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佩良:欧亚大陆所有民族源于华夏,蚩尤祖源肇始于大湘西
中华名人在线 2024-01-21 21:48:35 作者:zhhmrzx 来源:

王佩良:欧亚大陆所有民族源于华夏,蚩尤祖源肇始于大湘西
profile-avatar
中华名人在线

王佩良 张雨娟等

基于大历史观的蚩尤族裔源流寻踪

王佩良 张雨娟 龚万翔 张锦坤 张若彤 王安拓

(湖南工商大学数字媒体工程与人文学院,长沙,410205)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习近平大历史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新性发展,旨在用联系、发展、整体的视角观察历史和社会,既有纵向的历史视野,也有横向的全球视野,还有系统的整体视野。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伟大复兴。我们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蚩尤是赫赫有名的华夏人文始祖,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从习近平大历史观角度,运用“卫星地图考古”方法,加强蚩尤族裔源流的梳理,对于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独特意义。

一 蚩尤祖源肇始于上古大湘西

     1917年毛 泽东在《心之力》指出:“中华悠悠古国,万国文明之始创。”世界的文明发源于中国,中国文明发源于长江,长江文明发源于湖南,湖南文明发源于大湘西。这可从民俗、语言、宗教、考古、地名等角度得到多重印证。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考古专家在大湘西地区相继发掘怀化洪江高庙、泸溪浦市、辰溪征溪口、常德澧县彭头山、城头山、安乡汤家岗、永州道县玉蟾岩、福岩洞、郴州桂阳千家坪、长沙南托大塘等人类早期文明遗址,发表考古报告,对上古湖湘文明展开初步研究。此后,国内外学者对大湘西早期文明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西班牙Maria(2015)提出道县福岩洞出土的现代智人牙齿比欧洲早3.5万年,为全球最早。袁家荣(2002)指出永州玉蟾岩遗址出土1万年以前的稻谷和陶器,对于探索稻作农业起源的时间、地点及水稻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蔡建军(2003)提出玉蟾岩遗址是神农氏族生息发展的源头。以色列Elisabetta(2012)提出道县玉蟾岩遗址是人类手工文明和农耕文明的源头。郭伟民(2007)提出澧县城头山遗址经历“农耕聚落—中心聚落—邦国”三个阶段,是炎帝部族的都城。贺刚(2013)解读高庙白陶及其八角星图像、太阳鸟纹、龙凤图腾、艺术法则,分析高庙文化的特征、类型、分布、来源与演变,提出由伏羲、炎帝部族创立的高庙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吴隽(2013)指出深圳咸头岭遗址的白陶工艺来自湖湘高庙文明。李意愿(2017)认为彭头山遗址燧石器“对山形刻符”是早期文字符号。

      文化人类学专家开展广泛研究,提出大湘西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源头。林河(1994)指出高庙稻作文化往外传播,在西亚出现掺和稻壳稻茎的中国式陶器以及双鸟拱日图案,形成环太平洋地区巫傩文化圈,催生古代印度河、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文明,高庙先民播下人类文明的第一批火种。俄罗斯郭静云(2014)提出白陶及八角星纹是高庙文明的重要标志,人类文明在湘西北澧阳平原延续八千多年从未间断。阎朝科(2015)提出高庙遗址是太皞伏羲国的遗存,比苏美尔文明早两千三百多年,将中华文明推至八千多年前。杨敬娜(2015)认为日本神社鸟居源自高庙遗址的双头鸟纹。日本Hirofumi(2017)认为高庙出土的男性头骨属于澳美人种。流波(2008)提出肇始于大湘西的农耕文明是人类进步的源动力,催生四大文明古国。枕戈(2017)提出欧亚民族源自从大湘西外迁的华夏先民。黄石(2016)提出现代人起源于中国大西南地区,而不是起源于非洲。黄饮冰(2023)提出在汤家岗文化—城头山文化中,王母是帝君,掌握族群的神权和君权;蚩尤是王君,掌握族群的军权,蚩尤氏族是王母集团的战斗氏族。2010年,澧阳平原优周岗遗址出土一尊距今数千年前的木质“㞢”字型傩面具,长60厘米,宽30厘米,可谓最早的“蚩尤面具”。

      湘中梅山地区是上古高庙文明的保留区,有着丰富的蚩尤文化遗存。李新吾等从民俗学角度深入开展田野调查,在新化大熊山发现蚩尤屋场、蚩尤谷和春姬峡等遗址。2016、2017年,孙文辉深入新化槎溪、洋溪、炉观、西河、孟公、琅瑭进行田野考察,寻找“梅山三峒”,解读“上峒梅山上山打猎,中峒梅山掮棚放鸭,下峒梅山打鱼摸虾”的真相。他认为以大洋江为界,上游山势险峻的槎溪、洋溪镇为上峒;中游平田万亩的炉观、西河镇为中峒;下游湿地宽阔的瑯瑭、孟公镇为下峒。孟公镇百丈崖壶峰寺供奉卢公真人,可能与彝族信奉的“卢唇大仙”有关。炉观镇的“炉”与“芦”“卢”同音,“观”与“江”方言同音,“炉观”即“芦江”或“卢江”。三江口有一株古樟包裹一棵古枫,即瑶人传唱的千家峒“德芎树”,“芎”“枫”与“天芎”“蚩尤”有关。西河镇正中村“王爷山”曾有一座盘王庙,即《千家峒古本书》记载的“罗堚(huán)庙”。“罗”与辰溪罗子山、资兴罗仙岭、洞口罗翁山、绥宁罗公山、广西大罗山、广东罗浮山的瑶人聚居区“罗”密切相关,也与“婆罗”相关。《梅山图》《评皇券牒》和《千家峒歌》记载瑶人迁徙路线:北宋开梅山。南宋,瑶人在省境内流浪。元代,瑶人走出湖南,“三个翁分开,一捻下南海,一捻下交趾,一捻下广东道韶州府乐昌市安居。”清道光十一年(1831),江华赵金龙发动万人瑶民起义,以祭祀盘瓠为名,举行还盘王愿,喊出“打回千家峒”口号。经过上千年的辗转迁徙,梅山人已流布全球,从湖南到达广西、云南,再从云南到达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地区,在越南战争后再从东南亚地区迁徙到澳洲、美洲和欧洲,今法国南部图卢兹聚居一批梅山人,老人过世,祭祀要唱《回到梅山三十六峒》挽歌。

二 蚩尤先祖崛起于东北建河

      约4750年前,华胥氏出生。约4765年前,华胥氏在雷泽履雷神脚印,怀上盘古。华胥氏原是扎赉诺尔的“罗部落”,来到黑龙江盘古河流域,与“波部族”结合,形成“波罗”部落。黑龙江出海口之外“库页岛”东海岸有“波罗河”,亦名“波罗奈河”,即民间传说人过世后回“老家”要经过“奈河桥”的地方。华胥氏在黑龙江流域形成超大部族联盟,包括天芎、天齐、天乙、合雄、天阳、天阴、候鸟、候虫、雷雨、天皇等十部。黑龙江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小南山遗址出土二百余件五千年前的玉器,八岔乡有八个赫哲族族姓聚居,其中有“解”和“尤”姓。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交汇处有“街津口”,这是早期交易巨儒艮的码头。“街津”在当地读音是《乌苏里江船歌》最后哼唱的“给艮”。当时库页岛盛产十吨重的“巨儒艮”,每捕一条,一家数口可食用三个月。原始社会大分工,有些部族采玉,有些部族捕鱼。以玉鬻鱼,物物贸易,年年有鱼,人生富裕。这也是华夏先民早期利用大自然馈赠,开展大宗贸易活动,并产生元、角、分等货币单位。因全球气候大幅降温,进入极寒冷时期,人们被迫juji在“街津口”和“小南山遗址”南下,先迁到红山地域定居。又因洪水灾祸,被迫再度迁徙,经大连半岛,渡渤海,登山东半岛,进入中原,这就是传说中的“开天辟地”。

      华胥氏生儿育女,以“文”名之。长子盘古,字“文一”,藏于“隆”字。“文”字是华夏有意识大规模造字所造的第一个文字,由渔网的一个网眼“爻”为字根,整理成“攵”,最终写成“文”。己知最早的“文”字是写在陶寺遗址出土的陶罐残片上,字形是“攵”,但浙江良渚遗址的“攵山”被错读为“反山”。上海“闵行”的“闵”就是“盘古之门”。文庙原本是盘古庙,而不是孔庙。文庙主殿是大成殿,成年的盘古成于“成己”,“成”就是盘古。孔子尊崇盘古,取“巨儒艮”创立儒家学派。普天之下,凡“文”字皆属盘古,这也是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盘古和嫡妻“常羲”生十二女,多数成为女性部族首领。盘古和二元配“羲和”生育十子,有的成年立帝。盘古与三元配“娥皇”也生育儿女。

      华胥氏次子天齐,字“文二”,藏于“齐”字。“天齐王”在松花江形成庞大的白龙系部族。当时还是群婚制,不是配偶婚,“齐”有白人血缘。华胥氏三子女修,字“文三”,藏于“修”字。“脩”与“修”可能是龙凤双胞胎,“脩”也可能是华胥氏第四子。山东文登是全国“修姓”最多的地方。女修生子蚩尤。蚩尤父系可能是炎帝。蚩尤生于今山东威海市“羊亭镇”。上海洋山港、湖北沙洋县、新疆洋海遗址的“洋”可能源自蚩尤出生地“羊”,新化洋溪、西洋江亦可能与“蚩尤”的“羊”有关。华夏最早有“候虫部”,“蚩尤”的“蚩”即“山一虫”,可能与“风”的繁体字“風”有关。“蚩尤”是姓氏,“業”是其名。蚩尤是上古史最神奇的人物,有黑龙系八十一个兄弟部族,演绎出最奇葩的历史大剧,甚至连汉字都因之多次改写。

三 蚩尤被黄帝追杀于运城

      华夏先民从东北进入中原后,盘古居住于山东济宁汶上南旺镇。其年岁已大,遂在泰山封禅,将王位禅让给第二代长子炎帝。炎帝在山东日照建“十日国”,即“神农氏世”。十日国临近蚩尤三苗所居“济宁、临沂、菏泽”。随着时间的推移,“神农氏世衰”,联盟涣散,太平不再,天下大乱,社会动荡。《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凌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神农氏世衰”,天下大乱,炎帝“弗能征”,黄帝居山东青岛黄岛区,起兵救世。黄帝首先征服胶州湾对岸青州的“青帝”,再与青帝结盟,打着“双箭射日”的“晋”旗,联合征伐炎帝“十日国”。蚩尤骁勇善战,率三苗、九黎奋力抵抗。黄帝、青帝与“天齐王”部落结成联盟,追杀蚩尤,从山东开始,经河南、河北,一直追到山西最南部解州,才将蚩尤部族全部围住擒获。

      蚩尤是“战神”,是“兵主”,其部族与“军”字相关,从黑龙江黑河市“瑷珲区”,到吉林省“珲春市”、辽宁省“浑河”、山东“郓城县”、北京“军都山”、山西“运城市”,都留下蚩尤“军”人迁徙的痕迹。山西“运城”的“运”与山东大运河的“运”,其繁体“運”都有“軍”,用丁维兵“新历史观和卫星地图考古”方法就能建构起蚩尤“军”人迁徙的大致轮廓。2022年9月,北部“军都山”发掘几百座古墓,出土一些陶片和青铜短剑。这座山可能因军部族曾在此建都城而得名“军都山”。山东菏泽郓城即“军部族的邑”,这里是蚩尤三苗的地界,菏泽即赫哲,可以溯源到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之处的华夏五千年历史原点。军部族即蚩尤统辖的部族名。河南洛阳挖出“陆浑戎古墓”,洛阳有“陆浑山、陆浑关、陆浑水库”等,都有“軍”字。蚩尤后裔长久生活在北方和西北地区,有时与其它部族通婚,有时单独活动。“吐谷浑”的“吐”可能与“土族”“藏族吐蕃”相关,“谷”读音为“yù”,可能与“裕固族”有关,“浑”应是蚩尤的支系。匈奴亦名“荤粥”,因包含“軍”字,也是蚩尤余族。

      在黄帝追杀蚩尤的争斗中,还有“西王母”的身影。蚩尤率黑龙族系驻扎在河北邯郸峰峰矿区“黑龙洞”,据险固拒。黄帝久攻不下,去河南襄城具茨山向襄部族首领“九天玄女”求援,她是华夏最早的女战神。九天玄女派兵攻打黑龙洞,一路追击蚩尤。今河北邯郸有“磁县”,“磁”字包含两个“玄”。湖北襄阳、山西襄汾也是九天玄女率“襄”部族追击蚩尤留下的地名。

       陕西神木“石峁城”是蚩尤分支水族最早修筑造的城堡,“卯”是水族“卯节”专用字,水族最早生活在东北齐齐哈尔“昂昂溪”,以捕猎“昂昂”叫的“巨儒艮”为业。“石峁古城”周围多“卯”地名,原本是“水族”建立的城堡。黄帝攻下水族石峁城,在运城包围俘获蚩尤部队。当时,黄帝尚未掌权,炎帝已失势,盘古仍是名义上的统领。黄帝应将蚩尤送交给居于山东汶上镇的盘古处理。为防止蚩尤在半途逃跑或被盘古放生,黄帝先斩后奏,造成既成事实,在山西临汾运城“解州”处死肢解蚩尤。“解州”地名由来已久,虽然只是村落,却称为“州”。这是蚩尤“解”支族最后居住地的名字。“解”姓原本是生活在黑龙江的赫哲族。蚩尤作为首领,将“解”带到山西运城。黄帝在解州肢解蚩尤,“解”字于是派生“分解、裂解、解刀、解放、解决”等组词字义。此后,黄帝在“解”州号令天下,创造“廨”字,“广”字头表示“大厦”,即“对外办公的地方”。如果没有黄帝在“解州”杀蚩尤后号令天下,就不可能有“廨”字。有了“廨”字,也就可以肯定黄帝曾在“解州”杀蚩尤并号令天下。今广州广卫路附近南越王宫署与王宫之间有“西公廨”,这个“廨”应是“西公”办公的地方,即源自山西解州。

       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发掘一座“青龙白虎陪葬无名断腰尸墓”,在无头尸身两旁以蚌壳摆成龙虎造型。这应是蚩尤之墓。黄帝将蚩尤葬于此,名其地为“濮阳”,濮阳的“菐”与“蚩尤”的“業”被阉割史事吻合。青龙白虎蚌壳葬式是“左青龙,右白虎”丧葬风俗的源起。青龙代表“青帝”,是黄帝最早的盟友,也是为黄帝造字的“仓颉”。白虎不是星宿,是“东岳泰山天齐王”,也是“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原型。白虎原在东北“齐齐哈尔”,是大兴安岭的白虎。进入中原后,聚居于莱州吕村“天齐山”,分封在东岳泰山附近的“齐国”、“济宁”一带。天齐王是跟随黄帝追杀蚩尤的前锋主力,与青帝配合,从前后左右围剿蚩尤有功,由“白虎”晋级为“白帝”“白龙”,成为给蚩尤遗族换种的前线执行者。黄帝杀蚩尤后,以防其作妖,在墓中以蚌壳造青龙、白虎看守。天齐王有白人血统,早期华夏历史中的“白族、白夷、白彝、白马”等可能与其有关。他们崇白、崇苯、崇猴,其庙宇为白庙。“齐齐哈尔”有天下第一“天齐宫”,山东有多座“天齐庙”,甘肃天水市甘谷县磐安镇有“天齐宫”。湖北荆门市曾有“白庙”,现在白庙没了,仍有“白庙路”。“泊”也是“白”的痕迹,威海机场位于“大水泊”,再往东还有几个“泊”,山东西部有“梁山泊”,新疆有“罗布泊”。天下白人都可能与“天齐王”有血缘关联。

四 蚩尤余部在仰韶被阉割换种

      黄帝对蚩尤及其族人的暴戾行径耿耿于怀,决定不留其后,必须彻底换种。蚩尤全族八十一兄弟原本都是华夏血缘,不可能全部一杀了之。不留后就是不留种,彻底换种的做法是,将蚩尤部族男子全部阉割,将蚩尤部族怀孕女子全部堕胎,改怀新种,这也是最早的人种基因优化重组。对蚩尤男子执行“阉割换种”的地点是在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仰韶村”,地处山西“运城”解州村的黄河南岸。解决蚩尤,手起刀落,不是难事。但将蚩尤余族阉割换种需要时间和空间。“仰韶遗址”地势高低不平,两旁河沟围护,在最低处汇合,是黄帝包围蚩尤军队的天然战俘营。“仰”也是蚩尤族人被“仰面朝上”阉割睾丸的场景。“三门峡”的“三门”即“生门、死门、骟门”,“峡”即蚩尤余族被阉割后“夹”着尾巴做人所住的“山谷”。

    “陕”字读音源于“骟”,“骟”即“阉”。“夹”表示“来”被阉割掉下面一小截。“来”人由来久远,可追溯到遥远的“赉”人。在内蒙古呼伦贝尔满洲里有“扎赉诺尔遗址”,这是最早的“来”人生活区。附近的淡水湖呼伦贝尔湖亦名“扎赉湖”,是“赉人”之湖。此后,“赉”进入东北,聚居在今内蒙古、黑龙江、吉林三省区交界处,今内蒙古有扎赉特旗,吉林有镇赉县,黑龙江有泰来县。齐齐哈尔北面有“老莱镇”,“赉”在这里首次变成“莱”。“莱”随华夏先民渡渤海湾进入山东,“赉”不见了,“莱”却很多,如莱国、莱州、莱阳、莱西、莱芜、莱山、莱城、蓬莱、莱州湾,还有学问高深的“老莱”。此后,“来”进一步融入汉字文化,产生“耕、耘、耙”等33个“耒”字部首的农耕用字以及“麥、麵、麸”等几十个带“麥”字部首的农产品用字。山东考古还发现“耒阝”“郲”,无论是否执“阝”,是左手还是右手执“阝”,都源自“来”。山东菏泽市单县有“莱河镇”,“莱”人在此参加蚩尤部队,被黄帝追击,直到山西“运城”,被全部包围,并被阉割、换种、换名,“莱”字全部被抹去,演变为“夹”,“陕、陝、郏”都是被阉割的“来”人“夹”着尾巴谨言慎行的居所。

     蚩尤部族原称“建陀罗”,经阉割后,成为“犍陀罗”,“犍”就是“阉牛”。蚩尤小名“业”,繁体为“業”,其部族男人经阉割后,由“業”变成“菐”,成为居家从事内务的男“僕”。“菐”人所住之流域为“濮”,其所操之语言为“濮语”。“濮”亦写作“蒲”,始于山西“蒲州”。“解良县”是蒲剧之源,“解良县”“解梁县”似乎是“解决蚩尤之后的良民”。“菐”字引申出“僕、浦、埔、莆、仆”字。蚩尤之母是“女修”,“修”与“阉割”有关,“修正、修改、修身”都有改变原状的意味。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似乎与此相关。

五 蚩尤余部留居运城

     “蚩尤”族人被阉割之后何去何从,黄帝视其情形区别对待。对于投诚顺从的蚩尤将领,被阉割后,成为“公”,地位高,待遇好,特许留在黄河北岸的山西运城境内,建立芮国、樊国和鄂国,存续到商朝末年。这是宦官制度的起源。黄帝派兵防守这些小国家,留下一系列地名。“东岳泰山天齐王”驻守黄河东岸地区为“永济”,青帝驻守地区为“晋”,九天玄女驻守地盘为“襄汾”。“石峁古城”周围散布不少带“尧”字的村庄名,则是黄帝后裔尧、舜和禹在此持续经营留下的地名。他们最后从晋西北偏关县地域石峁城遗址逐渐南下,从晋南往东转入河洛地区,建构夏朝的历史中心。“石峁古城”是黄帝系尧舜禹契入华夏的历史总契合点和行政总出发点。久而久之,以运城为中心的晋南及晋西南地区成为一个特别区域。

      蚩尤余部在山西建立鄂国及樊国后,再辗转南下,在湖北沙洋湖建城。2021年,湖北沙洋湖出土屈家岭文化遗址,墓主应是蚩尤族系。沙洋的“洋”源于蚩尤出生地“羊水”。沙洋土话多超级弹舌音,如同“沙俄”语言,城河遗址出土戉和豆,符合蚩尤族系的文化特征。

     “周族”先祖是“后稷”,又名“弃”,这应是黄帝对蚩尤余族阉割换种的结果。“弃”“齐”字形有关联,“弃”含有执行者“东岳泰山天齐王”的血缘暗示。周人始祖最早是“莱”,经黄帝阉割换种后改为“弃”,将“山西运城”当作蚩尤族属新的起点,而非蚩尤族属的源头则可追溯到五千年以上的华夏文明原点。

       商代末期,周人崛起,与商争夺天下。周文王学盘古“连山易”,以《易经》为秘籍,以运城为中心,以血缘为基础,聚拢蚩尤余族人心,建立大本营和根据地,缔结八百诸侯部族联盟,包括齐、晋、秦、陈、吴、楚、越、韩、赵、魏、宋、鲁、卫、郑、钜、邾、杞、杨、蔡、剡、任、藤、费、倪、曾、缯、邳、巢、随、钟吾、刘、六、召、周、道、房、沈、申、苏、温、廖、舒、舒鸠、舒庸、舒廖、燕、南燕、许、徐、虞、虢、黎、无终、中山、安陵、邓、贾、邢、甘、荣、巴、蜀、单、州、胡、唐、赖、权、莱、逼阳、纪、遂、谭、代、黄、项、耿、霍、魏、息、梁、芮、滑、薛、邿、章、顿、陆浑、肥、鼓、赤狄潞国、江、根牟、应、罗、樊、毛、程、宿、詹、焦、祝、吕、聂、义渠、大荔、孤竹、山戎等108国。

       周朝第一位召公“奭”,跟“陕”一样,源自于遥远的“来”,“奭”有“来”字神韵。“召公”最早分封在“燕国”,“燕”原本是“匽”,读音为“阉”。召公制作“逨盘”,记载单氏八代人、西周十二位王的事迹,也透露出“逨盘”与“莱”“单”的关联,与山东“单县莱河镇”一样,都是“逨”与“单”“莱”的交集。“逨盘”体现周人不忘其蚩尤部族“赉”人本源。2020年,山西运城市垣曲县北白鹅墓地考古解说,“匽”或“太保匽中”,即“太保召公”或“召公”,是辅佐三代周王的显赫家族。M1墓坑出土的青铜器铭文写明墓主是“建公”。“召”和“建”属于同一个部族。周朝以陕县为界,其东归周公管,其西归召公管,叫陕西。“陕、陝原、陕县、陕西”的历史轮廓由此豁然明朗。从“陕原”到“陕西”及大西北,隐藏着“来”被“追”被“阉”的历史。从整体上讲,这也是一部华夏在超级交融之后周、秦相继崛起的超级历史大剧。周人在“运城”跌倒,又在“运城”崛起,可谓“周而复始”。“山西运城”是华夏上古历史一个重要节点。民间俗语“走运”“幸运”也许与“运城”有关。古籍记载,“秦”源于山东“蓬莱”,与“来”相关。“秦”崇黑,支持黑龙;蚩尤是黑龙之首,秦始皇封禅要“祭兵主,祠蚩尤。”

六 蚩尤余部往东南迁徙

     对于蚩尤余族中的三苗、九黎,黄帝将其遣送回中原,交由盘古管带。当时盘古仍住在山东济宁汶上县南旺镇,“汶”就是盘古“文”人的流域。他们从山西洪洞出发,前往山东。有的则半途滞留在黄河两岸、山东与河南交界处,留下“睢县、濮阳、邺城”等地名。盘古与黄帝争斗失利,带着很多老部族包括蚩尤余族南迁,黄帝派兵紧随其后。盘古先在淮河、黄河故道设防,从濮阳、睢宁、睢县、宿迁一直往东延伸到黄海,成为“第一江山”。

      河南巩义市留下五千年前的“三槐树遗址”,这是六座“超级水城”中最靠北的一座,“老犍岭”是蚩尤族属的标志。河南的濮、鄴、睢地名,平顶山市的滍阳镇、北滍村、西滍村、东滍村,都源于蚩尤族系。蚩尤祖源在东北黑龙江支流望建河建州,蚩尤部族名“建陀罗”。“業”被阉割成“菐”,“僕”即“菐”人,“建人”成为“犍人”,这是黄帝派人干的。汉字演变保留了这个细节。“犍”人随盘古离开中原,是盘古最得力的仆从部族。

       蚩尤余族由盘古管带,从中原南下江南,曾驻扎在江苏盐城“建湖县”。“建湖县”有九龙口,九条河流从四面八方朝向荡心岛,九水汇聚,九龙夺珠。建湖县的“建”源于蚩尤部族名“建陀罗”。当地传说,曾有一条黑龙被青龙打败。“黑龙”即蚩尤,“青龙”即被黄帝收伏、跟随黄帝打天下的青帝部族。

       盘古未守住“第一江山”,从徐州往南徐徐撤退。顺着淮河,从扬州进入长江。“长江”以南便是盘古的“第二江山”。蚩尤“建陀罗”又叫“干陀罗”,黑龙江大兴安岭和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称河流和地名为“干”。“长干”是蚩尤余族带来的名字,后来定格为“长江”。今岳阳平江、广东江门方言念“江”为“干”,即保留蚩尤余族的口音。他们守卫上海,留下很多“泐”的痕迹。华东地区的七夕鹊桥、牛郎织女习俗,可能也是对蚩尤余族管制的遗存,因蚩尤原本就是“牛”。

      上海源自盘古嫡妻“常羲”的“常”,上海即常海。从上海往西,经“常熟、常州、镇江、南京、芜湖、裕溪河、巢湖、合肥”,一线摆开。常熟的“尚湖”也是“尚”,“长”和“常”源自“常羲”。浙江衢州的“常山”源于“常羲”,临近的“江山”即“佤族”歌唱的“江山木罗”。上古遗址良渚、河姆渡出土很多五千年前的玉器、玉龙。“太湖”的“太”应是“华胥氏”老太太。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有淹城遗址,是多重水环濠城址,东西长850米,南北长750米,三城三河,三重堆土筑城墙,高约3米。子城(王城)位于城内中部偏北,周长500米,近方形;内城(里城)近似方形,周长1500米;外城为不规则圆形,周长2500米。《越绝书·吴地传》:“毗陵县南城,故奄君地也。”《清一统志·常州府二》:淹城,“《旧志》:其城三重,周广十五里,濠堑深阔。今外城多圮,内濠亦堙,惟内城、中城屹然。中濠、外濠,广可十五丈,深亦不减三丈”。“武”与“军”相关,“淹”“奄”“阉”相关,这也透露淹城遗址为蚩尤余族驻扎之军事堡垒。南京古称为“建邺”,是蚩尤余族所建。“建”是蚩尤部族名“建陀罗”,“业”是蚩尤名字,其繁体“業”似牛的俯视图。

     “长江”“太湖”简称“江湖”,行走其间便是“走江湖”。“走江湖”仍扭转不了局势,只能妥协分散。衢州正是分衢通路盘古率领一支往东走,在金华卸下“皿”,只剩“舟”,最后消失在舟山群岛。民间歇后语“龙王跳海——回老家了”。“常羲”带着蚩尤余族进入福建。“建”出自“建陀罗”,“福建”是级别最高的“建”地名,在福建北部入口建“蒲城”,在“蒲城山”留下巨大的“蚩”字。福建三明市“尤溪畲族自治县”的“尤”是蚩尤族源接驳点。“尤溪”原名“沈溪”。宋代尤袤《梁溪漫志》:“王审知据闽,闽人避其讳,沈去水为尤”。“冘”的第二发音就是“yóu”。蚩尤号称“兵主王”,“军”是其专用字,福州有“军门社区”,这个“军”字也是蚩尤血缘存续的重要线索。

     “常羲”经“龙岩”来到云霄,留下“常山”和“武进山”,最后驻扎在莆田秀屿,“莆”即“濮”。常羲派亲兵往南探路,并经常到湄洲岛烟墩台上遥望。大海浩瀚,派出去的人即使找到新领地,也因给养不足很难回来,只能客居他乡。这也是台湾以及南太平洋群岛土著人的由来。据资料显示,常羲后代特有的基因“崇氏01-M119”,台湾高山族89.6%持有,高山族中的布农族80%持有,阿美族则100%持有。台湾“高山九族”包括泰雅、赛夏、布农、曹(后改邹)、鲁凯等,“邹族”最显赫,有成语“海滨邹鲁”,中原有“邹地、邹国”,体现邹族的族源信息。福建“仙霞山、仙霞关、霞浦县”,南太平洋“雅浦岛”,水族隆重的“庆霞节”,都与蚩尤部族联盟的“霞”部族相合。“常羲”终老于秀屿区“后没乡”,成为华夏“妈祖”,妈祖庙就是祭拜盘古三元配夫人“常羲”。

     蚩尤余族中的“武”人坚持在大迁徙中携带茶种繁植,留下湖南武陵源、杭州武林门、福建武夷山、甘肃陇南武都区、广东韶关武江河等地名。黄帝为统一华夏,追随而至,也留下不少“黄”的地名。其历史原点在黄岛,旁边有“黄河”注入“黄海”,安徽有黄山,福建“黄”字地名密集,武夷山主峰为“黄岗山”,韶关市区北边有“黄岗山”,南海有“黄沙群岛”。

       娥皇羲率领一支往西走,来到洞庭湖,常德之“常”或许与“嫦娥”有关。盘古母亲“华胥氏”带着一些支系,往西南方向迁徙,经江西井冈山华屋村,进入广东韶关华屋村,这是一段“韶华时光”。“楚”字上“林”下“疋”,即“林中华胥氏”,楚与“华胥氏”有关。华胥氏在韶关留下五千年前的最高礼器“玉琮”,再从胥江(北江)顺流而下,到达广州。

     “第一江山”“第二江山”和“走江湖”,是华夏早期迁徙的轨迹。这段动荡历史尘埃落定于尧舜时期,“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经历尧、舜、禹时期的整治,中国历史进入夏朝。

七 蚩尤余部往西北迁徙

      蚩尤余族往西北方迁徙,经新疆到达中亚,这是后来“陆上丝绸之路”的原始动力。天齐王部族追击蚩尤余族,留下许多地名,甘肃天水甘谷县磐安镇有“天齐宫”,新疆有“乌鲁木齐”。九天玄女作为追击蚩尤余族的协助者,也来到青海西宁市湟中县多巴镇扎麻隆凤凰山,在这里建立显赫道场。新疆历史上有“龟兹国”,唐朝佉卢虱乸文版《龟兹文典》“龟兹”写作“龟慈”,与“九天玄女”的“玄”相关。北欧“波罗的海”的“波罗”二字是随天齐王西征的“西王母”带去的地名。“西王母”“女娲婆”就是老年“波女”。

      五千年前,黄帝为便于有效管理换种后的蚩尤余族,命仓颉造字为其换名,他将蚩尤的“尤”字改为“犬”,并新造一批“犬”字,如厌、猒、厭、壓、黶、嬮、懕、檿、擪、懨、恹、擫、嚈、饜、餍、魘、魇、厴、厣、靨、靥、巚、巘、讞、谳等,每个字都对应一个新设立的国,时时警示被阉割的“尤”人要像“犬”一样忠顺,谨言慎行,不得反叛。黄帝给蚩尤余族命名遵循“男性为骨,女性为肉”原则,“嚈哒”和“月氏”等两个族称符合这一要求。“嚈”字中间的“日+月”就是“骨”,“大月氏”就是“肉”,两者有血缘关系。“嚈”字由“口+厂+日+月+犬”组成,“口”是偏旁部首,“厂”是房子,“日+月”二字表示将阳性的“日”转换成代表阴性的“月”,“尤”字最后一笔裁去一截,表示切除男根,与 “菐”和“陕”一样,“嚈”发音为“阉”。“嚈哒”即“阉哒”。我国古籍中对“嚈哒”有多个称呼,大都是形音相似。古代史书《梁书》《南史》称“嚈哒”为“滑国”。《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云:“滑国国都故址在今河南睢县西北,后来迁到费”,故又称为“费滑”。“嚈哒”亦称“厌哒、囐哒、挹怛、悒怛、厭哒、滑国、挹阗”。《太平寰宇记》记载“滑国”有很多分支:“滑国……后汉顺帝永建初,‘八滑’从‘班勇’击‘北虏’有功,汉以‘八滑’为后部‘亲汉侯’。”据《梁书》记载,“嚈哒”“后稍大,征其旁国‘萨珊波斯、盘盘、宾、焉耆、龟兹、疏勒姑墨、句盘’等地,开国千里。”在征服“萨珊波斯”后,“嚈哒”确定中亚强国地位。其他古籍对“嚈哒”也有零散记载。《洛阳伽蓝》记载嚈哒势力强大:十月之初,至“嚈哒国”,土田庶衍,山泽弥望,居无城郭,游军而治。《北史·西域传》:嚈哒国,大月氏之种类也,亦曰高车之别种,其原出于塞北,都拔底延城,盖王舍城也,其城方十里余,去长安一万一百里。“嚈哒”可能跟“犬戎”有关,应是住在“戎地”的“犬部族”。另有资料记载:西域的“康居、于阗、沙勒、安息及诸小国三十许皆是(嚈哒)族属,号为大国”,这应该就是“嚈哒帝国”。

     “大月氏”与“嚈”族血源很近。大月氏辖地辽阔,其庞大国体也是从华夏带过去的方国。《史记·大宛传》记载:“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后被匈奴攻击,西迁至伊犁,称“大月氏”,南迁至甘肃及青海一带,称“小月氏”。5—6世纪,在鄂尔浑河和土拉河流域有回鹘国,“鹘”与“嚈哒人”一样,也是蚩尤余族“骨”的分支,“回鹘”曾被命名为“赤水军四部”,这个“军”字也体现蚩尤族系信息。“回鹘”后来越过内蒙古和蒙古国西北角,形成一块曾属于华夏的飞地。由于疏远,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归属俄罗斯管辖,这也是华夏族西行走到半路的实例。

     “嚈哒”与“匈奴”一样,实行一妻多夫制。《梁书》记载:“(滑国)少女子,兄弟共妻。”《北史·西域传》记载:其俗,兄弟共一妻,夫无兄弟者,妻子戴一角帽若有兄弟,依其多少之数,增加帽子的角数。这种奇俗可能与蚩尤余族被阉割换种有关。一妻多夫不是一个女子可随意找多个丈夫,而是兄弟共妻。《通典》载:“(滑国)女人披裘,头上刻木为角,长六尺,以金银饰之。兄弟共妻。”《隋书》载:“(挹怛国)兄弟共妻,妇人有一夫者,冠一角帽;夫兄弟多者,依其数为角。”青海出土一棺板壁画,有二男一女的清晰描画。此婚俗是黄帝给蚩尤余族换种后形成的。一个家庭原本已有夫妻,换种就是在原来男性被阉割后加入天齐王部族的男子为“老公”,这是“公”的由来。在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实行“共公制”,女方地位高,掌握主动权,男子地位低,只能在山中修道成“仙”,平时吃冷硬的剩饭剩菜。女子要求子,就去山中“相公”,就给其送去热乎乎的“营养餐”,“公”吃了“软饭”,就给女子下种。五千年前,人类刚走出母系氏族社会,黄帝为了消除蚩尤余族的暴戾劣根性,派高大威猛的“东岳泰山天齐王”男性为“老公”,给蚩尤余族女子授种送子。实际上,换种之事并未遭到激烈抗拒,因此在“嚈哒”与“匈奴”族形成独特的“一妻多夫”习俗。拜占庭历史学家普罗科皮乌斯说:“在所有的匈奴人中,只有他们的皮肤是白色的,他们的语言是一种印欧语”,这应是换种的影响。

      周代的国家形态是宫廷有地位极高的“公”。“共公”制度传到西方,形成大量“公国”,西方至今仍有很多“大公国”“女大公国”。欧洲“大公国”国体带着“契约、自由”的尾巴,止步不前,直到现在才想升级欧盟,却引发惨烈的“俄乌战争”。华夏文明早在周朝末期就开始进化到“大一统国体”。据研究,爱尔兰与华夏水族关联,具有许多表征。如爱尔兰有“凯里郡”,水族有几处“凯里”地名;爱尔兰人与水族酷爱养马、用马,都有小马,都狂热赛马;爱尔兰“欧甘字母”,水族“水书”,两者非常相似,历史悠久。据西方学者研究,格陵兰的人种及宗教来自爱尔兰,格陵兰的国名与“女修”有关联。总之,蚩尤族系带着天齐王的白种人血缘一路往西散落,且因近亲繁育,在生物学上不断提纯,越来越白,这也是西方白人源自被天齐王换种的蚩尤族系的历史真相。

八 蚩尤余部往西南迁徙

      蚩尤余族往西南方散落,经四川、湖广、云南前往东南亚,这也是后来“海上丝绸之路”的原始动力。蚩尤族系曾在东北建州,其族名为“建陀罗”。被黄帝阉割后,“建”变成“犍”,即去势的公牛,“建陀罗”成为“犍陀罗”。被阉割的蚩尤余部往西南方向逃奔迁徙,进入古蜀地域,留下犍为、犍山、羊山、牛山、牛心山、沱江、乌江、南江(难江)等地名,这也是蚩尤余族被黄帝追杀的痕迹。

      陕西神木“石峁城”遗址的“峁”就是“夘”人之山。“夘”人原在北方,与“仰韶”的“仰”密切相关,也是蚩尤族系的分支,与水族关联。水族的重要节日有“卯节”。缅甸昂山素季父亲“昂山”生于“那卯乡”,移居“仰光”,“昂、卯、仰”字形相似。昂山素季属于德昂族,德昂族又名崩龙族,“崩”是“山+朋”,与山西、陕西的“峁”构字相同,上面是“山”,下面是部族名称,“崩”应是“朋人”或“亻朋”之山,即“倗”或“倗国”。五千年前,“倗”人追随蚩尤,被晋人追赶至山西运城解州。20世纪90年代,上海博物馆从香港购置一件西周铜鼎,鼎有铭文:“晋侯令☐追于倗,休又禽”,大意是:“晋国军队追杀敌人,到达倗国边境,停止了”。这说明“倗”“晋”是敌对国。汉字字义大多源于典,“朋”字义“朋友”即源自“倗国”,“朋”应是蚩尤众兄弟中与黄帝关系较好的分支,其男子虽被全部阉割换种,但还是保留“倗国”,世居于此。山西运城绛县出土倗国古墓群,其规模仅次于“秦始皇兵马俑遗址”。运城解州是黄帝追杀“蚩尤”的地方。倗国的地望与华夏大历史吻合,且一直存续到周代。山西临汾翼城大河口“霸国墓葬”中发现“倗国”国君送给“霸国”国君的礼器,“霸”“倗”都包含“月”部族的信息。“毕姬墓”出土周王室宰相送给她的青铜鼎,可见“倗国”地位高,不可小觑。“倗国”人居于中原“涑水河”一带。后“倗”人南迁,将“束”部族名带到云南,今云南有“束岗村、束块、束米甸村、小束勒、大束勒”等地名。由此可见,缅甸昂山素季的德昂族、华夏水族、崩龙族与倗国同属于蚩尤族系。此外,“马来西亚”的“来”也是华夏部族支系。他们中的一部分继续往南,到达印度尼西亚、澳洲和南太平洋诸岛。太平洋南岛土著人认可华夏先祖,常来中国寻根问祖。

      五千年前,华夏一共创造三种文字。据唐代古籍记载:“昔造字主三,长曰梵,右行;次曰佉卢,左行;少曰仓颉,下行。”仓颉是黄帝助理“青帝”,其所造文字流传最广,后来演化为“汉字”。佉卢创立“虱乸文”,是一种带有象形及表意字符的混合文字。云南彝族至今仍供奉虱乸文创造者“佉卢”神位,尊其为“驴唇大仙”。中国至今仍有人在使用“佉卢虱乸语”。河南濮阳人讲的“濮语”应是“佉卢虱乸语”。广东韶关是华胥氏居住过的地方,留下了五千年前的玉琮,今天仍十万人说本城话“佉卢虱乸语”。禅宗六祖慧目不识丁,却能听懂梵文佛经,因其家原住范阳,常以“虱乸话”交流,能与韶关土著居士深谈佛理。韶关的“韶”即“召音”,“召”是蚩尤部族。因此,韶关“本城话”“虱乸话”就是蚩尤部族“佉卢”所造之语。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有“韶院村”,是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的地方。湖南湘潭有“韶山冲”,是伟人毛主席家乡。西域“吐火罗语”也是“佉卢虱乸语”。“吐火”反切为“陀”,是“头头”之意,“罗”是族系名,两者合起来即“陀罗”。新疆沿丝绸之路出土不少“佉卢虱乸文”木渎。

      蚩尤余族往外迁徙,带去“佉卢虱乸”语言文字,流布于南亚次大陆、两河流域和欧洲。在南亚次大陆,“乸”即“婆”,“虱乸”即“湿婆”,印度梵文也是从中国云南经缅甸传过去的佉卢虱乸文。缅甸蒲甘的“蒲”也是“濮”。唐代玄奘西游天竺,游历数十国,语言相通,并将梵文佛经传入中国。在两河流域,古苏美尔人修建“巴别塔”,各部族语言相通,“虱乸话”即当时“世界语”。“SHINA”即“CHINA”。蚩尤余族来到欧洲,建希纳国,写“SHINA”文,讲希纳话,今地中海西西里岛有“蚩尤岛”。由此可见,“佉卢虱乸语”和“佉卢虱乸文”的根在中国。

     最早的字不是甲骨文,而是经历了从结绳记事到结绳记人的过程。最初造的汉字如同绳结,近于篆体,并不适合象形。记人就是记述华夏部族联盟参加部族及参与人的名字。华夏五千年的造字埋藏着大历史,汉字源于造名,源于各部族之典,汉字打开华夏主导人类历史学的大门。通过汉字,可以感知华夏历史的宏大轮廓,感知华夏先民迁徙的历史走势。如蚩尤族系南下路途“迢迢”,以“召”为典,按此线索可找到“南诏国”。“诏”即“召话”,“皇帝诏曰”与此有关。

     民族的形成,与地理因素密切相关。在五千年前“神农氏世衰”时代,如果选择“留”,则有机会生活在中原地区,可能成为汉族;如选择“走”,远离华夏腹地,进入偏远地区,就可能成为少数民族,甚至外国人。汉族实际上就是一个所有愿意放弃原有部族个性特征的部族复合体。欧亚大陆所有民族都源于华夏,文明起源不是满天星斗,而是单一来源。

作者简介:王佩良,男,湖南省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糯文糯语英汉同文馆创始人。联系电话:15873181722。QQ:122992101。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大道569号,湖南工商大学湘江楼1811办公室。

张雨娟,女,湖南省新化人,湖南工商大学数字媒体工程与人文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22级研究生。

龚万翔,男,湖南省岳阳人,湖南工商大学数字媒体工程与人文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22级研究生。

张锦坤,男,安徽省合肥人,湖南工商大学数字媒体工程与人文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22级研究生。

张若彤,女,天津市人,湖南工商大学数字媒体工程与人文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23级研究生。

王安拓,男,安徽省安庆人,湖南工商大学数字媒体工程与人文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23级研究生。

特别致谢:本文撰写,借鉴丁维兵“新史观及卫星考古”研究成果,得到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促进会与世界智慧科学院世界文明学研究所杜钢建、翟桂鋆教授的指导与支持,在此一并感谢。

供稿:刘新民

编辑:佚名 李锦辉 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