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领导的工作职责:带头发展力
中华名人在线 2022-07-03 07:13:32 作者:zhhmrzx 来源:

村领导的工作职责:带头发展力

村领导的主要工作是村务管理。村务管理就是对村级事务的管辖和治理,从大的方面来讲,主要包括村民自治的事务和政府交办的事务。这些事务又可以具体细化为四项:经济事务管理、自治事务管理、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和村级资源管理。

 

为什么要带头发展农村生产力?

 

中共中央总书记hujintao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试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农业,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战略思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加快农业发展,对我们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要想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最终解决“三农”问题,主要靠科技进步优化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经济和相关产业,提高生产力。

 

怎样才能成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带头人?

 

村领导要想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就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带领农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四点:

 

1)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积极带领农民群众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帮助农民肩负增收。

2)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3)坚决贯彻党在农村的基本经济政策,积极扶持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事物。

4)掌握带领村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带领农民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搞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不断加以强化和深化,这充分说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正如200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所指出的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三农”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本质是收入问题。要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哪些?

 

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很多,最突出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主要是以下三个:

 

第一,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缓慢,不合理负担沉重。

第二,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三,农村整体上落后于城市,城市与农村差距导致矛盾突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应注意以下问题:

 

1)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发展思路

 

社会注意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思路对了头,一步一层楼;思路不对头,步步摔跟头。要根据市场需求关系的新变化,寻找发展农业的思路,大力发展优质产品、绿色产品、特色产品,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2)走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市场经济是社会化、专业化的大生产,从长远看,传统农业经济要顺利进入市场经济,必须走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的路子。有条件的地方,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方式,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规模经营,形成一批专业乡、专业村、专业户。有了规模才能形成市场,有了市场才能进一步推进规模的发展。

 

3)因地制宜发展本村经济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寻找发展经济的思路要因地制宜,立足自身资源。各村都有自己的资源,发展经济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资源能否转化为经济优势,还要得到市场的认可,不能不顾市场需求,盲目开发资源。

 

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对村领导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1)带头推广农作物新品种和生产实用新技术

 

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市场需求千变万化。为此要求村委会干部深入研究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和突出矛盾,增强市场经济意识,了解市场变化,把握市场规律,以政策和市场信息为导向,带头运用和推广农作物新品种和农业生产实用新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向科技要生产力,向市场要效益。

 

2)懂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总的思路是:在保持主要农产品总量平衡和稳定增长的基础上,突出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优化品种结构,通过农产品的优质化和转化增值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着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复合农业。就要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发展专用、无公害、高效农产品。继续调整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园艺业、水产养殖业,由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型。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要注意把握四条基本原则:一是尊重市场导向,按经济规律办事。农产品只有走向市场,在市场上实现其价值,农民的投入才有回报,农民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农民才能逐步走向富裕。二是依靠科技进步,推进集约经营,提高综合效益。结构调整实质上是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向科技要生产力,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总体效益。三要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不能一哄而上,搞重复建设。有所为有所不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打特色牌,创品牌路。四是充分尊重农民的生产自主权。农民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结构调整的主体。用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加强服务引导农民自主调整结构,绝不能强迫命令、瞎指挥,为搞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而脱离实际,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要在增加农民收入上下功夫、见成效

 

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有以下一些:一,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从2002年起,我国开始履行WTO所规定的义务。由于目前我国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的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加入WTO后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的进口会逐步增加,这必然会造成国内粮食等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回落。今后,通过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的潜力越来越有限。二,农业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品质量不高,大路货多,名优产品比例低;二是一般性品种多,专用品种少,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更少;三是区域性结构不同程度存在大而全、小而全问题。由于结构调整滞后,农产品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脱节,从而导致部分农产品“卖难”和价格下跌,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三,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近年来,由于城镇下岗职工增多,许多城市都制定了限制农民进城就业的政策,农民外出就业要办理名目繁多的证件,面向外出打工农民的收费也过多、过滥。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这是造成农民增收困难的根本原因。四,不合理负担过重。由于中西部大多数县乡财政存在着严重的缺口,这就迫使地方政府想方设法从农民那里多征税,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的“平摊”非常普遍,加重了农民的税收负担;或借各种名义向农民乱集资、乱收费、乱摊派,使农民税外负担恶性增长。五,农业和农村投资不足。长期以来,国家对农业和农村投入总量 严重不足,欠账较多。

 

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有哪些?

 

现阶段,要想增加农民收入,首先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把农民组织起来,按照“定向服务、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引导农户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为村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

 

第二,加快农业科技的发展。首先要积极试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优良品种采用;其次要提高农业科技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物质技术保障。

 

另外要大力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可采取科技赶大集、农技110、科技小分队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举办各类技术讲座、开展农科知识咨询,向农民推介新品种、实用新技术,到田间、地头、果园进行实地技术指导。

 

第三,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严格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强质量认证,加快农产品标准化进程是市场农业、创汇农业的必然要求。因此,要积极组织村民申报各类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品牌,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

 

第四,要大力实施以“三级联创”为重点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致富带富的先锋模范作用。这就要求一要坚持用“两推一选”的办法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并提高基层干部、农村党员的带头致富能力。另外还可以开展如“党员带群众,齐心奔小康”等活动,架起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奔富路的“连心桥”,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有突破性提高。

 

其次,要注意搞好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组织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由于人多地少,正如农民所说是“四个人种一个人的”,1个人创造的财富或者说1个人的劳动生产率要四个人来平均,生产率当然难以提高。所以要增加收入就要转移本村的剩余劳动力,减少直接靠土地以种植业为生的村民的人数。

 

第二,发展非农业经济。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和农产品的日益丰富,农民需要各种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即便是农村本身也有广阔的就业和致富空间。在劳动力不变或者减少的情况下,农村就业岗位的增多,就可以较大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从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增加农民的收入。

 

第三,扩大生产和经营规模。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来看,现在主要是推进整体规模经济,即通过扩大某一产品或者产业的生产规模,使在整体规模下的单个农户能够从规模的扩大中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特别是降低因生产、经营规模过小而导致的各个环节的费用。

 

当前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农民最需要的是技术、信息和销售服务,这是村领导为农民群众服务的重点。推广农作物新品种及生产实用新技术,就要农村领导要积极协调各级农技及信息部门,搞好示范和帮带工作,帮助农民群众掌握技术,了解信息,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积极主动做好组织、联系、协调工作,为农民群众推广运用农作物新品种和农业生产实用新技术解除后顾之忧,为发展科技型创新农业创造条件;要围绕帮助农民群众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经济;要及时提供市场信息,加大指导力度,开展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联系生产资料,联络农产品销路,和农民群众一起研究符合本村实际的发展路子等。在做好服务的基础上,努力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服务方式,提升服务层次。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全方位提供咨询、帮助和引导,要以村集体经济为龙头,进行联合、加工、深化,进行youchangfuwu。此外,其他的服务内容也很多,如政策法规服务,向农民提供政策宣传和咨询,为农民答疑解惑,让农民安心定心;文化娱乐服务,引导群众树立新风,移风易俗,建立高尚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品质,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等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综合治理服务,维护社会治安,改善村容村貌,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等。

 

在为农民群众搞好服务时,村领导要改变行政命令的传统工作方法,转变观念,求实创新,善于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善于办事同村民商量,不独断专行,不自以为是,肯于用引导和示范的方式来推动服务工作。通过有效的服务,在增加农民收入、帮助群众多富快富上动脑筋、想办法、找门路,让农民多的实惠。这样,村领导就会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其工作就会得到广大村民的拥护和支持。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管理委员会专家、湖南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智库专家  王超)

 编辑 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