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的湘雅医院、湘雅医学院,附光绪年间珍贵照片
众所周知,湘雅医院创建于1906年,拥有上百年悠久历史,是湖南医疗领域的金字招牌。在南方诸省乃至放眼中国,湘雅医院也是举足轻重的,素有“北协和,南湘雅”的美名。
湘雅医院原名雅礼医院,是美国医学博士爱德华·胡美在116年前,受雅礼协会委派来到中国,在长沙西牌楼创建的一家西式医院。
1914年,受湖南省政府委托,美国雅礼协会与育群学会合作,各取一字,创立了我国第一所中美合办的高等医学教育机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湖南医科大学的前身)。此后,雅礼医院也随之迁入潮宗街,更名为湘雅医院,一直沿用至今。
下图为光绪年间的雅礼医院旧照。一百年前的照片还可以保存至今,非常罕见和珍贵。
彼时的中国还很落后,雅礼医院的窗户上甚至连玻璃都还没有,医疗环境也可见一斑。
在医院门口,两个穿着清朝晚清服饰,留着辫子的人,正在和一位外国人交谈,两下对比,显得非常突兀。
下图为雅礼医院内景
雅礼医院建设时,还处于光绪年间,西化还没有那么严重,可以看出雅礼医院内部完全是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有天井小院,还摆满了花卉植物,看上去非常清幽。穿着西式的美国护士站在中式传统风格的医院里,看上去有些突兀,但这就是时代的印记。
下图病人在雅礼医院候诊
这张照片应该是1912年-1914年间拍摄,因为大部分人已经剪去了辫子,说明辛亥革命已经爆发了,民众开始觉醒了。
下图为1913年湖南都督谭延闿与雅礼医学会成员合影
在这张照片中,前排正中坐着的是谭延闿,后排左一为雅礼医院创办者爱德华·胡美。这张照片标志着雅礼医学院正式成立,以及雅礼医院更名为湘雅医院。
下图为正在建设的湘雅医院门诊大楼
这张照片拍摄的时间大概是1914年,距离现在108年,当时湘雅医院还没有正式启用,处于建设状态。从规模上看,这家医院在当时而言,还是非常大的。建筑设计图是由一个美国设计师设计的,花了很多心思,三栋大楼连在一起,方便相互之间的沟通,避免反复上下楼,这个设计即使是放在现在,也丝毫不显得落后。
下图为湘雅医院前门,医院名称是谭延闿题写的
当时湘雅医院虽然成立不久,但因为医疗技术先进,早已在国内声名远扬,甚至许多外省人都远赴千里前来看病,“南湘雅、北协和”的说法就是兴起于这个时间段。在这张照片中可以看出,医院门口来往的人很多,许多黄包车停在门口等待客人,还有两个抬着担架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1922年,毛 泽东与杨开慧的第一个孩子毛岸英,就是在湖南湘雅医院出生的。由此,湘雅医院在100年前的声望可见一斑。
下图为湘雅医学院大门
湘雅医学院是湖南医科大学前身,是湖南省政府与美国雅礼会联合创办的一家新式医科大学。
1925年,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更名为湘雅医科大学,1935年又更名为湘雅医学院,抗战期间曾为避战乱前往贵州,1953年解放后更名为湖南医科大学,沿用至今。从创建到现在,一百多年来,湘雅医学院为中国医学界输送了数不胜数的各类医疗人才和顶尖专家,被誉为是中国医学专家的摇篮。
下图为1916年建成的学校教堂
湘雅医学院最初是一所教会学校,里面的工作人员几乎都是外国人,所以他们修建了教堂,但是该教堂在后来的日本侵华战争中被损毁。
下图为1920年,人们在湘雅医院打网球
湘雅医院有很多美国的工作人员,所以自然也带来了很多美国的娱乐活动,网球就是其中之一。网球场后面的一座房子,看上去非常中式,而且窗户很大,透光很好,可能是宿舍。
下图为湘雅医院的顶楼宿舍
宿舍看上去很敞亮,采光很好,虽然床铺很简陋,但是在当时,可以说是很豪华了。最关键是,这个宿舍还非常人性化地用柜子将床铺之间隔起来,形成一个个小的隔间,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空荡感,而且也可以有效保护隐私。
下图为湘雅医院的护士
湘雅医院的大部分护士都来自湘雅医学院,湘雅医学院不仅教学水平高,而且选择学生的时候也都是择优录取,所以当时能到湘雅医院当一名护士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下图为湘雅医院的护士正在用模型练习急救知识
在这张照片中,一名美国护士带着几名护士一起,学习紧急救援知识。在一百年前,湘雅医院已经开始用假人模型进行训练了,这在当时的中国确实是很少见的,不过也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湘雅人卓越进取的探索精神,湘雅医院才有了日后享誉海内外的名望和声誉。
日军侵华期间,长沙面临沦陷,湘雅人带着很多病理标本,临床资料,实验仪器,举家西迁。等到他们回来时,原址早已毁坏得不成样了,是湘雅的前辈们出钱出力,从废墟恢复了湘雅这块招牌。现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湘雅医院和湘雅医学院依然是中国医疗领域的顶尖机构,和平年代,新一代的湘雅人应当更加努力,将“湘雅”这块战火中幸存下来的金字招牌永远地传承下去。
原创·征西客 编辑 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