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耀坤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登乐游原》诗中,呤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对夕阳的绚烂给予了最好的赞美;同时感叹这种最美丽的景色却接近黄昏。喻意:这美妙绝伦的景色啊,可惜时间不长了。
现代谱曲作词家乔羽为《夕阳红》作词: 最美不过夕阳红, 温馨又从容; 夕阳是晚开的花 ,夕阳是陈年的酒, 夕阳是迟到的爱, 夕阳是未了的情, 多少情爱化作一片夕阳红……他没有李商隐那样伤感和无奈,而是期待着积极地把未了的情爱继续下去;带给老人们更多时间的美丽和欢乐!
人要老、夕阳要落,这是自然规律。虽然人世间的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但是,人们是可以努力争取,让衰老延缓——让老年人更健康长寿;人们努力创造好的环境,可以让夕阳缓落,将夕阳点缀得更加绚丽多彩!
千百年来,尊老敬老就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儒家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和古时的“二十四孝”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心里。孝老尊亲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早已扬名于世。
现今,我国于1989nian以国家法令的名义将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年节,成为社会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节日。从此,我国老年人有了自己的节日,可以说是开创了尊老敬老的新纪元。
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和政府对老年人更加尊重和关爱,2012年1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2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2号公布。
然而,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龄老年人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增加到1.18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提高到28%左右;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支出将持续增长;农村实际居住人口老龄化程度可能进一步加深。
我国从深度老龄社会将过渡到超度老龄社会。我国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还属于发展中国家。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收入并不高,按世界人均收入排名我国还处在下层,人口急需向老龄化发展,给我国老年人养老带来一定的经济困难。再加上,我国涉老法规政策系统性、协调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不那么完善和协调;城乡、区域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不均衡问题突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质量效益不高,人才队伍短缺;老年用品市场供需矛盾比较突出;老龄工作体制机制不健全,社会参与不充分,基层基础比较薄弱等等。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要从多方面着力来搞好我国的养老事业:着力加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各方面工作,着力完善老龄政策制度,着力加强老年人民生保障和服务供给,着力发挥老年人积极作用,着力改善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支撑条件,确保全体老年人共享幸福晚年。我们亟需做好如下工作: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不断增强政府依法履职能力,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保障公平竞争,改善营商环境,支持创业创新,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我国养老服务业,有序快速地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质量效益。着力保基本、兜底线、补短板、调结构,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促进资源合理优化配置,强化薄弱环节,加大投入力度,有效保障面向老年人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坚持保障和改善老年人民生,逐步增进老年人福祉。大力弘扬孝亲敬老、养老助老优秀传统文化,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社会力量参与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提供更多更好支持,实现不分年龄、人人共建共享的养老服务业体系。
——坚持把应对人口老龄化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促进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城乡协调、区域协调、事业产业协调,统筹做好老年人经济保障、服务保障和精神关爱等制度安排,实现协调可持续的养老服务业发展。
——坚持以宣传教育的方式,改变老年人的传统养老观念。以前的那种“养儿防老”的传统的养老观念,与现在“少子化”的家庭的实际情况不相适应。社会已发展到了今天的信息时代,以前在农业时代滋生出来“养儿防老”的旧黄历理应翻篇,社会上的老年人改变“养儿防老”的旧观念,积极地配合和参与社会养老服务业,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的养老服务业向前发展。
我国现阶段还处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和养老设施及模式与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家庭养老方面,由于以前实行独生子女政策, “少子老龄化”的情况在快速发展。使得传统养老服务模式的一系列问题日渐凸显:首先,中国拥有几千万个独生子女家庭,让独生子女承担传统养老已成为一个难题;其次,目前老年人的家庭照料资源正在发生萎缩,子女、配偶、亲属等主要家庭成员提供的照料比例在降低;再次,社会照料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难以满足庞大老年人群、特别是迅速增长的“空巢”、高龄和带病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机构养老方面,仍然存在着有效床位紧缺,养老机构人才匮乏等问题。截至2016年底,提供住宿的各类社会服务机构3.2万个,事业单位1.8万个,民办非企业1.2万个。机构内床位414万张,年末收留抚养人员241万人,床位使用率58.2%。各类养老床位合计730.2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1.6张。),其中社区留宿和日间照料床位322.9万张,有效床位十分紧缺。截至2015年,我国只有23.93万护理人才,根据目前的老年人总数推算,护理人才大量缺乏全国目前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4063多万,其中老年痴呆有近700万。按照5%计算,需要173万专业护理人才。截至2015.3.26日,民政部全国养老机构数据直报系统登记从业人员23.93万名;养老机构人才严重匮乏。
我国虽在经济上和养老设施上有劣势,但要发扬我国的“孝道”文化优势。“孝道”文化是我国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自古以来,不但对中华民族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世界人民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日本就是受我国“孝道”文化影响较大的国家之一,孝德天皇(749—757)在位时仿效唐制,令全国每户备孝经一本,主张“孝为百行之先”。
我国古有“二十四孝”,现今又有“二十四孝”;这些都是“孝道”文化中的典范。我们要将这些孝敬老人的故事宣传好,要将这些孝敬老人的精神传承好。孝文化在我国传统伦理文化中处于主导地位,它是我国社会一切人际关系得以展开的精神基础和实践起点,是我国古代政治的伦理精神基础,也是社会教化的的核心和根本。把我国优秀的“孝道”文化用在养老事业上,贯穿于养老事业的各个环节中;即便是我们现在的养老硬件条件差一些,也能让老人们在这“孝道”文化的软件中得到温馨和快乐。
实现"五个老有"是我国老龄工作的目标,"五个老有",是对老年人生活需求的高度概括,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养是核心,是其他“五个老有”的前提和基础。老有所养就是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以及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特殊需要。老有所医是重点和保障,就是满足老年人看病治病的,是五个老有所需最重要的一环,也是老年人生活中最关心的问题。老有所为是很多老年人晚年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他们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继续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老有所学也是许多老年人生活的组成部分,根据自己的爱好,学习掌握一些新知识和新技能,既能陶冶情操,又能丰富生活,做到思想常新,理想永存。老有所乐的内容极其丰富,通过开展各种各样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体活动,为老年人增添欢乐,使其幸福愉快的安度晚年。
让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来保证老人健康长寿,即是让夕阳缓落(慢跑),让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来促进老人生活多姿多彩,便是让夕阳余晖更加绚丽!。
责编: 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