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同志是中国纺织服装业杰出的贡献者 ——纪念李昭同志百年诞辰
中华名人在线 2021-12-06 16:43:35 作者:zhhmrzx 来源:

李昭同志中国纺织服装杰出的贡献

——纪念李昭同志百年诞辰

           /涂红湘

1937年,不满16岁的李淑秀(阿凤)毅然放弃学业,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1939年,她与同学辗转来到抗日根据地——延安,她改名叫李昭就读女子大学,是延安女子大学首界毕业生。她经同学介绍认识了党的领导干部胡耀邦,他们一见钟情,结成了革命伴侣。

1952年全国解放了,党分配她去四川南充市当市委副书记,但她是个愿干实事的人,她向上级申请去了该市的一个丝绸厂当监理员。她在厂里与工人们一起上班劳动。一天,她正在丝绸厂一心扑在工作上时,但肚子隐隐疼痛快要临产了,厂领导见此状强求她休假。她是一个工作狂,曾经怕孩子多了影响工作,想对肚里这个孩子做人工流产的母亲高慧兰和婆婆刘明伦老人都坚决反对,两位老人虽已有了三个孙子,但还盼望有个小孙女呢。她既是一个孝顺的女儿,也是一个孝顺的媳妇,她尊重老人的意愿才未去做人工流产。

1952年,二月的一天,李昭在医院分娩了,顺产个女婴。刚开完会的胡耀邦在电话里听说妻子生了个宝贝闺女,他欣喜若狂地放下话筒立即到医院来看妻子了。耀邦兴高采烈地对李昭说:阿昭,真是喜事连连!嘉陵江河道疏浚;南充的码头扩建进展顺利;川北县通公路,可望如期实现。这都是大喜呀!现在我又得了个宝贝女儿,真是多喜临门,喜临门啊!

然而,就在胡耀邦决心在女儿出生的地方大展宏图时,喜讯又来到,他接到上调到政务院任职的命令,并要求7月20日前去北京报到。

胡耀邦带着大儿子胡德平进京三个月后,李昭于1952年10月,陪着妈妈、公公、婆婆,领着胡耀邦15 岁的侄女胡素贞、4岁的小儿子胡德华和刚满8个月的小女儿满妹从南充到重庆,坐船至武汉,再转乘火车到北京。

李昭被分配到全国总工会工作。幽默风趣的胡耀邦对她说:我在青年团工作,你在总工会工作,都是群众团体,是服务于群众的,我们可不是什么官老爷

李昭在全国总工会工作时,与全国总工会总负责人之一陈少敏大姐在一起。陈少敏是大革命时代参加革命的老同志,童工出身的女革命家。抗战时期曾是李先念所在新四军五师中有名的女政委,国民党反动派见她没有裹脚,称她“陈大”。全国解放后,她被任命为工会负责人之一陈少敏大姐见李昭工作认真负责、诚恳严谨,有文化,又年富力强。一天,她们在工作之余闲聊时,陈少敏大姐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小李,你三十刚出头,还算年轻,你的学历资历不轻,算是延安来的老同志倘若一直呆在机关里发挥不了你的作用。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我们现在工业战线太缺人才了,你应该去基层独当一面,将会有着更好的发挥啊!等李昭回话,陈大姐又说:“你先别回答我回去想一想,想好了再说。

 

一天傍晚,在院子里散步时,胡耀邦见李昭低头沉思,就问:阿昭,想什么?一定有什么心事 

昭停住脚步,看着耀邦惊奇地“你……你怎么知道我有心事

胡耀邦凑近看了她一眼,笑嘻嘻地“看不出你的心事,我就不是胡耀邦了!这就是我们相知甚深,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心心相印的感应……

李昭被耀邦猜中有心事认真地对他说:“今天陈少敏大姐推心置腹地对我说,建议我下基层去独当一面,她让我考虑考虑再说,她说这只是她个人的建议,并非组织的决定

胡耀邦听罢,高兴地说:“我举双手赞成生产建设第一线需要人去!到那里去锻炼,进步会更快,可以建功立业

李昭身为九口之家女主人,她为了国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个人的小家和孩子们,全都交给了两个小脚老太太(她的母亲和婆婆)。

1954年春,东郊十里堡国棉一厂的职工队伍里多了一名蓝制服、短辫子的女同志,她脸上总是笑盈盈的。车间、库房、水塔、单身职工宿舍……这些地方都的身影厂里什么活儿她都干,全厂各个角落,她走了个遍,工人们以为她是新调来的技术员或是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在开职工大会她坐在主席台上,大家才恍然大悟,她是新来的副厂长——李昭。

京棉一厂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立起来一个全新的拥有3000多名工人,能产5万纱锭的大工厂。京棉一厂坐落在北京东郊,而李昭的家在城里与一厂相距10多公里。当时厂里只有一辆带篷的美式吉普,不能用作上下班专车,李昭每天上下班要乘坐公交车,途中还要转一次车,来回3小时因此她大都吃住在厂里,每逢星期六下午才回家。厂里为李昭安排了约14 平方米的单人宿舍,没有专门的勤务员,宿舍由本人收拾。李昭自己到食堂打饭,自己拎着暖水瓶到锅炉房打水,很快就与工厂的同事们熟悉了。在南充就参与过丝绸厂的业务管理,对纺织业务较为熟悉。

来到一厂不久,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当时,一厂有个拳头产品——“纯棉30x36细布”,向香港和东南亚国家市场供货。这个产品的纱比较细,受到当时工艺水平限制,织布车间在织造过程中经常出现稀脱纬和双纬疵点,影响外观,受货商不时提出意见。

李昭知道了这个情况后,主动找来技术人员讨论,征求改进意见。技术员告诉她,疵点虽然出现在织布车间,其实与其他车间也有关系,其中如何保证纬线梭子不刮断纬纱是一个重要环节,而梭子不光洁是主要问题。

李昭认为这个意见有道理,马上组织车间工人把所有梭子做光洁处理。这个措施很有效,产品质量合格率立即从90%提高到98%以上。技术人员和车间工人都对李昭这个厂领导能虚心听取意见,并果断采取措施表示非常满意。

1956年,在“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京棉一厂办起了有20多名教职员的职工教育学校,10多个教室可组织容纳三班倒的40余个班级的教学,李昭参与了这所学校的创建,负责落实教学设备和资金。

1959年,这所学校发展为大专层次的专科学校,宋汀任校长,李昭为副校长。这所学校所设的棉纺、棉织、印染3个专业先后培养 了 51名技术骨干,后来大部分都成为工程师,有的还担任了厂长。

1983年,李昭为了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干部年轻化号召,带头提出退居二线,但是位有事业心闲不住的,她一直在思考退休后,自己还能发挥点什么余热。

1984年7月,北京市服装协会在人民大会堂宣告成立。这是中国纺织服装业建立的第一个协会组织,是由李昭发起的。1980年,随中国妇女代表团访问日本,期间参观日本纺织业振兴会,坂仓常务副会长为她介绍了通过办协会推动纺织服装发展的经验。并告诉她,协会虽是民间行业组织,但对纺织服装业的发展,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于是,李昭向时任北京市委书记段君毅同志汇报工作,并谈到成立北京服装协会之事。段书记听了李昭的汇报后笑着说原来你是有备而来呀,由你来主持办个服装协会是最不过了你来领导服装协会,不变的是你的老本行,变的是由官方到了民间。她的建议在得到段书记的肯定后,她就加快了筹建北京服装协会的步伐,协会在她的努力下,很快就成立了。协会成立后,她立即出面聘请李克瑜、袁杰英、谭安、陈富美、等一批服装界专家为顾问,为北京纺织服装业献计献策。

北京服装协会的成立,在全国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上海、天津、武汉、安徽、山西等省及大中城市都纷纷仿效成立服装协会。由于各地服装协会的成立,积极开展了专业性的信息交流和对外合作交流,提高了服装、服饰设计人员的素质和制作管理水平,从而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纺织服装专业人才,并迅速发展了国内纺织服装市场。

        作者系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信息经纪学》教授

编辑 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