾巴。在腰部长出的尾巴如同马尾,粗而多毛。

 

怀化古濮人中,有一些族群直到隋唐时期还有食人族的习俗根据史籍记载,尾濮人居树上,食人。俗又啖老者。唯识母不识父。俗,有宾客,杀老以供厨。故宾婚有日,老者必泣”。食人族的食老人习俗在大湘西地区曾经流行许久。此种习俗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族群的迁徙也传播到西土。

 

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中记载,伊塞冬斯人有这样一种食人族的食老人风俗。如果一个人的父亲去世了,他们所有的近亲带着羊来到死者家里。他们杀羊献祭,在切割羊肉的同时,也把这家主人的父亲的肉切下来;然后把羊肉和人肉混在一起煮,大家在宴会上一起食用。对于死者的头颅,他们采用另外的处理方式:把头皮剥掉,擦拭干净,再镀上金。之后,它就成为这家人引以为荣的圣物。他的儿子们每年举行隆重的祭奠,以纪念其父亲之死。这种情况就像希腊人为死者举行一年一度的盛宴一样。

 

希罗多德认为,在其他方面,伊塞冬斯人是一个尊崇正义的民族。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妇女和男子具有平等的权利。在希罗多德以前,妇女和男子具有平等的权利的民族往往是母系社会影响遗留较多的民族或者是女王领导的国家。由此看来,伊塞冬斯人是具有母系社会传统的民族或者是由妇女担任领导的民族。与伊塞冬斯人有亲族关系的马萨格泰人居住在伊塞冬斯人的对面,由大河隔开。马萨格泰人在希罗多德时期就是由女王担任国家领导人的民族。伊塞冬斯人中妇女的社会地位很高,这一点与马萨格泰人对妇女的尊重颇有相同之处。

 

食人族最早起源于上古湖湘地区的犬戎族,随着犬戎族逐渐融入其他民族,食老人风俗便在白人、僰人、塞种人、马萨格泰人、斯基泰人以及其他诸多民族中传播开来。根据林河先生的研究,上古南方母系社会时期的农耕糯人傩人部落普遍有食母的风俗。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也提及食人生番的斯基泰人。食人生番的斯基泰人也是从南方移居到北方的。


濮人的种类后来发展到百濮族群。濮人在周武王即大卫王征伐商纣王时期也参与了伐商战争。根据《濮人传》记载,庸濮在江汉之南,疏曰:此八国皆西南彝也。根据《逸周书》记载,伊尹为四方献令,正南有百濮。这说明百濮在商朝初期就已经形成。在《诗经》中也有关于濮人的记载。《国语》郑语记载叔熊逃难于濮国。蛮楚鼢冒的崛起始启濮。根据《左传》的记载,巴濮在楚邓吴南土之地。《左传》还记述了麋人率百濮伐楚的历史事件。杜佑《通典》中记载的濮人的种类有尾濮、木绵濮、文面濮、折腰濮、赤口濮、黑僰濮。木绵濮也称攀枝花濮。木绵濮等濮人族群后来到达缅甸和东南亚地区。赤口濮的特征在于多用舌音。赤口濮人调舌为音,如鹦鹉然。


在濮人的习俗中,还有椎髻的习俗。此习俗也源于大约10000年前的怀化古濮国。根据史籍记载,燧人氏时为髻。燧人氏时期发明束发成髻。但是,在燧人氏时期,束发成髻是以发相缠,以头发相互缠绕成髻。在燧人氏时期成髻无物束缚。伏羲女娲时期,女娲在大湘西地区进一步以绳束发成髻,并用荆梭及竹为笄以贯发。荆梭是大湘西地区上古女人普遍使用的贯发用具。除了荆梭以外,竹笄也是大湘西地区上古女人常用的贯发用具。尧舜禹时期大湘西地区出现以铜为笄横贯发髻。夏商周时期逐渐出现用金蝉形扣针或金蚱蜢扣针系髻。后来还有濮人喜爱用麂尾的末端椎髻。


濮人中的方雷氏族群迁徙到古希腊地区后,成为当地最早的居民族群之一,并且将湘西古濮人的椎髻习俗带到了希腊地区。根据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记载,雅典人最早有随身携带武器的习俗。有穿亚麻布贴身衣的习俗。有把头发打个椎髻吊在头后,用金蚱蜢扣针系着的习俗。把头发在头上打个椎髻,用一个蝉型的扣针插着。此种蓄发的方式在雅典保留很久。


濮人中一方面有食老人的习俗,另外一方面有尊重老人的习俗。濮人中所谓折腰习俗是为尊重老人形成的。濮人见尊者则折腰以趋,这是濮人的普遍礼俗。根据史籍记载,濮人认为食老人习俗也是出于对老人的尊重,让上一代人在下一代人的身体中传承。基督教仪式通过食饼和喝红酒的方式实现三位一体,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让基督的血肉与自己的身体合一。此种故老的仪式与早期濮人的宗教信仰也有一定的联系。


濮人族群的居住习俗偏好干栏式建筑。干栏式建筑有干栏与阁阑之分。在古濮国,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为干栏。悬崖构屋,号为阁阑。干栏式建筑以水岸和路边斜坡建造为多。在湘西地区,濮人与其他诸多民族一样,自古以来一直是干栏式建筑文化的传承主体。


怀化古濮国文化及其对西方的影响表现在诸多层面。众多的濮人族群迁徙到西方各地,对西方的社会习俗和语言文化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编辑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