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毛 泽东的假日》在韶山举行开机仪式
中华名人在线 2021-03-04 00:38:16 作者:zhhmrzx 来源:

    电影《毛 泽东的假日》在韶山举行开机仪式

       2019年8月31日上午,《毛 泽东的假日》在韶山举行开机仪式。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重大革命和重大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新华社、人民网、红网、融媒体《法治在线》、湖湘名人在线等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相关媒体媒体记者参加了这一开机仪式。 湖南中发军融实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周平湘出席开机仪式并致辞。

      毛 泽东主席是新中国的缔造者,电影《毛 泽东的假日》是毛 泽东辉煌人生的一个历史阶段。

      电影片段中:北戴河、老渔民、大海、搏击风浪……休假的毛 泽东夜以继日工作,终于编写出了指导全国的《怎样办农村生产合作社》经验汇编,指明了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向。毛 泽东不顾警卫人员和朱德的劝阻,要到大海里去搏击风浪,以自己的行动表明他要以高度的热情,奋力的拼搏精神去迎接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到来。

      在北戴河期间,毛 泽东主席写出了惊世之作《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表达他引领中国六亿人民改天换地,走向幸福之路的希望和决心。

     此外,电影片段中,还有毛 泽东主席关心我国国防和航空工业建设。他1949年9月就发出建设强大国防的号召:“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国的国土。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1956年他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指出:“过去我们没有飞机和大炮,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

     这部电影开拍,就是为了弘扬毛 泽东主席这种拼搏精神,激励新时代中国人以强烈的时代意识奋力拼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据悉,电影预计在2020年初公映。影片总制片袁淑霞,导演尹大为,主要演员车予正、刘劲、王伍福。

      开机现场,周平湘副董事长告诉记者:湖南中发军融实业有限公司作为一家致力于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高科技民营企业,经营产业覆盖从研发设计到终端运营的航空全产业链。湖南中发军融实业有限公司投资这部电影,就是满怀对主席的敬仰,带着真诚的情感怀念毛主席的丰功伟绩,激励后人努力工作,实现国家的复兴。

       据了解,该电影,指导单位:中共湘潭市委、市人民政府;联合拍摄单位:湖南省韶山管理局宣传处,中共韶山市委、市人民政府;联合出品单位:北京易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宇能(北京)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单位:湖南中发军融实业有限公司投;媒体支持单位:中红网、半月谈杂志社、中国故事杂志社。  

《浪淘沙•北戴河》是毛 泽东主席于1954年于秦皇岛北戴河开会时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这首词生动描绘了北戴河海滨夏秋之交的壮丽景色;展示了一代伟人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

基本信息

  • 作品名称

    浪淘沙•北戴河

  • 文学体裁

 
  • 作者

    毛 泽东

  • 创作年代

    1954

作品原文

浪淘沙•北戴河⑴

大雨落幽燕⑵,白浪滔天⑶,秦皇岛外打鱼船⑷。一片汪洋都不见⑸,知向谁边⑹?

往事越千年⑺,魏武挥鞭⑻,东临碣石有遗篇⑼。萧瑟秋风今又是⑽,换了人间⑾。[1]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⑴浪淘沙:词牌名。北戴河:在河北省东北部渤海边秦皇岛市西南海滨,是著名夏季休养地。

⑵幽燕:古幽州及燕国,在今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

⑶滔天:形容水势很大,大到好像与天连接起来一样。

秦皇岛:三面环海,是渤海湾一个不冻良港,现已设为市,相传秦始皇求仙曾到此,它因此得名。

⑸汪:指水势大,深且阔。

⑹谁边:何处,哪里。

⑺往事:过去的事,这里指公元二百零七年(建安十二年)曹操东征乌桓(古代部族名)经过碣石山时写下《观沧海》一诗之事;越:越过;千年:只是一个大概数,实际已一千七百多年。

⑻魏武:即曹操(公元155~220年)。曹操死后,他儿子曹丕当上皇帝追封他为魏武帝。挥鞭:原指挥鞭策马,这里指骑马出征。

⑼碣石:碣石是古代山名,位于现今何处,学术界尚有争议,河北乐亭说、河北昌黎说,山东无棣说等。本词应指的是位于河北昌黎。昌黎碣石山位于河北省昌黎城北1公里,与北戴河毗邻,面积28.8平方公里,形成历史久远,自然风光秀美,历史文化渊源,地理位置优越,是五岳之外的“神岳”,是古今中外有名的历史名山、仙山、观海胜地、fojiao胜地和旅游胜地。遗篇:遗留下来的诗篇,指《观沧海》一诗。

⑽萧瑟秋风:曹操《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⑾人间:社会制度。

作品译文

大雨落在了幽燕, 滔滔波浪连天, 秦皇岛之外的打渔船, 在起伏的波涛里都已经看不见, 也不知漂去了哪里。

往事已经有千年, 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挥鞭, 东巡至碣石山吟咏过诗篇。 秋风瑟瑟到了今日, 人间却换了新颜。[2]

创作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后,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实力增强,农村的合作化运动以有较大的进展,对工商业的改造也开始着手,建设一个工业化的强国的伟大目标也开始提出。以上就是这首词的写作背景。1954年夏毛 泽东到北戴河住过一些日子,在此填了这首词。词中描绘了北戴河壮阔的场景和渔民出海的情形,怀古思今,热情地歌颂了新时代的新生活。

作品鉴赏

这首词一开始就给人们展现出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大雨落幽燕”一句排空而来,给人以雨声如鼓势如箭的感觉;继之以“白浪滔天”,更增气势,写出浪声如雷形如山的汹涌澎湃,“大雨”、“白浪”,一飞落,一腾起,相触相激,更兼风声如吼,翻云扫雨,推波助澜,真是声形并茂气象磅礴。

在《浪淘沙•北戴河》上阕中,毛 泽东写道:“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道出了毛 泽东同老渔民交谈的美好回忆,也寄托着毛 泽东对海上渔船安危的牵挂和关怀。毛 泽东在《浪淘沙•北戴河》的下阕中说到曹操,并将曹操的“秋风萧瑟”升华为“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豪迈**。

上片前两句,一为仰观,一为前瞻,随着视角的变化,空间画面也由陆而海,从上而下。后三句则显示视线由近而远的渐次推移,极富层次感。“秦皇岛外打鱼船”回应开头一句的“幽燕”,点明地点,又与题目相吻合。“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的意境或也取轧于古人对大海惊涛骇浪的描写,但《浪淘沙》是小令,不直铺叙,用精炼的设问句式写出来,化实为虚,以简驭繁,真乃神来之笔!与其说是写人写船,不如说是以小衬大,将较小的意象置于广阔巨大的空间之中,进一步烘托渲染“白浪滔天”的威猛旷悍,突出风雨中的海天莫辨、浩茫混沌、旷荡无崖的景象,从而扩大作品的空间容量,显示出一种寥廓深邃的宇宙感。

上片写景,景中含情,而下片抒情,情中有景。秦皇岛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此时此地此景,自然会使人联想起一千多年前曹操登陆碣石山观海的历史往事和那首《观沧海》诗。“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东汉末年,豪强群起割据,“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曹操《蒿里行》)。连年混战,民不聊生,曹操雄才崛起,“挟天子以令诸侯”,经过几十年的征战,终于扫荡了分割的世族军阀与豪强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历史上举一反三一定的进步作用。他同时又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其诗“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清刘熙载《艺概.诗概》),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雄才大略和进取精神,同时也反应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开建安文学风气之先。词的下片先发思古之幽情,以一句“往事越千年”倒转时空,展现历史的画面。“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恰似一幅生动、传神的剪影,简括而鲜明地勾勒出曹孟德当年策马扬鞭、登山临海的雄姿,让人感觉十分壮丽。“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是点明主旨的句子,升华了诗词的主题。

作者简介


毛 泽东(1893 - 1976 ),字润之,笔名子任。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 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中国共产 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 党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3]


【中国法治在线编辑部总编辑:蒲振华 、人民法律维  权网副总编黄开堂、中国警事报道副主任陈训民,当代商报首席记者王益群、融媒体摄影记者李顺萍、董德恩联合报道】

编辑: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