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 铭
如果将“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改为“身在三界内,心在五行中”,似乎能更好地描述长沙民间奇人易仲祥先生。因为他将一生习武之得,对习练武术、调养身心与传统养生之子午流注经络学说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编著成《心悟锤》一书,已在2018年2月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湖南省武术协会《武术世界》杂志社总编范如虹等对他进行了采访。
从易仲祥先生的自我介绍中,我们了解到他从小酷爱武术,深受长沙武林之宗师李泽玉先生(1902—1975)的影响。尔后,又拜巫家拳名家陈印球、杨志和为师,习练巫家拳以及长短、单双器械;并师从龙奉武学习医武理论和技术。
中国武术家之所以重视师承渊源,不仅是因为武术是用于实战的特殊技艺,而且这些技艺的习得需要从苦练中久经摸索和总结,因受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它依靠言传身教、心传口授的方法,才得以传承与发展。尊师,既是武德的要求,也是更好地赢得师父“真传”的途径和方法。
李泽玉老先生在传统武术方面有精深造诣,尤其擅长中医骨科和子午流注经络学的临床应用。他老人家在生前悬壶济世,造福邻里,有口皆碑。这也是自古习武之人多谙医术的传统,习武擅医既是保护自己在习武过程中免受或少受筋骨皮肉之苦,又在习练之余能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和自己生计的问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李师父无声地为易仲祥树立了效法的标杆。
纵观《心悟锤》一书,其理论基础与中华武术和中医学的道家思想和阴阳五行等学说一脉相承。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似的思维方法,即真气运行不息、天人合一、形神合一、阴阳对应互补、五行相生相克等模式。比如武术由阴阳派生出刚柔、动静、进退,中医由阴阳统辖寒热、虚实、表里。故运动创伤和中医骨伤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表现出武医结合、武医互参的特色,并逐渐形成了他们各自独特的武术思想和医学体系。
中国武术协会会员、湖南省武术协会常委、湖南省八拳研究会会长羊定国在该书序言中赞曰:“从心悟而太极,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至六十四卦,而万法归一而心悟也,视其所演六十四式‘心悟锤’,无不体现式式相承,招招生圈……”。一言以蔽之,就是千锤百炼在心悟。
说着说着,易仲祥先生领着我们来到他自撰的“龙祥康复堂简介”的展板前观看,向我们详细道出了他为什么特别喜欢这字体端正、娟秀有力楷书的原因,说行笔在心,心正笔正,做人也要如此。这书法虽非出于名家之手,然点画秀挺、骨力刚劲。尤为难得的是契合了他自己日思夜想,对武医结合坚持不懈、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我们思索着为什么武术与中医能相辅相成呢?答案大致是中医用朴素的唯物观点,把生命看作是一个阴阳对立统一,运动不息的发展变化过程;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学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体系。
易仲祥先生正是依据中医学的这些基础理论,结合自己的数年的习武经验与养生实践,运用子午流注经络学的原理和方法,将传统武术和中医学理论交融于一体,编创了“心悟锤”甲乙两路内家拳法,供人们修炼心身,祛病延年。
何谓子午流注法呢?子午流注法就是古代根据一天中的时间段选取穴位而进行针刺治疗的方法,是中医学中非常宝贵的遗产之一。它根据人体气血流注周身经脉的时间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对应十二经脉的原穴和腧穴及人脉交汇穴位,再根据病症选取气血盛开的腧穴进行组方针刺治疗。简而言之,则是以五输穴配合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择时取穴的一种点穴治疗方法。主要由纳甲法、纳子法、养子时刻注穴法三部分组成。这是古代人天观、整体观在针灸学上的具体运用。宋代以后,“针道微而经络为之不明”(宋·滑寿语),针灸慢慢归入道教传统,而不为主流的儒医采用,只有俗医、世医、巫医沿袭。换言之,子午流注法针灸治病只在民间流传。
易仲祥先生还依据中医将人体之气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理论,认为气是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气的运动变化及其能量转化过程就是“气化”。气化运动的实质就是有机体内部阴阳消长转化的矛盾运动。他微笑着说把中医“化”成武术也是一种化,武术中的化劲就是功夫中的最高境界。武术功力的长进是时间打磨和不断锤炼加深的结果,俗话说就是“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不懂顶头悬,白练二十年”,易仲祥先生一边为我们讲解,一边为我们演练示范他的“心悟锤”套路。内虚灵外挺拔,立身正中,用意念牵引任督二脉,既可保持阴阳平衡,促成经络疏通、气息才不被堵塞。练武时,要选择空气清新、环境清幽的地方,有规律地呼吸新鲜的空气,呼吸与动作协调、紧密配合。做踢腿、伸拳和下蹲的动作时,要随着运动节律呼气;做回收、屈体动作时,要同时吸气,要求呼吸均匀而深长。以意领气、以气运身,气沉丹田,只有气沉下来,肩膀、上肢以及全身才能充分放松,动作才有速度和力量,劲力才浑厚畅达,这样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以呼吸运动和隔膜运动来促进心肺的机能活动,身体的各个脏器才会得到良好的锻炼和调养。
易仲祥先生深谙武术“刚柔虚实巧拙”的要旨,洞悉外家拳的气劲、内家拳的内力,他的“心悟锤”具有手与脚合、肘与膝合、心与意合等九节相合的“手、眼、身、法、步”武术发力的共性,练习不受年龄、体质、性别的限制;他的按摩手法柔和而有力、韧劲而深透。试想一下,他如果没有对人体结构的透彻了解、对经络和五行学说的深入研究,是不可能创编出具有强体健身的“心悟锤”的甲乙两路拳法的。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于斯之谓也。这,使我们感到了易仲祥先生对武医的执着与追求、其武艺真非花式可比;这,终于使我们明了了中华武医历史传统悠长、深厚宽广;这,使我们认识到了习武开始总是莫名神往,习武过程却不乏艰难,习武的最后与自己生命难分难解。唯有一件事,会使人深为遗憾,就是三心二意和浅尝辄止;因为我们回味流汗的过往,终于苦尽甘来、心生感戴!
《武术世界》杂志邮箱hnws8899@163.com
微信联系号:frh00008
编辑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