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钢建
第二届张百熙学术研讨会由张百熙书院名誉院长李宣钊先生亲自组织筹备,于2021年7月27日(星期二)上午在长沙县湘龙街道万家丽北路百熙实验学校励耘楼三楼会议室举行。会议由胡玉明先生主持。
由李宣钊先生起草的第二届张百熙学术研讨会的邀请函内容如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张百熙对中国近代的贡献是全方位的。他在清朝晚期曾任户、吏、礼、刑、工、邮传部六部尚书和管学大臣。在每个任期内,都有独道的不朽建树,尤其是对废除落后的封建科举制度,兴办现代教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里程碑的作用。遵照习主席关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指示,为学习、探讨、传承张百熙的文化思想,《张百熙书院》特举办第二届张百熙文化学术研讨会。”
几年前,我发起创办百家书院时有幸结识张百熙家族的后裔李宣钊先生。当年也是在百熙实验学校举行了首届张百熙学术研讨会,同时成立张百熙书院。李宣钊先生任张百熙书院名誉院长,百熙实验学校校长余胜国先生任张百熙书院院长。
李宣钊先生通过多年孜孜不倦的研究和努力,不仅缕清张百熙的各种家族亲友关系,而且让社会各界开始认识张百熙的历史贡献。我在结识李宣钊先生之前,对张百熙的历史贡献一无所知。通过学习李宣钊先生的著述和有幸多次聆听李宣钊先生的讲述,逐渐了解张百熙及其家族亲友的关系。
我在第二届张百熙文化研讨会上的发言题目是“张百熙是打通东西方文化教育体系第一人”。在学习张百熙文化的过程中,我发现对于张百熙的历史贡献首先应该围绕当时如何认识东西方文化的关系进行思考。圣贤张百熙在教育领域的历史贡献取决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如何利用西方文化进行的思考。张百熙力图废除八股考试制度,引进西方近代大学教育体系,其初衷是要进一步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张百熙当年没有想到引进西方大学的教育体系和课程以后,逐渐形成西方中心论的教育格局。百年来中国大学的教育在经过多次政治动荡和冲击后,几乎是全面倒向西方。西方中心论的大学教育格局不是张百熙当年的初衷。
在西方中心论的影响下,如今国人普遍认为大学最早形成于西方。其实在世界范围内,大学最早出现于中国。今张家界崇山地区在3000多年前已经有熊馆大学。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大学》一书有着丰富的大学教育体系的历史背景。从夏商时期的教育体系到商末周初的大学体系,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古代的大学与近代的大学在教育体系和院系课程设置等方面当然有区别,但是不能因为有区别就否定古代大学的存在。我在意大利研究期间,发现西方最古老的大学有1000多年的历史。西方学者并没有割断近代大学与古代大学的联系,并没有因为近代大学与古代大学在教育体系和院系课程设置等方面有区别而否定古代大学的存在。中国学界在西方中心论的影响下,对大学的历史采取双重标准。中国学界普遍否定中国古代大学的历史而承认西方古代大学的历史。
前台湾政治大学校长张京育教授给第二届张百熙文化研讨会发来贺函:“祝研討會成功。百熙先生志業發揚光大!”郭嵩焘第五世嫡孙郭天柱先生的贺函:“启明之星,三湘之子,思想先驱,高山仰止。恭祝第二届张百熙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这两幅贺函由李宣钊先生请著名书法家李立先生的弟子慎甫祥先生书写出来,在励耘楼三楼会议室展示。
今人纪念张百熙,更需要认识到张百熙是打通东西方文化教育体系第一人。他废除八股考试教育制度的初衷是要利用西方大学的教育体系来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要以西方文化取代中华传统文化。
编辑 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