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灵性与通灵
——世界智慧科学院院士李丽访谈录(三)
七溪山人
李丽是有灵性的。她的记忆力,还有她的天赋智慧,以及聪明才智,与她后来预测地震有什么关系?她在车上不经意间,说到了小时候妈妈非常关注,以及有关通灵的事例。为此,引起大家的兴趣。
——记忆力的客观反应
记忆力是人记住曾经发生的事情或者事物的能力。记忆力是人对过去的感受、经验和发生的事情感知能力的总和。
查“公职考试”备考资料,有一个“单选题”,采撷如下:
一个人的记忆力水平,可以从记忆品质的敏捷性、持久性、正确性和准备性等四个方面来衡量和评价。记忆的敏捷性体现记忆速度的快慢,指个人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记住的事物的数量。记忆的持久性是指记住的事物所保持的时间的长短,它是记忆巩固程度的体现。记忆的正确性是指对原来记忆内容的性质的保持。如果记忆总是不正确,那它只能对我们的学习知识和积累经验帮倒忙。记忆的准备性是指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从记忆中迅速而准确地提取所需要的信息,是决定记忆效能的主要因素,是判断记忆品质的最重要的标准。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体现了记忆的准备性的是: A.一字不差;B.终身不忘; C.脱口而出;D.过目不忘;答案:C。
解析:本题为多定义,考查记忆的准备性,其关键信息为: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从记忆中迅速而准确地提取所需要的信息。
辨析选项认为:
A项:一字不差体现的是记忆的正确性,不符合定义;
B项:终身不忘强调的是时间长,属于记忆的持久性,不符合定义;
C项:脱口而出指不经考虑,随口说出,体现了“根据自己的需要,从记忆中迅速而准确地提取所需要的信息”,符合定义;
D项:过目不忘强调的是记忆的速度,即敏捷性,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C选项。
然而,还有资料介绍,有一些异端物理学者提出灵魂的本质是一种高能粒子(物理学上有很多推测得来的证据,因为虽然人类可以依赖物理法则和规律预言它的存在,但人类的科技力量不足无法验证,包括很多种高能粒子等),本身携带巨大的能量,可以突破时间及空间的障碍,就是说可以在时间及空间中进行移动。这种推论完全符合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一是它的特异性质在于它可以作为信息的载体进行无序性时空移动。我们头脑中所有的记忆所有的思考都可以称之为信息,虽然现在还无法搞清信息的本质是什么,但却可以肯定脑电波对它有一定作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思考或是脑内意识活动。
二是这种粒子平时就大量散播在我们周围的空间,当然也存在于我们的脑内。正因为它的特性,我们才可以接收到外来信息进行思考、记忆、回忆,还有遗忘。所谓遗忘,就是一部分带有信息的粒子游离开我们脑部的意识空间。遗憾的是至今都没有搞清楚是什么原因诱发这种粒子间的吸力和斥力的,或许与我们的脑电波及其他脑内化学物质有关。但是,当我们的脑死亡后就会有大量的粒子游离开我们脑中的记忆区。由于尚不清楚这种粒子的相吸和相斥的原理,也就无法解释和推算它们的游离比率。在机率很低的情况下,这种粒子在游离之后仍然保持着它在原来在人脑中的排列性状,换言之也就是保持着这个人(已经死亡)的基本人格和记忆。
三是遇到新的结合目标(另一个人的脑)并结合之后,它们在这个人是新生儿(没有已经形成的记忆的情况下)就会发生人格的转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轮回或夺舍。但也有意外的情况发生,比如在结合后保持着潜伏状态到一定时间才突然觉醒,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格突变现象.(也存在于记忆已经形成的人身上结合后觉醒,使其丧失原有人格的情况) 。
事实上,我们是无时无刻都会与这种粒子结合,比如我们突然冒出个怪想法,脑子里突然出现一些词句……甚至是做梦和预言等现象也都可以用这种理论解释。即视感也可以这样解释。
还有通灵一词,源于道教。意为能够与灵魂或灵体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古代,通灵被认为是一种神秘的能力,只有少数人能够具备。而在现代,通灵也可以泛指人与人之间沟通无障碍,能够互相理解和交流。
介绍上述背景资料,是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加深对李丽“记忆力特别超前”和通灵的了解,余以为,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管窥年幼的她,记忆力超前,还有通灵之感。
李丽说,“她小的时候啊,妈妈就说,你那个记忆力特别超前。”
她妈妈清楚地记得,李丽小的时候,她爸有一台自行车。自行车是天蓝色的,属于轻便的那种自行车。然后,李丽就在那儿摇那个轱辘儿,即摇脚蹬,轱辘转动时,她的这个小手啊,一不小心就夹在那个轱辘里面儿了,把手都夹破出了血,李丽放声大哭。
有一天,她跟母亲说这个事。妈妈就说,“哎呀,你那时才多大呀,两岁多吧,不到三岁,你都能记住这事儿啊?”李丽说,“我记住了,还记着是什么样的车,什么样型的,当时手指头是怎么给绞在这个链条里面儿的,怎么出的血。手指刮破了,而且还刮的一条一条的呢。”
妈妈说,“你这记忆力真好,有特别的方面”,主要是还有一件事儿。
李丽记得是最清楚的。回眸五岁到六岁之间这个时候,就是有一年,妈妈回娘家,她娘家在延边。妈妈回去后,几天了还没回来。当时,李丽年幼,心里挺想妈妈的。一天,她跟后院的小伙伴女孩儿刘丽娟玩,就在自己家的那个葡萄架下面闲聊。
李丽说,我给你讲故事啊。刘丽娟说,行。
我妈上我姥儿家了,姥儿家什么样儿的我都知道。她说,你去过吗?我说,我没去过。那你给我讲吧。
我姥儿家是这样的,草房那种,在房子前面,还有个大磨盘,另一边面儿呢,还有一个小吊,我说,还有一个叫小吊车。
当时指的“小吊”,其实就是黄瓜架旁,种植了葫芦瓜,上面结了一个葫芦瓜。那时年幼,还不能具体描述长成什么样儿。
还有个小吊车,就是跟她讲,在我脑屏上出现一个东西。当时,就像过电影儿似的,整个大脑的一个意识啊,可以说是自由飞翔,看到啥,可以讲啥,爱怎么讲,就怎么讲。当李丽讲完后,她妈妈就回来了。
李丽看到妈妈,心里非常兴奋。她跟妈妈讲,“我看到姥儿家什么样儿了。”
妈妈说,“什么样儿?”李丽就向妈妈说,草房是什么样儿,吊车是什么样儿,还有个带把的东西;还有磨盘等。
妈妈一听,告诉李丽道:你姥儿家,哪有小吊车呀?那是压水的那个水井啊。不过,农村那个压水的水井,确实有个带把的摇手。特别是说到磨盘,妈妈说对呀。可是,孩子你没有去过,你怎么知道那儿的情况,怎么还知道有黄瓜架。抑或,这就是通灵之感。妈妈说,“你这孩子挺奇怪的。”由于那个时候的特殊环境,她也不能往外公开,这事就这么捂下来了。
——妈妈的手表没有丢。
李丽说,发生在母亲身上的事情,还有一件印象很深。
上世纪70年代,所有物资供不应求,绝大多数都是凭计划供应。尤其是粮食方面,都是凭证凭票,就连有的蔬菜也要凭票,才有供应。
记得有一回,妈妈拿着菜票去买菜。那会,菜场的人特别多。妈妈买完菜以后,结果那个头发呀,让人家挤的乱七八糟的。当时,她穿个蓝色的长袖工作服,买回来的是西红柿。进屋不一会儿,她就开始哭。“妈妈,你哭什么呀?”李丽问道。
停了一会儿,妈妈说,“我的手表不见了。”记得妈妈的那个小手表,还是上海牌的,表带是钢链儿的。她说手表不见了,就又开始哭。
后来,李丽就在那儿看看。她告诉,妈妈,你的手表没丢,你那表在胳膊上了,即在大臂上。
由于菜场的人特别多,相互拥挤,挤来挤去,就把那钢链儿的表带,挤松动了,手表就给挤到了左上臂。由于妈妈穿的长袖衣服,所以遮掩住了。妈妈一听,连忙一撸胳膊,哎呀,真的在臂上面儿了。
当时,妈妈就想,这孩子,你怎么看得着的呀?李丽说,“我也不知道怎么的,反正就知道在那个地方儿,看着在那个地方。”
从此,妈妈进一步觉得自己这孩子,真是跟一般孩子不一样。但是,在那个年代,她也不想往外说,也不敢往外讲什么。
按照李丽的说法,“妈妈就这样,紧紧地把我包裹起来了,她害怕女儿发生什么意外”。
……
2024年6月18日 整理
编辑:佚名 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