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则坚(中国台北) 穿越时空的遐思
黄埔百年史上,由孙中山任命的担任过总教官的何应钦(1890-1987)是不可不提及的,尤其全面抗战时期,何上将一度可谓是「一人之下 万人之上」,对中华民族而言,也是功不可没的。读者从网路或书籍,皆可看到对何将军功过的评价与褒贬,在此不累述。
而我此篇则是以晚辈的角度,与大家分享先父钮先铭(1911-1996)将军与何总教官之间鲜为人知的往事。
先父其一生以学生、晚辈、下属的身分随侍何应钦上将,除了出自于伦理、年龄、辈分之外,重要的是报将军对先父的知遇之恩!身为子女的我们也一致以祖父辈尊称。
1976年何上将赠与先父之玉照
1937年十二月中,先父担任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工兵营长兼团副,死里逃生从南京保卫战中脱险,侥幸在南京城外「鸡鸣寺」藏匿八个月之后,辗转回到重庆归建,自此在何上将帐下担任一名参谋,而后彼此建立起长达四十年,情同父子的感情,列举如下:
1)1948年底,陈诚(1898-1965)奉令接掌东南行政长官兼台湾省省主席,先父则随前省主席魏道明(1901-1978)离任,辞去台湾全省警备副司令一职,在职期间的官邸位于现今中国台湾台北市牯岭街61号,据说是前日本驻台湾皇军参谋长的官舍,也是当年台北少数的豪宅之一。
1947年牯岭街户籍所在地证明
1949年三月大陆战局已定,先父则从台湾赴广州,接何应钦夫人王文湘(1895-1978)赴台,并安排住宿在牯岭街府邸之中,同年六月在台北迎何应钦赴台夫妻团聚,此时已将牯岭街官邸完全让出,以供何氏夫妇居住。据先父生前口述,当年陈诚、孙立人(1900-1990)都曾争取这幢位于市区中心、地段好且又是日式花园建筑的府邸,却被父亲一一婉绝,而是让给视为父辈的何将军,一直住到何将军过逝,如今这幢日式建筑,早已改建成为台北豪宅之一的「元大钦品」住宅大楼。
2)何夫人王文湘早年即患有乳癌,须长期赴日本治疗,抽出自已的血液,制成针剂,再打回到自己的身体,主治名医是日本癌症专家莲见喜一郎,为了治疗的长途跋涉,竞能维持三十年,莲见医生都认为是奇迹,何应钦将军因感谢莲见医生的医术高明,每次造访东京都拜会莲见先生,都由先父陪同担任翻译。
3)1976年正值何氏夫妇结发六十年的「钻石婚」之际,夫妻之间并未育有子女,只有过籍子女何丽珠,但夫妻两人老而弥坚,于是由先父出面在台北荣民医院十楼小礼堂,举行了一场冠盖云集的庆祝仪式,以尽弟子之孝。
1976年何氏夫妇钻石婚庆,后立者为钮先铭将军
4)1978年六月下旬,王文湘在台北病逝,享寿八十四,先父率先在台湾「中央日报」刊登一篇悼「师母王文湘女士」的纪念文。
悼文中引用晚清名臣沈葆桢,为其妻林普晴(清两广总督 林则徐之女)逝世后所撰写的一首挽聯之上半段,「为名臣女 为名臣妻 江右佐元戎 锦撒夫人分伟绩」。
将其更改「为名将妹 为名将妻 革命伴夫兄 百战功勲分一半」,王夫人长兄王文华(1887-1921)将军为辛亥革命先贤,革命军名将,而何上将一生的功绩,毫无疑问是该分一半给结缡六十载的夫人带上天国。
今年欣逢黄埔百年校庆,承蒙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覃珊会长鼓励,撰写《在历史中穿行》系列文章,万分荣幸,使得我有机会可以分享一点与黄埔相关的内容。因为是全凭记忆所写,难免有疏漏及不周之处,还望各位先进不吝赐教予以指正。
作者简介 钮则坚 1957年出生於台北,据说祖先为爱江山更爱美人的蒙古后裔。
就读台湾世界新闻大学广播电视科、美国旧金山市立大学商业管理学系,曾在《旧金山商报》任職,目前为中国近代文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