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之行
中华名人在线 2023-11-30 09:58:35 作者:zhhmrzx 来源:

武昌之行 
谭卓越 2023年11月26日整理


武昌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为我们祖国今日的成就奠定了基础。辛亥革命首义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意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推翻旧帝制的伟大革命,开创了我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同时辛亥革命的成功也改变了近代我国的政治结构,为以后各种政治改革创造了基础和条件。其次,辛亥革命实现了我国的独立和解放,中国人自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成为世界各民族最属目的伟大民族之一。武昌《辛亥革命博物院》承载着辛亥革命所传承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我国非常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新时代中国人民奋斗的重要精神力量。

杜心五(1869-1953),祖籍湖南慈利县,是自然门武术一代宗师,是一位身怀自然门绝世武功,叱咤风云、领秀中华武坛的国术泰斗;又是一位留学日本归来的农学、气象学教授。他是诗词歌赋楹联造诣高深的国学名人;也是书法古朴雄奇、一字难求的书法大师。他是一位精通《临济正宗》的“得道高人”和“禅门哲人”;却又是一名精通自然医学,神针奇药救死扶伤患者无数的民间神医……1905年8月,孙中山先生在日本成立中国同盟会,届时正在日本留学的杜心五先生,经宋教仁和谭振介绍加入了同盟会,之后几度以侍卫长兼秘书的身份,随孙中山先生奔走于海外各地,宣传革命主张,募集革命经费,图谋反清大业。直至武昌首义中的杰出表现,杜心五可谓功高至伟。被孙中山先生赞誉为“忠诚卫士”,并亲赠与杜心五“忠诚卫士”匾额。然而他在革命前一年就表示:“革命成功了,我第一个退隐”。中华光复,民国成立,“功成不受赏,施恩不图报”的杜心五谢绝了孙中山先生的高官委任,安于简朴低调的生活。

起义前的1910年5月,杜心五的结拜 大哥谭人凤到达汉口,与蒋武等成立了策划武汉地区起义事宜的领导机关和相关事宜,杜心五此时“百感交集,无以名状”,兴奋至极。1911年10月9日下午,因意外爆炸事件使起义计划暴露,领导人大部被害。杜心五在接到密报后,利用自己身为青洪两帮总龙头的特殊身份的影响力,发动广大秘密帮会会员,策动新军提前起义,然后又发动各地帮会力量奋起援鄂。1911年10月10日由邓玉麟临时受命领导指挥,新军武昌第八镇工程第八营统领熊秉坤率人马打响了反清起义第一枪(孙中山先生誉其为“熊一枪”),继而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民国军政府。革命大侠杜心五在首义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促成作用革命迅疾在全国火山爆发地展开

杜芳女士(1950年01月03日生于湖南省慈利县),是革命大侠杜心五嫡长孙女,她一直在致力于宣传和弘扬她爷爷跟随孙中山先生等老一辈为建立共和而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她觉得先驱们的那种为国家、为民族不怕流血牺牲、忘我拼搏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来缅怀、去纪念、去弘扬和传承。

2016年,杜芳女士曾被邀参加武昌辛亥革命纪念活动时有幸结识了原《武昌辛亥革命首义研究会》熊永铸会长(退休后换届任副会长),且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前段时间,杜芳女士(杜芳女士身体患有骨癌晚期等多种疾病)想在她有生之年去瞻仰一次南京中山陵《孙中山纪念馆(新馆)》和武昌《辛亥革命博物院》。此次出发前,先分别与南京中山陵孙中山纪念馆展研部卢主任、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院》的《辛亥革命首义研究会》熊永铸先生取得了联系,说明了原由,告知其一行数人的行程安排,并获得了以上俩部门的回复:表示“热烈欢迎”。

2023年11月08日下午17:30,杜芳女士一行数人从南京乘坐高铁到达武昌站,熊永铸先生侧早已安排车亲自到站接车,据熊会长介绍:驾车司长是熊会长姐夫,年近八十(78岁),但其身体很好、看上去只有六十来岁的样子。将我们一行接至武昌《辛亥革命博物院》附近的《梁湖人家》餐馆,并安排好了具有湖北特色的美味佳肴。一同共进晚餐除我们四位外,还有熊夫人和熊会长的姐姐、姐夫、以及杜芳女士的朋友萧江先生陪同。晚餐后,又将我们送至附近酒店住下,并交代次日早餐叫我们不要出外面去吃,他会买来武汉特产“豆皮”加豆奶请我们吃,早餐后,九点左右我们再去参观,晚上叫我们就在酒店前广场看看菊花展(免费的)。

次日早晨8:20左右,熊会长携夫人带着武汉特产“豆皮”加豆奶来到酒店房间,请我们吃这香洛可口的“豆皮”加豆奶。我以前听说过但没有吃过;说是“豆皮”,实际上是大米加猪肉粖、油等佐料蒸熟、加豆浆煎至米黄色,真是色香味美。

吃完早餐后,大约九点钟,熊会长领着我们出发、十分钟左右来到了《辛亥革命博物院》辛亥革命首义展厅部分场所,在辛亥革命首义研究会办公室做了短暂的停留,相互介绍认识、交流。杜芳女士并将带来赠品在此举行了一个小小的捐赠仪式:一是我邀请大书法家汪建国先生临书孙中山先生赠给杜心五牌匾的忠诚卫士”和杜心五大侠在1934年、为《山西国术体育馆旬刊》(第一卷第十一期)题写中央国术馆的馆训“自强不息”两幅墨宝;二是杜芳女士邀请慈利县杜氏宗亲杜佳满先生找乡下打铁匠复制的一口平底铁锅,该平底铁锅原件现存放在慈利县《杜心五自然门文化展馆》内,这是当年杜心五大侠在日本留学时与孙中山先生等同盟会同志一起烙饼吃用的一口平底铁锅。据杜佳满先生说:到乡下找打铁匠复制的一口平底铁锅也很不容易,因现代科技发达了,没人从事打铁业了,他在湘西走访了六个县、千辛万苦才找到了一个打铁师傅,按1:1复制制作了二个平底铁锅(另一个已捐赠给了南京《孙中山纪念馆》)。两幅墨宝和复制的平底铁锅、以及前几年由贺懋华教授写作《杜心五传奇》的二本书,由杜芳女士分别捐赠给《辛亥革命博物院》。随后,大家移步武昌《红楼》。

武昌《红楼》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的重要史迹,系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所在地。这里是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点,也是中国共和纪元的开端,被誉为“民国之门”。

工作人员一路给我们讲解这里的历史,徒步大约二百米,我们来到《红楼》前,大家一起合影留念。然后,我们又跟随工作人员来到《辛亥革命首义史迹陈列》展参观学习,在展馆中,我们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照片和实物展品。这些都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重要节点,同时还展示了许多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英勇战斗的场景,我们除了仔细听工作人员的精彩讲解外、还仔细观看和浏览那珍贵的照片、珍贵实物展品。了解到了许多以前不曾听闻过的历史,也深感先辈们对革命事业的无私奉献和爱国主义精神。我们要牢记历史,更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我们不仅要缅怀先烈、更要将他们的精神广泛的宣传、弘扬、传承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我们参观完后,现任《
辛亥革命首义研究会》孙会长特意在展馆附近的《梁湖人家》饭店定了个包间、招待杜芳女士一行数人。大家享用完当地的美味佳肴后,孙会长还特意安排一台商务车将我们送至高铁站。圆满的完成了此次武昌《辛亥革命博物院》的《辛亥革命首义史迹陈列》展参观学习与交流。在此,我们要特别感恩和感谢原会长熊永铸夫妇和现任会长孙凯先生及秘书长等工作人员;感恩和感谢他(她)们在百忙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接见和热情的招待我们一行。最后,再次表示衷心感谢!!!



编輯:佚名 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