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盟〡编外妈妈
中华名人在线 2022-05-11 08:19:22 作者:zhhmrzx 来源:
覃盟〡编外妈妈

张家界日报

       在张家界教字垭镇,有一个叫七家坪的土家山寨,寨中有一农妇,名叫伍友妹,丈夫覃东荣曾是镇中心完小校长,全家除三亩贫瘠的责任田外,全部经济来源仅靠丈夫当时每月不到两百元的工资。家中三个儿女在上学,公公患前列腺炎,常年吃药,家境十分窘迫。
从一九八五年开始,伍友妹支持丈夫陆续将六名辍学儿童收留在家。从此,这一家就有了九个异性“兄妹”。夫妇俩六年如一日送他们读书直到初中毕业。一下子添了六张嘴,对一个本来就十分贫困的家庭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一九七三年,覃东荣因在洪水中抢救一名落水儿童左腿致残,行走离不开拐杖,人称“拐杖校长”。覃东荣工作责任心很强,是个“工作狂”,以校为家,常年义务守校不计报酬加班。家中的一切农活、家务都落在了伍友妹身上,可伍友妹没有半点怨言,非常理解丈夫。
       那时,他们的长子在县城一中读高中,伍友妹在家照顾着另两个小儿女,以及被收留的六个孩子。为让收留的孩子多学点知识,她很少要他们做家务。心地善良的伍友妹,总是悉心督促孩子们多学知识。她待被收留的六个孩子视如己出。自己的孩子吃什么,这六个孩子就吃什么。有时,她甚至让这六个孩子吃得比自己的儿女还好。尽管家中捉襟见肘,夫妇俩还是决定每两周为孩子们称几斤猪肉改善伙食,哪怕借钱。有肉吃时,夫妇俩要收留的六个孩子先吃,自己的儿女后吃。
        望军岩山下的七家坪村,冬天的夜晚格外寂静,淡淡的月光倾泻在沉睡的大地上。三更后,村里的公鸡打鸣声此起彼伏,伍友妹睡不着,披衣起床,便到孩子们的房间帮他们掖被子。看到孩子们都熟睡着,她嘴角上扬,欣慰地微笑着。这几年,为了好好抚养这六个收留的孩子,她一直都这样没日没夜地忙碌着。稍稍休息个把多小时,她便开始为一大家子煮饭、炒菜。饭菜出锅,天才刚刚露出鱼肚白。这时,她叫醒八个孩子起床洗漱,吃饭。孩子们围在一张破旧的方桌边,津津有味地享受着香喷喷的早饭。八个孩子中大的十五岁,小的九岁,饭量都不小,你一碗,我一碗,不到十分钟,满满一篓子饭便所剩无几。饭后,八个孩子背着书包哼着歌儿蹦蹦跳跳一长溜去学校。
       晴日里,伍友妹会挑着满满的一担衣物到茹水河去洗被子、床单,和孩子们的衣服、鞋子,足足两箩筐。河边挤满了洗衣的女人。伍友妹挑着衣物走到水边时,洗衣的女人们都不约而同地刷刷抬起了头,目光扫在伍友妹的脸上,继而集中到她挑的两只箩筐上。她们看到伍友妹挑着这么多衣服来洗,甚感震惊。
       伍友妹笑着说:“我今天要洗的衣物多,水边码头太窄,床单抖不开,我到河中间洗,水深好洗些。”
为让孩子们能及时睡到换洗的被子、床单,她先洗被罩、床单、枕巾,再洗孩子们的衣物、鞋子。
她把洗好的被罩、床单、枕巾晒在河滩中的卵石上。十五床被罩、十五床床单、八条枕巾竟占了半个河滩!
       几位年轻媳妇已洗完了自己的衣服,看到伍友妹还有那么多衣物没洗,都想帮帮她,说:“伍阿姨,您太辛苦了!您已洗了一个上午,水太冷,您看您的手都冻成什么样子了!我们帮帮您吧!”
“不必了,水冷,你们去忙自己的事吧。已到吃午饭的时候了,你们回家吧。我早已习惯,没事,谢谢!”伍友妹边洗边说。
      太阳偏西时,伍友妹终于洗完了所有的被罩、床单、枕巾、衣服、袜子。伍友妹的手上长着皴口,因搓衣过多,加之水冰冷刺骨,鲜血一隙隙渗出来。岩板变红了。她顾不得冷,顾不得痛,继续刷洗着孩子们的鞋子。
       太阳快落山时,寒气袭人。她终于洗完了所有的衣物。这一天下来,她用完了整整一大包洗衣粉和一坨肥皂!
      晚上,孩子们睡在暖烘烘、干净的被褥里,淌着热泪。
秋天是收割稻谷的季节。别人还未起床,勤耕苦作的伍友妹早就割完了半亩田的稻子。冬天,义务兴修水利,她家五口人的义务工都是她一锄一锄、一担一担超额完成。伍友妹多次被大队评为“劳动生产积极分子”。
      伍友妹常常挑着一百多斤的农家肥,沿着狭窄陡峭的山路艰难步行去农田施肥。身高只有一米五的她,非常吃力。但为让全家的生活能过好一点,她始终咬牙坚持着。因负重过多,好多次,她两腿打颤,险些跌落悬崖,身上常常浸着一身冷汗。
       每天两餐为孩子们做饭用的柴禾,都是她从山上一担一担地砍回来,挑回来,每担至少有一百三四十斤。
       她始终咬牙坚持着。
      一名农妇,像一个精壮的男劳力那样做农活,长时间的过度劳作,就是铁打的也经受不住。收养的孩子渐渐茁壮长大,伍友妹却渐渐消瘦羸弱。她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一人默默地承担着所有的苦。
一天夜里,伍友妹背着一背篓衣服,腰上铺着一张薄膜纸,左手提着马灯,右手捂着胸口,喘着粗气艰难地走回屋。正在做作业的孩子们看到师母脸色苍白,脸上豆大的汗珠往下滚,急步上前,把伍友妹扶到椅子上坐下。孩子们围在她的身旁,伍良平哭着说:“师妈,您病得这么厉害,怎么不告诉我们!我们送您去医院……”伍友妹吃力地说:“你们快把衣服晾在竹竿上,把我扶到床上,睡一觉就好了。没事,不要为我担心,你们做完作业就睡,明天早点起床……”
      其实已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多年的她早就知道病情,但因舍不得花钱医治,一直强忍着,拖着……她胸前长着一颗肉瘤,也不知是良性,还是恶性。丈夫及乡亲们都劝她到城里大医院检查一下,伍友妹却总是笑道:“没事,你们看我好好的,能吃饭,能有什么病?!”她不是不想检查病,她也想多活几年,她与丈夫还有很多事要做。可这个负债累累的家庭,实在拿不出看病的钱啊!她知道,一旦检查发现身体有病,不是吃药,就是打针,甚至可能还要动手术,是需要很多钱的。作为家庭主要劳力的她,一天也不敢休息,一天也不敢耽搁,一旦她倒床了,家里农活、家务谁干?丈夫还到学校去不去?孩子们还读不读书?
       她必须强忍着。她在拼。她要不遗余力地给孩子们撑起一片天。
      伍友妹虽不是教师,但却帮着当校长的丈夫尽了无数教育孩子的义务。除大儿子在县城读高中外,其余八个孩子在她慈母般的教导下一同生活、一同上学,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情同手足。伍友妹夫妇俩始终省吃俭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手头紧的时候,甚至借钱过日子,拼命地维持着这个家,供养着这一群孩子。
       在伍友妹的支持下,丈夫所管理的镇中心完小没有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二00七年九月十九日,伍友妹被张家界市精神文明委评为“张家界首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七家坪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李宏升说:“伍友妹夫妇的红烛精神教育影响了我们全村。伍友妹身上闪耀着道德之光,覃东荣身上有最美师魂,夫妇俩的助学事迹永远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供稿: 覃盟

编辑: 佚名 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