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亭苏:小中含大,平处见奇——简评李小平书法作品
中华名人在线 2020-08-09 07:41:22 作者:zhhmrzx 来源:

李小平,广西富川人,孙太平维新书法讲习所入室弟子,热爱书法和国学,学术兴趣:中国哲学史,道教文化。


林语堂先生曾言之凿凿:在书法上,也只有在书法上,我们才能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得罪人,一向是文艺家的责任,至于我们听听便罢。


写字的人越来越多,真不知道这是好事坏事?权当做这一个时期的社会现象吧。


谈书法,自然离不开书法史,宋是个特别的时期,宋人对书法的审美意识触动了梳着怪异长辫子的清朝人,清人意气风发的为前人做了结论: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尚意,宋人的书法理论也集中鲜明地表述了这一点。大文豪欧阳修主张“学书为乐”而作书“自适”,苏东坡主张“随意所适”,自然,天放。黄庭坚老先生酒饮八分说,干脆利落,去俗气,求韵味。米芾则直抒胸臆“率意而为”。这一干众,无非就是要验证宋人书法意趣。针对法度的怀疑否定。颇为自得的宋人对魏晋的飘逸之气誓死推崇,严苛法度的唐自然成为天性烂漫的宋人的批判对象。最有代表性的当属米老,姜夔也算一个。可是说到韵,很难去描画,说一个人有风韵,到底是什么,如果可以明确描述,大概是无需扭捏的。神采生机或趣味似乎可以解释。诚如苏氏所言,自然天放,到底是难描难画的。


经历岁月的淘洗,笔法在近现代愈发神秘化了,很有一些自命不凡的“现代书法家”,写着写着突然说书法无门,笔法不是凭空而来的,为什么有无门的困惑?恐怕只有一种解释,浮躁功利,不做研究故。


宋往前推,回到晋唐。学习过书法史的人都知道,晋唐笔法,在书法里面是法度和自然最佳的结合。只可惜在唐后期沦为尙纯法,书法的天然质朴消失殆尽。


小平书法很显然取了晋唐之笔法,提按,转折,中锋,侧锋,不停地对了一个绞转,绞转是自然用笔最直接的体现。毛笔铺毫之后直接顺转,中间没有提按顿挫,自然,直接。艺高大胆(色胆)。亦见二王,智永笔意,笔墨酣畅,意气灵动。道家虚静亦运用自如。非十年之功而不可得。


晋唐书法是书法的基础,非言过其实。从思想文化史上看,魏晋是个转折期,历史的幕布景上,战争頻仍,然而,政治上幷没有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思想艺术得以自由发展,艺术上大胆追求人性,书法上尤为突出。


唐时,儒释道并举,开放包容,只是到了唐后期,社会发展遲滞,表现在书法上则是严苛法度。


小平不小,意也难平。体现在用墨上显大胆,注重线条表现,线条有力,抱朴守拙的抱,最后一笔,似乎用力过猛,本意是想一笔弯勾更加劲健有力。然而,瑕不掩瑜,章法布局亦不落俗套,定主宾之序,掌均变之衡,懂疏密聚散,知大小曲直。大家之气度。


书贵自然,弘一法师出家前后的书法对比看,佛性使然,面貌巨变。小平书法有道家神韵,稍见超切,意在突破。书者,心性的呈现。书法是喂养单薄人性的法器。


企图走chuqian年书法束缚的现代书写者,已经不知觉的陷入低俗,千年来美的筛选和固定被撕碎,玩创新,吼书Bi书充斥于市,其创新意识是好的,然而,没有历史积淀做底,注定昙花一现。其实是功利主义和人文世界的较量。


王羲之较之钟繇属创新,李斯较之战国七雄属创新,启功体是创新,小平书法也见创新,然而,保留了前人大部分的审美符号的精髓,千年来美的筛选,是人心的一面镜子。


八个字涵盖六幅书法作品:法古师今,厚积薄发。


作者简介:王亭苏,旅欧学者,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曾在英国剑桥大学深造,研究中国古典思想和艺术,现定居瑞士。


李小平书法作品欣赏▼

编辑: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