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毛主席:毛主席拜石干娘习俗源流考
中华名人在线 2023-12-20 17:18:31 作者:zhhmrzx 来源:
纪念毛主席:毛主席拜石干娘习俗源流考
profile-avatar
中华名人在线

原创 大同思想网

梅山拜石干娘习俗与华夏祏文化流布全球

王佩良 张若彤

今天是2023年12月17日,再过几天就是毛主席130周年的生日了。突然想起毛主席小时候拜过石干娘的故事,于是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撰成此文,以表达对伟人的敬仰与纪念。

湘中梅山地区曾流行“拜石干娘”习俗,小孩“八字大”不好带养,就将其拜寄给石头做“干儿子”,可保佑顺利成长成才。maozedong外婆家在湘乡县大坪坳棠佳阁,这里为梅山文化腹地,也有拜“石干娘”习俗。maozedong刚满月时,他外婆贺氏就领着文七妹,抱着襁褓中的maozedong到一公里之外的龙潭岮拜一块巨石为“石干娘”,因其排行第三,取名为“石三伢子”。从此,他无病无恙地健康成长,并一生与巨石结下不解之缘。在建党之初,因政治环境险恶,maozedong即化名“石山”发表文章或通信。1923年7月1日,maozedong在《前锋》杂志发表《省宪下之湖南》,署名“石山”即“石三”的谐音。秋收起义失败后,maozedong率工农革命军在浏阳文家市里仁学校开会,面对全体指战员,他以石头作生动的比喻,精辟地阐明不攻打长沙而是转向敌人势力薄弱的山区开辟根据地的革命道理。他说:“我们现在的力量好比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反动派好比一口大水缸,但总有一天,我们这块小石头要砸烂蒋介石的那口大水缸的!

1951年2月,彭德怀从抗美援朝前线回国汇报工作。maozedong幽默地说:“你的名字叫‘石穿’,我的小名叫‘石三伢子’,我们两个都是石头。”彭老总谦虚地说:“主席是块宝石,我不过是块顽石而已。”maozedong笑了起来:“我也是一块石头嘛,我们两块石头,一块扔向杜鲁门,一块扔向麦克阿瑟。”这“两块石头”自然会砸得杜鲁门和麦克阿瑟跪地求饶,必定取得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同年5月,毛主席在北京接见表兄文运昌,回忆起儿时的生活:“我小时候有个乳名叫石三伢子,我母亲那时候还是很迷信的,请人算了我生辰八字,结果说我八字大,不拜个干娘难保平安。”“有一次母亲带我去外婆家,路上发现一块人形巨石,当即就叫我跪下磕头,拜那块人形巨石为干娘,因此母亲又给我取了个小名‘石三伢子’,父亲也认为这是好事。”

1959年6月,maozedong回到韶山。26日,他在韶山招待所设晚宴款待当年曾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赤卫队员、老gongchandang员、烈士家属以及他儿时的师长亲友。宾主就座后,maozedong站起来,举杯四顾,微微笑道:“今天,各位父老乡亲都到齐了,就差我干娘没来呢。”他顿了顿,用商量的口气说:“是不是还等一等呢?”maozedong见乡亲们迷惑不解,也未做解释,爽朗地笑道:“大家就吃吧,我们不等了。”席间,有个年轻人想打听究竟,使一个小女孩走向毛主席:“主席爷爷,您的干娘是哪一个呀?”maozedong放下杯筷,笑容可掬地抱起小女孩,大手向西一指:“我就是那个山岮里一块石头的孩子,你又是哪个的孩子呀?”大家这才明白maozedong指的干娘就是龙潭岮里的那块巨石。由此可见,在毛主席心里,他就是“石干娘”的儿子,是石头的命,坚不可催,能打败敌人,也能保护自己。

石干娘,以石为母,其俗由来已久,可追溯至石器时代,这是原始母系氏族社会万物有灵信仰的产物。石头生人的记述很多。《淮南子·修务训》记载:“禹生于石,契生于卵。”“禹母修己,感石而生禹,折胸而出。”“禹产于琨石,启生于石。”《西游记》说孙悟空从石缝里生出来,《红楼梦》说贾宝玉乃女娲炼石补天所遗顽石所化。

石干娘慈爱贞洁,保佑小孩,有求必应,历代都有记载。唐代白居易写过赞美“石干娘”的《蜀路石妇》诗:“道傍一石妇,无记复无铭。传是此乡女,为妇孝且贞,十五嫁邑人,十六夫征行,天行二十载,妇独守孤黄。其夫有父母,老病不安宁,其妇执妇道,一一如礼经,晨昏问起局,恭顺发心诚,药饵自调节,膳馐必甘馨。夫行竞不归,妇德转光明,后人高其节,刻石像妇形,俨然整衣巾,立在闺庭,似见舅姑礼,如闻环佩声。至今为妇者,见此孝心生,不比山头石,空有望夫名。”

清末,临沂市七得村有尊武将形象的石干娘,立了“石姆碑记”:“尝谓上天以爱为民心之生也,则有黍稷稻粱以食之,丝絮麻棉以衣之,参有苓桂以卫之,几以养而护之者,亦何所不至哉。而其于赤子尤甚,盖赤子抚养不易,疾病每多,设非上天有保护之,其不至夭亡者鲜矣。七得村东有石一尊,象老姆形。得赤子者,百天虔诚祝之,拜为干娘,可以长生,可以却病。浅见者以为怪,安知非上天生之以保护赤子者哉。且此石干娘者,心不转,口不言,远胜妄谈休咎横索财物者矣。使人信而服之,以护赤子,讨非上天之灵所使哉。为上敬☐碑碣,籍以答石干娘之灵也,亦以感上天之爱☐。是为记。大清光绪三十一年已荷月榖旦。”今鲁南苍山、郯城、临沂等地,仍流行在二月二、三月三、清明为小孩敬石婆婆、拜石婆婆干娘的习俗。民谣唱道:“碑干爹,石干娘,小孩活到八十上。”

人类曾经历漫长的石器时代,石器曾是人类童年时代最重要的生产工具,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人们不仅崇拜灵石,拜石干娘,也崇拜巨石,并留下许多巨石遗址。湖南永州零陵地区历史悠久,巨石文化源远流长,可追溯至数万年前。永州零陵城西黄田铺中学有一座2万年以上的巨石石棚,4块巨大的青石堆垒成棚状,顶石二万多斤,离地1.2米,墙石有明显的人工打磨痕迹,进深3.4米。2016年,郴州安仁县熊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发现2万年以上的“三石架锅”石棚遗址,三块高5米直径6米多的花岗岩巨石鼎立,占地约100平方米。

石棚巨大,建造不易,应是巨人族所造。大湘西地区曾生活着善于制陶的巨人部落。据《山海经·海外北经》载:“夸父国,在摄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湘西怀化沅陵县至今仍流传着“夸父追日”的故事。《山海经·海外东经》载:“大人国在其北,为人大,坐而削船。”传说大禹疏导洪水之后,在涂山大会诸侯,防风氏因为蔑视禹而迟到,被禹执住杀死。若干年后,有人挖到防风氏的尸骨,因其体量太大,整整装了好几车。

榫卯结构是建造巨石石棚的关键技术。这也是上古时期大湘西地区独有的木石建造工艺。立柱、横梁、顺檩等构件通过榫卯结合成框架。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将榫头插入卯眼,榫卯凸凹咬合,精准连接并牢靠固定。榫头伸入卯眼部分称为榫舌,其余部分称作榫肩。榫卯结构可根据榫和卯的多少、大小、高低、长短进行自由而巧妙地组合。榫卯结合有百余种方式,常用抱肩榫、夹头榫、插肩榫、楔钉榫、托角榫、长短榫、粽角榫、勾挂榫、栽榫、暗榫、套榫、挂榫等。许多巨石建筑采用榫卯结构,构件之间往往严丝合缝,外行人很难进行解构。

今湘南地区仍有多座榫卯结构的巨石桥梁,江永县夏层铺镇上甘棠村有寿隆桥,允山镇回岗村有汉缕桥、寺上桥,道县祥霖铺镇田广洞村有五谷桥,新田县石羊镇清水湾村有莲花桥,史家村有莲花二桥。据江永“重建寿隆桥碑记”载:“……甘棠周氏宅东北隅一里许,有桥曰寿隆,屡兴屡废,难为长久之策。爰自成化辛卯冬,棠溪积善君子周绍隆、周麒,同诸众信,集功舍财,觅工镌石圈桥一道……时大明成化八年岁在壬辰仲春月。”该座“寿隆桥”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明成化八年(1472)。这些榫卯结构的古老石桥表明2万年前的零陵巨石石棚工匠技艺仍在大湘西地区流传。

大湘西地区还有古老的祭祀石头神的“祏”文化。“祏”者,“示石”也。“祏”字甲骨文,上部为石崖,下边为“示”,即祭祀用的灵台供桌,“祏”即在石崖下设灵台祭祀神灵。石棚结构特征,用三块巨石柱撑起一块大石板,石板上放贡品,犹如一个巨大的“示”字。石棚也是在“示”神。“示”甲骨文,下部“小”为石棚的三块巨石,上部两横,一横为石棚顶部的大石板,另一横为祭祀时所用贡物,酷似石棚外形。《说文解字》记载:“示”表“桌石”“灵石”之意。示,古文作广厂,均为石棚之象形,广厂为祭祀时洒祭酒浆或牲血之形。“示”像古人祭祀石棚、巨石之社石,进而为宗、为祏、为土。商周时,“示”“神”通用,石桌立于土上,是原始宗教顶礼膜拜的对象。“土”甲骨文,立地面上柱形之石,可谓之柱石。江苏铜山湾出土商代祭册遗址,中心簇立四块巨石,石呈方柱形,长短不一,周围埋十二具人骨,头骨破碎,双臂反缚,面向巨石而跪,另有十二具狗骨,这是古代以人牲祭石的祭坛遗址。古人以“石”为神,借“石”通灵,石棚具有祭祀功能。《左传·昭公十八年》记载,“使祝史徙主祏于周庙,告于先君。”《疏》:虑有非常火灾,于庙之北壁内为石室,以藏木主,有事则出而祭之,既祭纳于石室。祏室防火之习俗始于周朝。怀化通道县陇城镇马田村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马田鼓楼”,旁边有一座古老的“祏室”,内设萨姆神像,萨姆身披红衣,端庄神圣。祭祀仪式通常由“萨爹”主持。有些民众还在家中设堂祭祀毛主席。由此可见,古老的祏室祭祀文化仍在大湘西地区传承发展。

随着大湘西地区夸父巨人部落往外迁徙,他们将巨石文化带到全国甚至全世界各地。四川凉山州德昌县六所乡有巨石文化遗址,在一万多平方米的田野中摆放着13座长12米、高2米的巨大石墓,当地彝民称其为“朴苏乌乌”。山东淄博、济南、邹平交界的长白山区有多处巨石文化遗址,可分为石棚、石环、石圈、石堆等类型。《汉书·眭弘传》记载:“孝昭元凤三年正月,泰山莱芜山南匈匈有数千人声,民视之,有大石自立,高丈五尺,大四十八围,入地深八尺,三石为足。”安徽凌家滩遗址曾出土高达八九米的巨石阵,可惜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炸毁。今凌家滩裕溪河床下仍埋藏许多采自太湖山的巨石。凌家滩考古发掘文物中有梯形石钻,钻头一端粗一端细,呈螺纹形。石凿和石钻是制作木石榫卯结构的必备工具。辽宁盖县有石棚遗址。石棚的盖石长8米,宽6米,厚0.45米,重达几十吨,将其支架到2米高的石柱,沟槽吻合整齐,实在令人惊叹。《三国志·公孙度传》记载:“时襄平延里社生大石,长丈余,下有三小石为足。或谓度曰:‘此汉宣帝冠石之祥。’”汉代人认为石棚是祥瑞之兆。

大湘西的巨石文化往南传播,在东南亚地区,留下很多遗址,“沿印度zhinei高地的边缘,从镇宁高原到摩伊高原,远达西面的黎逸高原,有一条巨石文化遗址链”,往西到达缅甸和印度阿萨姆,往东到达马来亚、苏门答腊、爪哇、帝汶,往北经苏拉威西,直至菲律宾的棉兰佬岛和吕宋岛,往东,直到大洋洲的密克罗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群岛,都留下许多巨石文化遗址。

巨石石棚是巨石阵的基本单位。掌握了石棚的制作技艺,就可以根据需要延伸制作各种规模的巨石阵。随着大湘西地区的巨人部落往外迁徙,巨石文化散布全球。亚洲的朝鲜、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叙利亚、土耳其,非洲的埃及、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欧洲的丹麦、法国、德国、英国、俄罗斯、荷兰、比利时、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美洲玻利维亚太阳门和太平洋复活节岛的巨石文化都源于大湘西地区。爱尔兰凯里郡斯凯利格·迈克尔岛上的巨石遗址1996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苏格兰刘易斯岛上的卡兰尼什巨石阵,13块巨石围成一个圈,有的单块重达10吨以上。瑞典厄斯特兰群山和波罗的海之间的埃勒斯巨石阵,59块巨石排列,尤为壮观。英格兰埃夫伯里石阵由180块巨石排列。法国卡纳克巨石阵由三千多块巨石组成。巨石石棚和巨石阵采用榫卯结构制作方法是上古华夏工匠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的铁证。

巨石棚、巨石阵在建筑学和天文学上有重要价值。巨石阵是大湘西地区善于制陶的鬲昆族群巨人西迁后为观测天象祭祀天帝而建造,巨石阵既是天文观测站,也是埋葬族首的巨石冢,还是祭祀神灵的重要场所。据伯益所作《山海经》记载,五千年前,来自大湘西地区的鬲昆族群巨人已经遍布欧洲各地。《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欧洲有沃民国、女子国、丈夫国、轩辕国和弇州山。《山海经·海外西经图赞》记载:简狄有吞,姜嫄有履。女子之国,浴于黃水。乃娠乃字,生男则死。由此推断,女子国人最初是黄帝族群与尧帝族群合婚的后裔。姜嫄是周稷的母亲,在大湘西地区踩到巨人足迹怀孕生子。女子国位于今德国黑森州地区。沃民国在今波兰和德国交界地区。英格兰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的巨石阵“Stonehenge”看似庞大,实则采用榫卯技术,由许多石块卯接而成,属于来自大湘西地区的巨石石棚文化。西周时期,特洛伊人率领从中国移居的不列颠人消灭巨人部落,巨人族群的巨石文化却得以保存。在苏格兰地区,墓葬区的命运之石也称“忠石”Stone of Scone,不能随便带走。古代苏格兰人为保护祖先坟墓,甚至埋下咒语:“凡拿走古墓一块石头,或破坏墓地者,必会遇上厄运,不悔改者甚至死亡!”地中海克里特岛考古发现“祏”字,表明华夏“祏”文化已随着族群西迁,传播到欧洲。欧洲祭司也源自湘西地区的“萨爹”。

1917年,maozedong作《心之力》,提出:“夫中华悠悠古国,人文始祖,为万国文明正义道德之始创立者。盖神州中华,为地球优雅文明之发祥渊源。”世界文明发源于中国,中国文明发源于长江,长江文明发源于湖南,湖南文明发源于大湘西。这可从民俗、语言、宗教、考古、地名等角度得到多重印证。永州道县福岩洞遗址出土47颗8-12万年前的真正现代人的牙齿,为全球最早。道县玉蟾岩出土1.2万-1.4万年前的5粒人工栽培稻谷以及有布纹的陶罐,标志着原始的农业、手工业和纺织业的开始。此外,大湘西还有怀化洪江高庙、泸溪浦市、辰溪征溪口、常德澧县彭头山、城头山、安乡汤家岗、郴州桂阳千家坪、长沙南托大塘等六七千年以上的人类早期文明遗址。林河、杜钢建、流波、阎朝科、郭静云、黄石、枕戈、郭立新、周行易、贺刚等专家已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二万年以前,包括永州、株洲、郴州在内的大湘西区地区,巨人族已广泛使用榫卯结构造巨石石棚,有巢氏也用榫卯结构制木头建筑,世界其他地区的巨石文化遗址在年代上都要晚得多,其巨石文化都源自中国。

中国石文化博大精深,老祖宗根据生产生活的需要,至少创造了329个“石”字:石矴矵矶矷矸矹矺矻矼矽矾矿砀码砂砃砄砅砆砇砈砉砊砋砌砍砎砏砐砑砒砓研砕砖砗砘砙砚砛砜砝砞砟砠砡砢砣砤破砥砦砧砨砩砪砫砬砭砮砯砰砱砲砳砵砶砷砸砹砺砻砼砽砾砿础硁硂硃硄硅硆硇硈硉硊硋硌硍硎硏硐硑硒硓硔硕硖硗硘硙硚硛硜硝硞硟硠硡硢硣硤硥硦硧硨硩硪硫硬硭确硯硰硱硲硳硴硵硶硷硸硹硺硻硼硽硾硾硿碀碁碂碃碄碅碆碇碈碉碊碋碌碍碎碏碐碑碒碓碔碕碖碗碘碙碚碛碜碝碞碟碠碡碢碣碤碥碦碧碨碩碪碫碬碭碮碯碰碱碲碳碴碵碶碷碸碹確碻碼碽碾碿磀磁磂磃磄磅磆磇磈磉磊磋磌磍磎磏磐磑磒磓磔磕磖磗磘磙磚磛磜磝磞磟磠磡磢磣磤磥磦磧磨磩磪磫磬磭磮磯磰磱磲磳磴磵磶磷磸磹磺磻磼磽磾磿礀礁礂礃礄礅礆礇礈礉礊礋礌礍礎礏礑礒礓礔礕礖礗礘礙礚礛礜礝礞礟礠礡礢礣礤礥礦礧礨礩礫礬礭礮礯礰礱礲礳礴礵礶礷礸礹。

本人2015年参与创立湖南省伏羲文化研究会,积极从英汉同文的语言学角度推进伏羲文化研究,将数千上万个英语单词的每个字母解读为音、意相通的相应汉字,揭示英语源自汉语的真相,创立“糯文糯语”,创办“英汉同文馆”,开发糯文糯语茶砖、扑克、字牌、动漫、绘本、文化衫、短视频等系列文创产品,获湖南省文旅博览会银奖,多次赴国内外参展宣传,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英文STONE的五个字母就源自五种表石头的汉字,分别是“石、碮、硪、砮、珥”。石,shí,石头。《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治病用的石针、石药。《战国策·秦策二》:“扁鹊怒而投其石。”碮,tí,砧。硪,wò,硪石,用人力砸地基或打桩等用的圆形石头。今大湘西张家界慈利县有“打硪号子”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邵阳隆回虎形山花瑶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呜哇歌”,其中也有“打硪歌”。砮,nǔ,可做箭镞的石头。《尚书·禹贡》:“厥贡璆、铁、银、镂、砮。”石制的箭镞。《国语·鲁语下》:“有隼集于陈侯之庭而死,楛矢贯之石砮,其长尺有咫。”珥,ěr,用珠玉做的耳饰。《史记·外戚世家》:“帝谴责钩弋夫人,夫人脱簪珥叩头。”

作者简介:王佩良,湖南工商大学数字媒体工程与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湖南省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糯文糯语英汉同文馆创始人。张若彤,湖南工商大学数字媒体工程与人文学院2023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

致谢:本文参考杜钢建等专家研究成果,表示感谢。


订购《历史自信》、杜钢建《文明源头与上古茶陵》《文明源头与大同世界》、黄守愚《儒学新编》、《稻生一》,请点击大同书城“阅读原文”。或联系18670082891,微信zgdd5638

编辑:佚名 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