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迟湖南新平台
于破译中华“天书”《周易》上的有益尝试、较大突破及独具特色
——周世蕲先生著作《时空之易》初探
中华民族拥有至少长达五千余载的悠久、光辉文明史,我们的历代先祖以其举世瞩目的智慧、勇毅、勤勉、坚韧,创造了体量巨庞、灿烂耀煌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包括卷帙浩繁、汗牛充栋的文图著作,其中就有那些号称“天书”的远古典籍,其内容与文字既博大精深、言简意丰,又玄奥奇谲、神秘莫测,如《周易》《尚书》《虞夏书》《河洛图》《山海经》《黄帝内经》《太公阴符》等。许多年以来,无数人试图从各个角度,用各种方式去诠释、破译它们,其中虽不乏穿凿附会、装腔作势、故弄玄虚者,但亦有不少真知灼见、崇论宏议、满腹才学者,表述出了深刻、独到之观点或发现。
日前拜读了周世蕲先生新近出版的专著《时空之易》,我就有类似看法。他积数十春秋之心血,竭一介书生之膂力,在破译《周易》这部最精深奇妙、最为著名、最富代表性的中华“天书”之一上,实实做出了毋庸置疑的有益尝试,在不少方面有较大突破,并独具其文化、学术与应用等特色,是值得称道的。本人并非易学专家,在该行业不过是门外汉,难窥堂奥,本文只能就我个人阅读此书后的一些所得,谈几点非常粗浅、通俗的体会——其实还只是介绍——罢了。
该书作者周世蕲先生,湖南长沙人,我的湘党亦乡党。刚开始认识他时,我还以为他只是一位企业家,顶多是一名国学爱好者吧;但在早先浏览了他本人的简介,及通读了他的这部书稿后,我便明白,他可不是一名普通的国学爱好者,而是一位真正隐于民间的国学研究专家。并且,除了广瞻过人的学识、丰硕卓著的成就、分量厚重的著述,他在坚持坐冷板凳、潜心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上,那种湘人埋头苦干、不求名利、锲而不舍,且心怀天下、爱国爱民、经世致用的精神更加令人敬佩。他是中卫安(湖南)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湖南省伏羲文化研究会专家组成员,研究易学达三十余载,博览历代易学典籍,精研易学、中医与古天文学基础理论,以及系统掌握现代物理学、分子生物学、量子力学的发展方向,藉此以解析中华传统文化的奥秘。
《时空之易》一书以十五六万字的较大篇幅,力图从广袤、深邃而悠长的时空角度,探究易学之原理与应用。它通过对古代典籍、出土文物进行通考,着重研究“气”与时空的关系,以及从“气”对中医运气学的构建所起作用入手,借助古天文占星学的观测记录,分析“三易”(即夏之《连山》、商之《归藏》、周之《周易》)的卦序来源的依据,阐述“三易”对人文社会的巨大现实意义。也就是该书《前言》里所说的,它“旨在通过对‘三易’的探本溯源,弄清楚‘三易’卦序与时空的运行规律”。
全书分为十二章,前十一章是五运(马王堆西汉帛画描绘的宇宙、容与炉的造化、恒一·太一·道、黄龙持炉与神龙八卦、青龙奉容与伏羲八卦)六气(四个武弟子与五运六气、运气的归藏、黄帝八卦的天文与人文、译释《格庵遗录》里的中天八卦、归藏的基因密码、星象与周易),最后一章是结论,“旨在阐明引力波(㤅,亦即爱)在中医医疗上的用途,讲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道理”,逻辑脉络甚是清晰、严明,理论体系较为完整、统一,而且在现实运用(如中医医疗)上亦有较强的实践性、可操作性。
该书作者周世蕲先生饱读诗书、积韵文才,在每章的文首与文尾分别置入了一首他自己所撰的诗或词。这些诗词大多文采飞扬、词句精美,兴味盎然、情文并茂,而主题基本上是对应一年当中的二十四个气节,很好地表达与抒发了作者的情怀、情感,不但使得该书更加生动形象、别开生面,尽量让一部原本玄奥奇谲、“天书”般的哲学读物深入浅出、可读性强,而且对作者的阐释原理、读者的理解其意、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亲密互动大有裨益。作者既漂亮地发挥了自己的诗词特长,也恰当地表现了自己的良苦用心,不能不让人叹服。
该书在易学研究上的突破与特色,可以大致归纳为如下六条:第一,解读了马王堆西汉墓出土文物《太一出行图》,并从中引导出“三易”的卦序来源与依据;第二,用古天文占星学精准解释了十七个卦的卦象、封爻、卦辞,让人们更容易读懂《易经》;第三,复原了《黄帝中天八卦图》,为分子生物学的基因密码工程与基因检测提供了操作系统;第四,证明了古代韩国预测名著《格庵遗录》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事实。第五,对辟卦纳支、阖卦纳甲的归纳总结,为中医基础理论运气学提供了象数模型。第六,提出六十四卦与二十种氨基酸的唯一对应,为中医高效安全地治疗糖尿病提供了新思路。这每一条研究在文化学术上都有卓越见地与较大突破,更何况有六条,足见该书成就之非同凡响!
当然,理论研究上的建树,更多的是为了现实中的应用。作者就认为,对㤅的合理化利用,我国古代的诸子百家都有自己的一套思想与方法。
丹道家(神仙家)就给出了“炼气化精,炼精化㤅,炼㤅化神,炼神还虚”的修炼程序。这种将物质、能量、信息相互转换,从有到无,回归道的本体,以图获取无穷无尽的能量,也不失为一种上乘的养身修行之法。
兵家(兵阴阳)运用刑德小游大游理论,推演天气能量对人的影响。比如,马王堆西汉墓帛书《刑德乙篇》的风占,是以太阴(天一)行五方时风气变化为占,依此判断战争的胜负。
中医家根据元气与五运六气对环境、人体的作用,比如,《黄帝内经·灵枢》的九宫八风占是以太一行九宫时气变为占,依此判断疾病变化的好坏,从而发明了中草药、针灸等一系列的方法,帮助人们保健养生与治疗治病。
现代的物理学家正在研究引力波,包括宇宙大爆炸时期的原初引力波与星球之间的引力波。其观测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生命科学中的分子生物学家,利用细胞吸收与分配能量,建立起个性生命的同质化传递机制——遗传理论。他们发现了遗传密码子的起源,是原始生命从能量转换到信息化的过程,似乎有点像丹道家的“炼㤅化神”的经历。他们发展了基因检测、基因工程与基因的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用来帮助人们治疗疾病,恢复健康。
周世蕲先生认为,中华人文始祖的思想,都概括在他们的易学之中,对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引领作用。他进而大胆设想,宇宙精神(太一)发出了召唤,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灿若星河,总是要回归到自己原来的位置上去的。因此,既然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源头,自然也是世界秩序与规律的执牛耳者。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就是要应用我们的中华文明,去引领世界秩序进入符合天道的规律中去;这同时就要求我们炎黄子孙奋发图强、自强不息、奋斗不止!这么看来,新的国际格局发展脉络清楚地显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构建,一个新的世界正在出现。
这些思想堪称高瞻远瞩,目光深邃,预知未来,引领全球,既具有历史发展观又具有人类全局观,如洪钟大吕,振聋发聩,使我们不得不信服乃至惊叹。
据周世蕲先生说,他下一步还要撰写一系列同一题材的易学著作。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将来的那些著作,会在领域上有更大拓展,在理论上有更高探究,在见解上有更多突破,在境界上有更高提升。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最后请大家欣赏周世蕲先生在该书中的诗词作品:
江城子·太一出行
东来归夏西藏冬。左雨师,右雷公。
长须朱颜,相聚四仙翁。镇守四方谁敢动,星昴事,正仲冬。
大音青钟云炉红。心明亮,参权衡。南北春来秋去,日宵中。炎黄理政方略是,柔节先,正法容。
寒露采仙草
秋深露重未见霜,满谷香甜丹桂芳。
行至水上清风处,且做云中采药郎。
袅袅纤姿春柳妒,累累硕果秋荻望。
寻得后山圣仙草,凤凰翩跹舞霓裳。
来源:本人原创
作者:李子迟
编辑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