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纳兰泽芸
本文音频,敬请点击收听,纳兰泽芸,18分钟
正文字数5165字,阅读用时约需5分钟。
纳兰泽芸寄语:
勤恳工作长伴书,
养心纸上偶煮字。
一日一钱,十日十钱。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题记:
共和国演讲泰斗、恩师李燕杰教授曾经告诉我:“纳兰,任何时候,不要小看你自己,要纵向跟自己比,不要横向跟别人比。
横向跟别人比,你会越比越心慌,越比越心浮气躁,无法沉下心做事。
记住,只跟自己比,如果今天的你比昨天进步一点点,明天的你比今天再进步一点点,那么一年你可能看不出什么进步,但是十年后你一定会被自己惊讶到,不要高估一年取得的成绩,但也一定不要低估十年取得的成绩!”
我记住了恩师的教诲。
那么,你勇敢眺望过十年后的自己吗?如果没有,请看过来。
读者感言:
阅读纳兰泽芸老师的文字,像被一泓清水洗涤,浮躁焦虑的心就会渐渐平静下来。谢谢纳兰老师。
——读者 刘荣蕙
文/纳兰泽芸
前两天在过去的电脑文档里查找一个资料,无意中看到2011年9月份我电脑一个文件中收藏的一段话:
“在美国有人曾以‘你最害怕什么’为题询问了3000个人,调查人们究竟最害怕什么?结论就是:人们最害怕的就是在陌生的众人面前演讲!
据说只有75%的受访者坦然说害怕死亡,却有95%的受访者说害怕当众演讲!
英国历史上有位名叫狄斯瑞的首相就曾说过:我宁愿领一队骑兵去冲锋陷阵,我宁愿冒着枪林弹雨,我也不愿在下院做一次演讲。
人人都有害怕当众演讲的心理,就算职业演说家也不例外;人人都会在演讲时出现失败的情况,因为人是人,而不是神。
李燕杰大师,他是从不善言辞的年轻人成长为中国演讲泰斗,共和国演讲家的,他最终受国家和中央所托,代表中国走向全世界演说。
还有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作家萧伯纳,一直以来他不仅以卓越的文学才华著称于世,更以他卓越的演讲才能著称于世。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肖伯纳20多岁初到伦敦时,却是一个特别拙于言辞的人,见人就躲,头都不敢抬。有人请他去做客,他在人家门前忐忑不安地徘徊多时,就是不敢直接去按门铃。
有一次,一位朋友邀请他参加学术者学会的一场讨论会。他在会上鼓起勇气怀着一颗非常紧张的心站起来,做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次演讲。
当他讲完时,受到了别人的讥笑和嘲讽,他觉得自己充当了一次十足的傻瓜,无地自容,蒙受了莫大的耻辱,此后他发誓一定要成为一名演说家。
他寻找一切可以当众演说的机会。人们在市场、教堂、学校、公园、码头……在挤满成百上千听众的大厅或只有寥寥几人的地下室,都能经常看到他挥洒汗水勤奋演说的身影。
皇天不负苦心人,肖伯纳一次比一次成功的演说激励了千千万万的英国人,同时卓越的演说才能也为他的写作事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几十年后,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纳兰,你要向他们学习,语言障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自己退缩了,认命了。你已经被这个凶恶的病魔死死缠绕二十多年了,你受够了!你一定要战胜这个魔鬼,你一定能打败这个魔鬼,你行的,你一定行的!”
收藏这段话,距今已经漫长时间了,我在回想,那时,我为什么会收藏这样一段话?
那时候,大宝芮芮才六岁。那时候还没有二宝恬恬。
那个时候,我也才刚刚抽出业余时间写点小东西;那个时候,正是非常渴望改变自己“严重语言障碍”这种痛苦的状态。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段文字呢?我回想了一阵,终于想起来了。
那时候,我为了改变自己的严重语言障碍的现状,每到周六晚上都会风雨无阻地去上海徐汇区一个语言沙龙去训练。
就是在那个沙龙上,我第一次听到一位同学提到“李燕杰”这个名字。
那位同学大概当时是为了鼓励我,对我说:“没什么可怕的,你看现在咱们中国的共和国演讲泰斗李燕杰大师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上台一句话都讲不出来的人,不善言辞,一见人就脸红,但后来他不也成了演讲家吗,而且还是共和国演讲家,代表中国走遍世界去演讲!”
于是,我很受触动,我把那位同学给我介绍李燕杰教授的资料整理成了上面的一段话。还结合了自己的一点感想。
但是,我当时真的不可能想到,我做梦都没有想到,就在短短几年之后,我竟然成了李燕杰教授年纪最小的一位弟子!
但当时在那个语言沙龙的时候,“李燕杰”这个名字对于我遥远如海市蜃楼。
当短短几年之后,我在北京,在全国演讲界两百多位前辈的见证下,向李燕杰教授行拜师礼的时候,我仍然如在梦中。
(师生牌)
后来,我悟到了一个小道理,那就是:
“有些事情人们之所以不去做,不敢去做,是因为他们认为这绝不可能,其实很多的绝不可能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敢想、敢做、敢实践,没什么可怕的,很多事情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如果没做成,那就是经历,如果做成了,那就是经验。”
而事实是,这十年之间,我的本职事业有了不错的进步,我成为了上海安徽商会成员,上海民进企业家成员、上海沪皖经济促进会成员、上海安徽精英论坛成员;
我的家庭平静、温馨、安然;
我的大女儿芮芮茁壮成长、品学兼优;
我又拥有了生命中第二个孩子恬恬,活泼、可爱、聪明、美丽;
我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战胜了痛苦的语言障碍疾病,不仅能够像正常人一样与人自如交流,而且还站上各种场合的演讲台成为一位演讲者;
我坚持不懈,日拱一卒,慢慢写出了一点小成绩……
所有这些,虽然微不足道,但也弥足珍贵。
跟前辈们比,那是距离十万八千里,但我不与别人比,我就与昨天的自己比,有一点进步,哪怕微小,也可以。
恩师李燕杰教授曾经告诉我:“纳兰,任何时候,不要小看你自己,要纵向跟自己比,不要横向跟别人比。
横向跟别人比,你会越比越心慌,越比越心浮气躁,无法沉下心做事。
记住,只跟自己比,如果今天的你比昨天进步一点点,明天的你比今天再进步一点点,那么一年你可能看不出什么进步,但是十年后你一定会被自己惊讶到,不要高估一年取得的成绩,但也一定不要低估十年取得的成绩!”
我记住了恩师的教诲。
(恩师的鼓励:诗之心,国之魂,诗如其人,艺如其神。)
(恩师鼓励:秀外慧中)
(恩师鼓励:艺火薪传)
我习惯用那种每天撕一页的日历,这样可以每天告诫与警醒自己新一天的来临与旧一天的结束。
常常早上撕日历的时候,心里就滚过一句诗:“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小沈阳说:“这人啊,眼睛一睁一闭一天就过去了,再一睁一闭,一辈子就过去了。”
还真是的,想想十年前,恍如眼睛一睁一闭的昨日一样。
那天看到周迅说她18到28岁的十年人生经历,很感慨。……
周迅18岁的时候,在浙江艺术学校上学,那时候,她还是个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的女孩子。
每天与同学们唱唱歌,跳跳舞,疯疯玩玩,生活混混沌沌。
她记得清清楚楚,1995年5月的一天,艺术学校里的一位老师忽然把她叫到办公室,问她:“现在的生活,你满意?”她摇了摇头。
老师笑了,说:“不满意的话,说明你还有救。你是一棵好苗子,但是你对人生缺少规划,散漫而混乱。你现在来想想,十年以后的你会是什么样子?”
十年之后?这么遥远的事情,她还真从来没想过。
老师说:“没想过是吧,那现在就好好想一想,想好后告诉老师。”
她沉默了好久,慢慢地说:“我希望十年之后,自己会成为一名成功的演员,同时可以发行一张自己的音乐专辑。”
老师说:“好,既然你确定了,我们就把这个目标倒着算回来。
十年以后,你28岁,那时你是一个红透半边天的大明星,同时出了一张专辑,那么,你27岁时,除了接拍各种名导演的戏以外,一定还要有一个完整的音乐作品,可以拿给很多唱片公司看;
25岁的时候,在演艺事业上你要不断进行学习和思考,在音乐方面要有很棒的作品开始录音了;
23岁时就必须接受各种训练,包括音乐和演技方面的;
20岁时就要学作曲、作词,在演戏方面要接拍大一些的角色了……”
从此,她把老师的话记在了心里,她觉得自己整个人都觉醒了。
一年以后,19岁的她从艺校毕业,就勇敢地闯荡北京,成了一名“北漂”。
周迅始终记得,十年后她要做一名成功的演员,所以对角色就开始很认真地选择,后来她拍了《大明宫词》、拍了《橘子红了》等等影视剧,慢慢被观众所熟知。
然后再签约李少红导演的影视公司,也慢慢尝到了实现自我的充实与快乐。
2005年的5月,正好是老师与她谈话的十年之后,她果然成为了国内的一线红星,知名度正渐渐向国际拓展,她也果真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张专辑《夏天》。
十年时间,不算长,也不算短。
想想我自己,1998年,我还在校园里,懵懵懂懂,对于未来尚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与期许;而且因为严重的语疾,让我背负着沉重的心理枷锁,感觉前途一片茫然与黑暗。
十年后的2008年,我已在上海,在公司工作、加班,与先生从零开始,节衣缩食在寸土寸金的上海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已经有了第一个孩子,为了给自己一点归属感而辛苦着、努力着,拼命工作还着一个月压一个月的贷款,还要养活嗷嗷待哺的孩子。
这十年,觉得自己就是处在一个不断奔忙辛劳的状态,大部分时间尚未觉醒而混沌,为了生活四处奔波。记得有一年除夕夜了,我还在外面奔波,听着四下里鞭炮与烟花的声音,心里很酸楚,忍不住潸然泪下。
再后来,2008年,到2018年。
这十年,在上海这个城市算是稳稳扎下了根,第二个孩子出生了,房子已显局促,于是又买了更大一些的房子,仍然为了工作、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们日复一日地忙碌。
而这十年里,不同的是,感觉自己慢慢觉醒,慢慢复苏。
除了奋力甩掉了像魔鬼幽灵一样纠缠缠绕了我二十多年的严重语障,那被沉重苦闷的现实压制了多年的文字梦想也渐渐萌芽、悄悄露头。
2011年初开始,我利用业余的点滴时间,努力读书、写作。
我硬性规定自己每天必须至少写一千字,内容不限定,不管写什么,不写完一千字不睡觉。
那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在路上出差或是其他什么地方,我会见缝插针地在手机记事本里写一点是一点,然后等到有电脑的时候就录进电脑。就这样一点一滴地蚂蚁搬家。
慢慢地,我成了《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思维与智慧》《中学生》等期刊杂志签约作家,写了一些专栏,进入了上海市作家协会。
(成为读者签约作家)
(全国中高考热点作家)
(爱君笔底有烟霞)
(铠甲红妆)
(签售)
(签售)
(封底)
(签售)
(签售为读者演讲)
再后来进入中国作家协会,被选拔进入有“作家黄埔军校”之称的鲁迅文学院深造,出版了一些属于自己的书,获了一些小奖。
(在鲁迅文学院开研讨会)
也是那几年,我通过刻苦自我训练,终于甩掉了幼年时因为患病造成的语言疾病,获得了语言的新生,与别人能像普通人一样语言交流了。
为了锻炼自己的勇气和胆量,我在上海的十字路口、人民广场、商场门口人流熙来攘往的地方去演讲,去朗诵。
(上海人民广场人流熙来攘往)
后来又逼迫自己在上海地铁一号线上面对形形色色的陌生乘客进行演讲。
虽然在此期间经受了很多异样与冰冷的眼神与话语,但更多是温暖的鼓励与打气。那些几乎超出我心理承受极限的突破,让我脱胎换骨。
(永远难忘上海地铁一号线的淬炼)
然后,我勇敢地参加全国演讲大赛,勇敢地站上电视台的演讲台,与那些传媒、主持、播音专业的选手同台竞技。
(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
虽然几乎没有悬念地落败,但我不后悔不遗憾,我要的不是名次和奖杯,我要的是站上演讲台锻炼的机会。
《上海东方财经-我们正青春》
而正是站在全国大赛演讲台上,才让听众席里的中国演讲泰斗李燕杰大师注意到了我,给了我莫大的帮助与鼓励,并成为他年纪最小的弟子。
(勇敢参加全国演讲大赛)
直至后来,我从全国演讲大赛演讲台上的一名选手,变成了坐在全国演讲大赛评委席上的一名评委,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演讲专家们一起为台上的选手打分评判。我的脸上看上去神态自若,事实上我的心里百感交集。
(成为全国演讲大赛评委。曾经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成为活生生的现实。)
同时,我也应邀勇敢地站上了全国许多大学的演讲台,与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们交流着人生的成与败,悲与喜……
(高校邀请函)
(合工大)
(复旦)
(青春洋溢的大学生们的感言)
这十年,说遗憾,有;说后悔,也谈不上。
在上海这个没有任何根基的城市,为了基本的生存,花去十年,谈不上后悔。
那么,2018,2028年这十年呢?十年之后的自己,该是什么样子?
是时候该想一想了。
(中华儿女专访)
(中华英才专访)
(中国人物传记专访)
十年时间,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能够长成一个天真浪漫的少女;
十年时间,一份卿卿我我的爱情能够沉淀成血浓于水的亲情;
十年时间,满头的青丝能够变成斑斑的两鬓。
一年、十年,是一种岁月的积淀。
十年所收获的,需要一年又一年的累积,才能有质的飞跃。
一年的努力,可能看不出什么,但十年的努力,就可能是水到渠成。
一年的梦想很梦幻。
十年的梦想,可能就成了活色生香的,现实。
所以,从现在起,要敢于眺望,十年后的自己!
往期回顾:
01 纳兰泽芸 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02 纳兰泽芸 只为写给心灵
03 记者专访 作家妈妈教子经(上)
04 记者专访 作家妈妈教子经(中)
05 记者专访 作家妈妈教子经(下)
声明:文中图片除个人拍摄之外,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品均为作者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或商务合作,请后台联系获取IP授权。
阅 读 是 一 种 成 长
转 载 是 一 种 智 慧
分 享 是 一 种 美 德
收 藏 是 一 种 情 怀
点 赞 是 一 种 肯 定
在 看 是 一 种 享 受
纳兰泽芸
编辑:张纵泰 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