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痴情吐芳芬
——读徐庆全《话说于光远》札记9首
七溪山人
人生八十万小时,活过就需满足知。
科学计算已鲐背,走得突然没有痴。
(二)
解放思想寸心驰,参与起草适逢时。
经济建设强中心,改革开放誉世知。
率先提出神思远,参与见证岂凡姿。
扬帆起航堪歌泣,于公光远笔一枝。
注:1978年改革的航船扬帆起航后,潮起潮落,涌现出了一大批领军人物,于光远就是其中之一。他参与起草邓 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中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许多重大理论问题,有的是他率先或较早提出的。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人。
(三)
《百年潮》刊岁月悠,记者秉笔写春秋。
郑惠韩钢作采访,提纲手稿醉眼眸。
一份透明塑料夹,七个方面字迹留。
编辑配图拍照片,宝贵资料果露头。
注:1997年2月,邓 小平去世。郑惠带着韩钢为《百年潮》杂志去找于光远约稿。韩钢非常兴奋地说,他们在于老那里发现了一件宝贝:邓 小平在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讲话的提纲手稿。这篇讲话,就是被称作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提纲约500字,共列了七个方面的问题:一、解放思想,开动机器;二、发扬民主,加强法制;三、向后看为的是向前看;四、克服官僚主义,人浮于事;五、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六、加强责任制,搞几定;七、新的问题。首页左侧“对会议评价”一句被勾到了最前面。
(四)
清华大学几秋春,深造物理特认真。
导师周培源赴美,相对论文伴在身。
爱因斯坦阅看后,指导意见本科生。
同班同学钱三强,于公光远梦传神。
注:1934年,于光远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与钱三强同班。1935年,导师周培源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讲学,将于光远的相对论论文交给爱因斯坦,这篇本科生的论文,爱因斯坦竟然给予了指导意见。
(五)
伟人赏识赴延安,政经研究散馨香。
自然社会两科学,各有侧重更添长。
注:于光远参加“一二九”运动后,加入中共,奔赴了延安。他一到延安就得到毛 泽东赏识,安排他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工作。于光远很快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权威,沿用几十年的教科书《政治经济学》就出自他的手笔。
(六)
《炎黄春秋》痕迹留,“身份写作”不尽讴。
可窥区别“回忆录”, 无意放大笔底流。
风雨过程曾经历,“漩涡”之中梦思惆。
融入史学拉线索,一片痴情畅自由。
(七)
“二重证据”可雅幽,王公国维历史究。
文字记录需回忆,走访知情人影留。
相互参证多逸兴,丰富内容静中求。
可信场景任勾勒,“崇尚真实”写春秋。
注:“身份写作”,是徐庆全同志生造的一个词。简言之,他的“身份”——现场回忆内容——仅仅是线索,尽管他也有意识地为历史作证,为后人留下这个大时代的宝贵记忆,而文字记录和走访知情人相互参证的“二重证据”——这是王国维在1925年提倡的历史研究法——则丰富了回忆的内容,并依此勾勒出那场改变中国命运的中央工作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可信的场景。
于老笑眯眯地说:你可以写文章来阐发你的这个观点。
(八)
千古文章各性情,郭公沫若不同闻。
时间地点都记得,事情很细梳理清。
问其原因有档案,自己保存远嚣尘。
写作需要“故纸堆”,一手资料吐芳芬。
(九)
崇尚独立崇尚真,写史读史染来新。
千万不要忘过去,忘记过去叛众亲。
曙光照耀莫斯科,如今“苏联”战火纷。
斯人已逝追思忆,光彩依旧月为邻。
2022年11月4日整理
注:于光远(1915年7月5日--2013年9月26日),原姓郁,名钟正,入共产 党后改名于光远。上海人,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长期从事经济研究工作,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致力于哲学、社会科学多学科的研究和推进其发展的组织活动,并积极参加多方面的社会活动。
编辑 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