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亿万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
78年前的今天1945年8月15日
日本天皇裕仁广播《停战诏书》
日本,无条件投降
二战日本投降书原件,目前收藏于台湾
二战日本投降书原件,目前收藏于台湾
二战日本投降书(影印件)
何应钦发的“侵华日军南京投降仪式”请柬
全体中华儿女额手相庆
锣鼓、口笛、铃铛……
凡能发出声响的
都是胜利的号角
世界各地的人们juji在一起
共同庆祝战争的结束
为和平止战欢呼
为了这一天,中华民族奋战了14年
1931年9月18日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疯狂的侵略战争
给中国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
在文明史上留下极其黑暗的一页
在东北
日本关东军731部队开展
泯灭人性的生化武器实验
发动细菌战进行种族灭绝
在南京
侵华日军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
展开大屠杀、奸淫、放火、抢劫
超过30万平民遇害
14年
6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沦陷
3500万以上同胞伤亡
四万万人民被压迫
烽火岁月山河飘摇苍生蒙难家国难安
作为灾难的加害者
日本国民也深受战争的祸害
战争结束后
超过4000名日本孩子被遗弃在中国
而在日本国内
有日本媒体称
“死亡的威胁正在笼罩着全国
饿死街头者遍及各街道”
甚至战后多年
民众生活依旧潦倒
日本侵略者的野蛮行径
激起中国人民的奋勇抵抗
面对异常残暴的敌人
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华夏儿女同仇敌忾
用生命守卫家园
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奋力抵抗
沉重打击了日本速战亡华的迷梦
敌后抗战,中国gongchandang领导的抗日武装
与敌军作战12.5万余次
歼灭日军52.7万余人
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也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
东方主战场
为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
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二战期间
中国战场毙伤俘日军155万余人
向中国投降的日军约128万人
粉碎了法西斯东西配合的图谋
挫败了轴心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胜利属于伟大的中国人民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
第一次完全胜利
这一伟大胜利
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
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
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
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
这一伟大胜利
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开启了古老中国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历史的启迪和教训是
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第二次世界大战牵扯到五大洲
61个国家和地区
20亿以上的人口
伤亡人数以千万计
深刻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他们流下的血与泪
都是战争的代价和教训
当今世界
和平与发展是主旋律
但地区燃起的硝烟仍未消散
为侵略史翻案的迷思依旧徘徊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一切否认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行
一切歪曲甚至美化侵略战争的言行
一切逃避侵略战争历史责任的言行
不论以什么形式出现
不论讲得如何冠冕堂皇
都是自欺欺人的
74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今天我们强调牢记历史
并不是要延续仇恨
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中国人民
经历了战争的摧残
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
我们铭记历史
我们反思战争
祝愿世界和平
钮先铭(1912年-1996年)汉族,江西九江人(远籍江苏吴兴),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工兵营长。
南京大屠杀亲眼见证者,国军教导总队、工兵团营长、兼团副,十二月十二日撤退未成,无意中闯入幕府山永清寺,情急之下出家,法名"二觉",一次又一次受到日军盘查,目睹了日军对战俘的屠杀。著有记录南京大屠杀的小说《佛门避难记》。
基本信息
钮先铭钮先铭(1912-1996)汉族,江西九江人(远籍江苏吴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工兵营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三厅副厅长,后任国民政府台湾警备总司令部中将副总司令。钮传善之子,著名战略学者钮先钟的兄长。
南京屠杀时期见证者,国军教导总队、工兵团营长、兼团副,十二月十二日撤退未成,无意中闯入幕府山永清寺,情急之下出家,法名"二觉",一次又一次受到日军盘查,目睹了日军对战俘的屠杀。
纪录片《1937南京真相》提到过这个人物。
钮先铭,抗战爆发之时正在法国圣西尔军校留学,他立即中止留学,回到
记录南京大屠杀的小说《佛门避难记》祖国共赴国难。由于有海外军校留学的学历,在南京被围之前,他已经是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工兵团营长,参加了南京保卫战。1945年8 月以少将身份参加了的芷江受降。抗战后,钮先铭先后担任政府军令部二处少将处长、北平军调部副参谋长。1949年后赴台,先后担任台湾警备司令部司令、驻日军事代表团,等职。1964年开始,他转入文化界,曾任正中书局总编辑、华欣文化事业中心主任、台湾电视公司顾问、中国文化学院教授。1996年7月11号,在美国过世。
钮氏之先,出自吴兴钮氏,后迁江西。其父即钮传善(1877~?) 字伯元,前清优贡,在清代属民籍(汉族),民国时曾任财政总长。因此,钮先铭既是官宦家庭出身,又是典型的"诗礼传家",且14岁即"负芨东瀛",毕业于"陆士",回国后从基层军官干起,未几又赴法国留学,钮先铭是标准的"允文允武"。
他后来回忆南京保卫战时说:"七七事变后一个月,我奉召自法返国,参加了上海的淞沪战争和一九三七年末的南京保卫战。不幸的是日军以野蛮人而加上文明的智慧与武器,我们打败了。而我个人则躲在庙里--南京鸡鸣寺,装了八个月的假和尚,才逃出了虎口归队。" 1938年8月,他才得到机会逃出南京经上海转赴武汉归队。 钮的《还俗记》写得极为坦诚,他虽然是一位军人,但在那种人间鬼蜮的环境下,也会害怕,在回忆中,钮丝毫不惮于暴露自己当时的怯懦。 比如他说:见到日本鬼子进城,他会"过分惊恐";日本鬼子来搜查,"前后虽不过十几分钟,可是紧张的情绪使得每个人都近乎昏厥,我也不例外。"当日本鬼子盘问他的时候,他会吓得"魂不附体",没有丝毫矫饰和矫情,可谓君子坦荡荡。钮先铭的多才多艺和机警智慧,也给人留下深刻影响。比如他假扮和尚,引起日寇怀疑,令其背诵佛经,刚好钮在儿时,跟着母亲学过佛经,多少还记得一些,当即背诵了半部《心经》,这才蒙混过关,否则,没准早被日寇看出破绽。 他在南京鸡鸣寺的时候,看到很多来"朝拜"的日本鬼子都想盖一方鸡鸣寺的"印信"以"留念",于是灵机一动,找了块石头,找了把修脚的刀子,刻了一个山寨版的"古鸡鸣寺"石章,以糊弄日本人,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从刻图章发展到给日本人写字,还很受欢迎,既以此为自己、为寺庙加上一重保护色,避免了汉奸的骚扰,同时还可以得到一定的"润笔",以养活自己和僧人。
此后,张恨水以钮先铭的这段经历,创作了名为《大江东去》的长篇小说,从1939年开始,在香港的《国民日报》上连载,从此钮先铭名噪一时。
抗战当中,钮先铭曾在军统的"情报参谋训练班"任教官。据该班第四期学员张赣萍回忆,当时这位"被张恨水写成"小说人物",曾一度被日本人追得削发为僧的钮先铭将军",给大家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张赣萍说:"另一位最受我们欢迎的教官,是多次向我们讲解时事的钮先铭,他那时在军令部任职,在情报参谋业务上,他也是我们的上司。"张回忆说:"钮先铭给我们的印象,堪称"名不虚传"。言态潇洒,雄辩滔滔,风度好极了,口才也好极了;他一出台"亮相",我们就给了他一个"满堂彩"!他讲解时事的时候,也旁及战术。对敌我两军的部署,番号驻地,如数家珍;对敌情的分析判断,有条有理,层次分明。间中加插一些战场上的逸事趣闻,及敌我指挥的性格作风介绍,无不引人人胜,绘声绘影,令人忍俊不禁。听他演讲,对我们那种枯燥紧张而又艰苦的学习生活来说,无异是一种精神上的调剂,心灵上的享受。再因为他所讲的,又有许多是内幕性的军事秘密,在报章上根本看不到的,这不但使我们有"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知识满足。"当时钮供职于军令部,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非常了解,给参谋人员做教官,实在是再合适也没有了。
战死沙场的谢承瑞团长在战后被追赠少将。谢承瑞在守城之时曾把小妹承美托付给钮先铭,战后,钮先铭履行了对这一抗日烈士的承诺,迎娶谢承美为妻,生儿育孙,白头偕老。
有小说《归去来兮》,1956年 ;小说《天涯芳草》,1965年 ;自传《还俗记》,1971年、1973年 ;传记文学《释迦牟尼新传-经典文学研究》,1976年 ;遗稿集《佛门避难记》,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供稿:钮则坚 编辑: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