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朵马兰花
——兼谈如何创造自己的命运
各位教授、同学,大家好!
近几天来,大家很关注美国民选的事,美国这次选举,特朗普与希拉里竞争,一波三折,丑态百出,不仅使美国人感到厌恶,也使全世界对美国感到失望,这说明了什么?这充分暴露出了西方文化的缺陷,暴露了美国价值观的深层问题。联系到我们中国,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全世界独树一帜的,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悠久而灿烂。当年,蒙古人打进来了,灭掉了我们的国家,满族人打进来了,灭掉了我们的国家,但文化没有灭,中华民族仍然站立在世界东方。可是,近百年来,我们对自己的文化丧失信心,极力贬毁。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好不容易“卸下铠甲”,从革命走向改革,从激进主义走向温和,从阶级斗争走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文化上仍没有来一个华丽转身,西方中心主义并没有退潮,加上西方的许多东西在我国复制后,出现了严重“水土不服”,结果我们不但失去了国际话语权,而且丧失了自身的价值判断能力,我们因此迷茫,徘徊,也因此而痛苦。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党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许多民间学者更是成为了民族文化的积极推动者,反省已成为事实,回归已成为必然。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不只是我们拿来与国际社会交流的“筹码”,而是要成为引领世界的文化,我们有这个底蕴,也有这个能力。它不只是说明中国文化的丰富,说明中国人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来了宇宙人生的普遍规律。读懂了,既能带来社会的安定和谐,更能帮助我们改善环境,创造命运。如果我们的千年文化,反映不了客观世界的普遍规律,对人生没有指导意义,它不可能经久不衰,我们也就不必要学了,节省一些时间来挣钱,来享受。
今天主要讲三点:第一,用感恩扩大胸怀;第二,用付出播撒种子;第三,用推崇广结善缘。总之,是讲我们如何存好心,做好事,说好话。这三点,在人的一生中都很重要,是我们民族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做好了,就能达到圣人的境界。
一、用感恩扩大心怀
感恩是我们民族的性格。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问题:成功与挫折,掌声与骂声,都需要我们用良好的心态来面对,都需要用一颗感恩心来滋养。成功离不开他人,一波又一波的挫折,经历过,折腾过,回头看,都值得,心存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举个例子,过去我们每家每户都有神龛,供奉在家中最显著的位置,上面写着“天地君亲师”。这是要上香磕头的!这就是感恩。感恩天地,感恩神灵,感恩大自然。高山给我们意志;河流给我们jiqing;草原给我们辽阔;湖泊给我们宁静。大自然不仅滋养了我们,还给我们启迪,给我们灵感与智慧,我们都要感恩。
我们感恩“君”,君是什么? 君代表君主。没错,但这还不够,这只是狭义的理解。君,只不过是个符号,它代表的是向心力,凝聚力。有些家庭把它改成了“国”,也好。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代表国家行使政权,反腐倡廉,关注民生,我们能不感恩吗?一个省的省长,一个县的县长,一个单位的领导就是君,一个学校的校长,就是君,我们都要感恩。君是一个核心,没有核心,我们会各自为政,一盘散沙。我们感恩“亲”,亲是指双亲大人,我们的父母。这点我们容易理解。
感恩“师”,师指师长,就是所有的老师与长辈,这一点我感慨颇多。有一次我碰到一位老师,我对他说:你们要尽职尽责,带好你们的学生呀,你们是被立在神龛上,接受老百姓叩拜的,如果带不好,误人子弟,那是有罪过的哦。
尊师重道是我们的传统,几千年来从没有终止过。有一次,秦始皇去巡视一个仙岛,他望着辽阔的大海,心潮澎湃。突然他看到身边地上长着几株荆条,于是纳衣便拜。丞相李斯一时迷惑,问大王今天为什么跪拜这几株荆条,秦始皇说:我看到这里的荆条,就好像见到了我的老师,当年他就是拿这些荆条打我的手掌和屁股,我不好好读书他就狠狠的打。没有老师的严厉,哪有我今天的成就。这个岛就是秦皇岛。
过去的社会,到处都有文庙,wenge前还有许多,里面供奉的就是至圣先师孔子的牌位。每个学校甚至家庭都有孔子的牌位,供人叩拜,这就是感恩。过去没有不立“天地君亲师”牌位的家庭,除非他不是中国人,即便是外国人也会入乡随俗,被同化。但现在没有了,乡下还剩一点点。但只是一个外壳了,在许多人眼里,它仍然是封建残余,在心底里已经疏远了。我修农村村志,在乡下采访时,就看到了这一点。
我们要感恩师,“三人行必有我师”。跟我们讲课的是我们的师,比我们年长的也是我们的师,推而广之,每个人都有亮点,都是师。我今天坐在这里演讲,我就是师,大家要感恩我,我下去后,你上来,你就是师,我感恩你。互相学习,互相感恩,彼此改变,彼此提升,都会受益。
我们要感恩磨难。磨难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不是外人加的,也不是环境给的,有成功必有磨难。磨难给我们留下永久的回忆,使我们流泪,使我们感动,使我们的人生变得精彩。我们大学生,现在还没有这方面体验,一旦走出社会,就会面临着许多问题。我们要正视它,不怕它,不回避它。易经《坎卦》告诉我们:“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亨。”关键是要不失去信心,把握好心态。“顺天命,尽人事”,一切都能改变。
有一位公司老总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我记得很清楚,他说:你有多少缺陷,就会有多少磨难。这是至理名言。有磨难才会有磨练,有经历才会有经验。你经历了,明白了,积累了,就成长了。红尘路险,没有磨难哪来文化?唐僧西天取经,有神马护航,有观音菩 萨指点,但要经历的还是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一难也不能少。你明白了这个道理,还抱怨什么,忧虑什么呢?
有些年轻人问,我们不如外国人,国外有感恩节,我们没有。是的,我们丧失了尊师重道,便有了教师节,我们忘记了感恩,才会想起感恩节。西方没有感恩文化,因此有感恩节。西方子女过了18岁就离开父母,他们的关系是契约关系,可以打官司,讲“维 权”。我们中国人讲伦理关系,我们的家庭,过去是绝对不可以自家打官司的。我们老前辈经常说:不看十八岁姑娘上轿,要看八十岁的婆婆上山,就是要看人生的晚景,我们的民族,对故乡,对家庭有着一辈子的依念,我们的小孩热热闹闹生,老人风风光光死。不像西方人,怕老,老了很孤独,凄凉。西方有“母亲节”,我们没有,说到底我们不需要。为什么?我们忠孝治天下,忠与孝都是感恩。走进家里就是孝,走出家门就是忠,孝是忠的浓缩,忠是孝的延伸,(孝敬父母,孝敬老人,孝敬师长;忠于民族,忠于国家,忠于职守。)“百善孝为先”。我们的文化核心是“敬天法祖重社稷”,感恩天地,效法祖宗,爱国爱家,这些西方都没有。
西方不仅有感恩节,还有“情人节”,我们更不需要。西方人开放,中国人内敛,西方文化是暴露的,我们的文化是含蓄的,这些在许多方面都能看出来,比如在爱情方面,西方的家庭讲性 爱,我们的家庭讲情爱,西方人喜欢搂搂抱抱,中国人讨厌这样做,讲究眉目传情,中国人更看重心与心的感通。我们的家庭不仅讲情,更讲敬,夫妻相敬如宾,举案齐眉。有了这种“敬”,我们的家庭很稳定。可惜现在没有了,现在的家庭人人都想做老大,经常闹意见,很脆弱。又比如在建筑方面,西方建筑是开放型的,而我们传统的建筑是园林式的,婉约,含蓄,看不到底。总之,我们的文化讲内涵,不张扬。
西方还有“圣诞节”,我问年轻人,圣诞节是什么意思?许多人答不上来。跟风!商家也乐意,炒!圣诞节固然好,但你的血管里流淌的是什么血?你的文化里有没有那种DNA?
当我感恩别人的时候,我扩大了心怀,放大了格局,我的一亩三分地变成了一十三亩地,变成了一百三十亩乃至一千三百亩地。心怀扩大了,各种信息都进来了,好的接受,不好的包容。命运就在悄悄的改变。心怀有多大,路就有多宽,舞台就有多大,命就会有多大。
有了感恩,付出才有了动力。总之,感恩就是要求我们存好心。
二、用付出播撒种子
下面谈付出。我们通过感恩,扩大了自己的心怀,撑开了自己的格局,我们心中那一亩三分地,扩大到了一十三亩,一百三十亩,百千亿万亩,乃至整个天下,那么,等待我们的就是播种。播种就是付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了种才会有收获。
付出就能得到,付出就是得到,许多人不理解。我们是肉眼凡胎,只看到事物的现象,看不得本质,看不得事物的变化。从哲学方面讲,付出和得到是事物的两面,看似相对,本质相通,相互转化,最终合一。这是个哲学问题,在此不谈。我只是想说,付出就是得到,是有哲学依据的,是符合辩证法的,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不舍,不付出不会有收获。春秋时候的陶朱公(范蠡),赚了很多钱,三散三聚,儿孙几辈子都不穷。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居官我做到卿相,居家财累万金,我一介布衣,久享尊荣,不详”。
付出不是要我们给人家多少东西,不在于这些,在于心,在于一种良好的心态,这样才会种下一粒好的种子,一个好的因。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老太太,做生意时收了人家一块假银元,坐在路边哭泣。这时,一位去前线打仗的军官路过这里,他问明了情况,用自己的真银元换下了这位老太太的假银元。他把这块银元放在了自己上衣的口袋里。不久,他上了战场,被一颗子弹击中,他只觉到自己胸前有痛感,却没有流血。原来这颗子弹刚好击中了他胸前的那块假银元。是这块银元保住了他的性命。这个军人后来当了元帅(罗荣桓),这假银元就存放在中国军事博物馆里。
是天意,还是人为?助人者天助,种什么样的因就收什么样的果,这样的故事很多。德者得也,古文道德的“德”和得到的“得”是相通的。事实上,一个有德的人,一个常为他人着想的人,可以避免很多灾难。因此,周文王临终时,嘱咐自己的儿子说:“见善勿怠”。见到做好事的机会,千万不要怠慢,不要错过。
说了这么多,有一个问题大家很纠结,什么是天命?究竟有不有天命?答案是:有!高不可测谓之天,无可奈何谓之命。中庸说:“天命之谓性”。天命就是客观规律,是天地运行轨则,是灵魂密码。“客观规律”是西方译过来的新名词,这个名称没有“天命”好,客观规律是死的,天命是活的。乌鸦不是染黑的,海鸥不是洗白的,天地的运行,万物的变化,生命的存在,有其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我们五千年乃至七千年文化,从来没有离开过天命来谈人生。
天命是客观存在的。当年秦始皇的豪华车队路过的时候,刘邦见了,叹曰:此乃大丈夫也。项羽见了说:彼可取而代之。毛 泽东的词《沁园春,雪》气吞山河,横扫历代帝王,这就是气概,这就是格局,这就是天命。相书上说,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有一次,匈奴派使者到中原来拜见曹操,曹见自己相貌平平,他派了一位大臣装扮成自己,接受叩拜,而自己则持刀站立一旁。使者回去后,“老板”问他:曹丞相怎么样?使者说:曹丞相雅望非常,但站立一旁的持刀者,才是大英雄也。
我们的文化虽承认天命,但绝不是宿命论。易经中《乾卦》说:“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从来没有屈服过命运。造命在天,立命在我。怎样改变命运呢?改变命运首先要认同命运。也就是民间常说的“认命”,只有承认命运的客观存在,才能情绪平和,才不会怨天尤人。不怨天尤人,才会自我反省。一旦自我反省,许多问题就会化解。再加上用感恩心来扩大格局,用付出心来播种积德,你的行为就会与天地法则相契合,就会有人天感应的奇迹,命运怎么会得不到改善呢?得不到创造呢?一个人所以命苦,主要是因为自私、猜疑、疾妒,没有大心怀,大格局,或者说没有包容心。这是道德的修养不够。所谓“量大福亦大,机深祸亦深”。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格局打不开,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只顾局部利益,不顾整体利益,很危险。
积德是积福。我们有些当官当长的,如果不修德培福,地位愈高愈危险,为什么?“位不配德”。有的人位在帝王,看似命好,但那是父母给的。假如这位帝王一心想着自己,只顾自己享受,不顾百姓安危,那么一定会招来亡国灭身的命运。我们的富二代,也是一样,不积德,保不住。德要靠养,福要靠积,位愈高,钱愈多,德要愈厚。我们有些读书人,为什么书读得好而命不好,那是“才不配德”。
讲到才不配德,有一个故事。清代时,有一个县官,想改变一个乞丐的命运,他把乞丐带到家里,教书三年。毕业的那一天,他对乞丐说:你学满三年了,我想考考你,出个对子你对对,行吗?乞丐说,好,肯定没问题。县官出联:金銮殿敲钟,三呼万岁;乞丐听后马上对道:石板街背草,一声老爷。知识是长了,但心怀依旧,格局未打开。
因此,我们心里要时刻装着大家,也就是说,我心里能容纳多少,我的命就有多大,我心里装着多少人,我的命就有多好。天命不可违,天命但随人心转。假如我的心里只装着我的老婆孩子,我的舞台就只有一个家大,我的命运也就一个家大。假如我的舞台有一个县大,我就能够当好一个县长,如果调我到市里去当市长,这很危险!突破了生命底线,就会没有能力掌控。但如果我在县长任期内,心里除了想着全县老百姓之外,还想着全市的老百姓,甚至想着全省的老百姓,尽心尽力为他们做些事。这时,调我到市里去当个市长乃至省长,那是不会出问题的。心怀天下就能得天下,心同明月量同天,那就是pusa。一切在于自己,在于做人的态度,对待生命的态度。
佛说:心作心是。
古人告诉我们,争利要争天下利,留名要留万世名,这才是大气概,大格局。北宋时的贤宰相范中淹先生,他有一次想买块地建房子,属下争着去看地。看好后,回来报告范中淹:老爷,给您看的那块地,山水形胜,风水好的很,世世代代出卿相。范宰相听后,只说了一句话:这么好的地方,我怎能一己享用,捐出去!这就是现在的苏州大学。
这是怎样一种情怀?没有这种情怀,怎么能写得出《岳阳楼记》这样的千古文章,怎么能成就他的千古贤名?易经中《益卦》说,“君子见益思迁,有过则改,吉”,益卦是损卦变过来的,不损哪来益?不“迁益”哪来吉?范中淹每遇好事,迁与他人,不仅成就了自己,而且子孙都很发达,在朝廷做官的很多,没有出问题的。因此,道德的第一标准是要看心怀大小,其次要看付出多少。心怀大还不够,还要有好心。心大命才大,心好命才好。心好才会主动帮助他人,才会去播种。
付出就是要求我们做好事。
三,用推崇广结善缘
现在讲推崇。推崇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往往被人忽视。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获得完美人生,离不开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想得到良好的人际关系,离不开推崇。让推崇相伴一生。
推崇,人人需要,各行各业都需要。推崇是打造好的人脉。我们要推崇朋友,首先要用放大镜看朋友的优点。对朋友的缺点呢,用显微镜,甚至显微镜也不要,不在意。对待陌生人呢,陌生人我们不了解,往往不喜欢推崇,喜欢回避。其实,陌生人的精彩就在于陌生。你在陌生人面前没有戒备,敢于袒露,会更亲切。陌生人最好交朋友。我们在与朋友交流时,要留意他的长处,要多点头。多点头就是推崇。尤其是对于那些受伤的心灵,更需要我们用推崇去抚平它,让它重新振作起来。这在佛学里面叫“无畏布施”,这同样也是一种付出。这样不断推崇,老朋友的情会更深,新朋友的面会更广。一个人,一个团队,你推崇我,我推崇你,这个人一定能成功,这个团队一定会和谐,生活在这样的团队里面,大家都会很快乐,这种快乐,这种氛围,就会变成生产力。
三国时的司马微,人称水镜先生,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刘备请他出山,他婉拒,说自己能力不够。他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水镜先生只知道说好,不知道说不好,有一次他碰到一个朋友,朋友问他:水镜先生,近日吃得怎样?他回答:好!好!好!睡觉怎样?好!好!好!一天,他又碰到一个朋友,朋友对他说,水镜先生,我的儿子死了。司马先生回答:好!好!好!这事被他老伴知道了,问他,人家儿子死了,你怎么能说好呢?司马说,好,好,好,你这个问题问得好,死了就死了吗,天又不会塌下来,没有死,哪来生!
如果有人问,推崇是不是奉承?不是!推崇和奉承有本质的区别,区别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颗心。你是真心,就是推崇,你是假心,就是奉承。真心推崇是谦卑的,假心奉承是功利的。真心推崇,最需要的是谦卑,拿下架子来。可惜有些人,别人为他付出了,连“谢谢”都不想说,拿不下架子。我告诉大家一个用人的秘密,只要你想请某个人为你做一件事,你就去推崇他,谦卑的推崇他,给足他的面子,他会觉得你看得起他,他会拼命为你把事做好,不但不吃烟不吃酒,回家后还偷着乐哩。
谦卑的人,能得大利益。“善战者不怒,善用人者为之下”。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从此,三分天下。《易经》就讲了四个字,“吉凶悔吝”,八八六十四卦中,除了“谦”卦以外,没有一卦是真正吉的。为什么呢?“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也。”因为谦卑是不可逾越的,它符合自然法则,逢凶化吉。因此,谦卑对于人是何等的重要。谦卑需要真诚,如果不真诚就不灵了。天道是真的,善的,美的。明白了这些,你就知道了怎么做人,怎么做事,就有主心骨。这些文化,都是源头的东西,我们都要懂一点,不然等到中国文化全面复兴的那一天,你会有自卑感。自己的文化一点都不懂,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
推崇就是要求我们说好话。
现在,是一个讲沟通的时代,沟通中的第一诀窍就是推崇。过去,沟通过去对于我们是很容易的事,但现在很难说了。现在人走得近,心却拉得很远。有人问,怎样沟通最有效,我给大家提供一个框架,是个人心得,仅供参考,一,多给人家一些面子,少拿一些架子;二,多注重情理,少讲些法理;三,多注重伦理,少讲些道理;四,多听少说常点头;五,切忌动气;六,言而有信。
总之,用感恩扩大心怀,用付出播种收获,用推崇提升人脉。存好心,做好事,说好话,是圣人的境界。
我国北方有一种花,叫马兰花,在寒冷中开得很艳丽,它的生命力很顽强,为什么呢,因为它的根扎得很深,根系很发达,中国文化就是这样,越往深处,营养越丰富。同时亦期待大家加强国学修养,把“根”深入到经典里面去,广泛的吸收营养。作一个真正合格的中国人。
谢谢大家!
(作者 涂世辉 在长沙中南大学总部学生会的演讲 2016年7月)
编辑: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