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这样一位大姐
中华名人在线 2020-06-15 08:29:08 作者:zhhmrzx 来源:

张银俊:中国有这样一位大姐

采访/樊舟 Ace

2019年6月6日,纽约联合国总部。在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ECOSOC)下属的非政府组织委员会(NGO Cmmittee)的协调与管理会议上,通过了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特别咨商地位的申请审核。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是联合国6大主要机构之一,与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这5个机构并列,其重要性自不待言。

   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注册成立于2014年。而早在2006年,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就已启动。青爱工程在全国大、中、小学、幼儿园援建“青爱小屋”,帮助学校开展艾滋病防治、性健康、心理健康、公益慈善和传统文化教育等五项教育,并对特困儿童、青少年和因艾滋病受影响的儿童及家庭进行救助。青爱基金会所探索出的符合中国国情与青少年年龄特点的“性教育防艾模式”,现己在全国26个省市区的72年地区的大中小学幼儿园援建青爱小屋1100所,设立项目基地、工作站51家,累计培训师资9000余人次,救助受艾滋病影响的特困儿童、青少年30000余人次,受益学生、教师和家长1340万余人次。

蜚声国际、广受好评的青爱工程,是由一位普通女性发起创办的。她当时在卫生部直属的健康杂志社任副主编,年仅36岁。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颇有发展前途的副局级干部,却毅然辞掉公职去做慈善公益事业,白手起家,如今她担任着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妇女儿童委员会副主任、尼山世界女性论坛执行主席、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办公室主任、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理事长。

她的名字叫张银俊。

“母亲经常教育我们,人最重要的是要多行好,多做善事,钱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人要怎么活”那天早晨福华路上的阳光格外明亮,人车如织,匆匆过往。好不容易才找到停车位,停好车,走入维也纳酒店的大堂,便见到了从北京来深圳推广青爱工程的张银俊。在两个本地朋友的陪同下,身着女式唐装的她从电梯间轻轻走过来,亲切,祥和,雍容,就跟先前在照片上看到的一样。

9月的深圳,暑气未消,热如盛夏,酒店大堂内却一派清凉。我说,银俊大姐,您是我们信阳人的骄傲。

她开心地笑了,说,很多信阳朋友也这么说过。哦,你也是信阳人吗?

我说,是的,说起来我们两家可离得不远,分属信阳市不同的辖县。

位于楚之头、豫之尾的信阳,古来便是中原文化与荊楚文化的交汇之地,民风淳朴,人文蕴藉,被称为天下“四渎”之一的淮河,在此穿流而过。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我忽然不相干地想起刘禹锡的诗。当年刘禹锡对着荒废的石头城(南京),感慨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而我却想着,我和眼前这位大姐,两个在几分钟之前还素不相识的同乡,却一度有好多年,同饮淮河之水,同对一轮明月。那天的访谈就从故乡开始。

隔了莽莽苍苍的时间,张银俊的思绪一下子拉回到从前。她哀然说道:“今年清明节,我94岁的老母亲去世了!”她总是很忙。去年9月,她作为执行主席,在山东曲阜主持了第二届尼山世界女性论坛,然后马不停蹄赶回故乡信阳,照顾已经重病的母亲。今年5月,母亲刚去世不久,她又强忍着悲痛,受邀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大会上,她作的报告是《亚洲美好未来寄希望于对妇女歧视的根本消除》,她总是寻找一切机会,为广大女性发声。

“母亲教会我,人生要有更高远的追求和境界。”张银俊说。

“我母亲是大家闺秀,受过良好的教育,她娘家在解放前家境不错,家里还有过俄罗斯老爷车,在母亲19岁那年,姥爷被土匪打死后,家境就逐渐败落了。”

张银俊回忆这些的时候目光悠远,仿佛眼前又出现了民国时代。“我母亲经常教育我们,人最重要的是要多做善事,钱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人要怎么活。儒家讲进取,佛家讲舍身,道家讲淡泊,我们张家的子孙就应该恪守这些老辈人的做人处事之道。”她说,“母亲的这些话对我影响很大。”

张银俊的父亲也是一位传奇人物。“父亲是个老革命,黄埔军校出身,后来加入共产党,双手会打枪,用弹弓打麻雀,都能百发百中,我小时候在旁边看,感到特别神奇。父亲博览群书,水浒传、三国演义,以及国外的小说,都能一部部地讲。记得我13岁的时候,还在睡一个大木头摇篮,夏天乘凉,我就躺在摇篮里听父亲讲各种各样的故事。周围围了好多人,都来听父亲讲。所以我在小学的时候,就看完了四大名著和一些经典著作。”

张银俊说:“父母的言传身教,给了我最初的人文滋养和价值观。从很早开始,我就有一个习惯,做任何事情,基本上不去想这件事对自己怎么样,而是在乎这件事本身的价值,进取,舍弃,淡泊名利,这种心态也决定了我以后走的路。”

“社会是一个整体,谁也不能独善其身,如果想保护自己的孩子,就要保护所有的孩子”

张银俊负笈远行,从故乡去到北京,先后就读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曾任卫生部直属的《健康大视野》杂志社副社长、执行主编,并兼任《中华中西医临床》《医学综述》《中国性科学》等医学杂志社长、总编辑或执行主编。因工作需要,她经常调研走访医院的各个科室。

有一次,一位妇产科的女医生找到张银俊,问:“你是做杂志的,可以管管这事吗?”

这位女医生刚做完一个人工流产手术,对象是一名12岁的初中生。医生同女孩讲了很多关于堕胎的注意事项和危险性,但女孩只是一脸茫然。手术结束后,女孩一脸轻松、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走了。看着女孩的背影,她很难过,她自己的女儿刚好也是12岁。

张银俊说,那些年,她曾看到很多医疗机构大打流产手术广告,为了显示流产手术的快速简单,说什么“睡一觉就好了”、“和感冒一样正常”、“吃几个鸡蛋就能补过来”……其中有一则广告语更加夸张——患者:“大夫,开始了吗?”大夫:“已经结束了。”

张银俊感到揪心地疼,她心想,这些孩子们都要长大,都要恋爱,结婚,生子,成为人母,但是堕胎、尤其是反复堕胎,将对她们带来多少身心伤害啊,等她们终于明白了,可能已经迟了。

不久,张银俊承担了北京社科院东方生命文化研究所的一项院长基金“关于大学生**因素的干预与研究”的课题,发现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都是与情感和两性有关。从青少年的情感与两性问题,她又发现了蔓延全球的艾滋病问题,相对而言,中国的艾滋病问题远没有国外严重,但也绝不能忽视,因为它极具传染性,且无法治愈。有一位女大学生,就因为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承受不住心理压力**了。

面对这些情况,张银俊的内心郁结难遣。她多次往返于西藏、青海与内地之间,寻找着一种精神力量。后经人指点,她心里逐渐透亮起来。2004年,她开始着意了解青少年的情感和两性教育问题。2005年,她策划了全国首届青少年艾滋病网络知识有奖竞赛。这次竞赛反响热烈,共收到问卷逾6万份,但通过研究问卷,张银俊发现青少年们对艾滋病知之甚少,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

2006年,张银俊终于下了最后的决心,不顾领导们的好心挽留,辞职离开了卫生部,发起了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AIDS Prevention Education Project for Chinese Youth),于20061223日正式启动,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先生担任形象大使。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原简称“青艾工程”,后经白岩松先生提议,改称“青爱工程”,涵义更为深广。

青爱工程的创办非常艰辛,刚开始完全是白手起家,资金筹备和招聘人员均遇到了重重困难。当时,因缺乏资金,张银俊拿出自己在北京的两套共300余平方米的房子作为临时办公室,将那些年辛苦攒下的2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用于前期筹备、立项、工资、场地等等用度。她四处奔走,宣传艾滋病防治和募集善款时,听到最多的声音是:“得了艾滋是活该,谁让他自己不洁身自好?”甚至有人怀疑她:“热衷于这事儿,是不是自己也有这方面的问题?”很多企业也是闻“艾”丧胆,避之不见。

在那个谈“艾”色变的年代,尽管遭遇了无数困难,尽管应者寥寥,但张银俊的内心从来没有动摇过。在她看来,防艾教育就是性教育,而性教育的根本是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对孩子人格完善和公益理念的培育。虽然国家三番五次下发文件,要求学校开展防艾教育和性教育,但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学校,以学生升学就业为重,对孩子们的情感问题的关注完全不成比例。张银俊说,我们不能等孩子出了问题才去施救,而是要“防患于未然”,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青爱工程,影响一代人,帮助一代人。

在一次采访中,张银俊说,社会是一个整体,谁也不能独善其身,如果想保护自己的孩子,就要保护所有的孩子,只有整个环境是健康向上的,我们的孩子才能避免受到不好的影响,也才能是安全的。

每每特别艰难困苦的时候,张银俊总会想起母亲,母亲说,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更高远的追求和境界,要为自己以外的人着想,而不能光想着自己,正己全人才是正道。

“社会组织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将性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变成一种国家行为,才能长期、持续地开展下去”

青爱工程以青少年爱的教育为使命,以青春期教育为核心,以人格健全为目标,以青爱小屋的服务、运行能力建设为导向,以培育青少年爱的素养、爱的能力为宗旨,持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与学生年龄特点的健康教育模式。

青爱小屋不是盖房子,而是建立一个工作平台,形成一个长效机制。青爱工程通过募集社会资金,在全国大中小学幼儿园援建“青爱小屋”,帮助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性健康教育、艾滋病防治教育、公益慈善理念培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并对部分孤儿及家庭进行救助。

2008年汶川地震时,张银俊和青爱工程形象代言人白岩松先生倡议,发起了“青少年灾后心理援助联合公益行动”,简称:1+1心联行动。项目由青爱工程办公室具体负责实施,通过在灾区学校援建心联小屋(灾区版青爱小屋),从灾后心理重建入手,对青少年进行爱的教育。20122月,经网民投票推选,青爱小屋以先进的公益理念和创新的教育模式荣获“镜头下的责任中国”特等奖。同年,青爱工程成功申报了首届“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示范项目”,获得中央财政200万元资助。

德不孤,必有邻。青爱工程逐渐得到许多人的帮助,包括一些大教育家,像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顾明远先生,一开始就是青爱工程领导小组的组长。像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名誉主席陶西平先生,青爱工程启动时他是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一直很支持。像许嘉璐先生,当时是民进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他是青爱工程总顾问。张怀西先生,当时是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是青爱工程总顾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严隽琪,也是青爱工程总顾问。严隽琪曾任人大副委员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对青爱工程的支持十几年如一日,从未改变。多年以来,很多爱心人士、企业家也为青爱工程奉献了很多,像曹德旺先生,为青爱工程捐赠了一千万,赵本山先生捐赠了两千万。

尽管有诸般不易,青爱工程一直跟随祖国发展壮大的脚步,在稳步前进中。

2011年中华儿慈会成立青爱工程专项基金,确定了青爱小屋的“十个一”功能。

2014年,“青爱小屋”已经发展到500多所。尽管面对中国50万所学校,3亿儿童青少年,依然是杯水车薪,但国家的防艾工作、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情感和两性教育工作,都在进步之中。2014年年底青爱工程领导小组组长、著名教育家先生顾明远写了一封信,名为《万间小屋,万方福田——请克强总理关注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支持青爱工程》,并请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青爱工程总顾问严隽琪转交中央领导。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很快在信上作出批示,要求将艾滋病防治与性健康教育“合理结合”,指出性健康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要一课”。

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米歇尔·西迪贝在瑞丽市实地考察青爱小屋后,对青爱工程通过在学校建立长效机制,从性教育入手,进行艾滋病预防的项目模式给予充分肯定,“你们所从事的青少年性教育工作是最重要、最难做、最需要勇气的工作。此行让我们对2030年之前实现三个零更有信心。”

截至2019430日,青爱工程已在全国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大中小学幼儿园援建青爱小屋1073所,设立项目基地16家、工作站23家,累计培训师资9000余人次,救助儿童、青少年29000余人次,受益学生、教师和家长1340万余人次。

2019052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以《幸福一生的教育》为题,报导了青爱小屋这么多年的努力。在采访中,张银俊说:“社会组织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将性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变成一种国家行为,才能长期、持续地开展下去。我希望有一天,性教育能够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并在全部学校中开展。”

令张银俊倍感欣慰的是,20191011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民政部等10部委联合发布《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19-2022年)》,明确提出,聚焦艾滋病性传播,注重疾病防控、社会治理双策并举。

中国知识分子素来就有济世为民的情怀,这种自觉担当的使命感,早已融入我们民族的血脉。我们欣喜地看到,银俊大姐的振臂一呼,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回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供稿:师志伟 编辑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