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古三苗国文化及其对西方的影响
杜钢建
长沙曾为三苗国都。根据史籍记载,三苗氏釐姓,高阳氏后。按吴子所言,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史记》正义云,以天子在北,故洞庭在西为左,彭蠡在东为右。根据《湖南通志》封建志记载,江州鄂州岳州,三苗之地也。根据杜佑《通典》记载,潭州岳州衡州皆古三苗国地。古三苗国人的分布区域广大,包括今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广西等地区。古三苗国的国都在长沙地区。
根据《史记》的记载,驩兜被流放崇山的主要原因是驩兜推举共工治水。《史记·五帝本纪》曰:“驩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果淫辟。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强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驩兜被流放事件发生尧帝时期,但是是由舜帝执行的。《孟子·万章上》:“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於羽山。”
尧帝开始并不信任共工,但是驩兜等人推举,一时没有合适人选,还是使用共工氏治水。史书记载尧帝在位十九年任命共工治河。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十九年,命共工治河。”起先尧帝要求大家推举贤人担任领导治水。结果驩兜推举说“共工方鸠僝功”,夸奖共工有本事,可以建功立业。尧帝说“静言庸违,象恭滔天”,言共工自为谋言,起用行事而无信誉,貌象恭敬而心傲狠。尽管尧帝怀疑共工,但是众人推选,只好采用。尧帝时期共工治水大约两年后被免。由于驩兜极力推举共工,所以共工被处罚的同时,驩兜被牵连。驩兜荐举共工,被以为比周之恶。尧帝认为驩兜荐举共工志不在公,私相朋党。共工行背其言,心反於貌。共工与驩兜罪过并深,俱被流放。流共工于北方幽洲,放驩兜于湘西崇山。
关于驩兜的流放地崇山在湘西地区的问题,自古以来没有异议。在宋唐仲友《帝王经世图谱》的“禹贡九州山川之图”中,崇山在衡山的西偏北,属荆州。张家界地区古代属于荆州。崇山山顶现今还保留着驩兜墓、驩兜屋场、驩兜庙等古遗迹。驩兜的后裔中最著名的是有苗氏,即三苗氏。尧帝在位时间长,后来又对驩兜的后裔三苗继续追杀。驩兜后裔在夏初启帝时一部留在当地,一部向西迁徙,后来抵达两河流域。驩兜成为古巴比伦人之祖先,古巴比伦至殷商时叫盂方。
方人在三苗地区逐渐融入三苗人。《世本》记载:“方人,方雷氏之后。”商朝甲骨文卜辞中有“方人大出”。经先夏至商朝,方人国一直是大国强国。方人国在商朝经常侵扰边境。商朝甲骨文中有“方出”、“方来”、“方至”、“方征于寻”、“方不我征”、“方其敦大邑”等。商王多次“伐方”、“征方”等。商朝武丁时期,方人已经从大西北至两河流域活动。甲骨文卜辞曰:“方出从北土”(《萃》366)。“癸酉贞,方大出,立事于北土。”(《存》下803) 关于方人的具体位置,卜辞说“方在苗”。三苗在先夏时被驱赶到三危地区,至商朝时期已经到达地中海沿岸。商朝时期方人还有一些回到川藏地区。卜辞有“方归在师人,方归在川人”的说法。可见川藏康区是方人的祖地,也即方雷氏的发源地。因方国强大,历史上固有“大方”之说。卜辞曰:“大方出,伐我师。”方人在周朝时被灭国。关于雷人与三苗釐姓的关系,雷人也属于三苗的一支。雷人也称俚人、黎人、里人,通釐人。
驩兜后裔的三苗人出于黄帝的后裔缙云氏。《路史•后纪五•疏仡纪•黄帝纪上》曰:“而缙云氏亦帝之冑也。妻士敬氏,曰炎融,遗腹而生驩头,为尧司徒。弇义隐贼,好行凶,天下之人谓之倱伅,尧放之于崇山。驩头者,驩兜也。以狐功辅缪,亡其国。生三苗氏。”驩兜出于黄帝的后裔缙云氏,因此驩兜后裔的三苗人也属于黄帝的后裔。驩兜的父系是缙云氏,驩兜的母亲名字叫炎融。如果从驩兜的母系看,可能属于炎帝后裔。炎帝和黄帝的后裔之间联姻,成为炎黄以来的普遍现象。
如果驩兜的母系源于炎帝后裔,三苗人中,除了黄帝后裔以外,还有炎帝后裔。《后汉书·西羌传》记载:“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南羌地是也。滨于赐支,至于河首,绵地千里。赐支者,禹贡所谓析支者也。”西羌大量是炎帝的后裔三苗氏族。炎帝后裔蚩尤是长颅人。阪泉氏蚩尤,姜姓,炎帝之裔。蚩尤乃九黎首领。三苗出自九黎,而为九黎之后。
关于驩兜的出身,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驩兜是黄帝鸿的后裔。根据《左传》记载,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恶德,丑类恶物,顽器不友,是比周天下万民谓之浑敦。杜预认为浑敦即驩兜,帝鸿氏即黄帝鸿。驩兜浑敦是黄帝鸿的后裔,在《史记》中司马迁有同样的观点。贾逵也认为驩兜是帝鸿黄帝的苗裔。
根据《山海经》记载,驩兜属于黄帝的后裔,但是具体来说出自颛顼。根据《山海经》记载,颛顼生驩兜,驩兜生苗民,苗民厘姓。但是《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大荒之中,有人名曰驩头。鲧妻士敬,士敬子曰炎融,生驩头。头人面鸟喙,有翼,食海中鱼,杖翼而行。维宜芑苣,穋是食。有驩头之国。”此处的问题是士敬之子的名字叫炎融,这与《路史》的说法不一致。除非士敬的名字也叫炎融。驩兜出自颛顼与驩兜出自炎融在说法上似乎矛盾,其实从谱系看也不矛盾。颛顼生驩兜的说法是简单说法,直接指出驩兜的祖先是颛顼。鲧妻士敬、士敬生炎融、炎融生驩兜的说法是具体说明驩兜的谱系。鲧有20代。鲧也出自颛顼。
尧帝时期皇都在今攸县地区,长沙地区为三苗国都。三苗国君王驩兜是尧帝的大臣。根据《史记》记载,驩兜推荐共工治水,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果然淫辟。四岳举鲧治洪水,尧以为不可,岳强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尧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凶定罪而天下咸服。
最典型的三苗氏族的人具有翅膀。三苗人中许多人天生有翅膀,但是不能飞。《神异经》云:“西荒中有人焉,面目手足皆人形,而胳下有翼不能飞,为人饕餮,淫逸无理,名曰苗民。” 根据《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古代羽人及其他长翅膀的氏族来自三苗氏族。笔者在希腊和意大利地区考古博物馆见到大量出土文物上绘画具有翅膀的人。这些羽人都是华夏古籍记载的三苗后裔。
根据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记载,雅典人最早有把头发打个椎髻吊在头后,用金蚱蜢扣针系着的习俗。有随身携带武器的习俗。有穿亚麻布贴身衣的习俗。早期希伦人习俗与后来修昔底德时期的蛮族人的习俗是相似的。椎髻吊在头后的习俗源于三苗人椎髻的习俗。华夏上古时期,在大湘西地区由燧人氏发明的椎髻习俗传播到古希腊地区。将椎髻习俗传播到古希腊地区的族群主要是以方雷氏后裔族群和三苗人后裔族群为主的巴勒斯基人。
氐人属于羌戎三苗的一支,其中也有犬戎族人。《魏略·西戎传》载氐人“其种非一,称盘瓠之后”。 《魏略·西戎传》还说:“或号青氐,或号白氐,或号蚺氐……人即其服色而名之也”。三苗人亦以服色分为青苗、白苗、黑苗、红苗、花苗等。氐人是伯夷父的后裔,氐人又自称是盘瓠之后,可见氐人的组成部分来自部分的方面,因此分为诸多支系。作为伯夷父后裔的一支,与羌人同族,故经常以氐羌相称。作为盘瓠之后,与三苗犬戎同族,故有青氐、白氐、蚺氐等区分。
氐人作为三苗的一支,在尧舜禹征伐三苗时期就有一部分被迁至三危,逐渐向西方迁徙。氐人大规模移居安纳托利亚地区即今土耳其地区,应该在夏朝太康失国以后。根据西方文献的记载,大约在公元前19世纪氐人到达安纳托利亚地区。到公元前16世纪即中国商朝时期,因王位继承引发内战,王室家族力量削弱,贵族祭祀阶层获利。王位继承争夺源于氐人将夏朝中国王位继承的兄终弟及的宪法制度带到安纳托利亚地区。在夏朝以前,根据宪法规定,王位传承制度是贤能禅让制度。夏启以后王位继承实行世袭制度。在世袭制度中坚持兄终弟及的继承原则。兄终弟及原则还适用于其他一些世袭官爵职位。兄终弟及制度容易引发争夺,不如长子继承制度加上东宫培育制度,可以明确知道王位继承者的人选。中国大致在周朝初期从周文王开始废黜了王位继承的兄终弟及制度,彻底实行太子继承制度。
在三苗氐人的赫梯国,到铁列平时期,铁列平推动了宪法改革,将兄终弟及制度改为长子继承制度。铁列平宪法规定,王位继承坚持国王长子继承;若国王无子,则由长女婿担任。铁列平宪法还规定王位继承由图里亚斯会议(贵族会议)和彭库斯会议(平民大会)监督实行,王室纠纷也由两大会议处理。彭库斯会议还有权逮捕和惩治违法的王族及官吏。宪法还规定严禁王室内部杀戮;国王不对亲属的犯罪行为负责,谁犯罪谁承担法律责任。
长沙古三苗国文化不仅影响到古希腊雅典的巴勒斯基人的文化和安纳托利亚赫悌国文化,而且影响到昭武九姓地区的石国文化。石姓人大多都是驩兜的后裔。如今大湘西地区苗族等族群中的石姓氏族也是驩兜三苗国人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