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钢建
印度地区的古代文明源于大湘西地区的古代文明。早在7000多年以前,大湘西地区高庙文化遗址地方的族群就已经迁徙到印度。印度的第一期古代文明是大湘西地区的矮人族群创建的。西方研究外星人的学者称之为外星来的小灰人。大湘西地区的矮人族群也称侏儒人族群。湘西8000年前的侏儒人身高不到1米,其中许多人属于巫师群体,从事巫师工作。
印度地区的印章古文字主要是舜帝时期大湘西古文字大规模传播到印度地区。舜帝是古印度历史上记载的阿底提群神之一友善之神,名Aryaman。舜帝的出生地是诸冯。根据《孟子•离娄章句下》记载:“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舜帝来自西域诸冯,诸冯在哈拉巴以西地区。
舜帝的后裔有《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的摇民。东海之渚中,有困民国,勾姓而食。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潜出,为国于兽,方食之,名曰摇民。帝舜生戏,戏生摇民。舜帝的后裔还有《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的巫臷民。有臷民之国。帝舜生无淫,降臷处,是为巫臷民。巫臷民朌姓,食谷。舜帝的后裔还有在北方的宵明和烛光。《山海经•海内北经》记载:“舜妻登比氏生宵明、烛光,处河大泽,二女之灵能照此所方百里。一曰登北氏”。
舜帝的后裔多在大湘西地区。根据《路史•后纪十一》记载,舜庶子七人皆厘降于齐人,尧、胡、负、遂、庐、蒲、卫、甄、潘、饶、番、傅、邹、息、有、何、母、辕、馀姚、上虞、濮阳、馀虞、西虞、无锡、巴陵、衡山、长沙,皆其裔也。”傅国在湖湘地区的邵阳以南。圭、卫、蒲、傅等国被商灭之,胡国和潘国为周灭之。
舜帝源于虞朝。虞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颛顼时期。虞朝所辖地区广大,自哈拉巴以西一直到两河流域曾经都是虞朝的辖区。根据《世本集览》第三册帝世三疏仡上之三记载高阳十世分封虞有虞之先。虞国在颛顼朝之世已经存在。根据《论语注疏正义》记载,舜居虞地,以虞为氏,尧封之虞为诸候,及王天下,遂为天子之号,以微至著,常称虞氏。印度河流域曾经属于虞地。
根据《帝王世纪》记载,舜帝姚姓。其先出自颛顼。颛顼生穷蝉,穷蝉有子曰敬康,生勾芒。勾芒有子曰桥牛,桥牛生瞽瞍。妻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於姚墟,故姓姚,名重华,字都君。龙颜大口,黑色,身长六尺一寸,有圣德,始迁于夏,贩于顿丘,责于傅虚,家本冀州,每徙则百姓归之。根据清朝汪继培《尸子校正》卷下记载,舜帝有三次迁徙。舜帝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其致四方之士。尧闻其贤,征之草茅之中。与之语礼,乐而不逆;与之语政,至简而易行;与之语道,广大而不穷。于是妻之以媓,媵之以蛾,九子事之,而托天下焉。根据《管子•治国篇》记载,舜一徙成邑,二徙成都,参徙成国。舜非严刑罚、重禁令,而民归之矣。去者必害,从者必利也。根据《庄子•徐无鬼篇》记载,舜有羶行,百姓悦之,故三徙成都,至邓之虚,而十有万家。尧闻舜之贤,举之童土之地。舜帝三徙,民众附随,仁爱天下,道德至高。
帝舜有虞氏也姓申屠,摄帝位三十年,正居位五十年,寿一百一十二岁。历史上申屠氏、申徒氏、信都氏、申都氏、胜屠氏等均与身毒国有关,身毒国曾经在印度河流域。舜帝来自中亚地区,在湖湘地区继承帝位。舜死苍梧,象为之耕。舜帝后裔将大湘西农耕文化包括大湘西古文字传播到印度地区。
李宣钊老师提供的大湘西古文字:
大湘西古文字在不同时期由西迁的族群带到印度河流域。考古发现的哈拉巴文字大多出现在尧舜禹时期以后的夏商时期。考古发现的哈拉巴文字主要在石头印章上,印章一般呈方形,雕刻的多是动物图像。在图形上方刻有大湘西古文字,记载印章主人的名字、地址、财产、地位等。目前发现印章文字符号有500个,一些印章文字由两个以上的符号组成,多数不超过20个。距今约5360年的陶器铭文是最早的印度地区的古文字。这些文字都源于大湘西古文字。
印度河流域印章上的古文字:
哈拉巴印章文字:
以上哈拉巴印章文字中1号字在彝文中发音ddur。1号字见甘桑石刻文QC032-01-04,LB01-24-26以及LB02-06-11字型上下颠倒。2号字在彝文中发音nbap。3号字在彝文中发音but。3号字在水书中发音qui,意思是锤。3号字在甘桑石刻文中见LB02-26-07,LB02-29-09。3号字发音di,意思为抖、震动。3号字上下颠倒见LB01-21-21。4号字在彝文中发音qo\li。4号字见甘桑石刻文QC078-17-18。5号字在古彝文中有。
印度河流域古文字:
以上19个古印度文字,从左往右第一行1号字在彝文中发音为Njiep,在甘桑石刻文中见QC090-12-47。4号字见甘桑石刻文QC046-02-05,QC055-04-08,QC062-07-06,QC064-05-03,QC078-12-15。5号字见甘桑石刻文QC039-07-06,QC054-04-08。7号字见甘桑石刻文QC022-04-02,QC078-33-13。10号字在彝文中发音为qip。11号字见甘桑石刻文QC001—03-06,PB01-05-11,PB01-08-02。11号字在古希腊迈锡尼文字中发音为ro。12号字见甘桑石刻文PB03-0705。14号字见甘桑石刻文QC007-05-05。16号字见甘桑石刻文QC004-03-03。17号字在彝文中ꋍ读音为cyp。17号字见甘桑石刻文PB03-06-02,18号字PB01-07-04。
印度地区古文字:
第一行第一个字见甘桑石刻文QC078-38-72。第一行第二个字见甘桑石刻文QC053-05-11。第二行第五个字见甘桑石刻文QC052-02-03。第三行第三个字见甘桑石刻文QC005-03-08,QC004-05-11,QC024-05-02, 第四行第二个字见甘桑石刻文QC030-07-09。
吴彬华教授《夏商周史事考证与断代》一书中殷墟印章文字:
\
大湘西古文字是哈拉巴文字的母文字。哈拉巴印章文字均来自大湘西古文字,包括80000多古彝文和18000多甘桑石刻文以及纳西东巴文字和水书文字等。要全面破译考古发现的哈拉巴印章文字的话,需要认真学习大湘西古文字,特别是古彝文。
亚布先生对哈拉巴印章文字的研究贡献巨大。亚布先生的三大著作基本上将哈拉巴印章文字的主要内容予以破译。剩下的工作期待亚布先生继续努力,为彻底全面破译《山海经》与哈拉巴文字持续做出贡献。
编辑 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