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椎髻传文明 一—读杜钢建教授“华夏万古椎髻习俗传到古希腊——古希腊人的祖先源于大湘西(1)札记(三章42首)
中华名人在线 2020-07-15 19:14:10 作者:zhhmrzx 来源:
第一章
(一)
椎髻习俗万古传,华夏风物醉人眸。
远古文明大湘西,燧人发明可雅幽。
束发成髻发相缠,相互缠绕成髻头。
祖先迁徙古希腊,一梦世外任飘游。
(二)
燧人氏时期,史载时为髻。
成髻发相缠,无物束缚矣。
(三)
燧人朝治八万年,尔后进入伏羲朝。
伏羲朝治五万年,炎帝神农约万年。
(四)
溯源燧人朝初期,发明椎髻梦里颤。
饱味沧桑椎髻史,距今约十四万年。
倘若燧人朝末期,发明椎髻柳丝绵;
至今至少六万年,若是伏羲朝燧人;
发明椎髻传下来,至少也有一万年。
(五)
华夏万古幽,椎髻习俗留。
追溯全人类,管窥是源头。
(六)
伏羲女娲时,女娲大湘西;
但看椎髻史,以绳束发髻。
创新用荆梭,竹笄以贯发。
上古女人事,可窥文明史。
注:荆梭是大湘西地区上古女人普遍使用的贯发用具。除了荆梭以外,竹笄也是大湘西地区上古女人常用的贯发用具。根据史籍记载,至女娲之女,以羊毛为绳,向后系之。后世易之,以丝及采绢、名头巾,绳之遗状也。在女娲时期,女人起先用羊毛绳束发成髻,后来逐渐改用丝绢和彩绢以及头巾等束成椎髻。椎髻所用系物以及贯发用具越来越讲究。
(七)
炎黄时期大湘西,罗倮苗族纳西族;
方雷部落众女人,以笄贯发形成髻。
(八)
尧舜禹时期,大湘西地区;
以铜为笄也,横贯穿发髻。
夏商周时期,金蝉形扣针;
金蚱蜢扣针,逐渐用系髻。
周朝情如许,特髻渐出现。
(九)
燧人时期始为髻,上古椎髻为真髻。
周后首服为副编,三辅谓之假髻矣。
髻言女子必有继,有继于人谓特髻。
以物系防椎髻散,假髻做法后世俗。
注:所谓特髻其遗事也。最初燧人氏妇人束髪为髻,髻,继也。言女子必有继于人也。以物系防椎髻散落,乃至使用假髻的做法均属于后世的习俗。
(十)
妇人束髪称椎髻,头饰文明有髲髢。
《周礼》王后奔眼底,夫人之服髲髢饰。
(十一)
鬒髪如云不屑髢,髲髢属于周制礼。
以髪为步揺之状,以鬓为礼容酡颜。
(十二)
后世经髪为礼容,特髻乃其遗象矣。
椎髻贯发有关事,贯发用具还有钗。
(十三)
燧人始为髻,女娲女荆梭。
竹笄以贯髪,尧以铜为之。
舜杂钗之始,象牙玳瑁贯。
汉武帝元年,神女留玉钗。
注:郭宪洞冥记曰:汉武帝元鼎元年有神女留玉钗与帝。故宫人作玉钗。
(十四)
溯源椎髻有关史,梳理头发有梳具。
梳子发明万古传,工匠大师赫胥氏。
注:梳子的发明者是上古著名的工匠大师赫胥氏。赫胥氏造梳以木为之。
第二章
(十五)
赫胥造梳木为主,赫取疏通之义兮。
造梳取用廿四齿,禅通纪人翰墨存。
几万年前赫胥氏,后裔绵延大湘西。
部分已经迁西方,赫胥亦称赫苏氏。
注:据资料,赫胥氏的墓地,在今湖南南岳衡山。
(十六)
椎髻梳头发,用具还有笓。
栉梳枇緫名,言其齿疏也。
枇言其细相,礼之男女兮;
不同巾栉枇,因梳而制笓。
注:説文曰:栉梳枇緫名也。释名曰:梳,言其齿疏也。枇,言其细相比也。礼男女不同巾栉,是枇因梳而制也。今作笓。
(十七)
大湘西地话彝族,也有椎髻习俗矣。
昆明彝族风俗记,椎髻跣足披氈兮。
注:《新五代史》关于昆明夷的彝族风俗记载:“其人椎髻跣足,披氈,其首领披虎皮。”其首领号昆明大鬼主。彝族的首领和巫师即鬼师披虎皮。
(十八)
古希腊早期,椎髻习俗兮。
方雷氏传去,巴勒斯基人。
修昔底德载,渊源中国传。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记载。
注:雅典人最早有随身携带武器的习俗。有穿亚麻布贴身衣的习俗。有把头发打个椎髻吊在头后,用金蚱蜢扣针系着的习俗。把头发在头上打个椎髻,用一个蝉型的扣针插着。此种蓄发的方式在雅典保留很久。
(十九)
早期希伦人,习俗可溯源。
修昔底德时,蛮族人习俗;
相似希伦人,椎髻吊头后;
管窥方雷氏,中国西南地;
诸多特征同,三苗部落融。
注:椎髻吊在头后的习俗,是中国西南地区方雷氏后裔的诸多氏族的共同特征。方雷氏后裔有一部分后来融入三苗部落,三苗部落人也有椎髻的习俗。
(二十)
修昔底德君,研究希腊名。
希伦以前时,根本不存在。
丢开利翁子,名字叫希伦。
希伦时各地,皆用部落名。
部落之称呼,名号地位尊。
巴勒斯基人,远古翰墨存。
注:希伦及其儿子们在泰俄提斯的势力增长,与其他国家建立同盟以后,逐渐其他地区的人才逐渐自称是希伦人。
(二十一)
荷马生活特洛伊,特洛伊战硝烟弥。
战后很久称军队,未用希伦指全部。
注:据资料,荷马只是用希伦人指称阿溪里部下的泰俄提斯人。在荷马史诗中荷马称其他民族部落有多利安人、亚哥斯人、亚加亚人。荷马没有用过外族人这个词。
(二十二)
远古荷马时,希腊无名称。
希腊人概念,依然未普及。
注:修昔底德说:“我认为在他(指荷马)的那个时候,希腊人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以和希腊人以外的世界区别开来。”这说明,即使在荷马时代,希腊人的概念依然没有在希腊地区普及。
(二十三)
希罗多德说,古希腊以前,
巴勒斯基亚,是其称呼也。
注:希腊地区最早的居民,都是巴勒斯基人。“或者简单地说,现在那些居住在任何一个城市里的任何人,城市的名称虽然已经改变,可是它们事实上都是皮拉斯基人的城市。”
(二十四)
溯源希腊人族源,渊源巴勒斯基人。
主体巴勒斯基人,希腊分离成分支。
起初人数虽不多,势力弱小渐扩大。
逐步成长多民族,融合强势集合体。
注:希腊逐步扩大并成长成为一个多民族的集合体,这主要是许许多多的非希腊语部落主动加入到他们行列当中的缘故。”(希罗多德《历史》)事实上,希腊人原先讲的是大湘西地区方雷氏部落即巴勒斯基人的语言,后来逐渐独立出来与其他民族结合才形成希腊语。
(二十五)
希腊语种可雅幽,渊源巴勒斯基人。
希腊独立出来后,改变原来巴勒语。
注:在希罗多德看来,希腊语是在希腊人从巴勒斯基人中独立出来后,改变了自己原来的语言,才形成所谓希腊语。巴勒斯基人的语言被认为是非希腊语。实际上,巴勒斯基人的语言是真正的古希腊语即古汉语。
(二十六)
巴勒斯基人,语言有渊源。
真正古希腊,腊语古汉语。
溯源方雷氏,部落之语言;
应为古彝语,或古么些语;
以及纳西语,诸语皆相近。
(二十七)
古希腊历史,文化研究中;
西方学术界,困惑难解通;
巴勒斯基人,来源苦觅踪;
最早居民载,史料天地空。
注:巴勒斯基人是古希腊史料中记载的最早居民。巴勒斯基人(Pelasgia\Pelasgians\Pelast也译为皮拉斯基人、佩拉斯吉人等)甚至在腓尼基人之前就已经到达希腊地区的主要岛屿。巴勒斯基人与巴勒斯坦人(Pelastine)其实有共同的历史渊源。对此西方学术界有的学者也隐约地感觉到了,只是不愿意将希腊人的祖先明确地与巴勒斯坦人联系起来。即使有的学者知道巴勒斯基人与巴勒斯坦人一定有族源上的联系,但是也不清楚巴勒斯坦人是从哪里来的。
(二十八)
古希腊时期,巴勒斯基人;
以及中东地,巴勒斯坦人;
皆源华夏地,方人与房人;
源于黄帝时,渊源方雷氏。
注:方雷氏是神农炎帝榆帝之子雷的后裔,因功封于方山,故称方雷氏。
第三章
(二十九)
上古时期方雷氏,方国部落之姓氏。
上古发音方雷氏,与今发音不相同。
注:方字的上古发音声母属唇音,韵母属阳部。唇音有帮(非)、滂(敷)、並(奉)等。雷字的上古发音声母属舌音“来”, 韵母属微部。氏字的上古发音声母属舌音“禅”,韵母属支部。用今拉丁字母的汉语拼音表示方雷氏的上古发音即为Pelasgi。其中方字韵母阳部的ang音与雷字声母的舌音来之L音结合,与氏字音连读,即为Pelasgi。用拉丁字母表示古汉语声母舌音“禅”,可以有sg或st。在语言学上,关于巴勒斯基与巴勒斯坦之间的语音关系,西方一些学者包括《黑色雅典娜》的作者贝尔纳教授都进行过探讨。
(三十)
溯源巴勒斯基人,古希腊语有渊源。
底事馨香方雷氏,部落使用古汉语。
注:早在公元5世纪的Hesychios的大辞典中就有Pelasgikon与Pelastikon的异体字。贝尔纳教授认为从语言学分析看,巴勒斯基人与巴勒斯坦人应该是对应的,巴勒斯基人的语言应该是一种古希腊语。贝尔纳教授的判断是正确的。其实在古希腊巴勒斯基人时期,巴勒斯基人的古希腊语就是方雷氏部落使用的古汉语。
(三十一)
黄帝时期应芳时,四妃之一方雷氏。
黄帝之妻称雷祖,《山海经》载生昌意。
注:据《帝王世纪》记载,黄帝四妃,生二十五子。元妃西陵氏累祖,次妃方雷氏曰女节,次曰彤鱼氏,次曰嫫母。皇甫谧云:“元妃西陵氏女,曰累祖,生昌意。次妃方雷氏女,曰女节,生青阳。次妃彤鱼氏女,生夷鼓,一名苍林。次妃嫫母,班在三人之下。”与皇甫谧的说法不同的是《汉书古今人表》。根据《汉书古今人表》,彤鱼氏生夷鼓,嫫母生苍林。
(三十二)
《国语》晋语记,司空季子曰:
同姓为兄弟,帝之子廿五;
同姓者二人,青阳与苍林;
同于黄帝者,故皆为姫姓。
注:据《国语》晋语记载,司空季子曰:“同姓为兄弟。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惟青阳与夷鼓皆为己姓。青阳,方雷氏之甥也;夷鼓,彤鱼氏之甥也。其同生而异姓者:四母之子,别为十二姓。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惟青阳与苍林氏,同于黄帝,故皆为姬姓。
(三十三)
同德之难忆往昔,少典娶于有蟜氏;
衍生黄帝与炎帝,黄帝以姬水成兮;
炎帝以姜水成矣,成而异德放光熙。
黄帝为姬炎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
(三十四)
黄帝之妃方雷氏,溯源出于大湘西。
史书记载方雷氏,原是西陵氏之女。
注:韦昭《国语》注引帝系說,认为方雷是西陵之姓,雷、纍同。此为一种说法,也容易导致将黃帝二妃方雷氏与西陵氏误为一人。根据韦昭的判断,累祖西陵氏与女节方雷氏为姊妹,青阳玄嚣为该姊妹之子。根据《山海经》、《逸书》、《国语》、《史记》、《路史》、《五帝纪》、《汉书》、《后汉书》、《世本》等进行综合判断,方雷氏与西陵氏属于亲族关系。方雷氏的祖地和居地在西陵。
(三十五)
方雷氏居地,西陵可寻觅。
玄嚣青阳生,昌意出生地;
史书皆记载,可窥生活地。
青阳居江水,昌意居若水。
注:《汉书》古今人物表记载:“方雷氏黄帝妃,生玄嚣,是为青阳。”皇甫谧和宋衷皆以青阳为少昊,乃方雷氏所生,与《汉书》古今人物表相一致。宋衷又云:“玄嚣青阳是为少昊,继黄帝立者,而史不叙,盖少昊金德王,非五运之次,故叙五帝不数之也。”根据《史记》记载,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史记》以累祖生昌意及玄嚣,玄嚣即青阳的说法有依据,依据应该是《大戴礼记》。
(三十六)
江水若水地,《括地志》记载;
《地理志》亦云,《水经注》注明。
注:《括地志》记载:“安阳故城在豫州新息县西南八十里。应劭云古江国也。《地理志》亦云安阳古江国也。”此处江国应该是先夏以后的江国。
(三十七)
上古历史溯起源,江水若水西蜀地;
渊源皆属大湘西,水出旄牛徼外矣;
东南至关为若水,南过邛都又东北;
硃提县为卢江水,《水经注》载蜀山地;
昌意生活亦在此,并娶蜀山氏之女;
蜀山氏女曰昌仆,生子高阳绵后裔。
(三十八)
上古华夏大湘西,蜀山之地拓展西。
向西扩散觅发端,蜀之先肇人皇际。
注:蜀山地区,是上古华夏文明从大湘西发端向西扩散的同一大区。《华阳国志》与《十三州志》记载:“蜀之先肇於人皇之际。黄帝为子昌意娶蜀山氏,后子孙因封焉。”
(三十九)
颛顼高阳氏,黄帝之孙也,
昌意之子矣,母亲即昌仆。
注:《河图》记载:“瑶光如蜺贯月,正白,感女枢於幽房之宫,生颛顼,首戴干戈,有德文也。”颛顼早年长期在大湘西地区活动,后去埃及,晚年回故乡,死后墓在衡山。从大湘西到蜀山地区到川藏康地,这是方雷氏国和西陵氏国的起源地带。
(四十)
方雷文明方雷释,方社祊社为祭祀。
《诗经》祈年孔夙云,以社以方田既臧。
祝祭于祊楚茨曰,以守宗祊《左传》传。
方社祭祀四方神,方帝帝方帝于方。
商朝甲骨文卜辞,殷人自称为大方。
(四十一)
上古方舟为并船,两船并舟可远洋。
方可成曲木之耒,方为方向和四方。
(四十二)
大方意即为大邦,方雷氏部善祭祀。
傩师祭师大巫师,颛顼泽被永流芳。
注:华夏上古时期,在大湘西地区由燧人氏发明的椎髻习俗传播到古希腊地区。将椎髻习俗传播到古希腊地区的族群主要是以方雷氏族群为主的巴勒斯基人。
2020年7月13日 于浏阳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