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在线7月26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边润鹏 实习生 贺喜迎)他是齐白石的侄孙,也是一个“齐白石迷”。回顾这一生,他是带着长辈的荣光和前辈的“指引”走上了一条自我实现、自我救赎的绘画之路。
红尘有幸识丹青
今年70岁的齐石坚,精神矍铄,常常在外参加公益和文化活动,今日得空,终得一见,齐石坚说这是一份特殊的缘分。
正如很多年前,齐白石回乡省亲时在他家留宿,4天留下4幅画,分别是《虾》、《蟹》、《鸡》、《紫藤》,也正是这几幅画启蒙了齐石坚的绘画天赋。
齐白石是近代最著名的国画家之一,一生作画大约两万幅,其中尤以画虾久负盛名,给现代留下珍贵的艺术启示和审美理想。同时,也吸引着许多官方、民间组织和艺术爱好者不断挖掘他的艺术财富。齐石坚这样说,“我是他的侄孙,也是齐白石迷”。
(齐石坚)
坐在沙发上,他带着追忆的神色简述了齐白石的一生,和他自己的过往。
齐白石是1864年生于湘潭农村,家境艰苦,早年学过雕花木工,后被人赏识,专习绘画,为人作肖像养家,并一步步成为绘画大师,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
与齐白石成长经历类似的齐石坚,也是出生于湘潭,家中是典型的书香门第,他从小就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尤其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1964年,17岁的齐石坚从长沙下放到永州江永县农村,在十年艰苦的知青生涯中,做过木匠、油漆工。而今,他是中国著名的书画家。
少年时,齐石坚就开始模仿叔爷爷留下的《虾》图,用黄板纸蘸水作画,反复练习虾的结构。到中学时他已能熟练地作出一幅类似的《虾》图,被老师们夸赞有齐老之风。
(齐石坚的《虾》)
初中毕业后,受“wenge”影响,他当了知青。而这一段时间中,他也总是利用各种机会练习书画,缺少墨汁,他就到山上采集木耳菜籽,自制“墨汁”。缺少画纸,就利用一切可用的废纸。也因有此特长,他常常被安排去负责写标语、画宣传壁画,当时不少的村民和知青都索要他的画。
1974年齐石坚回长沙后,一贫如洗的他进入长沙市外贸汽车装卸队搞搬运,还做过刻印章、刻钢笔字等零活,也是这一年,他真正拿起画笔。
木匠与画家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追求美和创造美。白天是木匠,晚上是画家,冬天手冻僵了也是常有的事。常常窗外喧闹,那是打牌喝酒的人三三两两的回家,笑着闹着,他只是盯着手中的画,“热闹是别人的,画中的乐趣是我一个人的”。
每天两三幅,大多是模仿齐白石的画作,一边画一边揣摩。常言道,见画如见人。齐石坚没有真正见过齐白石,但却在他的画中“看到”了他的一生,也看到了自己想要的以后。
不一样的“虾魂”
与齐白石相似的经历,似乎暗喻了他相似的成长和绘画成就。叔爷爷留下的虾、蟹、鸡、紫藤四幅经典风物画,一直是他不断揣摩、练习、突破的主要对象。
齐白石画虾堪称画坛一绝,他的虾是通过毕生的观察力,有观摩明清画家的虾画,也有碗中养虾,置于案台,每日观察,然后终达至寥寥几笔,水中虾跃然于纸上的化境。
(齐石坚的《虾与蟹》)
秉承齐白石老人的遗风,画虾成为齐石坚心中的艺术追求。拿起画笔的头几年,他专攻齐白石的虾,除了临摹体会,也对着活虾写生。他在玻璃缸中养虾,去菜市场、餐馆中观察各式各样的虾。
虾有千态,画虾亦有千法。临摹对照和自身体会多年,齐石坚画虾画出了自己的创新理解。他的虾继承了齐白石的“虾魂”精髓,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虾趣横生。
而在技法上,他吸收齐白石笔墨的特点,并在用墨上加以创新。“加了一点酞青蓝,蓝沉于底墨浮于上,画出的虾体看似空透,但却又是衔接在一起,特别灵动。”他从画室中拿出画作,给星辰全媒体记者细细讲道。
画虾有一大讲究,画单不画双。齐石坚如今画虾大多是三只,暗含道家“三生万物”的真意,又省体力。每一只虾的腰部、尾部、前爪、触须,不同人又有不同的笔法,“画好一只虾必须要画42笔,画半小时。”
(齐石坚的《虾趣》)
任何技艺,后辈往往是站在前辈的肩膀上,继承和创新,也只有这样,世间万物才会有序不紊地前进和上升。在哲学上,这是发展的观点。在他心中,这是长辈赐予的荣光和压力,指引着他。
对画的揣摩,让他得到了齐白石老人画中传递的感动,同样的砥砺前进。齐白石老人走过的路,印证了他的过去,又是给他前进的和期待的未来。
在真正解决温饱前,齐石坚依然是以木工为生。平常画完后,他大多当礼物送给别人,也常常和那些喜爱书画的朋友交流切磋。
齐白石的嫡亲孙儿女这一代中,齐石坚和他们也互为传阅和学习过。他的画没有接受过真正的名师指点,靠的是追寻、天赋和毅力。
(齐石坚的作品赠予巴林国王与议长)
2013年6月他受联合国邀请作为中国文化艺术代表团一员,出访了巴林、迪拜等国家和地区,并将国画《虾》作品作为国礼赠送给巴林国王和议长,受到极高的赞赏。
四十余年笔耕不缀,画出了另一道别样人生。
自我实现的人生
历史上对齐白石的评价有很多。父辈口中的齐白石,齐石坚记忆尤深的一个词是刻苦,每天画五张,画不完第二天补上。这也成为日后鞭策齐石坚成长的言词,“白石”与“石坚”两个词似乎冥冥之间就有一种相似的坚韧。
而另外较为鲜明的综合评价是,“他从来没有入仕愿望、懒于应酬、不管闲事、与世无争、始终以一颗纯真的心,沉浸在艺术的体验之中,沉浸艺术故乡里。”
(齐石坚的《雏鸡》)
多年来,齐石坚也一直追随着这一点,专攻花鸟画,画虾、蟹、蝉、蝶、鱼、鸟,像孩童般画出心中那份乐趣。
他这样形容,“白石老人的画让我爱不释手,我就是太着迷了。本身画画就要形似、神似,画虾要让人感觉活灵活现像真的一样,那我就感觉很自豪,我的虾是活虾。这样更增加我在画虾方面的追求,这个爱好就永远丢不掉了。”
著名美术评论家、教授陈慰民评论齐石坚,“此虾有白石老人的遗韵,又有自己的风格,清新淡雅,颇有回归自然的朴实……作为一代名画家的后人,他为人低调,不事张扬,在艺术界有着极好的口碑,他喜助人为乐、爱做公益事情也在圈内被传为美谈。”
齐石坚家住的小区现是雨花区牛角塘社区,但之前他一直住在别处。该社区主任王宏霞偶然发现有这样一位名画家后人,为建设社区文化请他回住。王宏霞形容他,“是一位可爱的老人,很真诚,也很谦逊”。
社区一有文化活动,王宏霞常常邀请他去参加,“一有时间他就来”,有时举办公益活动,“齐老就把他的画拿出来拍卖做公益。”王宏霞说。
(齐石坚的画作赠予外国大使)
到2000年时,齐石坚的画已在书画界深有影响。2000年他去常德桃源参加公益活动,画的《虾》被人在网上拍卖了八九千,这是第一次真正的认可。2013年参加一次公益活动,他的一幅画被拍卖到全场最高的11800元,之后他当场全部捐给贫困学生。
对齐白石的追随,齐石坚也不止于他的艺术成就,还有他的艺术精神和人格,也是这,让他有着一颗善良的童心。而十年知青,更让他有一种悲悯的性格。
早在1994年为纪念知青下乡30年,他邀集了昔日的老知青们到江永向当地学校捐助书籍、文具、书画作品。他一人还捐款5000元给瓦扎湾办小学,此后小学落成时,他再次捐助1万元修路。
(齐石坚参加联合国公共行政日活动)
现在,他每月要参加好几次公益活动,“学了‘齐派’的东西,走到今天,得到大家认可,还是蛮有成就感的。而尽我所能帮助这些贫困学子,资助他们完成学业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和书画爱好者互相交流切磋,他找到了乐趣。在公益上尽自己的力量,他找到了更多意义。与齐白石相似的成长,带着荣光和“指引”让他找到这一条自我救赎、自我实现的道路。
“余生有幸,向您学习”,齐石坚缅怀道。
*编者注:齐石坚,国家一级美术师,国礼书画家,国际齐白石艺术研究中心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协会、湖南美协特聘会员,中央电视台、中央新影书画院会员,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联合国(北京)书画研究院副秘书长,长沙黄埔书画院院长,湖南省直书法协会会员。
自在星辰原创报道 第六十九期
总策划:何旭
执行策划:郑文新、王重浪、林之乐
监制:何乐
文/边润鹏 实习生 贺喜迎 图/受访者提供 编/陈宇 校/罗罗君
编辑:萧娟 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