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今日孔子诞辰:重温孔子10句话,尊师道,敬师德,念师恩,国学生活,15分钟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在中国,孔子的地位非同一般。
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更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他以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的无数人才,影响着世世代代的华夏儿女
今天,恰逢孔子诞辰孔子诞辰2575周年。
让我们一同重温经典,感悟孔子留下的十句经典箴言,一起尊师道,敬师德,缅怀那份沉甸甸的师恩。
有教无类
类,是根据地位、职业、贵贱等不同划分的种类。
在西周时期,教育被贵族、奴隶主所垄断。
而孔子出现后,却这一规矩却被打破。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孔子说:“只要有人备上一束干肉,我就没有不教的。”
孔子从不在意自己的利益,他主张有教无类,“教”是前提,“类”是结果。
只要教育得当,人与人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所以他zhaoshou的三千弟子中,有家累千金的子贡;也有每餐只能喝凉水的颜回。
只要学生诚心向学,他都会把知识倾囊相授,而这,也是中国最早的教育公平。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就是要有的放矢,有针对,有层次,有重点。
一天,子路问:“凡事可以一听到就行动吗?”
孔子说:“总要去问一下家人。”
后来冉有也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孔子却说:“对,一听到就行动。”
同一个问题,孔子给出的答案却因人而异。
这是因为孔子深知:子路做事情总是冲动,所以要有所规劝;
冉有做起事来总是畏缩,所以需要鼓励。
有道是:“教无定法。”
人才的培育,不能用统一的模具批量浇筑。
只有悉心雕琢,针对每个学生的性格、能力、兴趣,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才能使得其扬长避短,获得最合适、最全面的发展。
学以致用
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读书,从不是只是为了知道书中有什么。
而是为了借用书中学到的知识,让自己成为什么,做好什么。
毕竟学是方法,行是目的,行比学更重要。
所以读书,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
而要重视运用,重视实践,融入到实际生活。
只有学以致用,才能用以促学,最终学用相长。
为己而学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时候,人们学习都是为了充实自己,成就自己。
所以知识都是从耳入,记于心,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
而今的人,学习多是为了装点门面,做样子给别人看。
知识就大都是从耳听,从嘴出,不懂也要装懂。
殊不知,人这一生,什么都会失去,唯有学到的东西,成就的人格,才真正属于自己,谁来了也抢不走。
所以该学习的时候不要糊弄自己,结果永远不会骗人,这也是老师教给学生的最重要一课。
修己慎独
有一天,子贡问孔子:如何做一个君子,
孔子告诉他:“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真正做到了,再把它说出来。”
这世间口若悬河、信誓旦旦人很多。
然而真正的德行,却即便在无人时、也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所以在古时候,个人的“修身”,一直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点。
也只有不抱侥幸心理,做到人前人后的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他人坦荡,于自己心安。
言传身教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一个人想要为师,就是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榜样。
希望学生为人诚实,老师就不应对学生撒谎。
希望学生充满爱心,那老师务必先有善心之举。
希望学生爱护环境,那老师看到纸屑也要及时捡起。
真正的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口头的说教中,而应该身体力行,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温故知新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知新,关键在于温故。
孔子之所以能让三千弟子诚心追随,就在于他每次讲述的知识,学生们都能从中悟出新的道理。
而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的问题,也让孔子日益精进。
许多时候,人们的新知识、新思维、新成果,往往都是从旧有的知识中发展来的。
就像有的书一遍读完,似懂非懂,再来两遍,就会比之前懂的更多。
这也正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学习路上,从来就没有捷径。
唯有反思总结,查漏补缺,方能真正收获到扎实,属于自己的知识。
循循善诱
《论语》有云:“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孔子教育学生,从不推崇棍棒式、填鸭式、满堂灌的做法,而是善于一步步的引导。
他从不考试,而是设计一个问题,诱发学生主动思考。畅所欲言;
听到满意的答案,他就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悟;
不高兴,也只听不评价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如此,学生总会自己积极主动地求学明道,即便老师不在学生身旁,也不会停下学习的脚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一个好的老师,应知道在什么时候对学生说什么话,在什么阶段让学生做什么事。
如此的悉心教导之下,才能换来学子的勤学不辍。
寓教于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之者。”
孔子把学习分成三层境界:知、好、乐。
因为懂得学习的不如喜好学习的,喜欢学习的不如以学习为乐的。
兴趣,才是一个人持续学习最好的老师。
所以最好的教育,需要老师在“乐”字上下功夫,培养学生的兴趣。
苦乐交织的学习,只要乐在其中,就不会再觉得默而识之、学而不厌有什么难度了。
德育为先
子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一个人在家要孝顺,在外要恭敬,做到谨言慎行,待人友善宽厚。亲近高尚的人。
倘若做到这些后还有余力,就可以学习知识了。
人这一生,先成人,再成才。
德始终在才之前,因为有才无德,举止不端的人,读书再多也全无用,本领再大也走不远。
所以好的老师,既会殷殷叮嘱学生长见识、耕能力,更会耳提面命,教学生修人品、立德行。
人品齐全了,才能有立身的根基,有处世最硬的底牌。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老师传授知识,不仅仅只是为了传道受业解惑,更是为了育人。
所以人这一生,能遇上一个好的老师,那是一生的幸运。
恰逢今日孔子诞辰,让我们一起怀着对先贤的一份敬意,一起追思先师。
也一起学习、践行孔子的智慧,将文化与文明薪火相传。
点亮在看,也让我们为老师送上祝福,不管走到哪里,都要怀着一份感恩之心。请您转发分享,弘扬中华文化!
*作者:国文来源:国学生活(ID:gxsh789)
国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