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潮金浪】追溯红色金融精神血脉(一)
中华名人在线 2023-10-05 16:39:41 作者:zhhmrzx 来源:
【大潮金浪】追溯红色金融精神血脉(一)

【大潮金浪】追溯红色金融精神血脉(一)

《历代金融文学作品选》(’23第56期•总第167期)——【大潮金浪】追溯红色金融精神血脉(一)

《历代金融文学作品选》

作家简介:

胡玉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湖南省金融作家协会荣誉主席等。

胡玉明(作者提供)

追溯红色金融精神血脉(一)

中国人的红色情结与生俱来,它流动在民族的血脉里,遗传在民族基因中,反映最典型的,当属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gongchandang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红色代表革命。马克思早年曾在被问及“最喜爱的颜色”时,明确回答为“红色”。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其标志的颜色是红色。《国际歌》中也唱到:“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回顾中国gongchandang领导人民闹革命、打天下的光辉历程,与红息息相关,时时刻刻未能分离过。譬如,组建的第一支军队命名为红军,开辟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瑞金称之为红都……还有南湖的红船,井冈的红旗,长征的铁流,抗日的烽火……中国革命胜利后,我们的文艺工作者总以写红、唱红、演红而感到无上荣光。《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红梅赞》、《红星照我去战斗》《红色娘子军》、《红岩》等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开宗明义,庄严自豪。给人以声势赫赫、威风凛凛、红旗招展、阵容严整之感。

由此溯源,笔者在浏阳白沙的上坪陈列室,看到maozedong挥毫写下的《西江月·秋收起义》这首作品,增加了许多新的认识。

浏阳是块红色的沃土,浏阳的红色故事,如同《浏阳河》这首歌,世界把名扬。因为maozedong1917年游学浏阳,1927年在浏阳湘赣边界举行秋收暴动,首战白沙获胜,上坪会议确定转兵,才有文家市会师,飘扬第一面红军的军旗,才有井冈山的“星星之火”,根据地建设,才有三到文家市,取得“文家市大捷”,才有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在浏阳永和会师,两军整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才有举世闻名的长征乐章……

俗话话,山有多高,水有多长。浏阳的红色故事,蕴藏着早期maozedong与中国革命许多的信息,笔者从撰写《沉醉湘水》《浏阳潭湾梦》《走读浏阳罗汉》《走读谭嗣同》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挖掘,了解的有关情况,让我感到好像是吮吸不完的浏阳河水,溯源而上,永远都有值得后人仰止的高山。

湖南是伟人故里、红色热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中国gongchandang人的初心萌发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探索的先行地,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策源地。

我们党在百年波澜壮阔的奋斗画卷中,红色金融在红色热土上,占有重要一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湖南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红色金融,是红色热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湘赣闽等地。因为湖南银行业协会举办“红色金融史”讲座,笔者通过研学,作了系统梳理,进一步加深了对红色金融文化的认识,突出体现在适应战争需要,贯穿以民为本。

(二)

——关于农民协会银行

管窥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衡山、浏阳、醴陵、宜章的农民协会,创办了专为劳动群众服务的银行。“马日”事变后,这些银行均被迫关闭。

民国15年(1926)湖南农minyun动中,乡村地主豪绅纷纷与农民断绝借贷关系,或携款外逃,农村资金枯竭。各地农民协会为制止高利盘剥,发展农村经济,根据是年中国国民党中央联席会议关于开设农民银行的规定及湖南第一次全省农民代表大会《关于金融问题决议案》、《关于农民银行决议案》的决定,着手组建金融机构,开创人民金融事业。是年8月至次年春,衡山、浏阳、醴陵、宜章等县乡农民协会开办银行共6家。

这些银行的特点:

一是有名称;

二是有章程,办行宗旨明确,“拥护无产阶级、维护生活、 扶植生产” 或者以“节制资本,救济贫困”为办行宗旨;浏东平民银行的办行宗旨为“制止高利借贷,提倡平民储蓄,活泼地方金融,增进工农生活”,银行实行股份制。

三是有监事会。按区下设分理处,达浒、永和、张坊、东门、古港、高坪六区依次为第一、二、三、四、五、六分理处;各分理处经民主选举产生经理、会计各一人。

四是开展了发行、信贷业务。第一农民银行发行可兑换银元的布币,在与该区交界的湘潭县王十万镇亦设有兑换点。平民银行分两期发行临时兑换券和信用券,流通于浏阳东部六区。

衡山县柴山洲特别区农民银行第一农民银行在筹备阶段给贫苦农民发放无息贷款以购买仔猪;银行成立后,对消费合作社发放贷款以经营农民所需生活用品,月息五厘。4月,醴陵工农银行成立,发行“醴陵工农银行”银元兑换券。该县粟山坝第八乡地方银行于同年4月挂牌营业,银行设大妙材屋场朱光悌家。负责人为朱俊廷,他书写“八口无饥矣,乡人皆好之”的对联张贴于银行大门,该乡地方银行向特别困难户发放贷款。衡山县银行还为农民协会办理大量平粜谷米的收款业务,支持农民协会对不法地主开展经济斗争。

五是有宣传报道。1926年3月8日,《湖南民报》报道浏东平民银行“组织颇称完善”。

六是maozedong考察农minyun动给予了关注。民国16的1月,maozedong来醴陵考察农minyun动,在文庙坪向农运干部、农民代表讲话时指出,醴陵要成立筹产委员会,没收地主的金银财全,存入地方银行。

七是红色金融先贤作出了牺牲。长沙“马日事变”后,柴山洲为国民党清乡队所控制,第一、第二农民银行均遭破坏。彭克南被国民党清乡队暗杀;文海南被迫辗转他乡,其长子文清云受株连被逮捕;夏兆梅为示农民银行帐务清白,未转移而被捕入狱,当年惨遭杀害;贺尔康亦于次年4月被捕牺牲。

——关于苏区银行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平江县、浏阳县苏维埃政权先后创立银行。平江县工农银行于1928年11月成立;浏阳工农兵银行,1930年6月开始筹备,次年1月成立;湘鄂赣省工农银行,1931年11月在江西修水上杉挂牌营业;随着革命形势和根据地范围的变化,浏阳县工农兵银行、平江县工农银行并入湘鄂赣省工农银行。湘赣省工农银行,1932年1月15日成立。酃县设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湘赣省分行的支行。

上述银行是湖南人民在中国gongchandang领导下,创立人民大众的金融事业的尝试,“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均被迫停业。

管窥苏区银行特点:

一是机构设立,都是呈请省苏维埃政府批准,县苏维埃政府筹备成立。

二是打破国民党政府的经济封锁,以活泼金融,振兴实业之职责,以低利借贷,办理储蓄为主要任务。

三理发行银元兑换券,并向群众收购银器首饰,集中纹银,铸造银币,以供兑现。

四是印制有“平江县工农银行储蓄证券”。

五是湘鄂赣省工农银行成立,1931年11月并入。据浏阳县革命历史资料 《访问罗湘谈话记录》:罗湘谈湘鄂赣省石印局情形:

“1932年12月我被派到湘鄂赣省工农兵银行石印局学 石印。当时工农兵票子有二、三、五三种,每部机子每天 能印出5000张,全局四部机子,日产20000张。主任方赤名,设有互济会、工会、反帝拥苏大同盟和民兵组织,建有党的支部和团支部。早上出操,生活很活跃,工作很愉快。全局28个职工,除印票子外,还负责印刷各种书籍文件等。自己做油墨。从1930年冬设立起,到1933年结束, 原因是1933年12月间军区政治部主任刘学浩叛变,造成了小源事变,印刷工具全被摧毁,从而被迫停办了。

肖惠和谈浏阳造币厂:造币厂是1931年6月间,由浏阳县苏筹建的,厂址设在小洞兰冲,负责人房道吾(即姜平),7月间开始试制银元,技术都是土办法,在兰冲搞了两三个月迁到小河王家大屋,约在10月左右与万载造币厂一起合并到湘鄂赣省造币厂,厂长胡忠良。1932年6月迁小河严坪,1933年秋天再迁江西去了。

2021年4月23日上午,在浏阳市小河乡潭湾村严坪片东山组一片竹林旁,随着挖机小心翼翼地作业,一块两三米高的大石从泥土中露出来,石头正上方有五个槽,村民用水冲洗后,可见槽里还残留有生锈的金属。据当地人范日葵介绍,这时就是当年“湘鄂赣造币厂的生产设施”之一。

5月7日下午,经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现场勘查,基本确定这块大石为红军时期造币厂的冲压模具底座。

5月10日晚上,我与凤溪乌石小洞房坚,通过微信联系后,电话沟通,他说“房道吾是我爷爷,以前我家是造币厂,现在我屋后背还有造过币的石头模子。”以前,他听奶奶讲过一些有关造币的事情。

6月9日,通过联系小河乡范日葵、李顺威,笔者先后到潭湾村严坪片东山组、小洞兰冲,参观考察了上述两处红军时期造币厂的冲压模具底座,并与房坚进行了信息交流。

六是为稳定金融秩序,省工农银行加强银元出口管理,打击制造假币及造摇惑众、故意挤兑银元的不法分子。

七是省工农银行已代理湘鄂赣省分行出售股票10万份。

八是1931年12月报请省苏维埃政府颁发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赣省工农银行暂行简章》,简章分总则、借贷、储蓄、汇兑等八章共三十六条,提出办行宗旨为“实行阶级经济政策,发展农村经济,帮助工农贫民,兴办公共生产及各种合作社,统一货币制度,防止金融外溢,冲破敌人经济封锁,巩固并发展苏区群众经济,帮助苏维埃政府创办一切建设事业,以促进革命的巩固与发展”。

同时,省工农银行提出“统一货币制度”,“实行低利借贷”,“统一票币出入”,“收储余裕金钱”,“汇兑款项”五大工作任务,全行人员依章行事。各县初由县财政部代办业务,湖南的茶陵、攸县、醴陵、酃县为湘赣省所辖县。银行基金由财政拨付和群众集股。

九是领导重视。1932年1月15日成立省工农银行。当日,中共湘赣省委书记王首道发表题为《今年的列宁、李、卢纪念》的文章,宣传建立工农银行的重要意义。省工农银行于江西永新县城挂牌开业,设有经理委员会,决策银行工作,委员会主任由省苏维埃政府财政部副部长胡湘兼任,谭余保任行长。下设总务科、保管科、会计科、借贷储蓄科、兑换汇兑科分工办理日常业务。

十是红色金融工作进展顺利。1932年上半年共收集股款2万元,其中茶陵县1月份筹集股金800元,攸县、酃县群众亦踊跃入股;在8月以后的扩股阶段,仅有莲花(属江西省)、茶陵筹得千余元。先后共筹资金4万元。8月26日,省工农银行举行第一次股员代表大会,审议银行工作。至年底,该行基金包括群众股金、 团体股金、政府基金共计银元6万元(多系金银制品)。民国22年 (1933) 1月15日为银行成立一周年,根据《湘赣省工农银行暂行简章》,准期核算全盘营利,向股员代表大会报告全年工作,并分红付息,银洋一元一股,每股分得一角三四分红息。

湘赣省工农银行经营周年分红发息之后,改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湘赣省分行,兼理国家金库,定名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赣分库。酃县分行、酃县支库为湘赣分行、湘赣分库下设的三个分行、三个支库之一。

十一是群众中的信仰好,做到了相当成绩。湘赣省工农银行及国家银行湘赣省分行开展的主要业务活动为发行银币券,兑换银币,办理储蓄,发放低利贷款,承办汇兑,代理金库,代征税收,代办公债,筹措经济建设和反“围剿”战争经费。民国21年(1932) 7月,中共湘赣省委在给中央局的总结报告中说:湘赣省工农银行在群众中的信仰是比较好的,已发行了一二万元纸币。民国22年2月,湘赣省苏埃党团在回顾前一段工作时,评价“工农银行在低利借贷、发展合作社运动上做到了相当成绩”。

十二是被迫停办。第五次反“围剿”战争期间,湘赣省分行在不断转移途中仍办理金库和发行业务。至民国23年(1934)年5月下旬,战争形势日趋危急,湘赣省分行被迫停办。

——选自2021年6月25日原稿

编辑: 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