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文化建设,整合创新,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杜芸主任在2023广东省医院院长论坛做专题报告
中华名人在线 2023-12-12 07:43:18 作者:zhhmrzx 来源:

党建引领,文化建设,整合创新,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杜芸主任在2023广东省医院院长论坛做专题报告

12月10日,广东省医院协会主办的“2023广东省医院院长论坛”在广州举行,来自全省各大医院的党委书记、院长及协会会员单位代表参加论坛。中国投资协会健康产业公益扶贫促进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医院协会常务理事杜芸应邀出席论坛,并做了《新时代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策略思考》的主题报告。

广东省医院协会成立于1980年,历经四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华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5A级医疗行业协会,现有会员单位800多个,设有专业委员会80多个,拥有广东现代医院管理研究所、《现代医院》杂志社、广东省颐养健康慈善基金会,共同为医疗行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在本次论坛上,杜芸主任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意义、目标任务、策略思考三个方面做了主题演讲报告。

杜芸主任说,高质量发展是从简单追求数量和速度的发展,转向以质量和效益为首要目标的发展;是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的发展。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主题。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顶层设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战略部署,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对健康生活美好需求的重要措施。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的主体力量,加快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对于实现健康中国建设目标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杜芸主任在主题报告中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谈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通过5年努力,从发展方式上,由传统的、粗放式、规模式的发展走向内涵建设为主,提高质量;从管理模式上,由传统的经营管理,走向数字化的、集约性的高效管理,通过信息化应用,提高效率;从资源配置上,从过去重点配置硬件转向更加注重人力资源发展,提高人的积极性。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原则;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原则;坚持医防融合、平急结合、中西医并重原则。要用“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来支撑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一是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发挥公立医院在城市医疗集团中的牵头作用,发挥县级医院在县域医共体中的龙头作用,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二是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趋势。加强临床专科建设,推进医学技术创新,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强化信息化支撑作用;

三是提升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效能。健全运营管理体系,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四是激活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改革人事管理和薪酬分配制度,健全医务人员培养评价制度,深化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五是建设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文化,强化患者需求导向,关心关爱医务人员。

为了实现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在国家“十四五”规划收关和“十五五”规划谋划起步的时期,启动六个促进行动:

一是重点专科和特色科室建设行动。

二是建设高质量的人才队伍。

三是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

四是建设“三位一体”智慧医院行动。

五是实施临床科研提升行动。

六是实施患者体验提升行动。

杜芸主任在专题报告中关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策略思考中,重点从党建引领、文化建设、整合创新、数字化建设、精细化管理和高质量发展远景6个方面介绍了公立医院高质量的策略、措施和途径。

她说,新时代最大的机遇是系统化,最大的挑战是碎片化。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整体统筹、优化提升、系统策划、精准定位,专人做专事,建立一张网一盘棋一个系统,提质增效,对标高质量,做好持续发展的大文章。

要坚持党建引领与医院业务深度融合,实现党建与医院发展全方位互动、党建与业务工作全领域融合,党建与服务全流程衔接,以党建促进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管理的全面提升,实现党建工作与医院业务工作的同频共振。

杜芸主任在主题报告中就医院文化建设提出,公立医院要党建引领高质量的文化建设,坚持医者仁心、悬壶济世、大医精诚的医学传统文化,以培育新时代的好医生为核心,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疗工作者职业主义精神。她说:医院文化建设具有春风化雨的力量,是对医务人员精神层面的培育和感染,它能产生极大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医院的竞争力要从医院文化入手,突出医院自身技术特色和文化属性。

医学人文精神与医院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从古至今,文明社会都非常注重道德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德传统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这样形成的。作为医务工作者,需要心怀天下百姓,悲天悯人,治疗病痛,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医圣孙思邈才在《千金要方》论诊候中写道:“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意思是上等医生能医治国家的弊病,中等医生能医治人的弊病,下等医生能医治身体的各种疾病。

医院文化建设要厚植医护人员的人文精神,丰富人文知识。医学的特点是研究人类本身,而人类自身未知数最多,医学又有很大的风险性,中国医学内科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孝骞说做医生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戒慎恐惧”医疗卫生健康营养是维系人类自身价值、并保护其生存、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救死扶伤是文明社会的一种责任。所以医务人员不能仅仅沉溺于专业性、技术性的局限思维,要不断扩充自己的文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艺术学及宗教学等方面的知识。活到老,学到老,做一个人民的好医生,这是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整合创新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杜芸主任在主题报告中从人才管理创新机制、重点专科共建联盟、优化绩效分配方式、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双向转诊等方面提出了整合创新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

关于人才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模式,杜芸主任认为,一是制定学科带头人遴选培养管理办法;二是明确学科带头人各项权益及责任;三是突出技术提升,将解决临床疑难复杂问题能力和形成学科特色优势为重点;四是与重点医院合作,建立公开遴选、硬性引进、柔性引进等多种引才机制;五是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院讲学,承办国家级、省市级学术会议等内外合力筑就人才高地。

关于重点专科共建联盟,杜芸主任说,专科联盟是由相应专科领域具有领军或领先地位的医院牵头组建,邀请区域内顶级医院作为指导单位、其他医疗机构作为成员单位,以专科协作为纽带,形成的多机构、多合作形式的紧密型学科联合体。

专科联盟负责统筹区域内相应专科资源,通过联合诊疗、专家带教、进修培训、科研协作、管理研商等多种方式,将牵头单位和指导单位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或延伸到联盟各成员单位,实现区域内医院深度联动、同质建设、补位发展。

在优化绩效分配方式上,杜芸主任报告中提出了公开竞聘、薪随岗走、岗变薪变的原则。在分配方式上一是坚持质量内涵导向;二是向高风险、高难度岗位倾斜;三是体现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的价值;四是向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倾斜;五是兼顾效率与公平,保持和谐与平衡。

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双向转诊的重大意义,杜芸主任报告中说,让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是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迫切要求。目前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基层诊疗能力、服务水平、便捷性与人民群众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需要下大力气补短板、强弱项。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是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的治本之策。

双向转诊是规范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之间病人有序流动的管理制度。通过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有效地规范医疗服务流程,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工合理的医疗服务新格局。要依托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疗集团,加强人、财、物、技等一体化管理,成立专科联盟,扩大优质专科资源辐射面,明确转诊标准和转诊流程,畅通双向转诊机制。

公立医院实现数字化转型是一道必答题。杜芸主任在报告中指出,要建立人机互联、数据共享、部门联动的一张网,要建立以数据治理为抓手的智慧医院管理系统,要以数据共享推动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她在报告中强调,要我们要夯实智慧医院的四个基础:一是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智慧医疗建设;二是以患者服务为宗旨的智慧服务建设;三是以数字治理为转手的智慧管理建设;四是以数据保护为重点的智慧安全建设。

杜芸主任在专题报告最后展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远景。她说,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使高质量成为医院建设的永恒主题;要形成医院文化和医学人文的穿透力;医院高质量发展呈现出新时代医院文化的六大特征:即救死扶伤的医疗行业特征;精益求精的医疗科技特征;仁爱为体的公益服务特征;悬壶济世的社会保障特征;大医精诚的文化传承特征和终生学习的学风严谨特征。

广东省医院协会会长黄力在论坛总结中说,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健康中国目标的必经之路。他感谢出席论坛并做专题演讲报告的各位专家。

编辑:张纵泰 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