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奥塞斯库被行刑照片
齐奥塞斯库青年时期
前言:1989nian12月21日,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与罗共总书记齐奥塞斯库在首都举行的群众大会上发表讲话,呼吁全国保持稳定。但此时的群众已无心听他演讲。就在这一天,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爆发了反齐奥塞斯库的shiwei游行。人们高呼“要自由”“要面包”“不要齐奥塞斯库”,与齐奥塞斯库的卫队发生激烈冲突。22日,齐奥塞斯库夫妇仓皇坐飞机逃窜,于当天被抓获,25日,齐奥塞斯库夫妇被判处sixing。
1989nian,东欧大地风起云涌。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等国家相继发生政权更迭,社会制度也发生剧变,从yidangzhuanzheng转变为多党参与的议会制国家。罗马尼亚也不例外。不仅如此,罗共最后一任总书记齐奥塞斯库,也是唯一一位在剧变中被判处sixing的前国家领导人。齐奥塞斯库的覆亡教训值得深思。
来自人民 光彩照人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1918年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在兄妹10人中排行第三。他11岁时背井离乡,到首都布加勒斯特的一家鞋铺当学徒。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使他从14岁起就投身于工人运动,15岁参加了全国反法西斯战士代表大会,被选为全国反法西斯委员会委员,成为最年轻的全国委员。他18岁加人罗马尼亚gongchandang,在一个重要的工业区任共青团州委书记,21岁时任团中央书记。
齐奥塞斯库曾多次被捕,饱尝铁窗之苦,并且在狱中和一些坚定的gongchandang人一起学习马列主义。1936年,他在号称“罗马尼亚巴士底狱”的政治犯牢狱中结识了罗共领导人乔治乌·德治。他的惊人的记忆力、理解力和出众的口才给乔治乌·德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44后出狱后,他积极参加了“8.23”全国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全国解放后,他任第一届团中央总书记,以后历任罗共州委书记、农业部副部长、武装力量部副部长兼政治部主任等。1955年,37岁的齐奥塞斯库担任罗共中央书记,成为乔治乌·德治精心培养的接班人。1965年乔治乌·德治病逝,47岁的齐奥塞斯库当选为罗共中央总书记,是当时社会主义国家最年轻的领导人。
在齐氏执政时期,最突出的成就是他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顶住了前苏联的巨大压力,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1955年,由前苏联操纵的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罗马尼亚是成员国之一,但齐奥塞斯库成功地说服了前苏联人从罗的领土撤军,从而为民族独立奠定了基础。1968年,前苏联等5国军队对捷克斯洛伐克进行军事入侵。齐奥塞斯库不仅拒绝参加,而且强烈遗责这一侵略行为,并宣布全国实行总动员,准备抵抗前苏联的入侵。
在外交上,齐氏的独立自主政策更为明显。1967年,罗马尼亚不顾前苏联的强烈反对,同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70年代,罗积极和西方建立了广泛的联系,美国总统尼克松和福特先后访罗,并签订两国最惠国待遇协定,英国女王授予齐氏以很高的荣誉称号,法国总统戴高乐也与齐氏有很好的关系。在对华关系上,齐氏不参加前苏联导演的反华大合唱,坚持对华友好与合作,曾先后5次访华,并曾充当过中美、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中间人等等。他的这些外交成就,捍卫了罗马尼亚的主权和民族独立,提高了国家和他本人的国际声望,对国内经济建设也有过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齐氏连续25年能够担任领导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好大喜功 劳民伤财
如果说齐氏的对外政策是成功的,那么,其对内政策则连连失误,并且愈到晚年错误愈为严重。
首先,他拒绝改革,形成经济的恶性循环。罗马尼亚的经济体制是从前苏联照搬的,1965年齐氏主政以后,又进行过两次“完善”,结果完善成世界上最集中的经济。到了80年代,中国等社会主义改革已迈出重要步伐,但齐氏的思想反而更加保守。他拒不触动呆板的中央计划经济,致使企业没有竞争,生产不计成本,产品质量低劣,缺乏竞争能力,国际价格只相当于西方同类产品的1/2到1/3,但工业原料和燃料却有50%-”85%需要进口,并且越来越靠贷款进口,1981年外债达110亿美元。
其次,不计国力,盲目上马基建项目。他上任伊始,就在1965年罗共九大上提出了雄心勃勃的计划,要在全国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到1985年进入中等发达国家,199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为此,罗马尼亚每年要把国民经济收人的1/3用于积累,并投资于大的基本建设项目。特别是1983年以后,国家的经济越来越困难,他却提出“要把布加勒斯特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首都”的宏伟计划,这一工程的规模和投资的巨大,连法国和意大利的同类建筑也无法与之相比。1989nian,在经济更加困难的形势下,他又制定了“在全国建立标准化居住区”的计划,要把全国成千上万个小村庄合并成“农业—工业中心””,并且要在1990—2000年分3个阶段全面实施。齐奥塞斯库把它宣传为消灭城乡差别,实现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但此举遭到处于少数民族地位的匈牙利族人的坚决反对,称其为“种族灭绝”的做法。广大居民、特别是信教地区的居民对此也深为不满。
第三、“咬牙还债”,使经济陷入困境。实际上,从80年代开始,罗马尼亚的经济形势已经是每况愈下,险象环生,农业连续欠收,粮食短缺,居民实行定量供应,黑市猖獗,甚至运动员也取消了加餐,但舆论界仍在大吹“罗马尼亚人均热量仍排在世界前10名”。以后,燃料、原料和食品等全面紧张,经济增长率由最高年份的10%逐年减为2.5%。但齐氏并未及时调整政策,仍想通过抑制消费来保持高积累和高增长。特别是80年代后期,他不听专家的劝告,执意要在1990年偿还所有外债,使罗成为一个“既无内债也无外债”的国家。为此,他采取最大限度地限制进口和促进出口的方针,结果使人民的基本必需品如食品、煤气、供暖、供电等都无法满足需求。国营商店很少看到肉和肉制品,只有内脏和骨头卖,老百姓讽刺说:“罗马尼亚的猪都有一颗爱国的心,身子可以出口,但心却留在国内。”
冬天的布加勒斯特,连续7年供暖每天仅有4小时,温度勉强维持在零度上下,老人、儿童冻得瑟瑟发抖。难怪一些老人抱怨说:即使在战争年代,罗马尼亚也没有遇到过这样困难的生活。特别是到1989nian冬天,许多群众是在饥寒中度日。罗马尼亚的外债倒是提前1年还清了,但是,群众的忍耐也到了极限。
一人专权 全家当官
执政初期,齐奥塞斯库也曾比较注意集体领导,注意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在1965年的罗共九大上,他曾提出“一个官员只能担任一个经常性的政治职务”,以防止个人滥用职权,独断专行。但是,两年之后,即1967年12月,他就违背了自己提出的“不允许兼职”的规定,以提高工作效率为借口,兼任了最高国务委员会主席的职务,集党政大权于一身。在1969年的罗共十大上,他把罗gongdang内的元老们全部排斥出中央委员会。1971年,当时主管意识形态和青年工作的中央书记伊利埃斯库因不同意他的一共看法,被解除职务,”1984年被赶出中央委员会。伊利埃斯库后来成为反对齐氏的主要代表人物,齐氏被推翻后任共和国总统。1974年齐奥塞斯库亲自主持修改宪法,改行总统制,并自任总统,拥有了直接颁布法律和任免政府成员的广泛权力。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齐氏身兼本国几乎所有的最高职务。罗马尼亚各机关、工厂的办公室都要悬挂他的画像,开会要呼他万岁,甚至他的生日也成了全国的节日,全国各地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为他歌功颂德。在齐奥塞斯库大权独揽的同时,他的亲属也纷纷进入高层领导岗位,掌握了许多要害部门。他的夫人埃列娜·齐奥塞斯库原本是一个普通的纺织女工,1965年担任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委员,1972年进入罗共中央委员会,1974年进入罗共中央执委会、负责领导干部委员会,以后又进入执委会常设局,在政府中担任第-副总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席等职。
齐奥塞斯库的儿子尼库,在上大学时就担任了全国大学生联合会副主席,毕业后担任共青团中央书记等职,后又调任罗共锡比乌县委第一书记(罗在1967年取消州建制,县相当于州)。这些任职实际上是为其接班创造条件。儿媳波丽亚妇娜先后任少年先锋队全国委员会主席、团中央书记等职。齐奧塞斯库的哥哥马林任驻奥地利商务参赞,并主持欧洲秘密情报中心工作。齐的3个弟弟:伊利耶任国防部剧部长兼军队最高政治委员会书记;安德鲁察任内务部高级警官学校校长;另一个弟弟任全国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埃列娜的弟弟任全国工会主席。据统计,齐氏家族在罗马尼亚党政部门担任各种要职不下数十个,基本上控制了全国的党、政、军、财大权。相传罗共中央开会,就像齐氏的家庭会议一样。在-个社会主义国家.竟建成了这样一个颇有中世纪色彩的“齐氏家族权力中心”,是颇意味深长的。罗马尼亚有一则家喻户晓的政治笑话:“社会主义是一家。”就是对这一现象的辛辣讽刺。
生活特殊 脱离群众
在1965年之前,齐氏一家的生活虽然也很豪华,但在领导层中并不显得很突出,因为他还年轻,有乔治乌·德治健在,他还有所顾忌。但1965年乔治乌·德治死后,他成为最高领导人,他的家庭立刻开始了一场“生活革命”。搬进了首都是豪华的住宅区—春天大街,住在一幢装修得极为富丽堂皇的花园洋房中。
当然,齐奥塞斯库并不满足于一套最高级的住宅,他在首都郊区25公里处风景如画的斯纳戈夫还有更精巧别致的小别墅。房前还有一个造型新颖的人工湖。据说湖水都是经过过滤处理的,湖内有高级专用游艇,别墅的四周是一个大型狩猎场。
齐奥塞斯库的家乡也因出了这个“伟大人物”而增光生辉。在齐氏的出生地斯科尼切什蒂,他的故居改为博物馆,这里也很快成为全国有名的旅游城市;埃列娜的出生地也大兴土木,由国家拨款兴建高级住宅区。这里的养猪场成了全面样板,奶制品成了全国的名牌产品。有人甚至在此还发现了“旧石器遗址”,说此地是罗马尼亚文化的源泉和象征。到了80年代后期,齐奥塞斯库的衰老象征越来越明显,说话断断续续,胳膊和手不停地颤抖,但他不服老,也越来越迷恋自己已经得到的荣誉和地位。为了掩饰老态,他刻意修饰自己,故意在公众场合挺直自己的腰板,把波浪式的头发梳得格外整齐,好象仍然是“青春焕发”。实际上,他的确老了,特别是思想越来越僵化。他总愿意听奉承话,愿意听到人们对他的赞美声、欢呼声、万岁声和掌声。因此,罗马尼亚还有一个政治笑话:齐奧塞斯库患了严重的失眠症,只有在热烈的掌声中才能安睡。
他在晚年越来越脱离民众,脱离党的集体领导和广大党员,甚至对周围的人都不相信。他学习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模式建立了一支直属于他、忠于他、以保卫他为主要职责的私人卫队—国家保安部队。这支区别于国防军的部队最后发展到大约8万人,有17个营,配备有装甲车和直升机,并且分散在全国各地,负责保卫他的住所安全。他还把这支部队作为秘密警察,对他政治对手的一举一动进行跟踪、监视和窃听,企图用这一手段来巩固“齐氏家族”的天下。
但是,时局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危机四伏 走投无路
到了1987年,罗马尼亚政治经济形势已相当困难。由于粮食欠收,食品缺短,国营商店货架空空,商店门外排着长队,等待货物的运来。11月中旬,中部城市布拉索夫严重失控,红旗汽车制造厂的几百名工人抗议食品短缺和分配不公而走上街头,打着“要面包”“要肉”的标语牌shiwei游行,在回家的路上。shiwei群众哄抢了食品库。同时,70年代被免职的原罗共中央书记伊利埃斯库在《罗马尼亚文学报》发表著名文章,公开批评齐氏的国内政策,提出要进行全面改革的口号。美国也火上浇油,宣布中止了对罗的最惠国待遇。
但是,齐奥塞斯库并没有介意。1988年,他不远万里出访了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越南。
1989nian,东欧大地寒流滚滚,连续震荡,一个又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局发生逆转。这股寒流也冲人罗马尼亚。
1989nian3月10日,英国广播公司首先播发了罗马尼亚6位老gongchandang员写给齐奥塞斯库的公开信,全面批评齐氏的内外政策。11月29日,罗马尼亚体操明星、前世界冠军科马内奇出逃到美国。西方传媒连篇累牍地报道了她出逃的“恐怖经历”。12月5日,罗西部边境重镇米什瓦拉发生骚乱,保安部队和部分信教群众发生冲突。双方都动用了武器,造chengren员伤亡,局势严重失控。
这时的齐奥塞斯库表现得似乎相当沉着。12月18日,他仍按原计划出访伊朗。在德黑兰,他一再向新闻界表示:“我们国内的形势是稳定的。”但是,西方记者注意到了,他这次出访有个例外,夫人没有陪同前往。埃列娜作为政府第一副总理,在国内坐镇指挥,控制局势。
从12月20日开始,喜欢收听西方电台和电视台消息的罗马尼亚人被一个个可怕的消息所震惊。
据设在慕尼黑的“自由欧洲电台”广播:蒂米什瓦拉发生了大屠杀,有4632人死亡,有1282人受伤,1324人被捕,284人被判sixing.事后查明,这一报道与事实相差甚远。
但是,西方传媒这些伪造、谣言和煽动,在当时人们不明真相、丧失理智的情况下,像一个重磅炸弹,把本来已经存在的对齐氏政权的不满情绪,一下子烧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使齐奥塞斯库一下子由人民领袖变成了一个“杀人犯”,帮助国内反对派完成了反对齐氏的全国总动员。
12月21日,齐奥塞斯库提前回国,并在首都群众大会发表讲话,呼吁全国保持镇定。但是,群众已被西方传媒的谣言和煽动所左右,再也不听信他的演讲,并且用大规模的shiwei游行来抗议他。他们高呼“要自由”“要面包”“不要齐奥塞斯库”等口号,一些人冲进书店,焚烧了齐氏的著作。
就在这一天,以伊利埃斯库为首的反对派宣布成立“罗马尼亚救国阵线”,并宣布自己是政权机构,命令齐奥塞撕库的--切政权机构统统解散。支持齐氏的保安部队和shiwei群众发生了激烈的巷战,一部分国防军倒戈,参加了与保安部队的交火。
12月22日,反对齐氏的群众和军队占领了电台和电视台,宣布齐奥塞斯库政权已被推翻,齐氏本人下落不明。
其实,这天早晨,齐奥塞斯库仍在罗共中央办公大楼。上午10点钟,齐氏夫妇坐直升机离开大楼,先到郊区25公里处的斯纳戈夫花园别墅,后到18公里处的博泰尼军用机场,再到离首都52公里处的一个小镇,在此改乘汽车东躲西藏。这天他们先后跑了6处地方,都无人收留和掩护他俩,最后在离首都70公里的特尔戈维什太市被捕。
3天之后,即12月25日,齐氏夫妇被临时成立的特别军事法庭秘密判处sixing并立即枪决。其判决处死速度之快,是现代史上少有的。其所以处决如此之快,据推翻齐氏后担任总统的伊利埃斯库说:这是军方促成的结果,因为他们担心齐氏夫妇的存在会使“恐怖组织”决心战斗到底。
齐奥塞斯库夫妇被处sixing,这一事件留给人们以血的教训,令人深思。
图源网络
参考资料
刘郴山.齐奥塞斯库覆亡教训[J].
决策与信息,2014(Z2):26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