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晓阳:揭开桃江县崆峒村的神秘面纱
中华名人在线 2024-01-12 23:40:32 作者:zhhmrzx 来源:

莫晓阳:揭开桃江县崆峒村的神秘面纱

profile-avatar
中华名人在线

亮子/星慧

揭开桃江县崆峒村的神秘面纱

作者:莫晓阳

  编者按:石破天惊,四千多年前的益阳,竟然是轩辕大帝开创帝业的发祥之处,桃江崆峒村更是轩辕找广成子真正问道的地方。

自古以来,中国地名的命取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描述自然特色的地名,像湖南安乡县的三岔河;二是记载人物事件的地名,像浙江的曹娥镇;三是反映人们美好愿望的地名,像南洞庭的益阳县,即现在的赫山区。据《益阳与轩辕文化·浅谈端午和龙舟的真实源流》〔1〕记载:益阳古代水多,而水动为阳,乃四阴六阳之地,显然阳气过旺,而轩辕却取名益阳,是希望这里的阳气是有益无害的阳气,故名益阳。

但三种类型中,最常见的是第二种。确实,从古至今按第二种方法取地名的最多,而且,这类地名往往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尤其是产生于上古时期的这类地名,所隐藏的人文历史像无字天书一样,不为世人所知。

几年前,我与桃江县的一个朋友交谈,他向我介绍:“益阳莫氏的祖先是在桃江的崆峒(kōng tóng)村和大华村发源……”我一听,马上打断他的话,追问道:“崆峒村是哪几个字呢?”他说:“空气的空加个山字旁,同志的同也加个山字旁,村是乡村的村。”听完他的解释,我顿时全身血脉偾张,惊得目瞪口呆。因为,崆峒是两个非常特殊的字,也是非常特殊的地名。平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从来不使用这两个字,连《辞海》里面也没有作过多的解释。

湖南省桃江县崆峒村在地图上的位置

  相传是四千七百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人文初祖轩辕大帝遇到了天大的难题,自己解决不了。但听说京都附近有个崆峒村,神仙广成子在那里修道。轩辕一听,带着随从找广成子解决了难题,所以,这崆峒村就成了后世最神奇敬仰的地方了。

不过,按照北方学者的说法,轩辕剿除了侵伐掠夺的部落长蚩尤之后,就“邑于涿鹿之阿”了。并坐了几十年的部落盟主之位,就想长生不老。他听说甘肃平凉的崆峒山有个神仙广成子在那里修道,于是他就不畏艰难险阻,到相距近三千里路的崆峒山找广成子问道,求长生不老之方。在那种没有交通工具,又无道路的洪荒之世,轩辕要走三四个月才能到达那里,他会做这样一个蠢事吗?再说,轩辕是华夏最伟大的人文初祖,他绝对不会为自己的长生不老隔这么远去找广成子问道的。显然,这一说法并不可信。

轩辕黄帝问道广成子

  倒是司马迁《五帝本纪第一》记载的黄帝“南至于江,登熊湘”〔2〕这句话是对的,因为轩辕要统一天下,不经过南征北战、征讨四方,是统一不了的。其实,司马迁说的熊湘山就是南洞庭边沿沧水铺的青秀山。而且,因南洞庭的地理、气温、雨水和物产等多种优势,一直是人类社会的天堂!而轩辕本来是北方人,知道北方的原始先民都是靠追捕猎物和采摘野果为生。既然到了南洞庭,就等于发现了新大陆,决不会按两千年之后某些学者的思维,去“邑于琢鹿之阿”,再过那种朝不保夕的游牧生活了。因为,在新石器晚期,南洞庭的原始先民已经有了种植、养殖和捕捞三大农耕产业的雏形,开始选择伴水过定居生活了,与北方采摘野果的原始先民相比,有着天壤之别,轩辕怎么还会去北方呢?

司马迁与《史记》

  关于这个问题,《益阳与轩辕文化》中的《南洞庭轩辕文化之初探》已有明确的论述:轩辕是在益阳县的龙光桥立都和开创帝业。至于找广成子问道,此书中的《浅谈端午和龙舟的真实源流》里面也有记载,也不是轩辕求自己的长生不老,而是整个南方只要进入五月,就有病毒流行,老百姓受到感染成批成批地死亡,而轩辕伤痛不已又无法可施,才去找广成子问道求取良方的。

中南大学出版的《益阳与轩辕文化》

  谁知四千多年后的现代,我也去了桃江县的崆峒村。但我不像广成子,一副救苦救难的样子,费尽心机隐居在高雅清静的竹海之中,等待轩辕上门,再为他排忧解难。当然,也不像人文初祖——轩辕大帝那样忧国忧民,带着人世间的病患去虔诚求教大仙。而我是研究上古文化的,带着好奇、瞻仰和探索的学者之心去的。我发现那地方确实非常特别,四周群山起伏,竹林青翠欲滴,唯独中间夹杂着几块大概四平方公里的空旷之地横卧其中。但见重峦叠嶂,涧壑幽深,峰回路转,雾绕云腾。峡谷气势宏大,犹如天开画卷。好一派飞鸟集群鸣碧树,朝霞溢彩映清泉的自然风光。此外,一大片绿油油的稻浪,阡陌相连,微风轻拂,香沁心田。农家院落,欢声笑语乐无边。实在有仙乡道境,福地洞天之妙。

桃江县崆峒村村民委员会办公地址

  尤其是那直插云天郁郁葱葱的竹海,无疑是全国有名的竹乡之一。1992年,连国务院副总理温加宝同志都亲临崆峒村,登上观竹楼,凭栏远眺巡视竹海,并为该村题了一张“楠竹之乡”的题词。无独有偶,2001年,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上将)也慕名到崆峒村考察,在观竹楼上看到四周的自然景色兴奋不已,还欣然命笔赋诗一首。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桃江两者有,游人皆满足。”

正是因为崆峒村有独具一格美妙绝伦的自然景观,所以,大罗神仙广成子才慧眼大开,看上了这块神奇的宝地,到此隐居和修炼。

崆峒村学堂馆旁边的莲池

  崆峒村地处桃江县东部,西邻桃花江工业园区,北靠国家3A级景区桃花江竹海,东与谢林港相连,全村有人口3549人,总面积13平方公里。

我到该村,首先对几个老者作了一番调查。但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村子的入口处叫拱门屋场。这拱门,可不是现在做红白喜事租用的那种充气拱门。在古代,拱门是不能随便修建的,只能用于皇宫、寺庙、宫殿等重要场所的入口处,除此之外,任何地方都不能自行修建,除非是皇帝特意敕封才符合常规。因为,拱门寓意着尊严、荣誉和权威。而且,样式与牌坊的四方门不同,拱门的上部都是呈弧形或半圆形状态。

崆峒村竹海下面的水库

  崆峒村的拱门自然不是寻常之物,据民国三十年,莫氏七修族谱中《仰轩公传》记载,〔3〕早在明代万历年间,该村仰轩公受祖先庇佑,富甲一方,且为人豪爽,乐善好施,他主动捐县衙东门外清水潭旁边的数百亩良田给益阳县府。知县王德坤将良田发租,收取钱粮济困扶危。多年后,钱粮已有大量积累,王知县就带头捐款,在龙洲书院南边茶亭街的山上修了一座文峰塔。接着,在东门外的清水潭建了一座三台阁。

因为,王知县知道益阳的文气衰弱,出仕朝堂者极少,民间也没有几个有才气的文人,所以,他要在资江下游的南北两岸修一塔一阁改变风水。而且,对两个建筑物的命名,也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希望益阳人才蔚起的文学之士达到高峰,做官的都能位列三台,因此才取名为文峰塔和三台阁。王知县的良苦用心确实改变了益阳的风水。几年之后,罗喻义和郭都贤都相继高中皇榜,民间的文人也大批涌现。当然,王知县心里也明白,益阳开始人才辈出,这都是得益于崆峒村莫仰轩先生的无私奉献。于是,他就向省府据实禀报仰轩先生的善行。省府又向朝廷禀报。最后,皇上知道了,皇上龙颜大悦,也感谢莫氏的仁心义举,就颁发诏书,在崆峒村修建拱门,作为典范予以旌表。

不过,拱门不像牌坊,没有采用长条型麻石,而是用的砖木结构。两三百年后,木材腐朽垮掉了,砖也被人搬走了。但地名仍然还在,早些年,还是一个生产队的行政称谓。但根据仰轩公1561年至1644年的生卒年月来推算,他在清水潭向县府捐田和皇上在崆峒村建拱门的事,大概在万历二十五年至万历四十八年这段时间之内。如果益阳县万历年间的三修县志没有记载,那就应该在康熙四修县志中有所记载。然而,遗撼的是,这两次县志都拿不出来了。

而且,东门外清水潭河边的三台阁,也于崇祯十四年被洪水冲毁。直到乾隆四十九年,益阳知县高自位,他又组织乡绅在三台阁原址修建了一座七层高的宝塔,仍名为三台塔,此塔至今还在。

民国三十年,莫氏七修族谱中的《仰轩公传》

  尤为怪异的是,在崆峒村三公里的周边,还有四座称谓非常特别的山峰围绕着那几块总共都只有四平方公里的空旷之地。第一座,是位于东北方向的叫国王山;第二座,是与国王山密切相连的叫王后坡;第三座,是稍微靠西的叫将军山;第四座,是紧靠西南地界的叫端阳山。这四个地名,分别是国王,王后、将军和端阳八个字。前面六个字,是一组特殊人物的称谓,最后两个字,是一个节日的名称。

崆峒村西南边的端阳山

  而且,这组特殊人物称谓的山名都是近在咫尺之间,基本上都是在五六公里的范围之内,凡是搞史学研究的人都会觉得这是一组未被破译的神奇密码,里面可能隐藏着重大历史事件!不管出现在哪里,都有深入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更何况是出现在竹林青翠、神秘兮兮的崆峒村呢?

前面已经讲过,崆峒两个字是极为特殊的地名,也是轩辕找广成子问道的地方,但有些学者张冠李戴把这个史前重大事件移到甘肃省的平凉市去了。而且,其说法有诸多与情理相违的疑点。倒是桃江县崆峒村的问道之说能合情合理。

因为,按《益阳与轩辕文化》中的桃江之说,轩辕所建的京都龙光桥,与桃江的崆峒村既无高山之阻,又无洪流之隔,步行只要两个时辰就能达到。其次,所问的内容,并非是轩辕个人的长生不老,而是关系到民族生存发展的大计。除此以上两点理由之外,还有第三点在下文讲述。

第三,我们只要认真思索一下,就会发现我们的祖先早就利用地名,把到崆峒村来的人物事件都全部记录下来了。像国王山、王后坡和将军山,这三个特殊身份的地名,同时出现在一个非常狭小的范围内,说明当时来的不止轩辕黄帝一个人,他还带了王后和将军来了。问的是什么事呢?是江南、西南和东南所有省市只要进入夏天的第二个月,即仲夏的五月,气温高涨,雨水增多,空气潮湿,蚊子苍蝇,青蛙毒蛇全都出来了,并带有病毒和细菌传播人间。在这个月,每年都有不少老百姓死于病毒的感染。虽然,轩辕精通五行之术,是个极顶聪明的君主,但他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崆峒村洪山竹海中的观竹楼

  后来,听说在京都西去三四十里路的竹海之中有个崆峒村,大罗神仙广成子长期在那里修道。轩辕一听,高兴不已,即带着随从去找广成子问道,求他指点迷津。实际上,在这崆峒村修道的,并不是真正的广成子,而是太上老君的化身。太上老君是受上天的安排,专门给轩辕排忧解难的。他告诉轩辕,按阴阳而论,每年的五月,即地支的午月,为阳。而午即仵,是万物已达阳气极盛之时,阴气开始从地心往上冒,故有病毒恶煞齐出,祸害人间。尤其是五月初五,乃双阳相叠,是全年最毒辣的日子,只有把这一天定为端阳节,号召老百姓利用菖蒲艾叶等中草药消除病毒。同时,还要发动老百姓去看龙船和划龙船,尽情玩耍,从而玩掉一年的凶数秽气。轩辕听了,自然深信不疑,一一照办。这就是轩辕到桃江找广成子问道的第三点理由。

  不过,某些学者也像小说家一样,为了猎奇,任意违背情理虚构事实,说广成子是在一个山洞里修炼。其实,这也是天大的谎言!山洞黑暗无光,洞壁潮湿,长年见不到太阳和月亮且不说,那种地方是毒蛇猛虎的栖息之地。作为神仙,他们会到清静高雅的竹林深处结草庐进行修炼,能够沐日月之精华,受雨露之滋润,赏天地之奇观,看风云之变幻,怎么会住到山洞里去呢?

尤其,我们还可以拿桃江县崆峒村周边的四座特殊山名进行反证,也能确定轩辕是在桃江的崆峒村问道,而不是其它地方。正是由于广成子对轩辕的指引,后世才有了端阳节和划龙船的活动,崆峒村也才有了一个记载历史性事件的地名——端阳山。

至此,世人才恍然大悟,桃江的崆峒村才是轩辕找广成子真正问道的地方,也是华夏祖源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沉没在历史深渊中一颗闪耀着文化豪光的璀璨明珠!

崆峒村黄金塘峡谷中飞流而下的清泉

参考文献:

〔1〕莫晓阳《益阳与轩辕文化·浅谈端午和龙舟的真实源流》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21年.

〔2〕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第一》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3〕莫锦南《益阳莫氏七修族谱·仰轩公传》益阳:1941年.

(本文受益阳名士、资深学者莫晓阳先生授权发布)

本文作者莫晓阳先生摄于益阳兰溪枫林桥的照片

益阳著名学者莫晓阳简介图片

史学专家莫晓阳先生简介

莫晓阳先生系赫山区兰溪人,自幼崇尚孔孟,长期从事儒学和南洞庭新石器晚期轩辕文化的研究,同时,还热心文艺创作。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他就针对社会日益衰退的道德问题精心编著了一本醒悟人心的《新编增广》,并在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2015年,通过修改,他又重新在文艺出版社再版。十多年前,他创作的《龙舟赋》被收入了《中国词赋奇葩》。去年,又创作了山歌情景剧《迎亲路上》,参加全省建国七十周年文艺会演,荣获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的特等奖。尤其对轩辕文化的研究,这是一个五千年来都无人涉足的课题,也是全国最大的文化品牌!他从1986年开始研究,至今30多年了,没有科研经费,靠自己袋子里掏。其间,经历过很多不为人知的艰难,却一直没有放弃这个课题,仍然在苦苦地坚持探索。到了二十一世纪,他的研究已有突破性的进展。2009年,他在湖南城市学院学报发表《熊湘山考辩》,从语法的角度推翻了历代史学家们把司马迁的“黄帝登熊湘”分裂为熊耳山和湘山的严重错误。他的论文引起了国内外史学界的高度重视。在国外,还被译成了英、法、德、日四个国家的文字。同年十二月,益阳日报也拿一个整版刊登了他学术论文《碧云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圣地》。2013年,由益阳市委宣传部主办,赫山区委区政府承办,成功地召开了全省知名学者参加的“益阳市第一届轩辕文化学术研讨会。”2014年,益阳市政府还给他颁发了社会科学的科研成果奖。为了传承和推介兰溪文化,2015年,莫晓阳先生利用自己几十年来的科研成果,编写了兰溪双桡龙舟和兰溪山歌两个省级非遗项目书,并顺利地获得了省里评委专家们的认可,为市里一次性争取了两个省级非遗项目。2017年,赫山区委安排他专门编撰《益阳与轩辕文化》的书稿。他为了论证该书中《浅谈端午和龙舟的真实源流》这篇文章的论点,不辞劳苦长途拔涉,历时十个月,分别到南方有龙舟活动的二十多个省市进行调查和考察。莫晓阳先生一生光明磊落、正直无私,尤其不计荣辱得失艰苦探索,为我们益阳与上古文明的对接作出了重大贡献。

编辑:佚名 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