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国学: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中华名人在线 2022-10-16 15:32:33 作者:zhhmrzx 来源:
每天学点国学: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原文】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日:“女弗能救与?”对曰:“小能。”子曰:“鸣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译文】

季氏要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 “你不能阻止吗? 冉有说: 不能阻止。孔子说: "呜呼! 难道泰山之神还不如林放懂得礼制吗?

季氏:即孔子批评 “八佾舞于庭 的李平子。旅:祭山。

冉有:孔子弟子。名冉求,字子有。生于公元前522年,卒年不详。 时为季氏宰。

救:阻止。呜呼: 感叹词,当今江淮次方言中仍有使用,但在书面文字上已经很少见了,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哎呀” ,但 “鸣呼”的语气更加强烈,有 不好了”, “究了”的意思。

【见解】

在孔子眼里,季氏去祭祀泰山,是和“八佾舞于庭”同样的越礼行为 .古代有封泰山之礼,即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之功,称为“封”:在泰山下梁父山上辟场地,报地之功,称为“禅” 相传古代封泰山,禅梁父者有七十二家。

从秦汉以后,历代封建王朝将在泰山的封禅作为国家大典 季氏的旅和封禅是有区别的,但亦不符合礼法,孔子以为泰山之神不能接受,实际上是讽刺季氏不知礼制。

冉有在季氏手下任职,确实没有能力来阻止季氏的祭山活动。 孔子认为他有这个职责,因而问之。冉有回答的也十分干脆,想必在孔子所问之前已有规劝而未果。

林放曾问孔子关于礼的问题,礼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事物的本质,它的表现形式要与之相适应。

作者:天步子


校稿:游金地 何良庆

供稿 汤林放  编辑 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