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正气满乾坤——读向晏漪长篇报告文学《红烛》
中华名人在线 2024-05-29 02:05:46 作者:zhhmrzx 来源:
留得正气满乾坤——读向晏漪长篇报告文学《红烛》
文 / 罗建辉
作家平台 
       近日,中国作家网发布消息,湖南报告文学作家向晏漪的《红烛》和张雪云的《“海牛号”》入选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报告文学类参评作品。令人欣喜的是,长篇报告文学《红烛》2022年还入选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参评作品。可喜可贺!
        湖南作协会员、张家界本土报告文学作家向晏漪的作品,这几年我一直在关注。特别是他27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红烛》值得一读。《红烛》一书的主人公残疾校长覃东荣,为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失学,他在担任教字垭镇中心完小校长12年间,拄着拐杖拖着残腿踏遍了全镇的每一个角落,上下陡坡时手脚并用去家访,劝接资助他们上学读书。他勤俭办校,节假日义务守校、不计报酬加班二千多个工作日,没要一分钱。他在教育这块清贫的精神家园里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了党的教育事业,他走一路崎岖,送一路光明,用毕生的精力频添满园春色,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祖国的花朵。“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如今,当地人用出版《红烛》、拍摄微电影《东荣校长》等来怀念他纪念他,弘扬他乐于助人、正气清廉的大爱红烛精神。九泉之下,覃东荣当死而无憾,地下心安!
       掩卷遐思,覃东荣为什么这么优秀,值得大家学习,说到底是因为他身上有许多宝贵的东西,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值得怀念。多年来,拐杖校长覃东荣廉洁奉公、一身正气使他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角色定位,荣誉与鲜花萃于一身。更重要的是,他去世多年后,人们仍对他念念不忘,怀念一个难得空闲的经世者,在其忙忙碌碌的教育工作生涯中,对自我生命之清气的执着追求与精神家园的坚定守护。
        对覃东荣来说,生活中那些廉洁奉公的小事如历史长河中的散金碎玉,被他用高尚的人品打磨得闪闪发亮。可以这样分析,甘于清贫、严于律己、乐于奉献、关爱师生、扎根乡村、振兴乡村教育,从日常工作中展示他的红烛精神,是覃东荣自我人格修炼提升的艰难过程。他执着地扑向教育园地,不惜砸锅卖铁也要收留六个贫困学生。他爱生胜于子的人间大爱,他对教书育人的这种忘情投入,像倦游的儿子投进母亲的怀抱,像恋土的异客重沐故乡的春风,他总是那样尽兴、尽情、尽意,而且总是能够获得生命本源的至真至爱的纯洁享受。如他本人所言“要留正气满乾坤。人心诚可以有所好乐,但不能玩物丧志。一有好乐,泥而不返,则欲必胜理。”可以这样说,好乐不可迷,教师、教育工作者的爱好必须高雅向上。爱好要有所选择,有所取舍,丝毫马虎不得,以免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
       覃东荣作为一名成功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有时候需要一些智慧,更需要自律和党性锤炼。他能够抗拒各种低俗的诱惑,从而恬静地感悟生命、解读生命,这两种人格倾向之所以能够整合在一个圆融的精神主体中,无疑是因为他在物欲横流、情感俗滥的红尘中,能够恬淡自若地守护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守护着滋润自我心田的那股清气正气,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党员干部的榜样。
       从文本的角度分析《红烛》这本书,我觉得也有精妙之处。
       一是政治站位高屋建瓴。这部长篇纪实文学,契合了当前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纪学习教育、反腐倡廉、师德师风建设等。
         作者向晏漪高扬廉洁奉公的主旋律,将小故事与大叙事相结合、现实状况与历史背景相结合、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相结合、现实笔法与理性思辨相结合,既抒写覃东荣取得的点滴成就,也呈现出其艰巨性和复杂性,以及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以期能为师德教育、廉政教育、乡村教育留下一部有血有肉的形象史,也为后人留下一部值得永远珍藏的回忆录。这本书取得成功,究其原因,在我看来,除了作者的勤奋努力外,还因为这部作品的政治思想性很强,弘扬了主人公廉洁奉公,爱生胜于子的主题,凝聚了人们的心声,让“覃东荣廉洁奉公、爱生胜于子的张家界乡村模范校长”典型形象得以深刻表达。可以这样说,《红烛》就是一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做”记录先进人物历史足迹、反映时代特征、反腐倡廉,弘扬为人师表、甘为人梯的先进模范校长的檄文。
        二是人物塑造生动形象。《红烛》着力塑造了拐杖校长覃东荣以及他妻子伍友妹等人的形象。作者非常重视人物的刻画,运用典型的事件、片断和细节,用典型的环境来衬托人物。该书用大量的篇幅去描写覃东荣的工作、生活细节,充分展现了他性格的思想内涵,也窥斑见豹集中展现了那个时代平凡英雄的风貌。报告文学的核心要务是塑造人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红烛》一书对人物尤其是对覃东荣的塑造是非常精彩与成功的。同时,《红烛》还非常注重其它平凡人物的形象塑造,使得作品因而非常接地气,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乡土气息,从而在艺术美学上彰显出乡土美学的独特气质。
        三是文体特征把握精准。《红烛》一书的作者向晏漪深入乡村,通过采访覃东荣的同事、亲属、帮扶的学生、生前好友等,获得了大量的采访素材。正因为采访扎实,收集了大量的素材,作品才显得有血有肉、生动具体。这种深入生活的采访精神和创作态度,理应得到高度评价。优秀的报告文学应该这样产生。《红烛》文学性比较强,结构分明。人物形象也比较饱满,善于通过具体事例来丰满人物,的确是一部成功之作。
         碓码校长覃东荣作为一名乡村小学校长,不愧为廉洁奉公的道德楷模。虽然时过境迁,但他能在尘世熙熙攘攘的工作之余,坚守一种充满昂扬蓬勃正气的灵性生命方式,不改其乐,这确实需要一种精神情怀与坚定毅力作支撑。我认为,覃东荣这种坚守生命正气的生活方式,不改其乐的精神是永远值得人们钦佩学习的。他用“信仰、责任”默默兑现着“要让所有穷人子弟都能上学读书”的红烛精神,创造了不朽的业绩,更对芸芸众生产生了很好的教育作用。覃东荣的红烛精神在当今仍然具有现实的意义。我出生于教育世家,对教育工作了解颇多,个人觉得学习他一身正气、廉洁奉公、忘我工作、大力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奉献精神。我们向他学习,就是学习他无私奉献精神、拼命三郎的工作作风和爱生胜于子的党性情操,铸就一流师德,创造一流业绩,为教育强省培养更多的优秀乡村校长和业务精湛的乡村教师队伍。
       令人欣慰的是,张家界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组织拍摄的讲述爱心校长覃东荣拖着残腿拄着拐杖、爬遍青山劝学,并在自家三个儿女读书家境十分艰难之下,毅然同妻子伍友妹收留六名失学儿童的农村教育题材正能量微电影《东荣校长》(28分钟)在学习强国、省市等主流媒体播出后,还获得了全国微电影作品大赛二等奖。作为与向晏漪相交很深的知己、文友,我期待着以“最美师魂”覃东荣为原型的电影、电视剧早日播出,弘扬新时代红烛精神、弘扬正能量。希望向晏漪今后创作出更多更好、不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总 编:瑞 雪     
副总编:以诗为马
作家平台(微信公众号:zjptzjpt  )欢迎大家来稿,作品要求原创,且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平台发表过,体裁内容不限,来稿请在文章后面附上“作者简介+作者照片+微信号”。来稿一周内发表,请在公众平台查看,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来稿邮箱:216306413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