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七彩大围山 研讨如何变金山(4)
中华名人在线 2021-06-17 16:24:35 作者:zhhmrzx 来源:

考察七彩大围山  研讨如何变金山(4)



        本网长沙讯  端午节假期6月14日上午湖南智库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王国安教授、长沙市浏阳大围山镇副镇长邵权斌、大围山村总支书记罗运国湖湘名人在线副总编辑李顺平等在金钟桥村调研(大围之珠果园) 楚东村(锦绶堂、楚东山大屋、帅叔家民宿)

       金钟桥村位于大围山镇的西南部,东与东门村接壤,南与达浒镇椒花村相连,西与达浒镇长益村接界,北与中岳村、中塅村为邻,由金钟、赵湾两村合并而成。村域面积共21.8平方公里,有589户1987人,辖22个村民小组,3个党小组,中共 党员50名;耕地面积2016亩,山林面积19568亩,森林覆盖率93%。是湖南省卫生村、长沙市垃圾分类示范村、长沙市文明村镇、浏阳市文明村、浏阳市先进村,同时也是浏阳市委党校挂牌的定点示范基地,每年接待多批培训人员。

金钟桥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该村以宋绍熙两年法灵寺铭刻的一口金钟得名;明嘉靖11年浏阳知县苏志皋视察后,曾作《浪淘沙・金溪舟次》词一首;共发现温家岭、朱家坪龙山文化古遗址2处,村内还有清末时期的刘氏祠堂、陈氏祠堂、邓氏祠堂。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通过支村两委的共同努力和全村人民的大力支持,在全镇率先修建了一条油砂村级主干道,利用两岸坡地,大力发展水果种植,引导农民发展水果产业,现有大围之珠、杨梅岭基地等标准化示范果园,共有桃、梨、李、板栗、杨梅、冰糖枣、无花果等十多个品种,尤其以黄桃、冰糖枣最负名,产品远销省内外。现在水果产业是金钟桥村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也是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有力支撑。

 调研金钟桥村(大围之珠果园)


调研楚东村(锦绶堂、楚东山大屋、帅叔家民宿)楚东村位于浏阳市东北部,于2016年4月由原楚东村、长鳌江村合并而成。全村占地面积48平方公里,辖36个村民小组,680户2435人。设党总支部一个,下设楚东村第一党支部、楚东村第二党支部、湘东水果支部三个支部,共有党员114人。全村耕地面积2050.亩,林地67657亩。2013年8月26日,楚东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卫生村、长沙市垃圾分类示范村、长沙市文明村镇、浏阳市文明村。

楚东村人文历史深厚,红色底蕴厚重,古迹遍布。在革命战争时期,毛 泽东、彭德怀等多次在此组织领导和指挥革命斗争,广大村民踊跃投身,共牺牲了82名革命战士。1930—1931年,全国第一个省级苏维埃政府——湖南省苏维埃政府先后两次入驻锦绶堂办公,时间长达9个多月。现旧址墙面上还保存有大量的红军标语、油印小报及财务收支表等。它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当时全国的革命运动。离锦绶堂200米处便是中共湘鄂赣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楚东山大屋,1931年7月5日,中共湘鄂赣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会上正式成立了中共湘鄂赣省委,选举李宗白为省委书记,赖汝樵、胡梓、杨幼麟等为省委委员,并对今后有关军事、土地、组织、党费、宣传等10项工作作出了相应决定。湖南省苏维埃政府和中共湘鄂赣省委的成立,增强了党对湘鄂赣苏区的领导,有力推动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与壮大。

全村以种、养殖业为主,以水果为主,养猪、养鸡、养蜂、养羊、养牛等产业为辅。水果种植面积10050亩,其中桃4150亩,梨4610亩,李1120亩、其他170亩。水果种植合作社17个,同时注重品牌培育,注册了“大围山”“楚东山”两个水果品牌,创建了“大围山”梨国家地理标识示范基地两个。养猪、养鸡、养蜂、养羊、养牛等产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

境内有万亩桃林、红色景点锦绶堂、楚东山大屋、明代跳石桥、长鳌江古桥,水果公园、锦绶堂文化公园等观光点、拥有两个停车场。水果产业的知名度进一步攀升,加快了村民增收致富的步伐。现初步实现红色游学、绿色水果采摘,教育体检基地相结合的模式。 

锦绶堂

《锦绶堂》位于浏阳市大围山镇楚东村,《锦绶堂》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即1897年。是浏阳市民涂业松的祖奶奶涂刘氏为纪念早逝的丈夫涂儒玫(字文绶)而建立的。

基本信息
 
  • 时间

    于清光绪二十三年

  • 类型

    清代的贞节烈妇为纪念亡夫而建立

锦绶堂简介

涂刘氏的丈夫涂文绶24岁时病逝。从此,涂刘氏开始了长达33年的守寡生活。1895年,为表彰涂刘氏的贞节,光绪皇帝特别批准涂氏族人为涂刘氏建立贞节牌坊。于是,涂刘氏侄孙涂寿朋开始为祖母修贞节牌坊,同时计划为她修一座大宅院颐养天年,并在房屋建成后,请湖南巡抚陈宝箴题写"操并松筠"的匾额,以表彰其贞节。但她坚决要求把宅子命名为"锦绶堂",一来丈夫被朝廷追授为"五品封典奉政大夫",够得上穿锦袍、佩绶带的资格,二来丈夫名字中有"绶"字。因此,《锦绶堂》其实是清代的贞节烈妇为纪念亡夫而建立。辛亥革命次年,涂刘氏去世,《锦绶堂》便成为涂家后裔公产。

锦绶堂锦绶堂

锦绶堂特色


锦绶堂始建于清光绪23年(1897年),由受清朝旌表的涂刘氏为纪念丈夫涂儒玫中举而建,为清末庄园式建筑。庄园占地4000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共有雕梁画栋两层楼房100余间。

1931年,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曾设于此,旧址的内外墙上保存有大量红军标语、收支报表等,1960年被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锦绶堂历经百年沧桑,又因年久失修,显得破败不堪,现在市文物管理处正在对门楼、正厅进行修复,两处修复工程将于旅游节开幕式前夕竣工。

大围山镇政府为配合修复工作,也出资7万余元对旧址的周边环境进行整治,铺设了大溪河岸的台阶以及堂前的水泥路。


影像:佚名 王国 李顺平 

编辑 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