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精神的理论自觉和现实回应
——评向晏漪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不朽师魂》
罗建辉
向晏漪出书了,书名叫《不朽师魂》!由时任湖南省主管教育等工作的李友志副省长题写书名。
在鄙人挚友、桑植著名作家谢德才笔下遐迩闻名的桑植县南岔鱼馆餐桌上,向晏漪一边把两本书(同一本书,版本不同)送给我,一边用略带结巴真诚到使人不忍的厚道邀我为之写个评论。这是很困难的事情。理由有二:本人杂事缠身,已经拒绝过很多次写评论的要求了,又写是对那些被拒之人的不尊重;自知之明提醒我,评论乃高手所为,本人平凡到“无名”,虽然被“罗主席、罗主席”的叫,但仍不敢跻身真正一流“评论家”的行列;前不久市文联刘晓平主席还对我讲,写评论要评水平高的作品,水平不高的就不要去评,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主席石绍河老师也推心置腹地对我说过类似的话。但是,对谁拒绝都不可以对向晏漪拒绝。理由亦有二:一个普通的人民教师,闯入文学科学的菜园,且种了一洼郁郁葱葱的文学植物,折腾出这么厚厚一本长篇小说,还有两种不同的版本,先不论水平高低,单论这种精神,能不称赞吗;一个厚道如泥土一样朴实的人,竟然在思维上有如此创新的动能,是很值得琢磨一下的。当然,更为重要的是,细看之后,发觉向晏漪的书水平之高远超乎我的想象,文字中很好地体现红烛精神的理论自觉和现实回归,难怪获得了湖南省文艺创作扶助基金会资助出版。覃东荣的感人故事还在《光明日报》2012年1月28日头版头条以《岁月带不走最美师魂---追记张家界市教子垭镇中心完小原校长覃东荣》为题浓重报道。这样看来,此书确实是值得一读的,权且做一读后感吧。
(向晏漪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不朽师魂》)
世界上最感人的莫过于“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精神。《不朽师魂》就是对这种精神全力诠释并上升到“师魂”的高度来进行进一步讴歌的佳作。该书分“透支过度逝医院,万人涌来悼英雄”、“出生乱世盼识字,沐浴党恩上学堂”等二十八章。还收录了《缅怀东荣老校长 弘扬精神建名校》、《张家界市教育系统学习覃东荣事迹选编》、《诗祭“拐仗校长”覃东荣诗词选编》、《一封公开信》、“覃东荣一生活动年表”、《不能忘却的记忆---谨以此文献给已故尊敬的覃东荣校长》、“关于开展向覃东荣同志学习活动的部分党员、教师、群众代表签名单”等。当然,做事非常严谨的向晏漪老师也按惯例在书中有《序》和《跋》。时任市委书记胡伯俊也欣然挥笔写下《学习弘扬最美师魂 建设世界旅游精品》一文并发表在《光明日报》2012年2月14日。《不朽师魂》洋洋洒洒共208页。象张家界的“三下锅”一样,向晏漪把这些放在一起烹,味道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但向晏漪的“三下锅”不随流,不重复,更不模仿,将文学感受、审美抒发、学理分析尤其是善于将“爬遍青山访学生,收养儿童传真情”这样的闪光小事结合在一起,用“微故事”展现人物的高大形象,读来有兰舍清香,空谷足音之感。
说这本书内容庞杂,但它杂得有特点。没有高头讲章,也没有引经据典,更没有学理繁复的条分缕析。总之,这本书并不高深,亦如向晏漪本人一样朴朴实实。作者向晏漪出生于20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中**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从事贫困山区教育28年,真实体验到贫困山区教育的艰辛和困苦。著有《编外妈妈》、《拐杖校长覃东荣同他的“六个儿女”》、《拐杖校长》等作品。《献身贫困山区的“拐杖校长”》、《青山深处一盏灯》等获全国教育论文一等奖,《不朽师魂》获全国教师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长期教书育人与写作使向晏漪的语言文字基本功很厚实,作者文风的特点也就是于真诚、朴实中见风彩,这种看似平淡的文风丝毫没有影响到这本书的文学批评及理论价值。向晏漪的创作源于生活的积累,他用自己普通的生命感受去抒写文字,用一个生命对日常生活中周围万物的感悟方式,步入文学艺术的殿堂。因此,向晏漪的写作与某些学院派故弄玄虚相比,自有其高明的地方。他的书中,满是这种普通生命对自然外物的真诚耳语和对话。在书中他这样描述“这天下午5时15分,覃东荣在病床上吃力地对妻子伍友妹说:‘友妹,感谢你三年来一直护理我,遇到你,是我这辈子的福分。我一生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在洪水中抢救去两个落水儿童;二是我们夫妻共同收养了六个失学儿童,为了供他们吃住、上学,虽欠了两万元的债务,但值得!看来这些账我还不了了,只有靠你偿还了。我走后,告诉师生和乡亲们,不要为我开追悼会,不要为我搞宣传,不要为我立碑,寿衣就穿我自己的旧衣,要多扶助那些即将失学的贫困生,不然,我死不瞑目!’说完,覃东荣的头一歪,心脏停止了跳动。……”《不朽师魂》在这些看似平淡的缓缓述说中,读者不知不觉便从他悲悯的文字、普通的生命和那个时代宿命般的哀乐人生中感受到作者的人性观、审美观。作者没有华丽的词藻,繁复的修辞,却传达出大爱无疆的思维高度和大象无形的审美角度。细细品味,读者不难从这段文字中品出向晏漪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所独具的“人性观”。他的文字传递出人民教师是如何在艰苦生活中使生命庄严伟大的,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那种以苦为乐的无奈,那种视死如归的豁达,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人性观”上升到智慧与哲理高度。对于人民教师,我素怀敬仰。我本人也可以说是教师世家。我的母亲就是一位和覃东荣一样有类似经历的老师,她一辈子任小学校长,也帮助了不少失学儿童。比如现在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管理局局长的熊俊等。我父亲的外公,是一位远近闻名的私塾先生,拿科取仕如探囊取物。清末参加殿试,中了进士,曾任内阁侍读学士。后因时局动荡,乃辞官归隐,自悬绛帐,搜集英俊,并教育自己的儿孙后辈,不坠家声,我的伯伯、父亲等都是这位博学硕儒苦心孤诣栽培出来的。老外公办的私塾后来声望鹊起,四方学子负笈茹辛,不远千里而至。据说,我的老外公对品学兼优又家境贫寒的学生极为疼爱,资助了不少寒门弟子成材。所以当拜读向晏漪笔下的“拐杖校长”覃东荣先进事迹时,联想到我的母亲、老外公等人,我觉得三分亲切,七分可敬,就像是我自己亲眼目睹了一样。
(《不朽师魂》作者向晏漪)
向晏漪文风总体虽然朴实,但他更是抒情和叙事高手。他在《不朽师魂》中夹叙夹议来抒情,有些文字极为优美、温婉、细腻,状物抒情描述俱佳。向晏漪散见在书中很多地方的描述和抒情,尽管不长,但都字字珠玑,给人清朗而温润的感受。他对“湘西少女”的描写,有形象、有思考,还有诗意化的**表达:“湘西的一方山水,养育着一方土家人。秀水青山出美人,原住民人家的美,不是仅仅在外貌,更是在心灵。天子堰碧青水绿,清澈见底。周边垂柳倒映塘内,形成一幅优美的山水画。秋夜,是那样的宁静、安谧,犹如一幅构图巧妙的油画。在朦胧粉红色的晚霞下,天子堰边,来了一群身材苗条、轮廓优美的妩媚少女。湘西山水,赋予她们美妙的音容。大自然,修炼了她们健美的身段。令人遗憾的是,山区农民供养不起孩子上学深造。尤其是女孩子,能上完小学六年级就不错了······”。类似这类的书写比比皆是,作者能够非常自如地驾驶语言,把一种日常生活中的平常景象诸如“湘西少女”等转化成十分诗意化的表达并且和人生际遇联系起来,增添了作品的思维深度与哲理意蕴。
向晏漪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创作中,有意识地置自己到一种十分独特的境地:力图活在作品所表达的故事中,成为作品中那些人物中的一员,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他写覃东荣救人致残一事,就这样饱蘸笔墨、绘声绘色地写道:“覃东荣听到呼救声,飞速跑到桥边。只见跌落在潭水中的学生杨贤金正在汹涌的漩涡中挣扎,渐渐下沉。救人紧急,刻不容缓!说时迟,那时快,只听“咚”的一声,覃东荣来不及脱衣服,猛一下从三丈多高的独木桥上,纵身跃入滚滚洪流。当时赵如秋老师及岸上的学生吓了一跳,浑身哆嗦不止,都替覃东荣校长捏着一把汗,大家紧紧地注视着土门潭中正在挣扎的师生俩······”。在这里,作者尽量将自己的灵魂沉浸在覃东荣校长救人的思路历程中去,他通过对环境以及覃东荣每一个肢体动作、每一个心理活动等的细细咀嚼,贴近覃东荣,贴近他的每一份感慨、每一份思虑。尽管人物形象是浩瀚的,但是,向晏漪通过自己身临其境的努力,应该说,他已经从浩瀚人物中挖掘出了极有价值的极为独特的人物个性化的思想之泉。
(张家界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张家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罗建辉)
一个真实而又厚道的作者,为大家呈现出两本真实而厚道的书,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当然,如果纯粹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看,向晏漪作品的水准和文学大家们相较,在铺陈、格局和意境的营造等方面,还是有些许差距的。正如本书《跋》的作者、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巡视员、湖南省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刘孝听所说:“在撰写过程中,虽然作者已经竭尽全力,但因水平有限,未能将主人公的事迹恰如其分地表述出来,存在不当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加以完善······”。刘巡视员的话虽也有道理,但更多的是写《跋》时常用的客套话。其实从丰富人类精神文化活动的角度看,向晏漪的作品已经非常好。我觉得接地气、朴实的文学能够给读者提供真实的信息,给他们在心灵中追求更高水准的作品提供了想像的基础。向晏漪是一个痴迷的文学爱好者、颇有成就的作家。展望未来,他的文学艺术水准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成为文学大师也不是不可能的。正如时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友志所说:“欣闻《不朽师魂》这部纪实作品将要出版,我认真捧读。读着读着,字字情深,句句芬芳,感人的文字逐渐触动了我的心灵······”客观地讲,李友志同志的话确实是非常中肯的评价。而我本人在拜读完这本书后,也是感概万千。当金钱与享乐诱使很多人改变信念与操守的时候,当义不容辞、甘守清贫、无私奉献等这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受到滚滚物欲猛烈冲击的时候,我看到,在教育园地,还有象覃东荣、向晏漪等很多高洁之士顽强地守护着自己崇高的精神家园,为着自己选择的那份清贫却美好的事业,义无反顾、痴心不改,像悠悠的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用自己无私的奉献,树立与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造着生命与事业的辉煌。
2020年4月6日
作者简介
作者罗建辉系张家界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张家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家界市著名旅游文化景点老院子创办者。迄今发表文章300万字,获奖100余次。
“热点张家界” 编辑部 编辑:热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