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书院邂逅宋军书法
中华名人在线 2024-10-11 13:28:28 作者:zhhmrzx 来源:
石鼓书院邂逅宋军书法

微信图片_20241004184936.jpg

宋军近照。

文/唐任远

2024年7月下旬,暑气至浓,湿热交蒸,因事在衡阳市小住了半个月。次月立秋,方才驾车回长沙。车驶离衡阳市解放路后,车窗外跳出“石鼓书院”路标。衡州八景中的“朱陵洞内诗千首”“青草桥头酒百家”就在此地。石鼓书院也称为古之“清华”“北大”。加上,我出生在南岳衡山,少年时代都在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度过,现在过了半个多世纪了,“吾家衡岳山下”,居然没去过石鼓书院,也是汗颜。遂起心动念,调好导航,驾车驶往石鼓书院。

车驶至石鼓广场外,周边多施工,应是为即将在衡阳举办的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做准备。找一空地,停好车。下车,便觉热浪滔天。今年入夏,因工作的原因,大部分时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办公室和租住的公寓不用空调,也不需用电扇。呼和浩特是避暑的好地方。大暑前回到湖南,也较少在室外活动,在空调环境的时间多。

石鼓书院是天下四大书院之一。我怀着朝圣的心情,穿过院门、禹碑亭、武侯祠、李忠节公祠、大观楼,看了“翻不动的书”“认不得的字”和“敲不响的鼓”。岁月背后的故事,如一幅幅生动画卷,徐徐展开。静谧时光里,在闷热的连廊和室堂中,穿越时空的隧道,心灵在历史的长廊缓缓漫步,并融入画卷,对话古人,感受一场思想、文化洗礼。此时,衣服已湿透。在呼和浩特打一个多小时乒乓球,还没这么多汗。南北气候差异,没沉浸式体验过,还真难感同身受。许多事情书本得来终归浅。

2.jpg

石鼓书院合江亭。

来到合江亭前,眼前一亮。亭前门柱上有一副楹联,内容为“石鼓双江水;昌黎一首诗”,为明朝邓淮所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贬迁途中路过衡阳,应刺史邹儒立之邀,同游合江亭,写下二十言长诗《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地以人传,从那时起,合江亭便声名鹊起。历代文人骚客,心向往之,接踵而至,给此地带来无穷的人文活力、文化魅力和精神荣光。

那廊柱上“石鼓双江水;昌黎一首诗”的楹联,字体苍劲老辣、笔力遒劲,很是眼熟。上前细看,落款“宋军”。端视廊柱边的立式标牌,用汉语、英语、韩语清晰着记录着:“书法:宋军,湖南醴陵人,当代书法家”。

3.jpg

石鼓书院合江亭亭前标牌。

宋军,醴陵人,网名“辣人”。曾在湖南省新闻出版局和湖南省文化厅、湖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和湖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多年。与之相识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尊称其为“宋厅”。时间久了,他说我们是忘年交、君子之交,叫“宋军兄”就好,这样亲切。曾构思半月有余,用古汉隶加魏碑之意,为我书斋号《岁丰堂》题写匾额,古朴典雅且又大气豪迈,我甚是喜欢。

宋军兄对精神层面有讲究,爱好书法、爱好阅读、爱好收藏等,小事随意,大事讲原则,甚至不给人留情面。但生活方面要求不高,经常很随意地穿着一件马甲,出入各种场合。花甲之后,由于岁月的原因,头发日渐稀少,天庭愈加“饱满”,不得已,留起自然卷的长发,“艺术范”十足。人说:“女人相,大富大贵之兆”,他听后,一笑而过。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就到附近的米粉一条街“嗦”碗米粉,然后拐个弯去营盘路的乐之书店“蹭”书看。

我即刻兴奋地拿出手机,拍下合江亭楹联,发微信图片给宋军兄。他回我信息:写了快20年了哦!

宋军兄是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二十多年的资深会员,也是湖南新闻出版广电书画家协会原副主席、湖南清风书画院院长、湖南国画馆等书画艺术机构之顾问。2009年秋,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个人书法作品专辑《笔耕斋墨迹》。受家庭之影响,其自幼喜爱文学艺术,以散文和杂文为长,先后正式发表过数百篇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和省级奖励。个人书法作品,作为文化部和外交部之国礼,赠送交流到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国家。他也经常出任各级书法大赛评委。

我私下将宋军兄与刘鸣泰、邹庆国、黄国斌四人称为“书协四大咖”。他们四人是湖南新闻出版广电书画家协会工作室“常驻会员”,每天如上班一样,相约打卡,寒暑不辍,偌大的书画创作工作台,四人各占一隅。他们四人书法风格各异,我一眼就能识别。

宋军兄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心敬手追名家经典,临碑习帖近六十春秋,或追慕《曹全碑》,或心驰《张迁碑》《好大王碑》,或探求唐楷《柳公权玄秘塔碑》和欧体《九成宫》,隶篆行草楷五体皆能。且碑帖融合,见笔见性见道,风格独成。而我更喜欢其隶书。第一次见其书法作品,就是一幅隶书条幅作品。正文书写有“铸剑为雄”四个字,边款是用行草创作的maozedong《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词。

这幅作品是近十年前,中国新闻出版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邹庆国从一本书上翻拍发给我的,没有标注作品尺寸,估摸着是六尺对开。宋军兄创作的书法作品多是四尺对开的横披或大小斗方,偶尔也创作四尺整张的书法作品。像这种六尺对开的大幅作品,宋军兄日常是极少创作的,除非参展所需。

静赏宋军兄该书法作品,有汉碑法度,亦显摩崖气象,端庄平正、大气磅礴,笔墨间现陆离斑驳自然之象,蕴金石气,显苍茫感,融张迁、曹全之精髓,颇得汉碑雄肆之气,给我留下很深印象。时间虽过去多年了,但该作品的正大气象,至今,我还记忆犹新。好的作品,穿越时空,穿越灵魂。如美酒、美食、美景,让人上头,永如初见,割舍不得。

2023年9月5日,正值邹庆国和我编撰《百龙腾飞——名人名家书法篆刻作品集》整理文稿期,我去湖南新闻广电出版书画家协会工作室。与宋军兄已有段时间不见,寒暄后,他高兴地说,“相见亦无事,别来忽忆君”,要送我两幅作品,隶篆行草,让我吃“点菜”。我受宠若惊,自是求之不得,满心欢喜。

我以为,隶书之美,重在气韵悠悠,催发幽古之情。隶书之美,贵在正大之气,倡盛世之洪音。我觉得隶书如宫廷菜,华贵精美,每一口都能感受到食材的原汁原味和烹饪技艺的精妙,色、香、味皆是岁月的沉淀,承载着古老东方的智慧与艺术。亦如京剧里包公,在一阵密急且霸气的锣鼓声中,咿咿呀呀,依字行腔,一出场,就给人正气、英气和忠气。

也许是因其隶书作品是我“初见”。一开口,我还是求得两幅隶书作品。一幅《读书是福》,另一幅是《厚德载物》,两幅都是横披。从这两幅作品的体势、笔法和线条来看,相比近十年前的《铸剑为雄》作品,更显厚度和书卷气,工中见巧,润枯有致,朴厚而自然。其下笔滞涩老辣,用笔收放自如,有法而不拘,给人以古、厚、浑、刚之感。

4.jpg

宋军(左一)赠送作者唐任远(右一)书法作品合影。

宋军兄经近六十年之书法沉积与研习,逐渐形成其隶书风格。总的来说,古朴自然,笔健而体厚;隶中带篆,且拥有魏楷之意。其用笔自然,结体严谨,雅而不俗。让人醒神悦目,怡心提气,颇受好评。其隶书创作,有时偏《曹全碑》,呈秀逸多姿、明丽清雅之气;有时偏《好大王碑》,显疏简开张、平实散逸之质;有时偏《张迁碑》,张古朴淳厚、雄强大气之势。究其因,是其汲取了秦篆魏碑清隶的经典元素,融为一体,随心所用。有人说,书法是人的心电图,即气质与气息相吻合,意念相通,书我情怀,是此理也。由于宋军兄痴临名家碑帖数十年,故能随心欲,不拘法,亦不逾矩。这取决于他对继承传统和创新的准确把握。其中有其勤奋不辍的师古传承,有家族潜移默化的熏陶,亦有其深厚文化底蕴加持下的“胸中丘壑”。

书法,于宋军兄来说,已融入其生命,是纯粹的,不关乎名利。宋军兄临池研墨,日日伏笔,跟打了鸡血一样。其书斋,取名为《笔耕斋》,意即“笔耕不缀,日日精进,久久为功”。少年求学时,父亲是他的校长,母亲是他的班主任,家学渊源。受其父亲校长的影响下,宋军兄从六七岁开始临碑习帖。大概十岁,宋军兄就跟随校长父亲,为左邻右舍撰写春联,写红白喜事联。在其醴陵老家,颇具名声。高中时期,醴陵枫林市人民公社抽调宋军数月,用大排笔刷子和石灰浆桶子,专事书写各种大型的宣传标语于墙壁之上。十来年之前,开车经过上瑞高速醴陵段,远远地还可见两旁的老房子外墙上,有宋军兄年少时挥毫泼墨的有时代感的大作。宋军兄十八岁以后,喜欢上了中晚时期的清代隶书,几乎临遍所有的名师大家。后来,又受李立和王超尘、颜家龙等影响,狂热地临习小篆和魏碑。写到深处自生奇。久而久之,宋军兄逐渐形成了个人的隶书风格。而立之年,开始学习行书和草书,对二王书法情有独钟。不惑之年,涉足大草书艺。我观其行草,亦可见其汉隶魏碑雄浑风骨、正大气象,但不失潇洒、流畅、活脱之生机。

宋军兄也是“微信达人”。他每天要发几组微信,经常还有感而发,附上一首诗词或一篇近千字的微文,图文并茂,记录当天的人和事,成了其退休后孜孜躬耕的“日课”之一,每日少则三组,多则达六组。散步时,诗兴来了,宋军兄索性站在路边,反复推敲,口中念念有词,不顾及其他。引起路人侧目,躲而远之。他见状,“洋洋自得”。

其微信有十多个定期和不定期的原创微信栏目。如《美丽长沙我的家》《热爱生活的人们》《今日书画小展》《我滴男神》《永远的清水塘》《人在旅途·风景如画》等等。特别是,经常凌晨过后,他还要编发一组《美女如云》的九宫格到朋友圈,然后和微友道声“晚安”,自个儿呼呼大睡。近两年,他升级当了“研究孙”,又多了一个“我们家的小雨宝宝”栏目。

每次和宋军兄见面后,都有一个期盼,等着看其微信栏目和微信随笔。有幸,我也偶成为其栏目的一员,还做了一次其微信随笔的“主角”。读后,我截屏保存,独自窃喜。但有自知之明,宋军兄是出于对我的厚爱与鼓励,具体内容我自不敢拿出示人“吹牛”。宋军兄微信,率性而率真,想写就写,且爱写、写的快。天上事、地上事、身边事,一根烟功夫,他的微文就发出来,道情趣乐,烟火气十足。我想,他骨子里应是一个浪漫理想主义者,追求一种惠风和畅、曲水流觞的境界。

我给宋军兄微信点赞,至今可以以万计。我想,宋军兄应可封我一个“万赞金手”的铁粉称号了。如算上宋军兄每天的社会活动,以及书法创作和阅读时间,还真佩服他,文思之敏捷,精力之充沛。也羡慕他每天“阳春白雪”的生活。

宋军兄还有一爱好,就是唱歌。写字时唱,聚餐时唱,高兴就唱,可以说是走到哪唱到哪,有他在的地方,热闹得很,不会寂寞,不会冷场。特别是在餐席上,不喝酒的宋军兄,常引吭高歌以助兴,给人感觉绝不是喝了“三杯两盏”,至少是“半斤八两”之后的豪气。

2019年12月29日,宋军兄、邹庆国和我等一起相聚于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南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胡紫桂书法工作室。挥毫泼笔墨后,胡紫桂用二胡拉曲,宋军兄唱曲。胡紫桂拉什么曲,宋军兄就唱什么曲,宋军兄唱什么曲,胡紫桂就拉什么曲,两人甚是默契。一唱一和,一首又一首,欢声笑语,把聚会推向高潮。

还有次,宋军兄去内蒙古出差,被乌兰牧骑的专业歌手敬酒,按当地待客习俗,主方唱一首歌,客方必须喝一碗马奶酒。乌兰牧骑是一支“马车上的文化工作队”,诞生于1957年,成员个个一专多能,吹、拉、弹、唱、舞,全面发展,无所不能。席间,不少人招架不住,渐生几分微醺醉意。宋军兄不喝酒,见状,灵机一动,提出入乡随俗,也以歌敬酒。蒙古族人天生都是好歌喉,从小在家里受到潜移默化的传袭,而且许多蒙古族人还有“呼麦”的喉音功夫,唱歌轻松不费事不说,还是天籁之音。何况乌兰牧骑是专业的文艺工作团队,主人自然欣然接受。宋军兄第十首歌唱罢,主人这才感觉不妙,赶紧握手言欢。此事一时传为佳话。

宋军兄年轻时有两个美称——“澡堂歌手”和“走廊歌星”。如今,年近古稀之年,其仍然记得两百多首歌。于宋军兄来说,也算是在孤独行走的书法爱好外,找到一个动静平衡之点。

走进合江亭,拾梯上楼,登亭远眺,可见远处层峦叠翠,山川茏葱。南岳七十二峰,回雁为首,岳麓为足。回雁有石鼓书院,岳麓有岳麓书院。目追绵延山峦,我似分身来到岳麓山旁的桃花岭。桃花岭有个“宋易书堂”,宋易书堂与宋军兄有特殊的渊源。其一,他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开明湖南书院筹建社区书堂。把自己数十年珍藏的1200多册图书,无私地捐赠给书堂,用实际行动为宋易书堂的创建奠定了基础。其二,宋易书堂,“宋”指宋军,“易”指易军,易军乃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副会长、民进湖南省委文化旅游出版专委会主任、开明湖南书院执行院长。其三,宋易书堂牌匾由宋军兄题写。

2022年5月29日,开明湖南书院宋易书堂揭牌仪式在十里天池文化中心举行。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原副省长唐之享与宋军兄共同为宋易书堂揭牌;湖南省作协副主席汤素兰文学分享会在宋易书堂揭牌仪式后开讲;揭牌仪式由湖南卫视原《乡村发现》栏目制片人、著名主持人、湖南大众传媒职院影视艺术学院院长李兵主持。在揭牌仪式上,宋军兄满怀激动地说,受父辈的影响,他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这些书都是他的心肝宝贝,为了这些藏书能够造福社会,他为书找了一个好婆家!2023年3月,宋军兄又为其珍藏的全套700册《湖湘文库》等图书,找到一个“好婆家”,那就是开明湖南书院文化进社区的第二个公益项目“开明文库”。

出了合江亭,沿着一级级陡峭的石梯,来到湘江和蒸水交融的合江嘴,此处水域宽阔,白云碧空,孤帆远影。江河交汇区,多奇景,多人文,亦哺育精神。据说,曾国藩曾在这片水域操练湘军水师,有人称这片水域是中国古代海军的“摇篮”。石鼓书院是中国四大书院中创建最早并具有确切史志记载的书院,为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所由私人办学的书院,也是清代及以前中国南方文化学术中心。是“湖湘文化”的一个重要发源地,素有“衡湘洙泗”“道南正脉”的美誉。千百年来,韩愈、周敦颐、李宽、李士真、朱熹、张栻、黄干、苏轼、程洵、王闿运等名家儒士接踵至此,或讲学授徒,或赋诗作记,或题壁刻碑,或寻幽览胜。1944年7月,石鼓书院在衡阳保卫战中毁于日寇炮火。2006年6月,衡阳市政府重修石鼓书院。虽岁月苍苍,但文风不衰,文脉延续,书院精神之光,代代相传。

山有山脉,水有水脉,文有文脉。“石鼓双江水;昌黎一首诗”。韩愈的“一首诗”,给湖湘大地植入了文化基因,让石鼓书院成为湖湘文化的发源地。立于石鼓山的石鼓书院,蒸水环其左,湘水挹其右,耒水横其前,傍衡山,辗转入洞庭,滔滔涌长江,浩浩汇大海,蜿蜒跌宕,生生不息。“双江水”给湖湘文化注入了无穷的生气、注入了无穷的力量。从宋军兄书法始于父辈熏陶,再到宋军兄题写石鼓书院合江亭楹联,又到合力创建宋易书堂、倾情出力开明文库,似乎看到中国文脉书道的传承。也正是由千千万万个像宋军兄这样,有性情、有才情、有思想,平凡亦不平凡的文人墨客或奋斗者,襄首奋翼,开来继往,不断赋予时代新故事、新内涵、新精神。

去趟衡阳,邂逅“惊喜”,码字记之。

2024年10月3日于岁丰堂

宋军书法作品赏析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20.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来源:红网

作者:唐任远

编辑:戴桢,李顺萍