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将士后代
来源:网文
序言 1927年秋收起义爆发,毛 泽东率领众人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于1928年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的革命迎来了新的局面。
——而从这一刻开始,红军就此闪亮登场。随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到来,后来那支所向披靡的人民军队也在这一期间被建立出来。
但话又说回来,虽然红军经过毛 泽东的三湾改编,成为了一支思想、信念都无比坚定纯洁的部队,并且还顺利完成了四次反围剿......
但是,战场上的胜利也只是一个直接体现,经济上能够支撑住也绝不应被忽视——以往我们总是强调红军的传奇,却几乎没有讲到过红军的财政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红军从最开始的700人到后来的8万人,部队越来越多,那我们的财政又如何来支撑军费呢?
一、最早、最为直接的手段——打土豪
时间回到1927年,根据资料记载:当时我党还极为弱小,并且还没能掌握“枪杆子”,所以我党的财政经费其实来源于共产国际。
虽然早期,陈独秀曾拒绝共产国际对我党的支持,希望谋求我党的独立性。
但陈独秀实在是过于拮据,最终无奈接受了共产国际的援助。也就是说,早期我党的财政来源其实来源于共产国际,以及各位革命同志的共同支持。
但是,随后爆发了著名的“两大反 革命事件”,共产 党和国民党左派遭遇白色恐怖危机,我党不得不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的第一枪。
不过我军早期的武装起义尝试都遭遇重大挫折,例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而且更为严峻的是,要想维持一支强大的部队,我们还急需解决财政,这一切从哪里入手呢?
根据毛 泽东在《井冈山斗争》中的记载:“红军给养,米暂可以从宁冈土地税取得,钱亦完全靠打土豪。”
通过毛 泽东的这个记录,我们可以得出第一个来源:那就是打土豪。
其实,这一点通过各种爱国教育电影和电视剧就能看出,地主恶霸盘剥百姓,我党每到一处,必定会打土豪分田地,平分地主财富。
表面上看这一手段比较粗暴,但不得不说,这些地主恶霸多数都是黄世仁之流,而且该手段是我红军早期最重要的筹款手段。
正如党史所记载,地主恶霸占有农村土地的70~80%,他们是土改最大的障碍,而他们所提供的财富则成为了早期支撑红军战争需要的最重要财源。
而且这里必须得提一句,红军打土豪可和李自成之流完全不同。
正如毛 泽东所说:在打漳州的时候我军就犯过错误,没有定性好谁是土豪,所以也抓错了人。但我党积极承认错误,不仅给人家赔礼道歉,而且还退还了对方的财物,请对方吃饭。
在毛 泽东等人的指引下,“打土豪”成为了一项严格而又有序的行动。
二、逐渐建立财政制度
当然打土豪也仅是一次性的筹款行动,并不能持久,尤其是与敌人的剧烈作战中,我军需要海量的财政支撑,土豪也早已被改造,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解决呢?
——很快我党就提出了摊派和捐款。
这个摊派和国民党的手段不同,我党先是废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一切苛捐杂税,然后根据战时需求,向工商业者摊派一定的额度,并且工作人员应该随时汇报进度,避免出错。
至于捐款则更为简单,根据资本家的经济状况,分摊他们一定的捐款任务。但依旧强调,捐款是临时性的,不能捐多次,一切有序之行。
1931年,第1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建立了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从这时候开始,我党建立了政权,并且建立了真正的财政制度,停止了之前所提到的筹款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党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暂行税则》,规定按每户每人平均收获稻谷的数量,采取不同的累进税率进行征税。对城镇工商业征收营业税,同样按资本的多少累进征税。
从这时候开始,我红军有了严格规矩的税收制度,中央的财政也进入到良性循环状态......
三、财政崩溃时的高明手段
但了解历史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一时期我们遭遇了前后5次围剿,国民党对我们进行经济封锁,军事打压,政治攻势。
海量的军费开支和几乎要崩溃的财政状况,给了毛 泽东等人巨大的压力。
那么在正常财政制度无法维持的情况下,我们要走回老路吗?多数同志都不赞同,绝不可能走回头路,因此相反我党又展开了新的税收制度。
1932年6月25日,苏维埃政府公布了“苏维埃共和国发行革命战争短期公债条例,发行数额60万元。”
——没错,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我党开始了“发公债”。
这一良策,给几乎崩溃的财政政策又带来了新的生机,而且随后又发行了战争公债12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反围剿战争。
不过,由于战争的连绵不断,毛 泽东也意识到了新问题。
他提出:我们不仅要粉碎敌人的第5次反围剿,而且还要着力改善人民的生活。在革命战争的环境下,也要进行经济建设。
因此,随后中央又发行了经济建设公债300万元,以2/3作为发展对外贸易,调剂粮食发展合作社,只用1/3作为军费。
——此举,不仅确保了军费开支,而且还进一步促进了当时经济的循环发展,为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发动群众的力量
但是,当时的情况越来越危急,尤其是博古、李德等人的瞎指挥,中央的各项经济妙招依旧无法解决经济问题,公债也逐渐失去了效果......
那么又该怎么办呢?
——在这时候,根据地的银行又站了出来,银行通过发行适量货币支持财政供给。
例如1934年,苏维埃国家银行就在中央根据地货币的发行总额约达到800万元,适量的增发货币,有利的刺激的经济,也较好地应对了当时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只是,这依旧不是长远之计。
随后,第2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又发表了决定,广泛开展向群众的“借谷运动”。
在这一运动中,苏维埃政府曾经三次向群众借谷,第1次借谷16万担,第2次为24万担,第3次则为60万担。
这些粮食为红军的反围剿胜利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长征做好了一些准备。
可惜这些还不够,当时蒋介石协调了南方各路军阀的矛盾,将权谋手段发挥到极致,红军被四面八方包围,第五次反围剿败了,我们甚至连长征都有可能是无解的难题。
在这一背景下,老百姓积极捐款、捐人——例如在我红军历史上,就有大量的劳动人民,将全家的儿子都派去从军,甚至不从军不肯罢休。
还有,在电影中,很多群众积极捐款捐物给红军,毛 泽东等人不肯接受。
这并不是夸张的表述,在历史上的确有这样的记载。大批群众积极捐款捐物,给红军提供了大量的物资,这些物资金钱数量较少,但是粮食居多。
例如,在一份江西省苏区的报纸上记载:最近几个月的不完全统计,江西省苏给红军的慰问品就有:布草鞋7131双,麻草鞋6273双,果品5062担…
正是靠着以上种种手段,在那惨烈的从0~1的过程,在经历五次反围剿和长征的过程中,我红军始终能够做到后方无忧。
五、中央领导人带头开源节流
不过,除了以上这些财政手段以外,还有一些非财政的手段,也值得我们注意。
根据资料记载,中央苏区不止一次发起过勤俭节约活动......
因为当时中央的财政是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老百姓都已经不顾自身的温饱支援我们了,所以,中央苏区的每一位党员和战士也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
——比如绝不浪费任何一粒米,以节俭的精神应对每一场战斗。
毛 泽东在第2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的报告上指出:财政支出应根据节省的方针,节省每个铜板为战争和革命事业,务必使有限的财力发挥更大的作用。
毛 泽东的发言掷地有声,这一政策也被绝大多数的战士所贯彻到底。
但是,毛 泽东也并没有忽略人性,所以在强调所有人积极节约的同时,他也大抓反腐行动和反浪费行动。
正如他在第2次报告上所说: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随后毛 泽东和众人成立了红军内部的审计委员会,该委员会归各级政府,直接领导监督检查各级财政政府机关及企业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执行情况。
所有违法乱纪的人员被绳之以法,红军的高度自觉性和纪律性在这一时期和国民党成员分道扬镳,而二者正在走向不同的维度。
也正因为如此,国民党虽数次围剿红军,但却都无法成功,最终葬送了自己的主导地位......
编辑: 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