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聚台湾世新大学有感!
中华名人在线 2020-09-06 10:52:50 作者:zhhmrzx 来源:

台湾世新大学


世新大学(Shih Hsin University,中文简称"世新"、英文简称"SHU")位于中国台湾台北市,是台湾排名第一的传媒类大学。自2004年当选台湾教育部门教学卓越计划以来,每年都获评选为教学卓越大学。

创办人成舍我先生于1933年创立"北平新闻专科学校",国民政府迁台后于1956年在台建校,并于1997年起改名世新大学。世新大学新闻传播科系成立多年,其在台湾的地位相当于大陆"中国传媒大学"的地位,在业内是知名的媒体圈人才培养基地。1997年成立私校第一、台湾唯二的授予博士学位的传播研究所。

师资方面,世新大学拥有一流的业内资源。专任教师包括《中国时报》前主编现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彭怀恩教授;《中国时报》前主编王健壮教授;CCTV4《海峡两岸》特约评论员游梓翔教授;taiwanguo家通讯传播委员会(NCC)委员钟起惠教授;台湾中央通讯社董事长黄肇松教授等一大批的知名专家学者。且专任教师方面,已基本达到美国硕、博士学历的高门槛。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世新大学

  • 所属地区

    台湾

  • 创办时间

    1956年

  • 主管部门

    台湾教育部

  • 属性

    台湾排名第一的传媒类大学

  • 学校类型

    传媒类综合大学

  • 校训

    德智兼修,手脑并用

  • 英文名

    Shin Hsin University

 
  • 主要奖项

    台湾教育部教学卓越大学

  • 简称

    世新,SHU

  • 博士点

    拥有台湾唯二的授予博士学位之传播研究所个

  • 主要院系

    新闻系,广电系,图传系,资管系,口传系等

  • 类别

    私立大学

  • 知名校友

    陈菊、齐秦音、赖幸媛、朱康震、叶天伦、王进士、游梓翔等

  • 现任校长

    吴永乾

  • 学校地址

    台北市木栅路一段17巷1号

录取分数
招生计划
毕业生去向

学校录取分数

生源地:

年份 最高分 平均分 最低分 录取人数 录取批次

现任校长

赖鼎铭 目前世新大学最大的交流平台,是自1994年创立的翠谷风情BBS,学生可借此了解课程情况、向计算中心、图书馆反映问题或做同侪间的感情交流。

历史沿革

世新学子世新学子私立世界新闻高级职业学校(1956.9 ~ 1960.7) 创办人成舍我先生,于1956年秋,择定台北木栅沟子口为校址成立,同年10月15日开学上课,当时仅有初、高级各一班,学生63人。

私立世界新闻专科学校(1960.8 ~ 1991.7):培养新闻人才 学校规模粗具后,在1960年改制。学制分三年制及五年制两种。至1990年为止,三年制专科共设有8科,五年制专科共设有4科,学生总数为6,055人。

私立世界新闻传播学院(1991.8 ~ 1997.7):培养全传播人才 1991年8月,奉教育部核准改制。初设5系(分为12组),停招三年制、五年制专科。至1996年止,共设有1个学院,14个学系,学生6,276人。

私立世新大学(1997.8起):培养全方位人才 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之下,获准自1997年8月起改制。设新闻传播学院管理学院人文社会学院法学院等四个学院。至2008年,共设有4个学院、19个学系,其中包括3个博士班,23个硕士班。

办学宗旨

1956年创办世界新闻职业学校,后升格世界新闻专科学校创办宗旨是为了「改进中国新闻事业及训练手脑交用之新闻人才」。世新大学原以传播相关科系见长而享有名气,但自升格为大学后,即积极向其它科系发展。

校址:木栅路一段17巷一号

馆际合作

世新大学图书馆成立于1956年,最初仅是一小间图书室,经过二度搬迁,1984年才兴建新大楼。馆舍位于行政大楼左侧,1986年正式启用。

本馆为一独立六层楼建筑,内设有期刊资讯室、图书资讯室、光碟数据库检索区、漫画区、视听区、语言学习区、团体视听室和三间阅览室。并于1998年于一楼阅览室前,兴建一座玻璃帷幕式阅览室。为因应大众传播发展的需要,本馆特设立漫画区,提供本校师生欣赏、研究与创作使用。

1992年开发业务自动化系统,1998年第二学期启用图书馆新自动化系统,并提供二十四小时便利xingfuwu。

学校环境

世新大学位于景美捷运站附近,交通便利,邻近的学府还有国立政治大学。此外,学校的后门附近亦有仙迹岩、"考试院"、"诠叙部"等风景及行政机构。

因校地不大, 资源有限,致宿舍名额不足,因此设有生活之窗,提供租屋资讯、代征室友等服务,学习资源中心则提供讨论室、举办读书会活动、免费学业问题帮助等服务。

靠近校园中心的言论广场,设有英语沉浸园及日语沉浸园,可在此使用英文/日语聊天做普通会话,并不时举办下午茶、万圣节、茶道等具文化特色之活动;除了两侧之英文/日语沉浸园,这里也是各类活动举办的场地,举凡社团的成果展、学校的各类展示、宣传活动等,相当热闹。

在舍我楼一楼设有中餐厅、超商7-11与卫保组。邻近操场的礼堂大楼,除了是各类社团之社桌juji地,并常有各类校内外大型活动与研讨会在此举办。

世新大学校地并不大,从正门的山洞口至后门约11分钟路程

学术单位

世新大学设有四个学院,分别为新闻传播学院、管理学院、人文社会学院、法学院,zhaoshou学制分别有大学日间部,以及博、硕士班学生。2000年为落实"迈向学习社会"将进修教育部改制为"终身教育学院"。2003年结合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师资,成立"上海进修学院"。

校内社团

学艺性

以学术技艺研究为宗旨。如校园广播网、美术社、动漫社、话剧社、文学社、书法社、励言社、魔术社、机研社…等。

服务性

以推展社会服务为目的。如崇德社、罗浮童军社、社服团、泛爱社、慈青社…等。康乐性:以提倡正当休闲、康乐、体育为目的。如合唱团、空手道社、热舞社、爵士钢琴社、民谣吉他社、登山社…等。

联谊性

以促进友谊、砥砺情操为目的。如高屏友会、云嘉友会、竹苗友会、转学生联谊会…等。系学会:由各系系上学生组成,通常举办各系迎新茶会、迎新宿营、啦啦队练习、讲座等活动,如资传系学会。

学生自治会

学生自治团体,全校学生为当然会员。含毕联会、学生会、学生议会、学生评议会。

校内媒体

学生媒体的兴盛,为世新的特色。1980年代时曾有十几个相关社团并存。主要有成报新闻社、校园广播网及新闻人报社等。而世新电台与世新电视台则为独立营运之机构,小世界则为新闻系实习报纸,非校内社团。

教学计划

世新大学除提升每位学生之基本能力外,并鼓励菁英学生拓展其潜能,培养艺文及创意产业专才种子,提升未来在专业领域的竞争力,并促进校园与世界接轨。由各单位规划执行具体有效之培育及辅导措施,培训之小龙有证照龙、辩辩龙、主播龙、讯猛龙、广电龙、动画龙、新闻摄影龙、设计龙、文学龙、Wiki龙、企划龙等,且每年持续增加中。

活动介绍

就业博览会

由世新大学毕联会举办,以搭棚方式邀请厂商进驻,帮助毕业生从学校到职场进行无缝接轨。历年所邀请的厂商十分多元,从传媒、旅游、餐饮、到唱片公司不等,通常在每年三到四月举办。

新生锻造营

为了让新生快速适应环境以及认识世新,以自由报名的方式,让大一新生免费在开学前参与精心规划的营队,相当有意义且收获丰富的活动。不仅能深度认识学校办学成果及环境、设施、概况,也能与不同科系的同学、队辅互动,进而培养情谊。队辅是甄选招募而来,由优秀的学长姐所组成,是整个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企画、执行的重要人力。

租屋博览会

生活之窗为提供新生更方便安全的租屋管道,在开学前邀请房东与学生、家长参加,除了有租屋安全讲座,现场也有租屋资讯。

社团博览会

课外组主办,让学校社团在学校摆放摊位,展现成果并介绍社团给新生认识,是社团重要的招生活动。

新鲜人守护神

大一新生必修课程,安排在星期三的下午一、二节,类似导师时间,和服务教育搭配成单双周小班课程,内容不一定,热心的老师和新生们有可能是经验分享、讲座、活动、参观展览,甚至有参与志工的,主要希望能更关怀学生、解决生活/课业上的难题。

迎新演唱会

由学生会主办,邀请艺人到学校演唱,除了藉以招揽会员增加会费,也展现学生服务热忱、热情活力的一面。

期中/期末欧趴糖活动

由学生会或系学会主办,在校园中发送欧趴糖并宣扬考试不作弊的活动。

制服日

每年教师节当天,学生们会穿上高中、国中制服上课,甚至有特制的制服服装出现,当天的校园会相当有趣。

各主题节日

端午节、母亲节、圣诞节、世界地球日、情人节、教师节、中秋节......不同单位会办相关特色活动来庆祝。

校庆

校庆当天(十月)有世新有名的各系啦啦队比赛,观众情绪高昂、比赛队伍也相当热血,创意百出、道具辉映。

校区建设

世新大学大楼建筑共有:世界大厦(W)、新闻大厦(J世新大学世新大学)、学生宿舍、行政大楼、图书馆(L)、通识大楼(G)、广电教学中心(B)、广电大楼(T)、舍我楼教学大楼(R)、舍我楼研究大楼(S)、礼堂大楼(A)、传播大厦(C)、管理学院大楼(M)、复兴大楼(D)与世新会馆(U)等。

院系设置

·新闻传播学院

传播研究所

新闻学系(所)

广播电视电影学系(所)

公共关系暨广告学系(所)

图文传播暨数位出版学系(所)

口语传播学系(所)

资讯传播学系(所)

数位多媒体设计学系

传播管理学系(所)

·管理学院

资讯管理学系(所)

观光学系(所)

经济学系(所)

财务金融学系(所)

行政管理学系(所)

企业管理学系(所)


·人文社会学院

社会发展研究所

性别研究所

社会心理学系(所)

英语学系(所)

中国文学系(所)

日本语文学系

·法学院

智慧财产权研究所

法律学系(所)

校内社团

世新大学社会服务团[1]

为《还俗记》影视化赢得各界支持,重访台湾世新大学有感!

   电影《南京!南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力求真实地反映南京保卫战和南京大屠杀那段让每一个中国人难以释怀的历史。在这部电影热播之时,不能不让人想起记述这段历史的两本书,一是南京大屠杀亲历者钮先铭的《还俗记》,一是张恨水的长篇小说《大江东去》。
  
  一、从张恨水的《大江东去》说起
   张恨水的长篇小说《大江东去》在1939年连载于香港的《国民日报》,到1943年出单行本时又作了改写。小说中描写一位青年军官,投身抗战,在日军包围南京城后,他参加了保卫光华门战斗,城破之后,这位军人被一位和尚救到庙里,军人在庙里躲过了数次日军的搜查,期间,他目睹了日军屠杀南京平民的血腥暴 行,最后在和尚的护送下,逃离了南京,并辗转回到后方,重新投入到抗日战场的故事。
  据说,张恨水的《大江东去》是我国第一部详细描述日军在南京屠城暴 行的小说。这篇小说,真实纪录了日本侵略者嗜血成性的罪行。而故事的男主人公确有原型,他就是我的伯父,时任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工兵团营长的钮先铭。而比张恨水的小说更加真实的是于1971年(民国六十年,台北)出版的钮先铭本人所著的回忆录《还俗记》。2005年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大陆出版,更名为《佛门避难记》。
  钮先铭(1912~1996年)原籍浙江绍兴,寄籍江西。早年他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抗战爆发之时正在法国圣西尔军校留学,他立即中止留学,回到祖国共赴国难。由于有海外军校留学的学历,在南京被围之前,他已经是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工兵团营长,他和他的部队一起参加了南京保卫战。
  二、亲历南京光华门保卫战
  在钮先铭的《还俗记》中,对坚守城门和溃散撤退均有真实的记载。
  钮先铭所在的部队的任务是守卫光华门,在1937年12月12日,光华门遭到日军进攻,但遇到了中国军队的誓死抵抗,当时,钮先铭的工兵营和上校团长谢承瑞率领的教导总队第一旅二团共守光华门。这一夜,光华门被炸开一个大洞,小股日军挺进一个重机枪班,钮先铭率队牺牲了一个班把这个缺口堵住。
  张恨水的《大江东去》中,在《炮火连天千军作战死,肝脑涂地只手挽危城》一章中生动地描写了营长孙志坚(原型为钮先铭)带领导全营拚死堵住被日军撕开的口子,班长尚斌身上挂着三颗手榴 弹,只身爬到敌人掩体外将敌人重机枪炸毁,挽救了光华门的危机的感人场面。
  这一夜,光华门没有陷落,同样南京的中华门、水西门同样没有失守。南京城还在在中国军队的掌控之中。但之后,国军的高级的将领却开始了撤退,更大批的部队在没弄清撤退的命令之时也开始的像洪水般无序的溃逃。
  由于指挥错误,在南京陷落之前,部队已经打散了。从12日晚到13日以后的数天,守城部队基本上处于没有组织的状态,有的还在死守,有的开始四散逃命。毕业于法国炮专及兵工大学的谢承瑞团长让机枪手将机关枪架在自己身上,大光华门抵抗日军的进攻,最后日本的马队冲进城门,谢死于乱军马踏之中。
  从光华门退到挹江门,钮先铭的两个连士兵就只剩三、四十人。在江边原先预备的24只橡皮舟已经被守军以“坚壁清野”的理由烧毁,只留1只。另有1只小火轮从浦口过江接人,钮先铭没有能跳上小火轮,跌人江中,又被江流冲上南岸。
  他们突围的路线刚好就是日军攻破南京的路线,一路上艰险不断。当时从南京城里有一些部队从陆路突围成功,而走水路的大多无人生还。黑夜中,钮先铭在带残部突围途中再次与众人失散,又遭遇了下关的那场大火,这时江边已无舟可渡。他看到,江边许多士兵以烧毁的屋椽、窗棂,用绑腿带扎成木筏,在冰冷的江水中漂流。由于筏上仅能容下三、四人,他放弃了最后的机会,没有登筏,而让部下逃生。此时的他孤身一人,在黑夜中躲避着日军的追逐,偶然间,他误入了南京鸡鸣古寺下院的永清寺,在这个位于城外的小庙里,钮先铭经历了南京屠城时期最为传奇的一段经历。
  
  三、为僧八月,目睹南京大屠杀
  永清寺庙里的和尚守志、守印和尚原本行伍出身,两人年轻之时曾经抗击八国联军,失败后浪迹江湖、最终遁入空门。他们见到钮先铭,立即为他剃头,并找了件旧僧衣让他换上。
  永清寺的上院是南京著名的古鸡鸣寺,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其前身是梁武帝兴建的同泰寺。清朝康熙皇帝南巡时,曾登临寺院,并为这座古刹题书了“古鸡鸣寺”大字匾额。永清寺在上元门外,内当时只有守志、守印、二空(守印的儿子兼徒弟)等三位和尚,以及一位施先生,和寺邻老农。守志师为钮先铭起法名为二觉。事后,钮先铭得知,当年守志二位师父出家就是因为被太平天国的军队追击躲进庙中,被当年的老和尚这样救下,才免去了杀身之祸。而钮先铭能否因此而逃过一劫,还不得而知。 
  到永清寺的第二天,日本兵前来清查,由于怀疑庙里有军人避难,日本人冲进庙里,寻找着中国军人。在永清寺,一个中国警察被日军发现,日军用枪对着他脑门,开枪将其射杀。这一切都是当着钮先铭的面发生的。钮先铭则被日本人叫去,与老农一起被征用到上元门内去挑柴,一路上,他亲眼看见成千上万放下武器的国民党军人像羔羊一样被日军关押。“四面都架着轻重机枪,将人数超过百倍的散兵包围着。失去了武装,加上哀莫大于心死,一旦变成俘虏,人再多也没用。”
  当钮先铭等回到寺中,46名聚 集在永清寺内外没有武器的溃兵和难民已经被杀。被杀的惨状令人不忍目睹:其中一具“被刺刀所杀,一滩紫色血渍,染在灰色军服的胸脯上,眦裂着牙,半斜着眼,真是死不瞑目”。同胞被杀后,无人敢收尸,就在露天中风化成“风干腊肉”。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一名日军少尉军官和一名特务曹长率十余名士兵前来检查,该曹长始终觉得钮先铭可疑。他检查钮先铭的头部,看有没有戴钢盔留下的印记,所幸钮先铭平时戴的是德国式带护耳的钢盔,久晒之下并未黑白分明。日军曹长注意到钮先铭的头发是刚剪的,钮先铭以三月未剪头对付过去。军曹又要他出示行李,因为溃兵通常没有行李,幸亏二空和尚顺手拿出一个装着两件僧袍的包裹,里面正好放着为钮落发的剪刀,这又蒙混了一关。最后,日军曹长想出了致命的一招,把日本军刀架在他的肩膀上,竟要钮先铭念经,幸好,钮家是江西九江的大户人家,世代信佛,钮先铭作为洋学生出身,但从小耳濡目染,也曾跟着母亲念过半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心经》一共二百六十五个字,他凭着儿时记忆,面对前日军的屠刀,只背出了半部《心经》,使他与死神再次擦肩而过。
  之后的一个傍晚,大批日军突然来到永清寺周围的石榴园,他们砍了许多树枝,长约五六尺,前面还留了树杈。入夜,钮先铭听到了机枪的扫射声。 十多天后,钮先铭才解开心中的疑团,他在永清寺下游一两公里一个叫大湾子的地方,看到了日军屠杀中国俘虏的现场。那天日本兵到永清寺来砍石榴树枝,原来是用作推尸体的工具。可是尸体有两万多具,日军“尽管是想尽方法用树杈推到江里去,却无法使其畅流,以致使那么多尸体,完全滞积在浅水和沙滩的旁边。”
  以后一段时间,钮先铭和几位僧人、施先生、老农等人曾被日本人叫去搬运和掩埋死去的中国同胞们尸体,他在书中写道:“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大片沙滩上堆满了的尸体。江水潮汐流冲尸体,使得半干半湿的泡在水中,由于天气渐暖而渐渐腐烂,露在破军衣外面的手脚和面部变成了半骷髅型。眼前所呈现的情景,即使用‘心惊肉跳,惨不忍睹’来形容,也不尽然能描述我和二空当时的心情!”
  1938年3月初,南京城里开始有了人气,老百姓开始回家,守印、二空等开始筹划回到他们原先掌理的鸡鸣寺。1938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菩 萨生日前几天,钮先铭随着和尚们从中央门入城,二空担任了鸡鸣寺的住持,另有丹凤街别院的两个和尚也来到寺中。他们虽知道钮先铭的来历,但谁也没有向日本人或汉奸透露一丝风声。
  不久,日军官兵开始游玩鸡鸣寺,钮先铭负责接待这些日军。他用一把修脚刀刻了一方“古鸡鸣寺”印章,为往来日军收费盖章作为纪念,少则5分,多则2角;又用住持二空的名义书写“佛”字售予日军,以此解决寺中生计。
  钮先铭躲在鸡鸣寺中,心中却一直惦记着前方的战场,也一直在伺机寻求着出逃的机会。1938年8月,钮先铭在守志师的帮助下,终于觅得逃脱的良机。当时南京的伪 政府为聚敛钱财开征契税,守志借口鸡鸣寺地契在上海,要庙里有人去上海取,这才使得钮先铭获得了通行证。8月11日,钮先铭与守志师在南京下关上车。中间,得到了当初一起在永清寺避难的施姓施主的帮助。原来,施某并非普通百姓,而是江湖中的洪门大哥,在其徒众的掩护下,钮先铭顺利通过日军检查,返回上海公共租界其家中。9月,钮先铭赶到武汉,重新加入抗战的队伍,后任国民党陆军少将。
  四、重返抗日战场,参加芷江受降
  钮先铭一到武汉,包括《中央日报》等国民政府主要报纸都刊登了这一消息,对当时后方的军民也是一种安慰。他的逃生的经历,很快被日军察觉。在他离开鸡鸣寺5个月后,日军记者即在杂志中记述了鸡鸣寺的光景:“关于南京城陷时还有一段秘闻,于南京陷落的同时,有数百名敌军来避难空门;由于日军的追击迫切,当然无法隐藏,于是落发为僧,易军服为淄衣,而后才从庙宇中脱走。我们可以想像到他们当时的那种狼狈。”
  狼狈是很狼狈,但能在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能够幸存下来,并且是以这样一种尽乎于戏剧性的情形逃出绝境,不能不说是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上的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之后,钮先铭很快到了重庆,在军令部一直从事敌军情报工作。为抗战特别是查清关东军的布防情报立下汗马功劳。
  钮先铭的另一个辉煌时刻是以少将身份参加了1945年8 月的芷江受降。1945年3月底,日军发起了在中国大陆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行动,集中两个方面军的兵力,企图占领中国两大战略机场所在地———湖北老河口和湖南芷江。4月8日,日军占领老河口。次日起,以七、八万兵力分三路进攻芷江。芷江战役历时55天,日军两万余人被王耀武、王敬久、汤恩伯部分别围歼,此战役以中国军队大胜告终。 8月21日,何应钦、萧毅肃、冷欣、蔡文治、钮先铭五位将军等及新闻记者50余人飞抵芷江,接受驻华日军最高指挥官的代表今井武夫少将向中国陆军总司令的投降。1945年9月9日与何应钦等五人再次接受在南京举行的日本投降典礼。
  1941年冬,张恨水先生与钮先铭终得一见,张恨水在他的小说自序中写到了他与钮先铭见面的经过,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战死沙场的谢承瑞团长在战后被追赠少将。谢承瑞在守城之时曾把小妹承美托付给钮先铭,战后,钮先铭履行了对这一抗日烈士的承诺,迎娶谢承美为妻,生儿育孙,白头携老。1964年开始,他转入文化界,曾任正中书局总编辑、华欣文化事业中心主任、台湾电视公司顾问、文化大学教授。著有小说多种,亦有军事译作,以《释迦牟尼新传》最为独到,颇具学术研究价值。
  1979年钮先铭举家赴美定居,笔者曾于1995年在美国探望他老人家,谈及过往,他最大憾事是有生之年无法回到大陆。1996年7月11日他病故于美国洛杉矶,享年85岁。
  在《南京!南京!》中,日军对中国军人的搜捕让陆剑雄感到纵然生出翅膀也无法逃脱。而钮先铭却以半部《心经》、八月为僧,成功逃生,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他以一位年轻军官的身份见证了南京屠城,又以将军身份两次参加日本受降,这不仅也是一个奇迹,更是对南京那些死难者在天之灵的一次告慰。
《还俗记》
   台湾之行 首先请益的对象是台湾世新大学两位副校长。世新創辦人成舍我先生於1933年創立「北平新聞專科學校」,迁台後於1956年复校並秉持「學校為學生而辦,學生為讀書而來」的辦學原則。世新大学设有四个学院,分别为新闻传播学院、管理学院、人文社会学院、法学院,与上海同济大学交换生则以藝術與傳媒學院 廣告學系为主,为两岸新闻传播界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而我也忝为世新校友,虽然是不成材的那组,但是我的两位同班同学如今却都在世新大学担任副校长,他们分别是李功勤先生(名将吴仲南将军外孙)及杨盛昱先生(湖南名将杨宣诚将军之孙)。世新大学五十多年来在各个领域为国家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杰出人物。尤其对新闻从业者的品格操守及专业良知格外的重视。如今有的媒体为当权者服务,寡廉嫌恥违背事实;有的媒体为私利官商勾结,出卖良心。记得在学校读书时,新闻学教授比喻:记者手上的一支笔有如一把刀。用在错的地方猶如杀人却不见血。

   八月间经特别安排先行拜会新党荣誉主席郁慕明先生,向其报告记录片《还俗记》构思及筹备经过。之后两次赴亲民党 宋楚瑜主席办公室请益。在高雅庄严的会客间中堂悬挂着一副对联:【计利应计天下利  求名当求万世名。】出自党国耆宿 于右任先生之筆,这幅墨宝是其生前六十年代作品,赠予晚辈蒋经国先生。而经国先生再将它转送给其视为子嗣的宋主席。从对联字面意思即可领会其含义。然而当今世界如果有政治人物都能有如对联这样的胸襟,那将是人民之福。再有为人民喉舌的新闻从业者如也能抱着这样的胸怀更是社会之福。
    此行新闻界、学术界朋友见了不少,有名作家英文旺报前主编李芸玫女士,中国时报前总编辑、现任风传媒总主笔夏珍女士,前中国时报副总编辑康正言先生,联合报采访中心副主任高凌云先生等。学界名教授则有前环保署长魏国彦先生,台大教授、中研院院士吴玉山先生,现任妇联会主委雷倩博士及其夫婿名企业家张建农先生等。
    此行深受各位前辈先进的指导与鼓励受益良多;之后将前往北京-南京、为纪录片《还俗记》后续工作继续努力以达最佳成果。
钮则坚
2020/9/04

附件: 

1)作者与郁主席合影。

  2)作者与世新大学李副校长合影

 3)作者与右一世新校友馬效山先生,右二杨盛昱副校长,左一李功勤副校长合影。

4)作者与宋主席合影。

 5)作者与前排右一夏珍主筆、右二康正言先生、后右作家李芸玫女士、后左吴玉山博士合影。

 6)作者与雷倩博士及其夫婿张建农先生合影。

供稿:钮则坚 编辑: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