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钢建
郴州古桂国地区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尤其是该地区神农炎帝时期的历史文化和夏商时期的历史文化值得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桂是颛顼高阳氏的后裔。桂国是因人为名,不是因为桂树或者桂圆为名。
根据《路史》国名纪记载,桂国见伊尹《四方令》。《逸周书·王会解》附书《伊尹朝献》佚文中,汤问伊尹曰:“诸侯来献,或无牛马之所生。而献远方之物,事实相反,不利。今吾欲因其地势所有而献之。必易得而不贵。其为四方献令。”于是伊尹作《四方献令》,命令东西南北各方的诸多方国要向商王朝贡献珍品。其中涉及南方诸国曰:“臣请诸侯正南:瓯邓、桂国、损子、产里、百濮、九菌,请令以珠玑,玳瑁、象齿、文犀、翠羽、菌鹤、短狗。”伊尹受命所作四方令是关于四方各国贡献的法令。晋人孔晁注:“六者南蛮之别名。”伊尹活动在夏末商初。桂国是夏朝时期一直存在的南方大国。桂国国王的王位一直由颛顼的后裔世袭传承。
八桂在賁禺东,八桂之林在郴州桂阳。《水经注》及《文选》游天台山赋注並作賁禺。郭注云:“八树成林,言其大也。賁禺音番隅。”《初学记》引《南越志》云:“番禺县有番禺二山,因以为名。”《水经注》云:“县有番山,名番禺,谓番山之禺也。”早期的八桂在古番禺东的桂阳。番禺一名最早源于黄帝后裔,属于人名,而非地名。后来因人名而为地名。根据《湖南通志》记载,案桂阳包括郴州桂阳二州及广西连州地。桂阳乃古桂国的国都所在。古桂国的管辖区域在夏朝时期曾经包括广西等地区。郴州古桂国地区的历史文化可以上溯于神农炎帝文化。
根据《衡湘稽古》记载,神农炎帝与臣工赤制氏作耒耜于郴州之耒山。神农炎帝的大臣赤制氏堪称制作农具的鼻祖。根据明《一统志》记载,耒水出郴州之耒山是也。水西北流经耒县。《水经注》曰:“县‘盖因水以制名’,然水乃因事,为作耒而得名矣。”根据《万历郴州志》记载,耒水在桂阳县南,发源耒山,西流会资兴水,又北会郴水,注于湘,旧名龙潭,《汉志》谓之耒水。据明《一统志》记载,龙潭在桂阳州北,宽千余丈,绕城而西南入屯湖水。
郴州耒山得名源于诸多山峰看起来似耒形状。根据《世本》记载,神农作耒。根据《汉书》记载,郴,耒山、耒水所出。根据《舆地广记》记载,桂阳有耒山。根据《水经注》记载,汝城县东乌龙、白骑山,即大耒山。《汝城县志》记载:“县南面五指峰,高耸入云;分界岭、白云山、道士山合称耒山,其形似耒,首尾望之,可得其仿佛。” 耒山是诸多山峰的合称。
神农与赤制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曲树为犁。揉木为耒,曲树为犁的做法是将树枝做成三叉尖扁头,曲处踏脚,上部留柄抓握,易于翻土,故为耒。斫木为耜要对耒木砍出凿口,将石片骨片用筋条绑于下端,即为耜。神农与赤制氏发明的耒耜农具流传至今。
神农时期的宪法《神农氏政典》强调农业和农民对于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性。根据《路史》记载,天下万物亡以易于谷。神农炎帝于是斫木为耜,揉木为耒。神农炎帝制嗨清甽、分垄断而戒之耕,然后六谷粢盛而给军国。神农炎帝的宪法强调一系列国禁原则。旗帜有春夏所生,不伤不害;谨修地利,以成万物;亡敛人所务,而农得以顺其时;教之麻桑,以为布帛;相土停居,令人知所趋避等等。这些宪法原则性规定有利于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让人民得以生息。
神农炎帝还命令大臣赤冀创株铁,为杵臼,作耙耨钱鲟,相莆井灶,以济万民。炸簋刳熘,以蒸以奄,民始播食而不胜。中国的饮食文化由于赤冀发明各种农具和厨具而得以大力发展。在神农炎帝时期,之所以能够发明各种农具和用具,因为此前在伏羲朝时期冶金业已经形成。在神农炎帝时期,中国的冶金业和农业开始传播世界许多地方。根据《管子》记载,神农作,树五谷骑山之阳,九州之民乃知谷食。”此处树五谷的意义非常重大。在郴州古桂阳国地区,至今当地人称插禾秧为栽米树。
神农炎帝的大臣丙封氏的活动在郴州古桂国地区的地名上留下影响。根据《衡湘稽古》记载,《衡湘传闻》曰:“丙封氏居于桂阳,丙山亦曰屏山,山上故有丙王庙……今谓之屏封山。”郴州地区纪念丙封氏的屏山上有丙王庙。屏山也称屏封山即丙封山。从目前笔者所阅读的史料看,只有郴州历史上有过丙王庙。
在十天干中,丙字在神农炎帝时期有特殊的意义。根据《淮南子》天文训记载,南方属火,其帝炎帝,其佐朱明,执衡而治夏,其神为荧惑,其兽朱鸟,其音徵,其日丙丁。神农炎帝之日为丙丁日。后世在丙丁日举办纪念神农炎帝的活动符合神农炎帝时期的天文历法文化传统。此类活动如果由丙封氏的后裔或者丙氏的后裔参加祭祀活动,则更具有历史文化传统的传承形式。
郴州古桂国的历史传承了炎帝文化。《列子》汤问和《墨子》节葬都强调,楚之南,有炎人国。郴州古桂国地区先前属于炎人国地区。屈原《楚辞》远游曰:“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指炎神而直驰兮,吾将往乎南嶷。” 屈原《楚辞》将炎国与桂国相联系,用桂树表明桂国对炎国的传承关系。炎人国和南州的区域在后来的方国中,郴州古桂国继承了一部分。
神农炎帝文化除了在郴州古桂国地区世代传颂以外,在郴州附近的衡山和长沙等地区也有体现。根据《衡湘稽古》记载,炎帝之都于长沙凡七世。炎帝在衡世代历八世五百二十年。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衡湘传闻》曰:“帝自曰朱,故衡山为朱帝游息之地,有曰朱陵洞天。”根据《湘中记》记载,衡山乃朱陵之灵台,太虚之宝洞。根据《洞渊集》记载,南岳衡山高四千一十丈,洞周围二十里,名朱陵太虚之天,即神农赤帝治南岳。明弘治《衡山县志》记载:“朱陵之灵台,太虚之宝洞,乃朱陵大帝栖真之所也。”根据《汉书》律历志记载,抱牺氏没,神农氏作,以火承木,故曰炎帝,教民耕作,故天下号神农氏。《汉书》魏相传记载:“南方之神炎帝,乘离,执衡司夏。”
八代神农炎帝的活动区域广泛。但是,郴州地区是神农炎帝的一些重大创制活动的首发地区。《路史》曰:“帝始教稼穑,命子柱教耕于淇田之阳,命赤制氏作耒耜于耒山,命赤粪氏作杵臼于舂峪,命赤松氏为雨师,命丙封氏作《燧书》,命岐伯作《本草经》,以丹砂为首”。农神稷官炎帝柱教耕于淇田之阳。淇田之阳在郴州地区。淇田即骑田岭,属五岭山系,其阳在今桂阳一带。赤制氏作耒耜于耒山,也在郴州古桂国地区。赤粪氏即赤冀氏作杵臼于舂峪,舂峪也在郴州古桂国地区舂陵江一带。丙封氏作《燧书》和岐伯作《本草经》也都在古桂国的管辖区域。古桂国传承神农炎帝时期的文化是有历史基础的。
神农炎帝时期农业之所以有重大发展,还因为此前中国的冶金业得到长足发展。《逸周书》记载:“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作陶冶斤斧,破木为耒耜,鉏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兴,以助果蓏之实。” 陶冶斤斧,制作耒耜和鉏耨等农具,这些创制活动是农业得以顺利发展的重要条件。郴州古桂国地区与茶陵相邻,神农炎帝文化在这些地区一直得到传承。根据《帝王世纪》记载,炎帝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根据《路史》记载,炎帝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
在郴州地区和茶陵地区,炎帝一直被历代官府和民间所祭祀,被奉为农神。2009年炎帝宫钟被发现,经研究证实是民国十年(1921年)重铸的炎帝宫大成殿礼器铁钟。钲部刻有铭文“敬酹西溪,炎帝宫大成殿诸位圣神台前,民国十年岁次辛酉季冬吉旦,合乡敬立。” 一直到民国时期,祭祀炎帝的习俗在郴州和茶陵地区得以持续开展。
郴州古桂国地区在周朝时期属于南楚。楚国文化在郴州地区的历史上留下诸多影响。春秋战国时期,郴州作为楚南边境地区对东南亚地区诸多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分长沙南部置桂阳郡,桂阳郡下设郴县。秦汉时期的行政区划依然可以看到古桂国对郴州地区的影响。
郴州古桂国地区有楚国楚怀王即义帝的陵墓。根据明《一统志》记载,楚义帝陵在州西南。《水经注》记载:郴县南有义帝冢,内有石虎,因呼为白虎郡。《元和志》:义帝墓在郴县西一里。《州志》:陵在旧儒学后,冢圆而大,高可二丈余。
义帝是楚怀王。楚虽三户,犹能灭秦。楚人南蛮以湖湘地区文化为狠。强大的秦国虽然统一六国,由于实行暴君暴政,不得民心。当时只要打出楚国复国的旗帜和口号,楚人就会响应如云,秦国政权大厦一夜间即被推到。为此,项羽在形式上要树立楚怀王,利用楚国的影响。楚怀王初约先入咸阳者王之,令项羽北救赵。项羽怨恨楚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项羽强调:“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本定天下,诸将及籍也。” 项羽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项羽出关,使人徙义帝。借口说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项羽派人使徙义帝长沙郴县,催促义帝出行。项羽私下阴令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击杀义帝于江南。汉元年四月,诸侯皆罢戏下,各就国。项氏立怀王为义帝,徙都长沙,乃阴令九江王英布等行击之。其八月,九江王英布使将击义帝,追杀之郴县。
汉王刘邦下河内,虏殷王,置河内郡。回途至雒阳时,新城三老董公拦道遮说汉王,告之义帝被杀死。汉王闻之,袒而大哭。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发使者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原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在汉王的号召下,诸侯国相应者众。因为义帝被项羽杀害,楚汉再战。
义帝在项羽时期,尽管空有名义,没有权力,但是在道义上依然是号令全国各路诸侯的旗帜。项羽曾经利用恢复楚国的名义得以称霸,现在主动放弃楚义帝的旗帜,公开背叛当初的约定。汉王懂得义帝旗帜的重要性,高举为义帝报仇的旗帜可以致项羽于死地。义帝的文化符号成为楚汉相争的道义标志。义帝陵在郴州,每年应该有祭祀活动,有利于让后人了解秦汉之际的历史文化。
郴州古桂国地区的历史文化上溯神农炎帝时期,下至楚汉纷争之际,有非常丰富的内容。郴州古桂国在今人的历史记忆中已经淡忘,堪称绝世废国的被遗忘角落。笔者希望通过努力恢复这段历史记忆,让后人逐渐了解中华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丰富内涵。
编辑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