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上古文明的祖地茶陵
莲静
导言:
走近茶陵,这里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西麓,古因陵谷多生茶茗而称“茶乡”,后因炎帝神农氏崩葬于“茶乡之尾”而得名。八代神农炎帝俱兆茶陵,茶陵县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茶命名的行政县。
茶陵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六县之一,湘赣革命根据地重点县、模范县,是毛 泽东同志亲手缔造的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诞生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茶陵为革命牺牲了5万余人,有25位农家子弟成长为共和国开国将军,将军之多名列全国第九。
茶陵历史悠久,人才辈出。自唐天复元年(901年)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茶陵中进士者127名。
茶陵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十分丰富,有南宋古城、南浦铁犀、隋朝的“古南岳”寺庙云阳仙、丹霞地貌奇观“灵岩八景”、云阳国家级森林公园等等。
特别是云阳山,文化底蕴深厚,山水秀美,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山。在这里可览七十二峰,可观十大灵岩,可拜岳圣始祖,可沐道佛祥光。
(一)
走近茶陵,因为老师杜钢建教授,在洣江书院举行新著《巍巍雲陽——文明源头与上古茶陵》新书发行仪式。
2021年12月22日,茶陵县高度重视,县政协原主席王友文以及郭渐雄、刘小琴等参加。仪式中,县政协主席刘晓伟与杜钢建教授共同为新书发行揭幕,县政协机关、云阳森林公园管理局、县文广旅局、旅游服务中心、茶陵一中、二中等单位接受杜教授的签名赠书,当天共赠送新书200余本。《潇湘晨报》记者徐海瑞作了专题报道。
来自浏阳的志愿者熊优芳女士,早早起来后,载着作家、湖南金融作协副秘书长丁纯蓝、谭嗣同君子书院常务副秘书长谭玉英,七点钟驱车二百余公里,赶到了洣江书院现场,亲眼目睹了由茶陵县政协举办,由杜钢建教授撰写,大力宣扬茶陵上古文明璀璨文化的盛会。
会前,我们沿着米水石堤走了一段,看到了浓厚文化氛围的诗词墙。引人注目的有谭延闿参加清末最后一次科举试的会试会元卷《各国政治策》,中试第一名贡士,即会元,4月参加殿试,列为二等第三十五名,赐进士出身。
洣江书院,创建于公元1504年(明弘治十七年),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
书院位于茶陵州狮子山(现茶陵县第一中学校园内)、文江和洣水之滨。书院旁建有“吸秀亭”,与云阳山的“吸秀园”遥相呼应。历代书院的山长都是名望之人,或知州或名儒,清末状元萧锦忠,翰林曹诒孙、经师尹学周、廉吏尹占寅等数十位先贤,都曾在此执教,为国家培肓了大批济世良才。
书院在延续茶陵文化风气、培养经世人才、促进道德教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
洣江书院的确是块“风水宝地”,犹如大门楹联所书“文风久盛,江水长流”。
发行仪式结束后,杜教授以“上古茶陵与三皇五帝”为主题,进行了学术讲座。我们一行弟子有缘置身其中,聆听杜教授的上古文化讲座,实属难得。
杜教授梳理了炎黄以来的姓氏谱系,证明我们炎黄子孙绝大多数可以上溯到炎帝和黄帝,而且茶陵神农炎帝文化和少昊文化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是世界文明的源头之一。西方很多族群也可追溯到茶陵的炎帝和少昊上来。
现代人类起源和世界文明起源是一个世界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说,考古实证了中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杜教授认为:“茶陵具体体现了中华万年文化史,比如神农炎帝距今有万年左右的历史,神农尝百草体现的中医药文化和茶文化有万年历史,以及商业交易文化、宪法法律文化等等,都有万年左右的历史。
神农是人类的茶祖,过去我们讲‘千年国饮,始于茶陵’,确切地讲,应当是‘万年国饮,始于茶陵’。”
杜钢建教授认为,青年毛 泽东在《心之力》中,就认为中华为地球文明之发祥渊源,应当与茶陵的神农炎帝文化有关。而神农炎帝葬在茶乡即茶陵,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学术界也有认知。中国三皇五帝的上古历史,曾冲击了西方的圣经历史,也是引发西方启蒙运动的重要原因之一。杜赫德《中华帝国全志》一书介绍:“神农死在茶乡,此地属长沙。”今年,英国桑格研究所的科学家克里斯•泰勒•史密斯教授等研究指出,非洲以外的现代人都源于东亚或东南亚。欧洲人祖先很多源于中国,历史上大量游牧民族从东方迁徙到西方证明了这点。这些游牧民族不少是炎帝和少昊的后裔。
茶陵文化的研究专家彭东明认为:“《文明源头与上古茶陵》综合了文献学、考古学和分子基因学,是多种学科的结晶,具有重大的学术理论价值。该书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茶陵的上古历史,也第一次系统阐明了茶陵上古文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这在茶陵历史上是空前的。”
刘小琴副主席点评,杜教授独到的眼光和研究成果,让整个茶陵打开了一扇上古文明之门,让茶陵人重新了解茶陵,认识茶陵,增强了文化自信。
的确如此,杜教授对上古茶陵的灿烂文化,不仅有独到研究,而且好像点亮了一盏明灯,进一步照亮了所有茶陵人的文化之心,为茶陵为湖湘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拓宽了一条新的文化之道。
(三)
茶陵文化底蕴厚重。
杜钢建教授的讲座,可谓内容丰富,字字珠玑,让人们享受到了一次精神文化大餐。他抑扬顿挫,侃侃而谈,令人沉醉。
杜教授为了助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不懈奋斗,深入挖掘上古文明历史,就是要让过去的断代史,焕发新的青春,重新认识万年文化史,不忘远古先祖,重新认识大湘西,重新认识上古茶陵的灿烂文化。
茶陵山川灵秀,八代神农炎帝俱兆茶陵。
探索八代神农炎帝渊源,特别是深入思考神农炎帝朝,其中道理必源自云阳山的风水雅韵,离不开云阳地区的百家姓。
黄帝姓氏传承炎黄文化,炎帝立法,至舜帝朝上下4700年,历史悠久。联系14个地市的考古发现,中华文明起源在中国湖南,深入追溯皆在湖南茶陵发起,华夏文明不是五千年而是至少七千年和万年,随着马王堆挖掘出现古文字,还有殷商甲骨文,收藏家馆藏陨石文字古人造字,进一步证明“上古茶陵文明源,云阳道统天下传。”
毛 泽东24岁时得出的结论——世界文明在中国,溯源在湖南。据彭东明研究,云阳山因黄帝之子少昊云阳氏封于此而得名,是八代炎帝神农的封地,至今留有少昊云阳氏和炎帝神农氏的大量遗址、“灵迹”。试想,如果没有文字怎么传承到炎帝神农时代。茶的文化历史,佐证了有万年以上,进一步推动了湖南茶陵经济发展,云阳先生既是炎帝属下也是黄帝的老师,同时也证实炎帝和黄帝的谦虚很爱学习,以师为重,尊师重教,炎帝和黄帝也注重修业和养生,云阳先生的知识丰富。古代帝王的行走工具,涉及骑龙养龙,犹如养马,全世界的龙文化,渊源于茶陵地区。茶陵的上古人,以农耕文明和中医药学为生。
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在云阳山兴农事,种五谷,尝百草,采茶茗,至今在云阳山留下了祈丰台、洗药池、晒药坪、碾药槽、炼丹灶、神农殿等灵迹。1986年,在云阳山南麓发现的独岭坳大溪文化遗址,惊现0土6000多年前的碳化稻粒,有力佐证了炎帝神农在云阳山教人“刀耕火种”的历史。
据资料,湖南有句很有名的民间谚语:“茶陵的城墙,安仁的城隍”。南宋古城“茶陵的城墙”指的就是茶陵的南宋古城。如今,茶陵南宋古城基本保存完好,是湖南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头城。2001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保护文物。
茶陵南宋古城是南宋绍定五年(1232)筑成的。刘子迈在筑城前,请了不少风水先生多次选址,才选定这块“风水宝地”。这里,南、东、北三面,米水环流;西郊是巍峨挺拔的云阳山。他为把城墙筑得固若金汤,颇费了一番心思。在米水沿岸“深基后垒”,垫松木,垒巨石为基脚,筑成护石堤。在城西傍城开挖护城河,南引米水导入,北流再汇米水。又“铸铁犀置江岸,以杀水势”。形成了傍山为屏,凭江为险,以濠为堑,据城而守的军事防御体系;同时形成了以堤护城,以城防洪,以濠泄洪,以犀示警的堤防体系。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天时地利人合”的人文思想和封建官吏“守土安民”的理念。
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茶陵的党组织和茶陵人民为中国革命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一直受到毛 泽东的称赞和好评。他曾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18处提到和表扬茶陵的工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一再肯定茶陵“有进步的工作”、“值得大家称赞”,表扬茶陵的同志很勇敢、会打仗,有“茶陵牛”的精神。
毛 泽东难忘茶陵情缘。1965年5月,毛 泽东“千里来寻故地”,来到38年前从事革命活动的茶陵县。回京不久,在一次会议上遇见了刘培善,亲切地问他回过老家茶陵没有?刘培善歉意地回答:“福建前线战备工作紧张,没有时间回去。”毛主席劝他说:“时间靠挤嘛,我就到了茶陵,茶陵不错,你回去看看,回来后写个报告给我。”1965年8月,刘培善回到了茶陵,回到福州后,将家乡茶陵之行写了个报告给毛主席,如实地反映了农村的一些情况。
茶陵牛”的秉性是什么?据《茶陵州志》载,茶陵人“其性决烈而劲直”“直而不屈”“朴而不华”,且“农耕于勤,士勤于学”,这是对“茶陵牛”精神的最好诠释。的确,牛具有勤劳、朴实、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方的精神总是由自然环境的孕育、历史文化的沉淀、民风民俗的熏陶、地域人文的特征等因素锻造出来的。它不是简单的、表象的、雷同的定义。茶陵是炎帝神农氏农耕文化发祥之地,是有六座古城吴楚雄关兵家必争之地,是明朝“茶陵诗派”的繁衍之地,是中国红色政权的发源之地。植根于这块沃土而滋养起来的开拓精神、战斗精神、进取精神、革命精神的“茶陵牛”精神,是最有禀赋、最有个性、最有地域特征、最有文化内涵的茶陵精神,概括起来可谓之“直而不屈,锲而不舍,朴而不华”。
讲座中,杜教授特别提到中国作家胡玉明,潜心研学上古文明历史。且以诗化语言的形式,写下札记诗六千多首,堪称“上古史诗”。尤其是在2020年的上半年,针对疫情期的特点,由龙红梅策划,开展线上直播15期。
玉明沉醉万年文化,激 情满怀。他清晰透亮地将上古文明源头的“牛文化”,讲的活灵活现,抓住牛的灵性,大湘西人民对的神牛信仰、犁辕、神索,引伸结绳纪政,结绳纪事,立体文字,象征号角与鼓齐鸣,等等,令人入迷。闪现在脑海中的印象,犹如孙悟空钻到铁扇公主的肚子里一样,胡老师将宝扇借到了手,虔诚研读,生动讲授,受到大家好评。
他们这一对师生,亦师亦友。黄守愚老师以《史学界冒死尝百草的“神农氏”杜钢建教授》和《想象的翅膀飞向自由的苍天》,称赞杜钢建教授书写的“世界史”,是观念史。既有怀疑,也有想象。用“古有司马迁,今有杜钢建”一点不为过。胡玉明最近几年,他一边读杜钢建教授的“世界史”,一边写古诗,以札记形式,别具一格,自由古风,纵横捭阖,情调雅致,志气宏放。用数千首古诗概述杜钢建教授的观念和他自己的感受,可以谓之史诗。
目睹他们师生,夜以继日,为了上古历史文化,不记名利,不记报酬,呕心沥血。特别是杜教授,累了就在沙发上打个盹,中午打个地铺,就在工作室休息。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在道路自信上,为了助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争取华夏民族的地位,增强文化自信。
(四)
走近茶陵,走近云阳山。
合林书院院长邵林清,有缘在参观中华茶祖文化园的时候,遇到一只神鸟在茶圣陆羽雕像上,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她用手机拍下了这一珍贵的镜头。
再往上攀登,李宣钊、谭卓越等一行,谒拜了茶祖神农炎帝雕像。
随后,在枕戈、刘宁益先生的引领下,大家汇合走上了云阳山。抑或是神鸟相助,此时,云阳山云开雾散,阳光明媚。来到巨幅《道德经》幕墙,大家谒拜了老子塑像。蓝天白云,一派祥瑞气象。当地叫兰招平的一位工作人员,热情帮助我们摄影留念。在他的指引下,我们又到了紫微峰东麓的古南岳宫(云阳仙)谒拜。
据《传奇云阳》资料介绍,云阳山是道佛圣地。早在南北朝时期,云阳山就有宗教活动。梁天监二年(503),fojiao的传教者在云阳山东麓兴建了崇福寺;梁大同年间(535~545),一位叫饶道亨的人拜紫微真人为师,在云阳山兴建云阳仙道观。从此,来云阳山修道、悟禅、建宫观寺庵的道徒、僧侣络绎不绝。唐初,云阳山曾封为南岳,素有“古南岳”之称。1500多年来,云阳山一直被道、佛两教视为“可以隐居,可以长生”的洞天福地,至今在云阳山东门入口处存有全国唯一以赤松子命名的道观赤松仙;在云阳山北门入口处建有fojiao的紫云寺;在紫微峰东麓的古南岳宫(云阳仙)和白云寺,时为佛寺、时为道观,甚至佛、道共处一室。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兴盛的道、佛文化,使得云阳山常年祥云绕绕,钟声悠悠,香火绵绵。
值得一提的是,在茶陵和攸县交界处的杨柳仙,群山逶迤,视野开阔。
湖南很多学者,提出湖南是“世界上古文明之都”,茶陵无疑是上古文明之都最核心的一部分。《文明源头与上古茶陵》的策划人枕戈认为,本书将引导世人来茶陵寻根问祖,把茶陵的文旅事业推向一个新的境界、新的高度。
目前,杨柳仙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施一民女士,在茶陵腰潞镇的杨柳仙筹建“世界上古文明•天子山文化主题公园”,将重现神农炎帝的上古文明场景,已吸引不少文化人士和企业人士前往实地考察。杜钢建教授于22日傍晚在杨柳仙为“少昊书院”授牌,从而让书院文化在乡村和庭院扎根,以利纪念先祖,弘扬和恢复中华历史传统文化。
(五)
走近茶陵,走近云阳山。
让我们多了一份情感,多了一份认识。
云阳山是儒家灵山。这里,钟灵毓秀,是士子读书悟道的最佳之地,云阳山历代学子喜欢寄食云阳山的寺观读书。古代还在云阳山上兴办了紫微书院,在山麓兴办了西崖、寻乐、西畴、范乐、幼学、龙湖等书院。正因为如此,茶陵历史上127名进士中的2名状元、1名榜眼均出自云阳山下。历代文人墨客在云阳山留下了大量诗文词翰,使得云阳山飘盈着浓浓的书卷气。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明代“茶陵诗派”领袖李东阳,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任国民政府主席的谭延闿等先后到此探幽揽胜,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
听完杜教授解读完《巍巍雲陽——文明源头与上古茶陵》讲座后,已是下午四点多。我们这辆车上的几个人,组成一支小分队。通过姚仨剑先生,联系上了祖安高陇村的谭长林老书记和老年协会周会长,熊优芳女士不辞辛劳,驾车前往离洣江书院18公里处的祖安高陇村谭延闿故居参观。
“谭延闿纪念馆”位于高陇镇“蟠藤仙”。这里,曾是谭钟鳞“山寺苦读”的地方。谭延闿,字祖安,近代史上中国的风云人物之一。谭长林书记在热情洋溢地介绍时,充满了茶陵人的骄傲,谭姓人的兴奋。
2019年8月7日,由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会,茶陵县高陇镇举办,祖安村党支部、村委会承办,为《谭延闿纪念馆》揭幕。同时,为“蟠藤仙景区”举行启动仪式,华声在线媒体作了专题报道。
《路史·后纪七》云“少昊之裔伯益之后有谭等十八国皆赢姓。”谭国自虞舜授氏定邑。
茶陵高陇镇,因为《三谭文化》,形成了品牌。谭钟麟、谭延闿、谭泽闿,父子三人皆为饱学之士,为人为官各有选择,也各有特色,文法书道却很近似,尤其是行楷书法造诣致臻成熟,自成一体,影响广大而深远。“一门二进士,两代三书家”,可以说广为人知。
“三谭”始于谭钟麟,谭延闿、谭泽闿是在谭钟麟的教育熏陶下成长起来的。高陇石床至今流传着许多谭钟麟小时候的故事,有些故事很传奇,充满神秘色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谭钟麟自幼非常勤奋耐劳,且又知礼节、懂孝道、有担当。
三谭流传下来的故事中,很多与孝道有关,谭延闿最具代表性,他对母亲的孝心几乎无可挑剔。
此外,他们都有一种通透出世与豁达的情怀,这一点主要体现于书法修为与众多的书法作品。比如谭钟麟,他在陕西任职时曾书赠友人一副联轴:“插槿预为兰定界,种松先与鹤营巢。”以插槿设定绿色的篱笆,规划种植兰花范围,栽种松树招来百鸟筑巢,勾画出一幅绿草如茵、奇花争艳、苍松闲鹤、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图景,充满生态文明理念。
关于通透与豁达,谭泽闿也值得敬佩。出生如此显赫的家庭,兄长处身居要职,谋个一官半职根本不在话下,但他坚持卖字为生,不与权贵交,实在不易。
谭延闿的境界更高,他婉拒宋家提亲并牵线蒋(蒋介石)宋(宋美龄)联姻一事,令许多人匪夷所思,一般人恐怕难以做到。
曼意辞修千古爱,高市祖安两地情。“古城名流”旷世传情,谭延凯的与宋美龄不做夫妻做兄妹的故事,已成广为流传的佳话。
……
这次茶陵之行,所听,所观,所闻,有情、有爱、有血、有肉、有灵魂,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茶陵地区人杰地灵。《巍巍雲陽——文明源头与上古茶陵》,通过杜钢建教授的讲座解读,以及实地调研考察,让我们对讲好中国故事,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
这块风水宝地,自然是传承文化的摇篮……
2021年12月27日整理
(作者:莲静,系谭玉英笔名。)
编辑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