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信号源基地 信号源基地
在中国,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灵活用工方式,已经在各行各业广泛使用。无论是在外企、国企还是政府部门,都可以看到大量的派遣工人的身影。
按照劳务派遣的定义,派遣公司是劳务派遣工人的正式雇主,但派遣工人在使用企业工作。这种三方劳动关系表面上可以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的灵活配置,但在实际操作中,劳务派遣存在着诸多问题:
- 权益保障不足
派遣工与正式员工从事几乎相同的工作,但在工资福利等方面常常处于不平等地位。根据统计,派遣工的平均工资只有正式工的60%左右,也无法享受企业提供的绩效奖金、年终奖等福利待遇。此外,派遣工也面临更高的被裁员风险。
- 社会保险缴纳不规范
有些派遣公司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在为派遣工缴纳社会保险方面存在偷逃漏缴的问题。据调查,全国派遣工享受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比例均不到30%。
- 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派遣公司和接受派遣的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责任划分不明确,导致对派遣工的安全培训和保护不够。
- 难以实现职业发展
派遣工流动性大,较难通过内部晋升实现职业发展。长期从事派遣工作也使他们积累的工作经验难以转化为高级技能。
据相关调查,超过80%的劳务派遣工人希望转为正式员工。可见,劳务派遣确实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财政部发文禁止政府采购中使用劳务派遣
面对劳务派遣问题的凸显,财政部于2022年底发布了一份明确的规定:政府采购中不得使用劳务派遣。
《关于推进2023年政府购买服务改革的重点工作》中明确指出,政府购买服务不得以变相用工的方式招聘人员或使用劳务派遣。这一规定出台后,各地财政部门也纷纷配合贯彻执行。
这一规定的背景在于,长期以来,劳务派遣在政府系统中被大量滥用。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名义,实际上变相开展招聘,并通过劳务派遣的方式使用这些“购买岗位”人员。这既增加了政府的人事管理风险,也没有增加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因此,财政部发文明确禁止了这一变相用工的做法,体现了规范政府采购、解决政府系统变相用工问题的决心。
劳务派遣还能存在多久?
财政部的举措表明,政府已经明确态度,不再支持政府系统使用劳务派遣的做法。那么,这一规定是否预示着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用工方式,其日子不长久了呢?
专家观点一:劳务派遣已走到尽头,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 政策红线已划清,政府系统不再需要大量派遣工
财政部的文件标志着政府部门在用工方式上的重大转变。可以预见,未来政府系统将不再需要大量的派遣工人,劳务派遣在这一重要用工领域的市场会急速收缩。
- 企业也面临使用派遣工的压力
在政府明确态度后,社会各界对劳务派遣问题的关注也会提升。企业为维护形象,也会面临减少使用派遣工的压力。劳务派遣企业的生存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
- 劳动者将更倾向于正式就业
在获取平等权益的要求强烈的今天,劳务派遣的种种不合理之处将使更多劳动者产生反感,转而选择正式就业。这也将从劳动供给方面打击派遣行业。
专家观点二:劳务派遣仍将在企业中发挥作用
- 企业仍需一定程度的人力资源灵活配置
劳务派遣可以为企业提供裁员成本低、人力调配灵活的用工方式。在业务波动较大的企业,仍然需要适量的派遣工人。若彻底禁止,可能会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可以尝试通过众包平台将一些业务外包给自由职业者。
- 完善法规更重要,而非简单禁止
针对派遣工权益保障不足等问题,仅靠简单禁止派遣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全法规,明确派遣公司和使用企业的责任,严格监管,切实保障派遣工合法权益。
- 为弱势群体提供就业机会
如残疾人、低学历劳动者等就业困难群体,劳务派遣为他们提供了较为便捷的就业机会。适度保留灵活用工对社会包容性也有一定帮助。
--END--
▬▬▬▬ ● ▬▬▬▬
编辑:佚名 萧娟 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