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蒿一煮香味浓
谭玉英
有位朋友也是邹先生,他是《走读谭嗣同》的忠实读者。应邹先生的邀约,我和妹妹平英,来到他家“采青”。
他家离浏阳城不远,属古港镇的燕港村。这里的南煤北运蒙华铁路,相距他家门口不到100米。恰好到他家里时还不到五分钟,就听到“轰隆”、“轰隆”的火车声音,呼啸而来。放眼望去,我还来不及拿出手机拍照,一辆大约二十来节车厢的火车从北向南飞奔过去了。没过多久,大约二十分钟左右,又有一辆货车从南向北飞奔过来。
铁路下面,是一块田畴。有些油菜花,有的还没开完,大概是在等待我们这些赏花人吧。
然而,今天近距离看到南来北往的蒙华铁路,让我的思绪一下子拉回到了三十年前浏阳的“醴浏铁路”,它仿佛让我又回到三十年前,感觉青春焕发了……
同时,让我沉醉先祖嗣同公,这位伟大的先贤在120多年前所举“牛之穿鼻,柳穿鱼腮”的典故。他在《仁学》第四十四篇(第359页)称:“在北纬三十度至四十度之间,天若豫为位置,令其土壤成一线。苟因天之巧,济以人力,以三万余里之铁轨穿为一贯,如牛鼻之有雉,鱼腮之有柳,……托余生于铁路,……而各国所获铁路之利,抑孔厚矣。”了解谭嗣同120年前:“以言乎其实”,陈利详于20条;“以言乎其名”,又略举有4条。即与如今中华民族强大起来,大力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完全相吻合,可见“此盖矗天绝地之勋德”。
这不是梦,却又是“中国梦”。
……
平英在铁路下面,兴致盎然采摘艾蒿叶。她一边采摘,一边念叨“清明不吃艾,子孙不还债”。我随即问妹妹,你是听谁传说的。
平英说,小时候爷爷奶奶、父母,每年清明前,每家每户就在家门前的菜园子、田埂边上采摘一些艾蒿回家,洗干净后煮熟成艾团,加些糯米粉和粘米粉,揉成团团,或者做成粑粑。老人们一边吃着碗里的艾叶粑粑,一边念着“清明不吃艾,子孙不还债”的说法,一直传承到如今……
但是,我还听到老人家的另一种说法,清明时节吃艾蒿粑粑,为的是过“寒湿节”。相传,为了纪念林则徐虎门灭烟,也就是禁烟,十天之内,每家每户不能生火做饭,家家的烟窗不许冒烟,人们对这个禁令都很反感,十天不生火做饭,那不得饿死啊!于是,就有一个叫“憨老头”的人,他想了一个法子,到门前割一些水芹菜、水银花、艾草啊,回去煮熟和一些糯米,做成菜团子够十天吃的。不准灶房烟窗出烟,他们就每天蒸热一下,就这样十天就过完了“寒湿节”。
如今,人们发现这三种植物:水芹菜、水银菜、艾蒿草,皆对身体健康有益。它们是一种除寒湿、健胃、降血脂的源材,是药食同源的好食材。
2022年3月28日
编辑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