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报告文学《红烛》创作心路历程
向晏漪
尊敬的汤素兰主席,侯铁夫书记,吴永恒部长,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朋友,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长篇报告文学《红烛》的作者覃盟,笔名向晏漪,系张家界市永定区大庸桥小学教师,湖南作协会员,张家界市影视家协会常务理事、党支部学习委员。在全党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第39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首先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参加《红烛》一书创作分享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敬意!非常感谢主办、承办单位给我在会上发言的机会,深表谢意!
图书《红烛》主人公覃东荣献身山区教育的这个题材,经过本人16年的构思、撰写、打磨,2021年6月,光明日报出版社作为建党100周年献礼图书出版发行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省内机关、普通高校等单位纷纷购买学习,湖南省住建厅机关党员干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师生来到张家界市七家坪村进行党日主题活动,瞻仰覃东荣故居,学习覃东荣事迹精神。
该书主要记录了主人公扶贫助学的义举。该书多面而真实地反映了山区中小学大力推行教育教学改革、全力落实普及中小学义务教育的史实,是我省乃至全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缩影。人们可以从中领略到一大批教育工作者高尚的人格、博大的胸怀和执着的追求。这就是师德,这就是师魂!
该书2022年6月15日,入选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参评作品(湖南五部,张家界仅此一部);根据拐杖校长覃东荣真实事迹改编的微电影《东荣校长》,于2022年12月15日在市委组织部会议室首映;入选2023年第13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成都系列活动明星推荐图书;有幸被中共张家界市委宣传部纳入全市农家书屋配备书目。
习近平总书记说,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最美师魂覃东荣,他把一生所有的情感,都用到学生身上,直到他去世时,因担心有学生失学,死不瞑目。
为顺应民众呼声,受当地党员群众委托,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下,经过十六年的采访、调查,发现传主覃东荣身上有九大亮点值得颂扬、值得书写:一是信仰坚定,他15岁那年,gongchandang送他走进学堂发蒙读书识字的那一刻,他就发誓,“今后要让所有都读不起书的贫下中农子弟都有书读”。二是舍己救人,当学生出现险情时,他敢于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抢救落水学生,学生得救,他成了残疾。三是率先“普九”,他身残志坚,拖着残腿拄着拐杖、手脚并用爬遍青山,劝接资助贫困学生上学,率先在贫困山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四是心怀群众,他家仅有一间木板房和一间低矮的灶房,自家五口人居住都困难,收留的六个贫困儿童暂住在别人家;1986年他的月工资只有186元,送自家三个儿女读书都艰难,却送收留的六个孩子上学读书长达六七年。五是爱生胜于子,他几乎每两三周借钱让收留的六个孩子吃餐肉,而在县一中都高中他的长子,两年吃的是没油水的菜,每晚起夜三四次小便,落下了病根。六是严谨治校,他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首创“立体式网络教育”,教学质量12年位居全区前茅,把一所贫困山区小学办成了全国先进单位。七是勤俭办校,他规定在教职工的灯头和插口之间封上胶布、盖上公章,防止撕毁换灯泡;他以校为家,节假日义务守校、不计报酬地工作;学校招待上级领导时,他要其他分管领导作陪(仅限一人),而他同老师们一起吃大锅菜。八是清正廉洁,他以身作则、不搞特殊、一身正气、刚直不阿,对事不对人,搬起碓码不换肩。九是报答党恩,1996年儿童节,他去世时家境一贫如洗,欠债两万元。乡亲们为他的遗体穿衣时,竟找不到一件像样的寿衣,最后只好含泪将两件破烂的运动衫作为寿衣穿在他的遗体上!主人公一生默默兑现着“要让所有穷人子弟都能上学读书”的初心诺言,他做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为了实现当地党员群众的原望,我跑到市新华书店买了本《袁隆平传》,回家慢慢拜读。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白天不是上课就是批改作业,放学回家后还要备课、改试卷。除双休日外,一般都是晚上九点后才有时间阅读。为读透这本书,前前后后花了三个月,把书看了三遍,边看边琢磨,看作者是怎么写的,怎么构思的,怎么用词的,整部书怎么布局的。
随后,我利用节假日,采访主人公的亲友、同事、学生、领导及村干部等等,掌握第一手资料。要想写好一部作品,实地观察很重要。比如,在写主人公在甘溪峪村土门潭地段抢救落水学生这一节时,我先后三次去土门潭现场踏看,经过当时目击人赵如秋老师深情详细讲述,主人公在洪水中舍命救学生的立体故事才慢慢呈现出来。
主人公,当地人称他“碓码校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主人公严谨治校,改进教职工工作作风、招待客人的做法,与新时代党中央提出的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相吻合,是当前学习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鲜活教材。
为发挥该书的教育示范作用,敬请省作协大力支持该书的发行工作。因本人水平有限,书中不当之处,敬请省作协汤素兰主席和侯铁夫书记斧正,请在坐的各位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加以完善。希望同学们今后多观察、多说、多积累词语、多修改,日后定会写出喜闻乐见、接地气的文艺精品。最后,预祝“慈利新华书会”第一期主题读书分享活动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23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