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谭嗣同后人——谭志宏
中华名人在线 2022-05-22 04:34:33 作者:zhhmrzx 来源:

再访谭嗣同后人——谭志宏

莲静

 

有缘再访谭嗣同侄曾孙——谭志宏,因为看到他身体基本康复,又能坐着陪同。听取我们汇报持续性“走读谭嗣同”,还能关注我们坚持不懈研究谭嗣同,并且期望我们多作弘扬宣传谭嗣同精神的工作,还高兴地与我们合影留念。

这次相见,是在继《走读谭嗣同》之后的第五年,大家历经抗击新冠肺炎病毒,反复核酸检测,市场渐趋平稳;历经大雪纷飞、天寒地冻过后,迎来春暖花开时,才有缘相见的。

(一)

走进志宏叔叔大厅,有一幅画面入了我的眼帘……

一曲阳关意外声,青枫浦口送兄行,频将双泪溪边洒,流到长江载远征。”志宏叔在听了胡玉明、丁纯蓝、谭卓越老师汇报有关情况后,他的眼神一直仰望着这幅画,念叨着这首诗。他说:“你们知道青枫浦吗?是不是在浏阳?过去我没有关注到,你们作些了解好吗?

大家异口同声说,青枫浦,又称双枫浦,就是浦梓港啊,就是原来的《谭氏家庙》所在地啊。

志宏叔说,“如果是这样的话,先祖兄弟俩都在浏阳,这是个很重要的地方,是讲好中国故事,充满家国情怀的地方啊!你们帮忙找些资料,再阐述清楚,辛苦你们。”

胡老师很用心,他立即查找资料。采撷如下:

双枫浦位于浏阳城南清渭水之畔,河水自南向北,洋洋洒洒而来,一泓碧水,波光荡漾,缓缓泻入浏阳河。据史载:有两株大枫树矗立两岸,挺拨苍莽。在双枫之间,有一座雕栏石桥横跨渭水之上,小桥流水人家,平添诗情画意。还曾有过迷人的传说:盛夏之夜,双枫浦南风薰拂,金鲤成群,相互咬尾,溯流而上,其时渔船游弋,灯火点点,趁晚捕捞,再加上礁夫伐木负薪,纷纷嚷嚷,踏月归来,好一副枫浦渔樵图。

双枫浦的美景,杜甫诗《双枫浦五律》:辍棹青枫浦,双枫旧已摧。自凉衰谢力,不道栋梁材。浪足浮纱帽,皮须截锦台。江边地有主,暂借上天回。便是写此胜景。双枫浦之有名,还有于其水质的淳净,用这里的水磨制豆腐,特别鲜嫩可口。因而南市街豆腐远近闻名。两岸柑桔,一入晚秋,万绿丛中点点红;水流出口处,竹筏木排,顺流而下;机船木舟,千帆竞发。

后人曾言,倘若杜翁活到2021年,重游双枫浦,定会留下新的佳句,让人们传诵。

查到上述资料,引起胡老师的共鸣,他随即写下札记《壮飞诗赋双枫浦》:一泓清渭水畔传,两株大枫惹人牵。竹筏木排千帆发,挺拔苍莽浏河边。兄弟浪足浮舟上,踏月相拥佳话传。子美曾言栋梁材,壮飞故事在人间。

(二)

志宏叔的心情,看得出是非常高兴的。

5月9日这天,他在午休过后,看到爱人已经用热茶招待从浏阳来的客人,落坐后便听取了胡老师简明扼要的7个方面汇报。即:坚持不懈宣传弘扬谭嗣同精神。采撷如下:

一是赴烟台谒拜谭嗣同谭卓越胡玉明谭玉英一行,2021年国庆节期间,专程到烟台南山fojiao历史博物馆”——谒拜谭嗣同。

二是到南京“金陵刻,汇报交流《走读谭嗣同》,并被馆藏。

三是与浏阳市谭嗣同学校前后三任校长对接,宣传交流弘扬谭嗣同文化。

四是确定在20223月10日举行了纪念谭嗣同诞辰157周年活动。

五是协商研究在谭嗣同学校如期举办了谭志辉画展活动,并收徒举行了拜师礼。

六是与学校基本达成谭嗣同文化进课堂的教育科研活动意向。

七是基本达成协助学校建设谭嗣同文博馆,打造持续研学基地。

当我们向志宏叔,汇报完在嗣同学校开展的《纪念谭嗣同诞辰157年暨谭志辉画展》以上七个活动内容后,他连连点头称赞,充分肯定说“在嗣同学校搞好弘扬宣传,有利于传承研学,这是一块很宝贵的研学阵地。

特别是七十又三的志宏叔,听到让谭嗣同精神文化进课堂,已达共识,他脸上写满了笑容。他还说:“这也是他的夙愿”!

《走读谭嗣同》的团队,自从2017年6月份动议,随即由胡玉明老师组团丁纯蓝、谭卓越和我一道,不离不弃至今五个年头了。在谭嗣同精神和文化影响下,我们有了信仰,不忘初心,始终不渝,不顾艰辛,不负前辈众望,忍辱负重,一路前行。

第一本《走读谭嗣同》,由胡玉明老师执笔,2018年在谭嗣同殉难120周年之际,如期出版,并在长沙市图书馆举行了纪念活动暨新书发布会。湖南省政协委员会原副主席刘晓出席了纪念活动。

此后,我们每走到一个地方,身上都带着《走读谭嗣同》作品,都会结识一些仁人志士。特别是每当胡老师解读到《谭嗣同全集》中,谭的早理想苟因天之巧,济以人力,以三万余里之铁轨穿为一贯,如牛之有雉,鱼鳃之有柳,……托余生于铁路,……而各国所获铁路之利,抑孔厚矣。”了解120年前谭嗣同“以言乎其实”,陈利详于20条:“以言乎其名”,又举4条理由。在场人每当听到胡老师解读得这么清晰,个个听得很入神,纷纷都要他留电话留微信,请书签名。每到一处,他见到朋友都会写下一首札记诗词。可见他做了大量宣传工作,这些都源于他笃定的信仰,非常难能可贵。

胡老师陪同我们再赴南山、到城子崖遗址博物馆、金陵刻参观汇报可见他为了宣传弘扬谭嗣同文化,确实有一股子坚持不懈的精神。

……

交谈后,志宏还交代他爱人徐湘琪把他所著的书籍、书刊到我们手中。

 

(三)

值得一提的是,志宏叔讲青枫浦口送兄行”的诗,没有想到,他的姐姐志辉作画,居然有画配诗,令我们眼睛一亮。

在志辉姑姑的画室,当她将一组四幅条屏展开时,就让我们看到了她的精心创作,其中一幅“兄弟骑马”从河边踏行的画,配诗就是“一曲阳关意外声,青枫浦口送兄行,频将双泪溪边洒,流到长江载远征。”抑或,这就是兄妹情,心有灵,魂灵感应的共鸣。

5月14日,因为钢建教授《文明源头与上古大湘东》讲座。我们这支《走读谭嗣同》团队,又在株洲石峰公园九畹书院走读到了一起。

杜钢建教授曾经以《思飞惊鸿雁》为题,为《走读谭嗣同》一书作序。他是继谭嗣同写下巨著《仁学》之后,创作《新仁学》的法学家、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志辉姑姑对杜教授自然十分景仰。当她听说疫情过后,杜教授要到石峰公园九畹书院讲座,抑或是兴奋,抑或是天气变化,居然在头天晚上诱发了老毛病,躺到床上后,心脏不舒服。后来吸了一些氧气,改善了状况。当她听到教授一行要来株洲,而且中午时会到她家来看望,她精神焕发,身体都好了

早上一大早起来后,她就要女儿买很多菜中午做了一大桌菜招待大家。当我们这支团队汇合后,志辉姑姑对我她就是喜欢我们这支团队,不图名不图利,而且能吃苦,不畏风雪,只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而付出,这种精神值得爱戴和敬佩。

姑姑说的不畏风雪,就是在今年2月22日,为了搞好在浏阳谭嗣同学校筹办画展活动,时遇风雪天气,严寒冰冻,谭卓越、胡玉明开车,即日往返浏阳长沙,由我护送志姑姑安全到家。是夜在株洲路段,因为冰冻,交通不畅,有个地域一个多小时,才行进了百余米。那白皑皑的雪铺满路上,内急时也不敢下车,那一硬是好小时……

如今,年过七十又六的她,到达九畹书院她仍坚持在台下聆听杜教授个多小时的讲座。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我就喜欢你们这支团队喜欢你们传播正能量。这时观察志辉姑姑,她的一颗心,竟然犹似孩子可爱。

夜幕降临,她还想与这个团队融合在一起。考虑她身体情况,谭卓越一行,开车陪同她安全了家,她依依不舍目送我们……

我回到家乡浏阳,又看到七溪山人”撰写的《浏阳河畔先贤》:年少砥砺艰苦年,改革开放喜有缘。社稷匡复缅先烈,中华崛起慰先贤。志存高远宏远大,青枫浦口意绵缠。浏阳河畔忆壮飞,复生以血祭轩辕。

还有《青枫浦口日月煌——谭志宏 志辉诗画感怀札记》:铁树开花傲雪霜,又见园中菜蔬秧。支架藤缠有黄瓜,翠绿从中辣椒长。一曲阳关意外声,俩人畅谈在故乡。青枫浦口送兄行,泪洒浏河映月煌。

谭嗣同的文化,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魅力,主要源于他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

伟人在青年时期,就常常有“谭浏阳英灵充塞于宇宙之间,不复可以死灭”一类的议论。

……

丁老师在志宏叔叔家,与他交谈时说:我们不负前辈望,继续前行,努力在前辈关心下,抓紧时间续写好《走读谭嗣同》,把中国故事讲好,让中华文化种子,不断弘扬传承下去…… 

2022年5月20日整理

(莲静,谭玉英笔名)

编辑: 佚名 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