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讨厌我,可你依然离不开我;
你骂我,我依然活得有滋有味。
这就是知网。
5月1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消息:根据前期核查,依法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该消息即刻被国内媒体广为转载。
消息中的“涉嫌垄断”四个字意义深远,简短的一句话却透露出无穷的信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由此展开的调查向社会释放出了一个什么信号?
大面积侵权与全盘通吃
近年来有关于知网的争议在网上此起彼伏,舆论上呈现出了一边倒的口诛笔伐。社会上除了网民广泛的批评,人民日报等官媒也多次发声表态,呼吁知网该对全体国民有个交代了。
一切如民心所向,对知网的立案调查终于来了,随着事情的发酵,知网更多的问题也已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之下。
早在2006年,中南财经大学赵德馨教授和知网签订了一份协议,将其著作《中国经济史辞典》制成电子版,有人付费下载就给自己提取1.3元。
可是十多年过去了赵教授一分钱都没有收到,原来是知网冒用了自己的名字并开设账户,侵吞所得。也就是说,知网通过拟设了另外一个账户,本应该打给赵德馨的钱却转到了知网自己的账户里。
2013年,赵教授将知网的侵权行为诉诸于法院,中南财经大学九旬退休教授赵德馨状告中国知网维 权一事,2021年12月经长江日报报道之后,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然而,赵德馨教授被侵权的,不仅仅是2006年与知网所签协议之事,其和知网的官司也不止一件,期间知网还擅自收录了赵教授的100多篇论文,最终赵德馨亦诉诸于法院,胜诉并获赔70万元。
2021年12月10日,知网发布《关于“赵德馨教授起诉中国知网获赔”相关问题的说明》向赵德馨教授道歉,并在败诉后将其论文全部下架且至今未再收录其文章。
接下来同样遭到侵权的赵德馨的妻子周秀鸾也选择了维 权,法院判决知网单篇文章赔偿周秀鸾2100元到2400元不等。可知网认为赔偿金额过高向法院提出了上诉。随后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二审时驳回了知网的上诉,并作出了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
赵德馨与知网的官司或许只是知网大面积侵权的冰山一角,经检索,启信宝已公布的有关知网涉法涉诉的法律文书共405份,《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作为被告身份的案件为401件。
此外,有记者还注意到,原告为个人的侵权案也不在少数,包括窦应泰、陈应松、王必胜、唐效英等国内作家。目前,知网上已经搜索不到前述作家署名的作品。
或许有部分读者并不知道,知网数据库的文章基本都是收费的,在知网平台中,同一篇文章存在收费和不收费两种情况:在其外文库完全免费的文章,在主站点竟要付费下载。
有人觉得知网是支付给了作者稿费,获得了版权授权,因此收费之举倒也能理解。可是知网被人发现居然将钟南山免费开源的文章给收录后收费了。
这种对外开源免费的文章,没有收取一分钱费用,知网凭什么收录收费?
其实不仅仅是名家的作品与成果,本公号作者之前在报刊上发表过的一些经济类文章亦被知网收录收费。
比如《瞩目会展经济》、《小康,你好!》、《湖南迈入小康社会路有多长?》、《湘中老工业基地解困三部曲》、《攸县,把林业产业化绑上经济发展战车》、《听风、踏浪、穿洞赏山游湄江》等。
经读者告知,才知被知网收录而侵权了,但到底有多少文章被侵权则不得而知。
通过众多有关知网侵权的的案例报道,可以清楚得知知网未经授权收录文章的现象并非个例。作为国内最大的学术资源网站,不仅要有足够的权威性,在面向商业经营领域也应该做到合理合规。而不是随意收录文章,擅自收费,这和网站的盗版侵权有什么区别?
有一位名为陈渐的作家表示,自己在2008年连载的百万字小说不知道怎么被知网收录,并且知网没有取得自己的授权。这位作家对知网进行了控诉,对方进行了长达13年的侵权。
近日,中国科学院因千万订购费停用知网一事再次引发各界对知网是否涉嫌垄断问题的讨论。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特聘副教授郭兵提交的关于“中国知网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起诉材料,已于3月21日被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受理。
实际上,不堪此等重负的不只是中科院集团一家。近十年来,包括北京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都曾因续订费用上涨幅度较高而一度宣布停用知网。
知识与学术检索领域里的一家独大
天眼查App显示,知网关联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其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涉及上千条法律诉讼,其作为被告的近800条信息中,案由为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和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的超过700条。
据媒体报道,自2018年至2022年5月13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也即知网,共涉及1285件司法关联案件。其中,该杂志社作为被告的关联案件达1075件。
知网的前身叫中国期刊网。
其时,中国期刊网推出的目的是把全国各种论文集合在一起,由于是清华大学出面,为此,国家各个部门都支持。可是,没想到这个事情变成了商业化项目,给了清华同方来控制,结果国家拨款,做成了一个公司。
2003年,中国期刊网改名为中国知网。
由于国家的支持,知网拥有了绝大多数期刊的版权资源,知网还涉嫌垄断了我国博士学位论文的数字化出版权,是我国目前唯一授权正式出版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电子期刊。这就形成了垄断,像查询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论文,别的地方根本查不到……
这些年知网一直凭借其掌握大量的电子学术资源,在市场上随意制定规则,随身所欲的收取费用。不仅如此,在面对外界的质疑时,知网的态度仍是依如既往的平淡不惊,同时还在不断地拓宽其牟利渠道。
比如,原本是国家支持的项目,知网却向国家拨款的各个高校、科研机构收取高额费用,谋求小圈子的利益。
有资料介绍知网拥有了整过全国95%以上已出版的电子学术资源。其毛利率达到53.35%的情况下,还年年涨价,此举造成了事实上的“人为制造知识流动壁垒”。
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国政法大学时建中认为,综合各方面信息,知网与大量期刊、高校签订独家协议,限制它们与其他第三方学术文献数据库服务平台合作,锁定上游优质学术资源,人为制造知识流动壁垒,使其他竞争者难以与其开展公平竞争,严重影响了知识的分享和传播。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专家库专家、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孙晋称:知网是典型的平台企业,对其立案调查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是对平台经济依法实施常态化监管的标志性事件。
而此次国家新成立的反垄断局对知网的及时出手,彰显了国家在法治轨道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规范和引导企业健康发展,让资本和技术更好地服务高质量发展和助力共同富裕的决心。”
知网,该走向何方?
互联网平台企业作为数字经济的主导力量,在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科技进步、便利人民生活等方面作出贡献的同时,却产生了诸如资本无序扩张、垄断与限制竞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重大问题。
知网本应该成为一个国家层面的知识与学术领域中的公益性的公共咨询平台,但平台权属的是是而非、国家法人的缺位,使形形色色的商业模式与利益最大化屡屡冲撞公共利益,知网最终成了利益集团的摇钱树。
于是,正确认识和把握互联网平台企业乃至所有市场主体规范和发展的关系,引导其健康发展,使之服从与服务于人民和国家利益,才能称得上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
5月13日下午,针对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对知网立案调查一事,知网微信公号发布公告称,坚决支持,全力配合。公告还称,知网“将以此次调查为契机,深刻自省,全面自查,彻底整改”。
但知网不管怎么改,显然是不可能回归到公益层面来的,从长远来看如果不是从国家层面的彻底整改与釜底抽薪,而是像知网自己发布的公告所言,让其自查自纠,显然还是会阻碍知识的传播和创新,以致阻碍国家的发展与进步。
当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当市场不能及时有效解决自身问题即出现市场失灵时,就需要执法机关的及时干预与介入。当然,执法不是目的只是手段,通过执法对经营者涉嫌垄断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使其纠偏经营行为和矫正定价机制,促进平台企业等经营者规范与发展并重,在公平竞争中发展壮大、以致行稳而致远。
影像: 佚名 编辑: 李雪桂 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