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风物志(四十四):三溪桥——毛主席题写的村名 | 张步瑜
中华名人在线 2023-12-28 12:13:48 作者:zhhmrzx 来源:
大同风物志(四十四):三溪桥——毛主席题写的村名 | 张步瑜
profile-avatar
中华名人在线
江水冷

大同往事.

晚清民国新化县大同镇历史文化研究。

在新邵县坪上镇三溪桥村活动中心前面,矗然立着一块1952年1月25日题写的毛体字大理石碑“湖南新化县三溪桥”。此地1952年2月16日划归新邵建县管辖。党的历史证明,三溪桥是个革命老区,1925年成立了湘中地区最早的基层党组织——新化县第一个党小组,革命气氛非常浓厚。从此,在革命的征途中,毛主席在这里结交了九位新邵籍师友,他们是老师张干、刘策成、石蕴山;同学钟壮湘、谢华、李柏荣;同事陈新宪、李抱一、周方。毛主席的老师、同学的报道较多,我只略举几例毛主席与朋友的交往说说:

陈新宪(1907—1999),今新邵太芝庙镇庙边村人,邵阳市政协副主席退休。大革命时期,曾与毛 泽东有过多次交往,被毛主席称为“猛子”。1927年1月4日至2月6日,陪同中共中央农民 运动委员会书记毛 泽东考察衡山等五县的农民 运动,并帮助整理考察资料,做到日同行,夜同宿,餐同桌,闲同乐,谈笑风生,诙谐成趣。考察之暇,还和陈新宪下象棋,并约法三章:摸子为定,不准悔,将军定局。给年仅二十的陈新宪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受到了很深的教育。1971年8月,毛主席南巡到长沙,有人问毛主席当年农运考察的路线和情况。毛主席说:“有个宝庆姓陈的,叫陈新宪的还在吗?”有人告诉他:“陈新宪现在邵阳工作”。毛主席说:“好,那你们去找他好了,他清楚。”

李抱一(1887—1936),新邵坪上镇人,任长沙《大公报》总编辑时,经湘潭籍同事龙兼公(1888—1951)介绍认识毛 泽东,相识相交三年多,毛 泽东常向《大公报》投稿,后又聘任为馆外撰述员,还请他协助龙兼公主办过一阵“专栏”。毛 泽东在湖南《大公报》发表了《“社会万恶”与赵女士》《为湖南自治敬告长沙三十万市民》等30多篇文章。报社按照毛 泽东“傍着活事件说理”的思想,抓住新娘赵五贞因反对包办婚姻在花轿里自 杀的事件,一连发了35篇文章,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有力的控诉和批判,李抱一是支持和参与者。

周方(1892—1979),新邵迎光乡人,著名的平民教育家。1917年,周方为办平民教育租住溁湾镇“沩痴寄庐”,蔡和森与母、姐亦佃居于此,情同一家达三年之久。这里成了蔡和森与毛 泽东、张昆弟、罗学瓒等有志之士聚会之所,周方得以认识毛 泽东,并与毛 泽东等在长沙合股开办文化书社和长沙织布厂,两人交往甚多。

(本文转自“大同往事”公众号)

编委:谭速成

编审:谢小玲

版式:卢美安 苏固邦

传播梅山文化 讲好追梦故事

展现城市风采 共建精神家园

编辑:佚名 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